材料腐蚀与防护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101227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09.69KB
材料腐蚀与防护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材料腐蚀与防护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腐蚀与防护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
自由焓准则当△G<
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愈大则腐蚀倾向愈大。
当△G=0,腐蚀反应达到平衡。
当△G>
0,腐蚀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9.电极:
金属浸于电解质溶液中所组成的系统。
10.电位:
金属和溶液两相之间的电位差叫做电极系统的绝对电极电位,简称电位,记为E。
11.电极电位:
电极系统中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11、平衡电位:
当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极系统的电位称为平衡电位,记为Ee意义:
当电极系统处于平衡电位时,电极反应的正逆方向速度相等,净反应速度为零。
在两相c、a之间物质的迁移和电荷的迁移都是平衡的。
12.、非平衡电位:
当电极反应不处于平衡状态,电极系统电位称为非平衡电位
13.标准电位:
电极反应的各组分活度(或分压)都为1,温度为250C时,平衡电位Ee等于E0,E0称为标准电位。
14.平衡电位的意义:
平衡电位总是和电极反应联系在一起的。
当电极系统处于平衡电位时电极反应的正方向速度和逆方向速度相等,净反应速度为零。
在两相之间物质的过程和电荷的迁移都是平衡的。
15.活化极化:
电子转移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叫做活化极化,或电化学极化;
浓度极化:
液相传质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叫做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
电极反应是受电化学反应速度控制。
16.阳极极化(阴极极化)答:
当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
(当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
17.极化:
由于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电极电位显著地偏离了未通过净电流时的起始点位的变化现象。
去极化:
消除或减弱阳极和阴极的极化作用的电极过程称为去极化作用,则能消除或减弱极化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19.钝性:
金属或合金在一定条件下有活化态转变为钝态的过程为钝化,金属或合金钝化后所具有的耐蚀性为钝性。
20.混合电位:
指腐蚀过程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不会有净电荷的积累,也称为自腐蚀电位。
21.吸氧腐蚀:
指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阳极金属或合金不断溶解的腐蚀现象。
析氢腐蚀以氢离子作为去极化剂的腐蚀过程,称为析氢腐蚀
22.材料失效的三种形式是:
断裂、磨损和磨蚀。
23.全面腐蚀:
是指整个金属表面均发生腐蚀,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17.局部腐蚀:
指仅局限或集中在金属的某一特定部位的腐蚀,其腐蚀速度远大于其他部位的腐蚀速度。
24.应力腐蚀:
是指敏感材料在拉应力和特定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断裂。
25.晶间腐蚀:
是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界发生的一种局部腐蚀。
在金属(合金)表面无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晶粒间失去结合力,金属强度完全丧失,导致设备突发性破坏。
26.腐蚀疲劳:
是指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
点(孔)腐蚀:
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合金)表面数十微米围且向纵深发展的腐蚀形式。
27.缝隙腐蚀:
由于缝隙的存在,使缝隙溶液中与腐蚀有关的物质迁移困难而引起缝隙金属的腐蚀的现象。
28.选择性氧化:
如果合金中B组元的浓度低于临界浓度,则最初在合金表面只形成AO,B组元从氧化膜/金属界面向合金部扩散。
但由于B组元与氧亲和力大,随着氧化的进行,当界面处B的浓度达到形成BO的临界浓度时,将发生B+AO---A+BO的反应,氧化产物将转变为BO。
这种情形称为合金的选择性氧化。
29.选择腐蚀:
是指多元合金中较活泼组分或负电性金属的优先溶解。
30.腐蚀疲劳:
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
磨损腐蚀指在磨损和腐蚀的综合作用下材料发生的加速腐蚀破坏。
