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8779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70.95KB
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roblem;
Countermeasureanalysis
一、绪论…………………………………………………………………3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3
(二)贸易结构的文献综述………………………………………………3
1.商品贸易结构的基本内涵…………………………………………3
2.文献综述……………………………………………………………3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与特点……………………………4
(一)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4
1.我国商品出口的产品结构…………………………………………4
2.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结构……………………………………5
3.我国商品出口来源地市场的结构…………………………………6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特点…………………………………7
1.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亮点…………………7
2.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渐渐下降……………7
3.对外出口的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7
三、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7
(一)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合理……………………………………7
(二)科技含量低以及附加值低………………………………………8
(三)环保理念急需加强………………………………………………8
(四)受到亚洲相似阶段国家相似出口贸易结构的挑战……………8
四、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发展对策………………………………………9
(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9
(二)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10
(三)大力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1
(四)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低碳型经济………………………………11
(五)深入改革开放,建立市场运行机制……………………………12
(六)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外贸体制和政策体系……………………12
参考文献………………………………………………………………13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尤其是自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的贸易总量连年迅速增长,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快速提高。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初级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持续上升;
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是我国的出口贸易的主要力量;
产业内贸易不断深化,是我国未来几年努力发展的贸易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继续扩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国内贸易体的分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正进行着历史性的改变。
在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令世界瞩目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看到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世界各国经济下滑导致的世界性需求下降,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开始下滑,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和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急剧下降,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措施也相继推出,而且很多保护措施都直接针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外部条件呈逐渐恶化趋势,己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贸易结构的文献综述
1.对外商品贸易结构的基本内涵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
这一指标能够反映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水平、技术状况、产业结构、资源的丰缺程度等状况。
由于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商品种类繁多,联合国为了方便统计因此制定了<
<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
(SITC),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
食品和活动物(0);
饮料及烟草
(1);
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
(2);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和蜡(4);
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未另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9)。
一般在国际贸易中把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一9类称为工业制成品。
2.文献综述
古典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结构形成的基础是各国相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各国产业间绝对或相对的成本差,进而决定了贸易产品的价格差,由此形成各国内部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
大卫李嘉图(1817)发展并形成了相对成本说,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专门生产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便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且同样能使贸易双方获利。
樊纲(2009)、刘力(2010)等人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应借鉴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以要素享赋结构为基础,实行以比较优势为理论依据的发展战略,凭借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促进资本要素的积累,实现要素享赋的结构升级。
并指出对于比较优势处于不利的国家,可以战略性地在短期内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技术模仿、专业化生产等手段进行技术积累,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更应该强调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注重要素的优化积累和技术的引进使用。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一)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
出口商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结构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出口商品一般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初级产品一般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附加值低且出口创汇能力低。
而工业制成品的附加值则较高、出口创汇能力强。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劣。
1.我国商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1)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主导地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外贸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年大幅度增加。
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90.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9.7%。
到201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1950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5.6%(见图1)。
与此同时,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4.4%。
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出口比例接近95:
5,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发达国家80:
20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对外出口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日趋建立并巩固,中国己经成长为世界工业品制造和出口中心之一。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12007年-201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单位:
亿美元)
(2)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在逐渐上升
从工业制成品的内部商品结构看,把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6中的第5类化学品和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归类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把第6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制品和第8类杂项制品归为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
改革开放之初,根据我国的要素享赋特点,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出口一直以石油等矿物燃料及原料类为主,直到1986年,纺织品类商品的出口取代了石油出口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实现了出口商品由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重大转变。
到1995年,机电产品又取代纺织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实现了出口商品从以纺织品类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
1978年我国机电类商品出口额为6.59亿美元,到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3229.3亿美元(见图2)。
数据来源:
海关统计资讯网.
图22005一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单位:
2.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结构
2012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排名依次为:
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78.3%(见图三)。
数据来源:
依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绘制
图3我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比重(单位:
%)
2001年-2012年,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为:
日本、美国、欧盟,从2006年开始,欧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2年我国与欧盟的进出口总值达到4255.8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6.6%,其中对欧盟出口额292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5%,从欧盟进口额为1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6%。
以1997年为分界点,之前我国对欧盟的贸易一直是逆差,但是逆差的规模总体来看较小;
之后我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至今,自我国加入WTO以来,顺差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到2012年顺差高达1601.8亿美元,可以说我国与欧盟贸易平衡关系的急剧变化也使得我国与欧盟间的贸易摩擦加剧。
目前,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但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轻纺产品和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
从欧盟进口的多为资本货物以及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工业原料、运输设备等。
目前,欧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美国一直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3337.4亿美元,占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13%,比上一年度增长10.5%,增速是入世7年来的最低。
中对美国贸易的地位也是逐年上升,1980年中国仅为美国的第24位贸易伙伴,2003年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中美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在逐渐转变,中国在继续保持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等传统商品对美出口的同时,也在逐渐增加机电产品的出口;
中国从美国进口化工原料等原料型商品一直占很大的比重,近年来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
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大部分属于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产品,目前以加工贸易方式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占对美国出口总额的70%以上。
目前,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国,第六大进口来源地。
3.我国商品出口来源地的结构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率先发展,逐步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994年,东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1.2%,2012年攀升至88.2%,这充分说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在对外开放中的领先发展。
(l)东部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地区
自2000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均占到全国总量的86%以上,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进出口总额28210.7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8.7%,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三项排名当中,前十位中均有9个省市属于东部地区,可以说东部地区在出口、进口两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地位。
