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DOC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9903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8.83KB
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DOC文档格式.docx
《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DOC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画出生活中人物某种情感的头像,或临摹他人作品。
三、板书设计
《流民图》
《说唱俑》
课后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1.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任务造型及情感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性观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
从欣赏中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相关的挂图、作品图片、笔、纸
多媒体展示外国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外国人的情感世界。
欣赏与思考——《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你观察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手执鹅毛笔的人士画面的视觉中心,他神情专注,突出了写信的主题。
周围的人各具情态,有的冷静,有的蔑视,有的微笑,由的捧腹,有的忘形……把各种人物的情感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
细节观赏启示1:
明亮的眼神,思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睿智的头脑。
细节观赏启示2:
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欣赏与思考——《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
感受外国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中间的长者,步履沉重,低头沉思,露出坚强不屈的神情。
右一中年男子,挺胸而立,神情悲愤,毫不畏惧。
左一举手的义民,仿佛在谴责上帝未能主持正义而愤愤不平,
严肃地底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
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舞着其他人。
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
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浩气长存
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能欣赏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纪念历史任务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介绍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联系的可行性。
相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课前预习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有关辛亥革命的影视片段。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
接着各省纷纷响应。
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简单说说辛亥革命,你知道多少辛亥革命中的革命领导人或英雄烈士?
有谁参观过纪念辛亥革命的有关建筑或展览,能说说吗?
这些建筑有什么艺术特征?
当时的服饰是怎么样的?
有哪些事件时发生在我们的家乡?
二、欣赏
1.观察欣赏《广州黄花岗公园拱门牌坊与七十二烈士墓》:
a.你看到了什么?
b.该建筑主要是用什么材料来建成的?
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材料?
c.纪念性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它们为什么而建?
d.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2.欣赏中山纪念堂与南京中山陵有何感想?
他们的建筑有何异同?
3.观赏建筑浮雕作品《武昌起义》的艺术美,并从中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欣赏感受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艺术美设计理念。
5.欣赏了解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及深刻含义。
三、表现
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纪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
四、小结
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感受到历史革命人物的英雄气概。
烽火岁月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
2.能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烽火岁月中的英雄豪杰或表达人们和王和平的想法。
用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收集有关相关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或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1.活动一:
战争题材美术作品第欣赏。
A.欣赏油画《淮海大战》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
8月,国民党何基沣、张克侠率部队2万余人战场起义。
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圩地区。
经过10天逐村恶战,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百韬。
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邓小平为数极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的第十二兵团。
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推却。
12月1日,敌弃徐州往西南逃窜。
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
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
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律明,击毙邱清泉,李尔逃脱。
感受国画写意手法:
齐白石的大写意鸽子笔墨简练,设色单纯,是意象的表达、和平的象征。
画面以醒目的书法题款突出作品主题,是中国画的一个特色。
2.画家简介:
齐璜(1863--1957),字濒生。
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
别号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
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
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
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
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
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最后是"
抽象主义时期"
。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说过:
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
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潘鹤,雕塑家。
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
曾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
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
1949年后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
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和广东分会副主席。
曾参加石雕《和平少女》的设计和制作。
铜雕《开荒牛》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金质奖。
有《潘鹤雕塑作品选集》、《潘鹤水彩纪游》。
3.教师布置作业与巡回指导:
能简单描绘或以线描形式表现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作业评价
作业能否传达热爱和平的意愿?
作品的构图、色彩、形式美感如何?
做个胸卡送老人
1.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步骤;
2.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3.通过作胸卡献给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4.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能从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制作什么样的胸卡才能让爷爷奶奶喜欢。
1.准备各种胸卡的样本、相关图片。
2.准备与胸卡有关的相关故事及显示案例。
3.准备剪刀,彩色卡纸、吊绳及夹子。
一.导入
让我们做一张别致的胸卡送给爷爷、奶奶吧,感谢他们大半辈子的辛劳;
让他们多一些安全感,能够自在地穿行于城市的街巷,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好变迁。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得到代表委员的一致赞同。
不少代表委员呼吁,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银发浪潮”带来的挑战,让老年人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一群妇女儿童、老公公老婆婆。
有的老人快80岁了还得下地干活,真难啊!
”提起老龄化,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黄龙县八家梁村党支书乔占山深有感触。
他说,现在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没有别的养老保障,就得靠自己种田。
“子女要是在外头挣钱多,老人还能少辛苦点,农忙时雇个人;
要不然,什么农活都得干。
”
城市里的老人同样有难处。
“我身边就有不少‘空巢老人’。
即使有退休金、衣食无忧,但孤独和失落总是困扰着他们。
老龄化问题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矿业公司孔令宏说。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2020年将占17.2%。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居世界之首,而且是‘未富先老’。
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刘豫阳这样认为。
她说,老年人为社会作出过贡献,他们大多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工资低,如今又面临诸多困难,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
2.讲述、感悟。
分组谈谈自己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事,进而了解老人的生活所需,所好,老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什么情况等等,从而感悟个人胸卡的重要性。
3.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式各样的胸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
从中领悟胸卡的造型元素,足以胸卡制作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的技能要领,明白胸卡的设计内容、方法等。
4.尝试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尽情表现。
制作时注意胸卡设计美观实用的特点。
能恰当的选材,工具的正确使用,操劳过程中画、剪、刻、折叠、切割、粘贴等手艺的灵活运用。
三、小结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美德。
我知道手工制作要有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做胸卡,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之情,渗透人类社会知识,引领学生知道关爱社会、关爱生活。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绘画工具
范画作品
一、导入
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
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
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表现生活,用于创造美好生活得情感。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片资料、画、绘画工具。
看图片,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毛皮、塑料等物品。
说说他们的表面特征。
二、欣赏作品
引导欣赏安娜?