有三种表现形式:
摩振腐蚀、湍流腐蚀和空泡腐蚀。
31.电化学保护:
通过施加外电动势将被保护的金属的电位移向免蚀区或钝化区,以减小或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32.阴极保护:
将被保护的金属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在金属表面通入足够的阴极电流,使金属电位变负,阴极极化以降低或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33.阳极保护:
将被保护的金属构件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在电解质溶液中使金属构件阳极极化至一定电位,使其建立并维持稳定的钝态,从而阳极溶解受到抑制,腐蚀速度显著降低,使设备得到保护。
34.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将被保护金属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使之成为阴极,阳极为一个不溶性的辅助电极,利用外加阴极电流进行阴极极化,二者组成宏观电池实现阴极保护的方法。
13.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
在被保护的金属上连接电位更负的金属或合金作为阳极,依靠它不断溶解所产生的阴极电流对金属进行阴极极化。
35.保护电位:
在阳极极化曲线中,在极化电流上升时进行回扫,与正扫曲线相交,此点的电位称为保护电位。
二、判断题
1、阴极反应是电解质中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程。
(×
)
2、只能导致金属材料腐蚀破坏而不能对外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称为腐蚀电池。
(√)
3、在电极系统中,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越高,电极的电极电位越负。
4、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电位,通常称为平衡电极电位。
(√)
5、因外电流流入或流出,电极系统的电极电位随电流密度改变所发生的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极化现象。
6、由于腐蚀介质中去极化剂的存在,使得单一金属不能够与腐蚀介质构成腐蚀电池。
7、在对金属实施电化学保护时,为避免氢损伤,阴极保护电位不能高于析氢电位。
8、非氧化性酸的腐蚀速度随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9、在覆层缺陷处形成的腐蚀电池中,阳极性覆盖层能够对基体金属起到阳极保护作用。
10、在生产中的有色金属零件和黑色金属零件集中堆放。
11.发生电化腐蚀时都有能量的转变,且被腐蚀的金属总是失电子。
12.非平衡电极电位的物质交换和电荷交换均不平衡。
)
13.在充氧的H2SO4中Cu片首先发生吸氧腐蚀,然后发生析氢腐蚀。
14.对氢脆敏感的材料不能采取阴极保护。
三、填空题
1.材料腐蚀是指材料由于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和变质。
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发生条件是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不均一,含有各种杂质和合金元.存在,组织结构不均一,物理状态不均一,表面氧化(保护)膜不完整。
3.根据腐蚀倾向的热力学判据,金属发生腐蚀的电化学判据为((△G)T,P<0)。
4.Pb在酸性含氧的水溶液中会发生吸氧腐蚀。
5.氧去极化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溶解氧向电极表面的传递速度和氧在电极表面的放电速度)。
6.在氧去极化的电化学反应中,对于敞开体系,当温度升高时,腐蚀速度(降低)。
7.发生析氢腐蚀的条件介质中必须有H+存在和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电位必须低于氢的平衡电极电位。
8.点蚀通常发生在(有钝化膜)金属表面上,并且介质条件为(含有Cl-离子)。
9.缝隙腐蚀发生应满足的条件为:
(氧浓差电池与闭塞电池自催化效应共同作用)。
10、一般涂层的结构包括底漆、中间层、面漆。
11、发生吸氧腐蚀时,在碱性介质中阴极反应式(O2+2H2O+4e=4OH-),在酸性介质中阴极反应式(O2+4H++4e=2H2O)
12、析氢腐蚀体系主要受活化极化控制,而吸氧腐蚀体系主要受浓差极化控制。
13、在阴极保护中,判断金属是否达到完全保护,通常用最小保护电位、最小保护电流密度判断。
14、发生析氢腐蚀的条件介质中必须有H+存在和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电位必须低于氢的平衡电极电位。
15.按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可将缓蚀剂分为:
阳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和混合型缓蚀剂,其中阳极型缓蚀剂用量不足易造成孔蚀。
16.在电化学保护法中,如控制不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易造成杂散电流腐蚀,阳极保护法易加剧金属的腐蚀。