(2)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较落后
中部地区9个省份进出口总额2263.2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65%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进出口总额1142.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5%。
自我国入世以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我国出口和进口中所占的比重均有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长期以来积累的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大于中、西部地区,加入WTO使得东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实力和地缘优势都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展。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特点
1.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亮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大大增加,其中计算机和通信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其他种类的产品比重较小。
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有利之处在于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高的收益,进而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和整个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2.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渐渐下降
顺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以及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要求,我国的企业也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进而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在我国对外出口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3.我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
在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虽然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很大比例,但随着中国企业技术改革步伐的加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逐渐降低。
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三、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有明显的改善,出口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例由1980年的50.3:
49.7调整到2013年的3.8:
96.2,但是其中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仍然过高,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
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整个货物出口额的比重达到95%左右,但是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仍然较低,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仍然以初级制成品为主,即低附加值、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的中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半加工品和初级加工品,来料加工或装配制成品。
虽然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75.9%大幅度下降到2013年的38.68%,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到2013年的45.13%,但是,这一比例仍然不够合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在世界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商品,如纺织服装、玩具、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大都进入产品成熟期,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而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的增值的环节主要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只是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的结果。
表12007一2013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分类比重单位:
%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劳动资源密集型
44.32
44.15
44.01
43.87
43.54
43.44
资本技术密集型
55.67
55.80
56.12
56.43
56.69
56.85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二)科技含量低以及附加值低
我国的竞争力产品主要是传统的老的密集型产业(其中服装、纺织、鞋帽、日用消费品等占很大比重),这些产品附加值低,产品链条短。
目前,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十类产品中有九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如玩具、鞋和运动用品,以及服装和布料等)。
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加快增长,但主要依靠贸易加工和外商来华投资的企业,而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比较低,技术含量低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强有力的支柱产品,支柱产业的出口水平还尚未形成规模。
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为40%左右),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来实现的。
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包括银行、电信、法律、保险,会计、资讯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还必须指出,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加工贸易的发展。
在加工贸易中,只要加工产品本身是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反映在统计中就是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实际上大量国内加工过程比较短暂,附加价值并不高。
可见,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上的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还不能说明我国的贸易出口结构已实现了高级化。
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间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不利方面。
属于典型的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
我国很多地区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生产环节变成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附加值增长并不明显,总体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较低。
这也造成了产品利润率不高。
在贸易竞争中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的影响,难以创造出稳定的贸易发展环境。
(三)环保理念急需加强
环保这一概念越来越多的被世人所讨论,它己成为与和平、发展并列的当今世界三大主题之一,可见它的重要程度。
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是我国在这一过程中走的仍是传统发展的老路。
一方面,先污染,后治理,视环境保护为经济建设的绊脚石,为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无视破坏和污染环境,使得能源、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另一方面,一些跨国公司虽然来到中国投资,开办工厂,但是他们转移过来的都是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环节,并且有些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处的领先地位设立绿色贸易壁垒,使得中国产品无法出口或出口都受到限制,以此来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从而造成各国贸易之间的不公平、不平衡。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举步维艰,很难打开局面。
所以,中国要加强低碳环保意识,注重“量”到“质”的转变。
(四)受到亚洲相似阶段国家相似出口贸易结构的挑战
从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亚洲国家普遍实行开放,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均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参与分工,从而使国际市场上资源形和劳动型加工产品的贸易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和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相似。
目前,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构成激烈竞争的出口产业主要在纺织品、服装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方面。
东南亚国家有的凭借丰富而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的凭借具有较高质量和附加值的产品而具有国际竞争力。
相反,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劳动工资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其他一些政策因素而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不断攀升。
四、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转变,进口由以工业消费品为主向消费品、技术、生产设备和资源产品为主的转变。
但是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还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商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我国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比较弱加之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回升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造成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必须面对外部需求放缓、国际投资降温、贸易和金融风险加大、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严峻形势,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调整对外贸易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使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1.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比较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我国要从现有的要素享赋和资源优势出发,依托比较优势从而开发竞争优势,这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正确路径选择。
目前,我国要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将劳动密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着力提高生产工艺、设备改造、原材料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
要利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升级,使其重获比较优势。
2.重点扶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明显,而资本和技术比较优势匮乏。
如果把劳动力优势同国内外资本或高新技术中的制造业相结合,则优势明显。
我国重化工业基础较好,经过技术和装备改造,潜力巨大。
发达国家视其为夕阳产业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根据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的理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这一时期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并逐渐过渡到高加工化工产业。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中的制造技术方面。
按照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品都要经历产品创新、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
我国产品的优势主要处于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
因此,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优势,如果抓住世界技术转移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会使我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造中心。
3.加强自主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
我国要加强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产品的出口,大力促进信息产业走出国门。
加强贸易、科技、产业的有机结合,培育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继续扩大汽车、船舶、机床、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等重点机电产品的出口。
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集群,并且在重点出口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日的重点骨干企业。
推动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培育出口的自主品牌,提高出口竞争力
增强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营销能力,扩大我国自主品牌的出口,并培育自主品牌中的名牌,全面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比如,支持我国企业在境外进行商标注册,开展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认证,设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出口商品 贸易 结构 存在 问题 对策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