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9872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17.75KB
化学选修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化学选修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选修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a
Ca(OH)2
5.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或p,而副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后填入的能级为d或f;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为最外层的s、p能级,都不包含d能级,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层除最外层的s、p能级外,还包含次外层的d能级及倒数第三层的f能级。
6.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1s1),既可以失去这一个电子变成+1价,又可以获得一个电子变成-1价,与稀有气体H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根据H的电子排布和化合价不难理解H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放在ⅠA,又可以放在ⅦA。
7.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例如,第三周期元素:
根据Na、Mg、Al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困难,以及NaOH、Mg(OH)
2、Al(OH)3碱性递减,说明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根据Si、P、S、Cl形成氢化物越来越容易,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以及H2SiO3、H3PO4、H2SO4、HClO4酸性递增,说明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8.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
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9.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所以元素的化合价就会随着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10.第八周期总共应有50种元素。
*11.(略)
复习题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
(1)Na
K
Mg
Al
C
O
Cl
Br
Ar
Ar
(2)NaOH
(3)K>
Na>
Mg
(4)H2O
2H2O+2Na=2NaOH+H2↑>
(5)NaBr
(6)18
6CO2和SO2。
7X在第二周期ⅥA族,Y在第三周期ⅥA族;
SO2和SO3。
*8(略)*9(略)*10(略
四、习题参考答案
1.(略)
2.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还差两个电子达到8e-稳定结构,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差一个电子达到2e-稳定结构,所以一个氧原子只能与两个氢原子成键,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分子为H2O。
3.二氧化碳的结构为O=C=O,所以其分子中有两个碳氧σ键和两个碳氧π键。
4.键能和键长都是对共价键稳定程度的描述,Cl2、Br2、I2的键能依次下降,键长依次增大,表明Cl2、Br22、I2分子中的共价键的牢固程度依次减弱。
5.键能数据表明,N≡N键能大于N—N键能的三倍,N≡N键能大于N—N键能的两倍;
而C=C键能却小于C—C键能的三倍,C=C键能小于C—C键能的两倍,说明乙烯和乙炔中的π键不牢固,容易被试剂进攻,故易发生加成反应。
而氮分子中N≡N非常牢固,所以氮分子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6.
(注:
此题的键长数据和热分解温度,需要通过查阅课外资料获得)
1.
2.在乙炔分子中,2个碳原子各以1个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1个碳氢σ键,同时又各以其另1个sp杂化轨道形成1个碳碳σ键,除此之外,每个碳原子通过2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相互垂直)形成了2个π键,因此,乙炔的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甲醛分子的立体结构:
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甲醛分子中有2个C—Hσ键,而C—O之间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4.氢离子接受水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以配位键形成H3O+,电子对给予体是H2O,接受体是H+。
5.银离子与氯离子形成难溶的氯化银沉淀。
加入氨水后,银离子接受氨分子中氮原子给出的孤对电子以配位键形成[Ag(NH3)2]+,由于生成了可溶性的[Ag(NH3)2]+,继续加入氨水时氯化银就溶解了。
三、习题参考答案
1.水是角形分子,氢氧键为极性键,所以水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而二氧化碳为直线形分子,虽然碳氧键为极性键,但分子的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重合,所以为非极性分子。
2.低碳醇如甲醇或乙醇,其中的—OH与水分子的—OH相近,因而能与水互溶,而高碳醇的烃基较大,使其中的—OH与水分子的—OH的相似因素少多了,因而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3.水是极性分子,而汽油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则,汽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应很小。
4.