拉诺茨的作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特征。
你认识豪猪这种动物吗?
豪猪是浑身长满尖刺的、直立行走的一类野猪型动物,它们居住在干旱的卡里姆多种不平原上。
一旦遭遇敌人,它们通常会呼朋引伴地冲上去,抖动身体射出北部的尖刺——这会让大部分敌人落荒而逃。
它身上的刺给你什么感觉?
尖利、粗硬的线条是怎样画的?
用这样的线条还能表现哪些物体?
以小组的形式欣赏、探索《洁》和《红壶》两幅作品,到各组进行知道,适时引导“美术与科技”的相关点,启发思考如何表现同类物品。
色彩表现:
在大红中留出高光,表现出壶面光洁的特征。
葡萄留出高光,表现其饱满多汁的特征。
摄影作品,水龙头金属的坚硬感,番茄的光滑感、新鲜感,水的玲珑剔透感。
线条表现:
用细而尖的线条表现尖利、刚硬的刺。
用有区别的点与波浪线条表现粗糙的墙和木材表面。
用有序而松散的线条表现毛茸茸的表面
三、制作
摸一摸各种物品,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
进行绘画竞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以自主或合作表现的形式,以写生或者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意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越和遮挡关系。
四、评价
展示作品,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1.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
2.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4.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
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
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
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
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
(出示图片)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春潮》
树枝、树叶与花朵分别用线条和点来表达,半抽象的画面表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元曲
流动的波浪线条,概括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形态。
《腰鼓舞》
流畅而简练的线条,传神地表现出舞者的动感。
《风的感受》
风的感觉是流动,是速度,使迎风起舞。
寒冷刺骨的感受是难受,是压迫,是紧缩和哆嗦。
《无题》
火红的色彩、流动的水迹,摇曳的绿色的笔触,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气氛热烈和情绪激动。
《盛夏的感觉》
主要通过色相的变化表达各种抽象的画面和不同的感情色彩。
照片
红叶和雪山的色彩形成了暖与冷的鲜明对比。
一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画家(小画家)的作品进行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比较、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
画家想表现什么感觉?
他们运用什么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三、表现感受:
选择线条或色彩表现感受
1.临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可想象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2.把你对某种十五的感觉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四、小组评价
1能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觉。
2.能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出自己的感觉。
3.能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感觉。
提示:
积极向上、热烈、宁静、温暖、寒冷、欢乐、痛苦、轻松、躁动
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线条与色彩,由于通过大量的欣赏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变幻的色彩
1.掌握色彩退役的三种方式。
2.应用色彩退役的设计手法去装饰常见的器皿或包装盒。
运用色彩退役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有规律地排列色彩,根据不同的装饰对象选用不同的色彩退役方法去设计。
有关色彩退役的十五和图片,纸杯或包装盒、笔、颜料等。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画面上出现了哪些景物?
2.找出其中任一景物或物体,说说画家用的是什么色彩来表现的?
有何规律?
3.画家巧妙地运用色彩退役的方法,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二、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意义
色
彩
意
义
红 热情、艳丽、兴奋、喜庆、高贵、奋进、血液、注目、火焰、恐怖
橙 光明、温暖、愉快、激烈、活跃、甜美阳光、食欲、妒嫉、疑惑
黄 明朗、希望、贵重、愉悦、黄金、收获华丽、富丽、警惕、猜疑
绿 活力、舒适、和平、新鲜、青春、温和、和平、春天、无知、平凡
青 清泉、凉爽、安宁、秀气、高洁、沉静、清淡、轻柔、淡漠、酸涩
蓝 冷静、深远、透明、开朗、理智、天空、海洋、智慧、严厉、凄凉
紫 高贵、庄严、神秘、豪华、思念、温柔、女性、朝霞、忏悔、悲哀
白 纯洁、洁净、明朗、透明、纯真、简洁、白银、清爽、投降、失败
灰 阴天、烟雾、随便、沉着、平易、暧昧、抑郁、普通、消极、失望
黑 黑夜、深沉、庄重、成熟、稳定、压抑、消极、沉没、悲感、死亡
色调的意义
相同色相的颜色在变化时,可看到变淡、变灰、变深时不同效果。
调意
淡色调温和、愉快、轻柔、优美、清澈、清朗、透明、简洁、娇柔、柔弱
亮色调明快、纯粹、高贵、浪漫、鲜明、昂贵、光辉、华丽、新鲜、魅力
鲜色调新鲜、艳丽、热闹、华美、活泼、外向、兴奋、热情、刺激、浪漫
深色调奥秘、深沉、高深、理智、高尚、深邃、简朴、传统、忧郁、无聊
暗色调坚硬、持重、刚毅、朴素、坚强、沉着、刚正、无私、消极、沉默
灰色调稳重、质朴、老成、消极、成熟、平淡、含蓄、沉着、顺服、中庸
孟塞尔体系
孟塞尔(AlbertH.Munsell1858-1918)美国色彩学家。
他的这一体系经过美国国家标准局和光学学会的反复修订,成了色彩界公认的标准色系之一。
孟塞尔色立体简图
孟塞尔红色区剖面图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 教案 年级 下册 doc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