17.金属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倾向均可用自由能进行判断。
18.阳极保护基本原理是将金属进入阳极极化,使其进入钝化区而得到保护。
19.材料的防护常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1)正确选材;
(2)合理的结构设计;
(3)覆盖层保护;
(4)电化学保护;
(5)缓蚀剂保护。
20.合金中的杂质、碳化物等第二相一般是作为阴极,使合金的腐蚀速度加快。
21.由于生成了H2CO3,使CO2对金属构件有极强的腐蚀性。
22.在电化学腐蚀中,腐蚀速度可以用电流密度i表征。
23.就腐蚀的危害性而言,局部腐蚀和全面腐蚀,局部腐蚀的危害更大。
24.在氧去极化的电化学反应中,对于敞开体系,当温度升高时,腐蚀速度降低。
25.发生析氢腐蚀的条件介质中必须有H+存在和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电位必须(低于)氢的平衡电极电位。
1、金属的腐蚀过程,其实质就是金属单质被(氧化)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2、金属材料的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环境)介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3、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4、当电极系统处于平衡电位时,电极反应的正方向速度和逆方向速度(相等)。
5、当金属与介质或不同金属相接触时,(电化学腐蚀)时才发生腐蚀。
6、电极的任何去极化过程,都将导致金属腐蚀速度的(加快)。
7、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种金属或合金、甚至同一金属的不同部位,在腐蚀介质中相互接触时,都将因(腐蚀)电位的不同而发生电偶腐蚀现象。
8、金属电化学腐蚀导致氢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析氢)反应。
9、金属在盐酸中的腐蚀速度随盐酸浓度的(升高)而上升。
10、静止淡水中金属腐蚀的过程主要受(氧)的扩散步骤所控制。
11、按潮湿程度,大气腐蚀可分为(干大气腐蚀)(潮大气腐蚀)(湿大气腐蚀)。
12、涂料的组成分为三部分:
(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辅助成膜物质)。
13、阴极保护分为(牺牲阳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两种。
14、能阻止或减缓金属腐蚀的物质就是(缓蚀剂)
15、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由能量高的(单质状态)向能量低的化合物状态转变的过程。
16、按腐蚀反应的机理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按腐蚀形态分,腐蚀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
17、根据控制步骤的不同,可将极化分为两类,(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
18、混合电位理论:
当一个电绝缘的金属试件腐蚀时,(总氧化速度)与(总还原速度)相等。
19、腐蚀定义中所指的(材料)是因,(环境)是外因。
20、常见的局部腐蚀有(电偶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及(应力腐蚀破裂)等。
21、由闭塞电池引起的孔酸化作用从而加速腐蚀的作用,称为(自催化酸化作用)。
22、缝宽在(0.025~0.1)mm之间的微小缝隙才能发生缝隙腐蚀。
23、对于缝隙腐蚀,(氧浓差电池)的形成,对腐蚀开始起促进作用,而(自催化酸化作用)是造成腐蚀加速的根本原因。
24、缝隙腐蚀的起因是(氧浓差电池)的作用,(闭塞电池的酸化自催化作用)是造成缝隙腐蚀加速进行的根本原因。
25、金属发生高温氧化时,氧化膜具有保护性的必要条件是PBR>
1。
发生应力腐蚀的3个基本条件是(敏感的金属材料)、(特定的腐蚀介质)、(足够大的拉伸应力),应力腐蚀断裂分3个阶段,依次为(孕育期)、(裂纹扩展期)(快速断裂期)。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A、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损伤。
B、化学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C、高温会加速化学腐蚀。
D、如果腐蚀产物很致密的话,能形成保护膜,减慢腐蚀速度,甚至使腐蚀停止下来。
2.电化学腐蚀中(B)
A.电位高的金属容易被腐蚀。
B.电位低的金属容易被腐蚀。
C.两种金属同时发生化学反应。
D.无论是否有电解质溶液存在,只要有电位差就会发生腐蚀。
3.下列哪种说确?
(D)
A、化学腐蚀发生在有电位差的两种金属接触面处。
B、对于化学腐蚀来说,电位低的金属容易被腐蚀。
C、温度对化学腐蚀没有影响。
D、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损伤
4.构件外观可能没有明显变化的腐蚀是什么腐蚀?
(D)
A.表面腐蚀。
B.丝状腐蚀。
C.磨损腐蚀。
D.晶间腐蚀。
5.根据腐蚀的过程将腐蚀分为(B)
