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学案学生版分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99808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65KB
文言文阅读学案学生版分析文档格式.docx
《文言文阅读学案学生版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学案学生版分析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二、感悟断句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三、总结断句思路(教师版P28,学生版p21)
四、归纳总结断句的基本方法((教师版p28,学生版p21))
方法补充:
7.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8.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比如北京卷中的“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
另外,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
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就要断句;
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断开。
宾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
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五、课堂检测
1、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2、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
六、总结解题流程(教师版p31学生版p23)
七、课后作业练习册题组一对点练题组二综合练
考点二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教师版p36学生版p23)
教学目标
1.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如古代授官、称谓等
3.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
1、学习教材上介绍八种巧计方法
2、理解识记教材中的文化常识(教师版p45学生版p26)
3、课堂检测(教师版p37学生版p25)
4、补充重要的文化常识
(一)文史典籍: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
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
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三代”:
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
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
据《史记》载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
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
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
都泛指天下。
江河:
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
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
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
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
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
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称“灯节”
(04)社日:
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
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
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
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
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称“鬼节”
(10)中秋:
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
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
又称“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五)、古代的刑罚
(01)黥刑:
又称“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
割鼻子
(03)笞刑:
又称“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
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
又称“腐刑”,(司马迁)
(06)膑刑:
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
砍头
(08)炮烙:
将人烧烤死
(09)车裂:
又称“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
将人煮死
(11)腰斩:
从腰部斩簖
(12)凌迟:
又称“千刀万剐”
(13)弃市:
暴尸街头
(六)其它:
1.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
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
3.五味:
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
六种家畜:
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
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
松、竹、梅
9.六书:
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五声:
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11.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12.《尔雅》:
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3.“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4.《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五、总结解题流程(教师版p38学生版p27)
6、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2.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
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
变徵,声调悲凉。
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4.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
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5.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①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②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刊悲
③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④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考点三分析综合(教师版P55学生版P36)
教学目标1.根据高考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考向一筛选文中信息
1、明确命题、考察方向
1、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
(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5)筛选文中论证某个论点的依据;
(6)筛选揭示某种现象内在本质的信息等。
2、信息筛选题的设题方式
(1)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
如:
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
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二、总结筛选文中信息的方法(教师版P55学生版p36)
三、筛选信息的注意事项
(1)要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
这一点,关系“筛选”的方向,是做题时首先要注意的。
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
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
(2)要注意回到原文。
把相关句子摆回到上下文的语境中去解读,揣摩人物的动机、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
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正确辨析主次内容,这样就能迅速排除次要枝节,筛选出必要的信息。
每一段选文都有主要内容与次要枝节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带着题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
(3)要注意比较,排除不完全列举的干扰项。
因为筛选信息的题目中,出题者故意掺杂一些错误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须把几项互相比较,才能把握住最准确的方向。
要仔细分析,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肯定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较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
上面说的是一般做题时要注意的事项。
事实上,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势,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
四、总结解题流程(教师版p59学生版p38)
五、课后作业练习册题组一对点练题组二综合练
考向二概括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要求考生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地判断或推理,分析某一个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确认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选项。
近几年高考主要选取人物传记作品(文言记叙文)片断作为文言阅读材料,所以突出地考查了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
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考题选项则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要注意句与句间关系。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基本方法
①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基本上是人物传记。
论人要论及全文,论文更要论及全文。
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作出初步的分析评价。
整体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品质定位,才能胸中有数,才能完整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事件。
从整体上把握材料,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文句的翻译、语段的理解等,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判断其正误。
②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我们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理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③借助注释,联系背景
概括中心意思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
④辨析差异,排除干扰
高考文言文阅读在本考点的错误题型有或夸大事实,或偷换概念,或以假乱真,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如果我们掌握了选项的设置模式,就会帮助我们排除干扰,正确答题。
⑥迁移知识,巧妙运用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文言文阅读中基础知识运用试题的最大特点。
如果能把课内学过的知识迁移运用到高考中,就能迅速准确地答题。
⑦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3、归纳易错考点(教师版p60学生版p39)
四、总结解题流程(教师版p64学生版p41)
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师版P67学生版P42)
加强采点得分意识,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明确命题、考察方向
二、积累文言句式,完成即时小练(教师版p67学生版p43)
三、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完成即时小练(教师版p69学生版p45)
四、翻译(教师版p71学生版p47)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
(二)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色彩变化)
译:
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词义变化)
(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做状)
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
(三)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
(四)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
(五)文言文翻译五步
(六)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教师版p75学生版P50)
三、课堂检测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翻译
四、课后作业练习册题组一对点练题组二综合练
备注:
隐形考点一隐形考点二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学生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