(1)氢键不是化学键,而是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2)由于甲烷中的碳不是电负性很强的元素,故甲烷与水分子间一般不形成氢键;
(3)乙醇与水分子间不但存在范德华力,也存在氢键;
(4)碘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高是由于碘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
5.两张图表明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般是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大的,这是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
但氟化氢、水和氨的沸点反常地高,表明在它们的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即氢键。
6.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高。
因为对羟基苯甲酸在分子间形成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酸在分子内形成了氢键,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
复习题参考答案
1.B
2.CDAB
3.D
4.D
5.A
6.CCl4的中心原子为碳,它的最外层电子都用于形成σ键,属AB4型分子,其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NH3和H2O的中心原子上分别有1对和2对孤对电子,跟中心原子周围的σ键加起来都是4,它们相互排斥,形成四面体,因而略去孤对电子对后,NH3呈三角锥形,H2O呈角形。
7.白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四个磷原子间共有6个σ键,当氧气不足时,每个单键中插入一个氧原子成为P4O6,当氧气充足时,每个磷原子还可再结合一个氧原子成为P4O10(参看教科书中的图2-12)。
8.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乙烯分子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在乙烯分子中,2个碳原子各以2个sp2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2个碳氢σ键,而2个碳原子之间又各以1个sp2杂化轨道形成1个碳碳σ键,除此之外,2个碳原子中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形成了1个π键,因此,乙烯的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乙炔分子的碳原子采取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在乙炔分子中,2个碳原子各以1个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1个碳氢σ键,同时又各以其另1个sp杂化轨道形成1个碳碳σ键,除此之外,每个碳原子通过2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形成了2个π键,因此,乙炔的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乙炔加氢变成乙烯时,碳原子由sp杂化转为sp2杂化,当继续加氢生成乙烷时,碳原子杂化转为sp3杂化。
9.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后的3个sp2杂化轨道呈平面三角形,而剩下的未杂化的2p轨道垂直于3个sp2杂化轨道构成的平面。
2个碳原子各以2个sp2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2个碳氢σ键,而2个碳原子之间又各以1个sp2杂化轨道形成1个碳碳σ键,因而四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两个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π键,π键是不能旋转的,所以乙烯分子中的双键是不容旋转的。
10.OF2与H2O的立体结构相似,同为角形,但水分子的极性很强,而OF2的极性却很小,这是因为:
(1)从电负性上看,氧与氢的电负性差大于氧与氟的电负性差;
(2)OF2中氧原子上有两对孤对电子,抵消了F—O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而产生的极性。
*11(略)
*12(略)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构成固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是否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2.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3.
(1)顶点:
8×
1/8=1面心:
6×
1/2=3所含原子数为1+3=4
(2)顶点:
1/2=3体内:
4
所含原子数为1+3+4=8
(3)顶点:
1/2=3所含原子数为3×
[1+3]=12
4.2种
1.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2.分子晶体
3.
4.只认识到冰中含有共价键(即氢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共价键),而没有认识冰晶体中水分子与其他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不是化学键,所以误认为冰是原子晶体。
5.属于分子晶体的有:
干冰、冰、硫磺、C60、碘、白磷、苯甲酸、稀有气体的晶体、氧的晶体、氮的晶体;
属于原子晶体的有:
金刚石、石英、金刚砂。
6.参照教科书图3-14制作。
*7.要数出一个CO2周围紧邻多少个CO2,可以以教科书图312中的任一顶点为体心在其周围“无隙并置”八个CO2晶胞,周围紧邻的CO2分子数为12个。
或利用晶胞进行数学计算:
与任意顶点CO2紧邻的CO2是该顶点所处面的面心,共有三个分子。
若以该顶点形成立方体,则需要八个与此相同的晶胞,则由3×
8=24个紧邻CO2,但每一个CO2都属于两个晶胞,所以总数应为24÷
2=12个。
1.D
2.C
3.B
4.电子气理论认为金属键是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有,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晶体里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金属具有导电性;
当金属某部分受热时,该区域的电子运动加剧,通过碰撞,电子将能量传递给金属原子或离子,这样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递到温度低的区域,因此金属具有导热性;
当金属受到外力时,晶体中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并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金属键并没有被破坏,所以虽然发生了外形的变化,但不会断裂,具有延展性。
5.
(1)Ne
(2)Cu(3)Si
3.D
4.利用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解释,参见活动建议中的【科学探究】。
5.分子晶体:
水、苯酚;
原子晶体:
石英、金刚砂;
金属晶体:
铁;
离子晶体:
氯化铯、氯酸钾、高锰酸钾。
7.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不同,使它们的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在离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是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相互作用;
而在原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互作用,而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因此,属于离子晶体的食盐的摩氏硬度和属于原子晶体的石英的摩氏硬度存在很大差异。
8.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带电量成正比,与离子半径成反比。
1.A
2.A
3.C
5.A
6.D
7.C(提示:
X是原子序数为8的O,Y是原子序数为14的Si)8.D
9.HF晶体中有氢键存在,所以HF的熔点反常。
10.硫粉为分子晶体。
11.干冰融化时只破坏CO2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并不破坏CO2分子内的共价键,即C=O键。
12.在冰的晶体中存在氢键,由于氢键的存在迫使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
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
当冰刚刚融化为液态水时,热运动使冰的结构部分解体,水分子间的空隙减小,密度反而增大,当超过
4℃时,由于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密度又渐渐减小,因此,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
水的这一特殊性对于生命的存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若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地球上的所有水体在冬天结冰时,会把所有水生生物冻死。
13.原因在于钠的卤化物均为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
硅的卤化物均为分子晶体,具有低熔点。
*14.(略)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选修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