A.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B.化学和电化学腐蚀C.大气腐蚀和海水腐蚀D.应力腐蚀和微生物腐蚀
6.晶体中的空位属于(C)。
A、线缺陷B、面缺陷
C、点缺陷D、体缺陷
7.点腐蚀是金属表面(A)由于微电池作用而发生的腐蚀。
A.某个局部B.基体大部C.基体全部
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同时受(B)作用而发生的腐蚀,叫疲劳腐蚀。
A.热应力B.交变应力C.残余应力
8.金属电偶腐蚀(D)
A.与两种相互接触金属之间的电位差无关。
B.与是否存在腐蚀介质无关。
C.发生在电极电位相同的两种金属之间。
D.取决于两种相接触金属之间的电位差
9.应力腐蚀是(B)
A、发生在受拉应力的纯金属中的一种腐蚀开裂。
B、发生在受恒定拉应力作用的合金构件中的一种腐蚀开裂。
C、发生在受压应力的纯金属中的一种腐蚀开裂。
D、发生在受压应力作用的合金构件中的一种腐蚀开裂。
10.应力腐蚀的三要素是(D)
A、纯金属、拉应力和腐蚀介质环境。
B、纯金属、剪应力和腐蚀介质环境。
C、拉应力和剪应力,腐蚀介质。
D、合金,恒定拉应力,腐蚀介质
11.铝合金的丝状腐蚀(D)
A、是金属表面发生的均匀腐蚀。
B、是由于金属暴露在氧中而发生的腐蚀。
C、是由于热处理不当而发生的腐蚀。
D、其特征是漆层下面有隆起。
12.不能用来解释不锈钢点蚀机理的是:
( A )
A.能斯特公式B自催化酸化作用C.闭塞电池D.“环状”阳极极化曲线
13.、腐蚀疲劳发生的条件是(C)
A特定材料和敏感介质B静应力和腐蚀介质C交变应力和腐蚀介质D特定材料和静应力
14.下列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较易腐蚀的是(B)
A金属材料表面均匀B金属材料表面粗糙C金属材料电位较正D金属材料表面光滑
15.能够用来判断金属电化学腐蚀速度大小的是D
A.电极电位B.能斯特公式C.电位-pH图D.腐蚀极化图
16.中性盐水的阴极极化曲线DA.只反映氢去极化行为B.只反映氧去极化行为
C.先反映氢去极化行为后反映氢和氧共同去极化行为
D.先反映氧去极化行为后反映氧和氢共同去极化行为
17.为了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以下方法无效的是:
C
A.重新固溶处理B.稳定化处理C.降低含碳量D.低温回火处理
18.钢铁设备在封闭系统的水中发生耗氧腐蚀时,腐蚀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C
A.增大B.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不变
19.下列金属中最不易发生钝化的是:
B
A.铬B.铜C.钛D.钼
20.牺牲阳极保护法的依据是:
D
A.钝化机理B.成膜理论C.线性极化理论D.电偶腐蚀原理
21.下列体系中,不属于应力腐蚀的体系是:
A.低碳钢在热浓氢氧化钠溶液中B.黄铜在氨水溶液中C.低碳钢在海水中D.不锈钢在热的氯离子溶液中
22.不能用来解释不锈钢点蚀机理的是:
A
A.能斯特公式B.自催化酸化作用C.闭塞电池D.“环状”阳极极化曲线
23.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腐蚀过程去极化剂的是:
A.H2B.O2C.Cu2+D.Cl2
24.进行阴极保护时:
A.被保护设备是阳极B.辅助电极是阳极C.设备的极化电位比自腐蚀电位正D.辅助电极不受腐蚀
25.下面那个图与原电池的极化曲线图最接近:
B
26.、下列防腐措施中,属于电化学保护法的是(C)
A、用氧化剂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物保护膜B、在金属中加入一些铬或镍支撑金属或合金C、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部分装上一锌锭D、金属表面喷漆
27.有关氯离子腐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离子容易穿透金属表面氧化层进入金属部,破坏金属的钝态。
B、氯离子容易被吸附在金属表面,取代保护金属的氧化层中的氧,使金属受到破坏。
C、大多数金属,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是通过氢去极化而腐蚀的,所以在氯离子浓度高的时候,容易产生腐蚀。
D、氯离子的电负性质高,离子半径相对较小,使得其对金属的腐蚀很容易发生。
四、简答题
1、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
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差别在于:
化学腐蚀是金属直接与周围介质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腐蚀中没有自由电子的传递;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原电池的作用而引起的腐蚀,腐蚀中有自由电子的传递。
2、金属点蚀一般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以铝材在充气的NaCl溶液中孔蚀为例简述小孔腐蚀的机理。
金属点蚀发生条件有:
(1)表面容易产生钝化膜的金属材料;
(2)有特殊介质离子存在;
(3)电位大于点蚀电位。
点蚀的发展机理目前主要用蚀孔自催化机制作用(闭塞腐蚀电池理论)。
铝材易于钝化,在充气的NaCl溶液中,易于形成蚀孔,于是蚀孔外构成膜-孔电池,孔金属处于活化状态(电位较负),蚀孔外的金属表面处于钝态(电位较正)。
