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8600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71KB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
把#8222;
#8222;
看作粪土(意动用法)
四、重点词语
1.漫江满江。
漫:
满、遍2.百舸争流舸:
大船争流:
争着行驶3.鹰击长空击:
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
4.鱼翔浅底翔:
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
江水清澈,显得很浅5.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
一切生物秋天:
深秋
6.怅寥廓怅:
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
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7.谁主沉浮主:
主宰沉浮:
事物的盛衰、消长8.峥嵘岁月稠峥嵘:
不平常稠:
多9.恰同学少年恰:
正当、刚好
10.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11.书生意气书生:
青年学生意气:
意志和概念12.挥斥方遒挥斥:
奔放遒:
强劲有力13.激扬文字激扬:
激浊扬清14.粪土:
把……看做粪土15.击水:
游泳16.浪遏飞舟遏:
阻止
五、课文理解
1.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阙:
写橘子洲头所见的湘江秋景。
下阙:
回忆往事,寄托胸襟和抱负。
2.全词共有几幅画面?
各取一个小标题。
4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3.①上阙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
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上阙中的景物(意象):
山、林、江、舸、鹰、鱼。
特点:
万类霜天竞自由。
(绚丽多姿,生机勃勃)
②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深意:
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作用:
上阙交代时间、地点,写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秋景,并生发感慨,设问;
下阙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巧妙作答。
因此这三句在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在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6.中流击水图的情景中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的正是我辈同学少年。
7.《沁园春·
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本文的“景”,由“看”领出。
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8.内容概括
在长沙逗留期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年的革命形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9.艺术手法
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
六、拓展提升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的形象与柳宗元的《江雪》中“独钓寒江”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做,表现了诗人与恶势力不妥协的心志,两诗意境相似,然而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不可相提并论。
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ǘ)子洲湘江(xiāng)遒劲(qiú
)
B.惆怅(chà
ng)寥(liá
o)廓苍茫(chāng)携来(xié
C.漫江(mà
n)挥斥(chì
)峥嵘(zēng)百侣(lǚ)
D.稠(chó
u)密辟谣(pì
)遏(è
)制沉浮(ché
n)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已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此地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局势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
它始于宋代。
C.本词写于1925年,时值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词人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抒发感慨,点明自己的革命壮志。
D.这首词的词眼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5.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们早已看熟了的历史,带着观众们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B.恰同学少年,我们需要树立远大志向,在风华正茂时,勤学苦练,修学储能,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C.他们敢闯新路、敢为人先,始终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中流击水、乘风破浪,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D.某市自2009年1月18日开始办理国家司法考试现场报名以来,每天前往市司法局的报名者不绝如缕。
有关负责人强调,已经在网上报名的同志,仍须现场报名确认。
6.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B.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世博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上海。
C.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改善社会管理职能,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消农村户口,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7.下列对《沁园春#8226;
长沙》这首词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上阕“怅寥廓”三句提出谁来主宰当时革命命运的问题,目的是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行为予以重击。
C.下阕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引起了后面八句诗的铺叙。
D.最后“曾记否”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8.下列对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情景交融。
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的运用。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
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D.本首词上阕集中写景,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沁园春·
长沙》,完成后面的题目。
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分析。
10.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词,完成12-14题。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那一句?
13、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14、词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三、语言表达
15、毛泽东的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
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
引用毛泽东的诗词;
语言连贯富有激情;
不少于50字,运用1种修辞以上。
《沁园春·
长沙》答案:
1.D解析:
A.“橘”应读“jú
”;
B.“苍”应读“cāng”;
C.,“峥”应读“zhēng”。
2、B.解析:
一般人词起源于盛唐。
3.D解析:
“粪土/当年/万/户侯”应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4.D
5、D。
解析:
“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用来指人。
6、B。
A.介词残缺,在“和”字前面或后面加上“与”。
C、“执行”和“管理”搭配不当,改为“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地管理规定。
”D、去掉“由于”;
或保留“由于”,去掉“导致”。
7、答案:
B解析:
B项,文中没有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重击这个含义。
8、答案:
D解析:
D项,诗歌上阕不是全部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一)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
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
(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
“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二)答案:
12、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3、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以及观沧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14、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
倾注了词人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关切之情。
15、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词林中的一颗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沁园春长沙 苏教版高一 语文 沁园春 长沙 知识点 同步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