孔阳极反应:
Al→Al3++3e孔外阴极反应:
1/2O2+H2O+2e→2OH-孔口PH数值增高,产生二次反应:
Al3++2OH-→Al(OH)3Al(OH)3沉积在孔口形成多孔的蘑菇状壳层,使得孔外物质交换困难,孔介质相对孔外介质呈滞流状态。
孔O2浓度继续下降,孔外富氧,形成氧浓差电池。
其作用加快孔不断离子化,孔Al3+浓度不断增加,为保持中性,孔外Cl-向孔迁移,与孔Al3+形成AlCl3,AlCl3浓缩、水解等使得孔PH数值下降,PH可以达到2~3,点蚀以自催化过程不断发展下去。
孔底由于孔的酸化、H+去极化的发生以及孔外氧去极化综合作用,加速孔底金属溶解速度,从而使蚀孔不断向纵深迅速发展。
3、简述金属在极化过程中腐蚀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金属在极化过程中腐蚀速度减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活化极化。
由于电极反应速度缓慢引起极化,从而造成金属腐蚀速度减慢。
(2)浓差极化。
电极反应过程中,由于电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而电解质中物质传输过程很缓慢,导致反应物扩散迁移速度不能满足电极反应速度的需要,而引起极化,从而造成金属腐蚀速度减慢;
生成物从电极表面向溶液深处扩散过程的滞后,使反应物或生成物在电极表面的浓度和溶液中的浓度出现差异,形成浓度差,而引起极化,从而造成金属腐蚀速度减慢。
(3)电阻极化。
在电极表面生成钝化膜,从而产生极化,造成金属腐蚀速度减慢。
4.简述钝化产生的原因及钝化的意义。
化学因素:
由强氧化剂引起的;
电化学因素:
外加电流的阳极极化产生的钝化。
意义:
提高金属材料的钝化性能;
促使金属材料在使用环境中钝化,是腐蚀控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5.简述晶间腐蚀产生的条件、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产生的条件:
组织因素--晶界与晶的物理化学状态及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其电化学性质不均匀;
环境因素--腐蚀介质能显示出晶粒与晶界的电化学不均匀性。
机理:
贫化理论和晶间杂质偏聚理论。
贫化理论:
在某些条件作用下,铬沿晶界扩散速度要比晶粒扩散慢,补充不上,在晶界上出现贫铬区,当处于适宜的介质条件下时,就会形成腐蚀原电池,Cr23C6及晶粒为阴极,贫铬区为阳极而遭受腐蚀。
杂质偏聚或第二相析出理论:
这种晶间腐蚀与σ相在晶界析出有关。
在过钝化电位下,发生的σ相选择溶解。
影响因素:
1)加热温度与时间,钢的最短加热时间和晶间腐蚀敏感性大小都与它的成分有关。
2)合金成分:
碳:
奥氏体不锈钢中碳量愈高,晶间腐蚀倾向愈严重;
铬:
能提高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稳定性。
镍:
增加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
钛、铌:
高温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防止晶间腐蚀措施。
①变介质的腐蚀性;
②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以尽量避免金属或合金在不适宜的温度受热,③采用低碳和高纯的不锈钢或合金,把碳、氮等含量降到合理水平;
④在不锈钢中添加钛、铌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碳化钛和碳化铌,以减少晶界贫铬现象。
6.以不锈钢在充气的溶液中孔蚀为例,简述小孔腐蚀的机理。
蚀孔的自催化酸化机制,即闭塞电池作用。
蚀孔一旦形成,孔金属处于活化状态(电位较负),蚀孔外的金属表面仍处于钝态(电位较正),蚀孔外构成了膜孔电池。
孔阳极反应:
孔外阴极反应:
孔口PH值增高,产生二次反应:
Fe(OH)3沉积在孔口形成多孔的蘑菇状壳层。
使孔外物质交换困难。
孔O2浓度继续下降,孔外富氧,形成氧浓差电池。
其作用加速了孔不断离子化,孔Fe2+浓度不断增加,为保持电中性,孔外Cl-向孔迁移,并与孔形成FeCL2。
孔氯化物浓缩、水解等使PH值下降,点蚀以自催化过程不断发展下去。
孔底,由于孔的酸化,H+去极化的发生及孔外氧去极化的综合作用,加速了孔底金属的溶解速度。
7.简述应力腐蚀产生的条件、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
1.敏感材料:
合金比纯金属更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2.特定的腐蚀介质:
发生应力腐蚀断裂与其所处的特定的腐蚀介质有关.3.拉伸应力:
增加拉伸应力会降低疲劳寿命,增加拉伸应力会降低疲劳寿命,而增加压缩应力则可提高疲劳强度。
闭塞电池理论:
认为在已存在的阳极溶解的活化通道上,腐蚀优先沿着这些通道进行,在应力协同作用下,闭塞电池腐蚀所引发的蚀孔扩展为裂纹,产生SCC。
这种闭塞电池作用与前面的孔蚀相似,也是一个自催化的腐蚀过程,在拉应力作用下使裂纹不断扩展,直至断裂。
膜破裂理论:
认为金属表面是由钝化膜覆盖,并不直接与介质接触。
在应力或活性离子Cl-的作用下易引起钝化膜破裂,露出活性的金属表面。
介质沿着某一择优途径浸入并溶解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腐蚀 防护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