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8549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53.26KB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加强其他农用地管理
第六章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第一节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
第二节严格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第二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三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定位及控制范围
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管制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第一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第二节生态建设工程
第三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第二节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第三节完善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建设和完善规划实施利益调节机制
第五节加强规划实施制度建设
前言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和河北省政府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未来目标,编制《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按照省级规划下达的调控任务,提出了2006-2020年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战略、耕地保护、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区调控目标与措施,对市域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和主要用地规模进行了安排部署,是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石家庄市所辖行政区内所有土地,总面积14052平方公里。
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北纬37°
26′—38°
46′,东经113°
31′—115°
29′之间,北与保定市相连,东与衡水市毗连,南与邢台市为邻,西与山西省接壤,辖区总面积14052平方公里。
石家庄市地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貌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
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
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总的气候特点为:
年平均气温偏高,春温夏热秋凉冬冷,雨量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西部部分山区雨量偏多,易出现洪涝灾害,日照偏少,春季大风、扬沙天气较多。
全市年平均气温12.5℃,多年平均降水量522.6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992-1240毫米,无霜期201天。
年均日照时数2689.9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27.9-136.4千卡/平方厘米。
石家庄市辖区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
主要行洪河道6条,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
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槐河等属子牙河系。
总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石家庄市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褐土、粗骨土和潮土。
其中山地丘陵区有草甸土、棕壤、褐土、粗骨土、石质土;
京广铁路两侧山麓平原主要为褐土;
东部冲积平原区有潮土、风沙土。
土壤质地总体偏轻,多为沙壤和轻壤,土壤表耕层有机质含量不高,属中等偏下水平。
石家庄市水资源总量为2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自产水量为11.4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8亿立方米。
是全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
二、经济社会概况
2005年全市总人口92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7.6万人,占总人口的39.6%;
中心城区人口210万人,占总人口的22.6%。
2005年石家庄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13.6%。
人均GDP为20082元,比上年增加3215元。
全部财政收入165.6亿元,人均1786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6%。
全年粮食总产量482.4万吨,棉花总产量1.8万吨,油料总产量23.8万吨,蔬菜总产量1270.2万吨。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6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8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市农用地8847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2.3%;
建设用地1792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
未利用地341342公顷,占24.3%。
农用地中,耕地587689公顷,园地61586公顷,林地187381公顷,其他农用地48053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1.8%、4.4%、13.3%和3.4%。
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50965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418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93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846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4654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6%、6.7%、0.8%、1.3%和0.3%。
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石家庄市地跨河北平原、太行山区,具有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条件、方向、效益有着明显不同,为各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为因地制宜发展各业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整体土地利用情况看,石家庄的土地构成以耕地为主,占41.8%;
其次是林地占13.3%;
未利用地所占比重也很大,占到了24.3%。
建设用地仅占12.8%,与其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地位不相称。
(三)耕地条件优越,集约化程度高
石家庄市是全国重要粮食基地,水田、水浇地面积在85%以上,东部平原区100%是水浇地,农业的电气化、化肥化、机械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作物产量高,全省的吨粮田主要分布于本市。
(四)城镇发达,集约用地水平较高
2005年全市城市化率为39.6%,比全省高出5个百分点。
城镇用地占城乡用地的比例为18%,比全省高出5个百分点。
但人均城乡居民点用地仅140平方米,比全省低30.8平方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并表现出随城镇规模的加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趋势。
(五)矿产资源丰富,工矿用地比例大
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优质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白云母等,其中建材产业已形成规模,是河北省建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各县(市、区)。
地热资源热水总流量1.39万立方米/日。
形成工矿用地较多,全市工矿用地占建设总用地的比例为13.8%,比全省高出1.9个百分点。
三、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自批准实施以来,通过严格规划管理,加强用途管制等措施,对保护耕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经济发展,保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1997-2005年全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2676公顷,补充耕地面积17642公顷,超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4966公顷。
至2005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8768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20000公顷。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执行较好,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切实保护。
(二)经济发展用地得到保障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保障了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须用地,规划期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22315公顷。
同时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力度,盘活存量用地,减少了土地占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产出率逐步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三)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生态退耕17229公顷,林地面积增加了16749公顷,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农用地整理复垦、农田基本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有效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增强了土地抵御灾害能力。
(四)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明显增强
通过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建立健全了土地管理的行政、法律机制,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意识不断加强,为更加科学管理土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上轮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规划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高,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尚显不足,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安排不尽合理,规划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致使规划频繁调整。
同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调整,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
这些都需要在新一轮规划修编中加以改进。
四、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减少趋势加剧,耕地补充难度加大
1997-2005年石家庄市由于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等原因造成耕地减少35524公顷,同期补充耕地17642公顷,耕地净减少量为17882公顷。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而耕地补充资源越来越少,条件越来越差,耕地补充难度不断加大。
(二)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效益有待提高
石家庄市人均城镇居民点用地水平虽然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高于国家规定标准。
2005年石家庄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78700公顷,同年国内生产总值1633.46亿元,单位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为9139.5万元/平方公里,低于北京、天津和其他东部发达城市。
(三)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滞后,人均用地面积偏低
2005年石家庄市中心城区面积174.4平方公里,人口210万,人均用地面积83平方米,用地水平与全国同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已经影响到市民生产、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正常发展。
(四)山区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全市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0%以上,森林植被较为稀疏,由于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变率大,造成山区干旱缺水,加之土层薄,地形陡峭,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区总面积的45%,利用障碍因素多,土地利用效益低,影响山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存在土地污染现象
随着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逐年增加,过境河流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耕地污水灌溉面积占相当大的比例,进而造成对土地的污染,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但土地污染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加上农田地膜技术推广,化肥、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残留污染趋势也在发展,对土地质量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今后是石家庄市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为石家庄市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石家庄市所处京津冀地区是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带,是连接东北、华东、西北,沟通国际的重要通道。
伴随国家经济发展中心逐渐向北转移,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热点地区。
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节点,石家庄市的区位优势和重要作用将逐渐显现,并即将迎来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为石家庄市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在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大北京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规划的实施可使石家庄市最大限度地融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接纳更多的资金、人才、产业、科技等,将极大地促进石家庄市的快速发展。
(三)国家“土地新政”的出台。
土地节约集约倒逼机制的建立,政绩考核办法的完善、执法监察问责制度的实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的倡导,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不断发展,公众参与程度日益提高,有利于规范、约束和监督土地利用和管理行为,有利于在全市上下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社会氛围,对加强土地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
随着土地收益逐步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各级政府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财政投入,石家庄市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的战略定位将得到巩固,这将为加强耕地保护能力建设,依法、全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条件。
二、挑战
(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社会经济增长极大地依赖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随着环渤海、环京津、环省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大。
(二)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加大
根据预测到2020年石家庄市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3%,城镇人口将由2005年的395万增加到2020年的689万,规划期间市域人口将继续大量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空间分布将发生很大变化,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将使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
(三)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发展,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增大,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
而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开垦条件差,整理复垦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
(四)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统筹土地利用难度大
市域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空间分布零散,土地利用方式相对粗放,产业缺乏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低等问题。
由于各县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目标的多元化,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难度大,面临着严峻挑战。
(五)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石家庄市北邻京津,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地污染等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这就要求必须确保林地及其他生态用地面积的稳定或适度增长,从而导致土地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大,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
第一节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京津冀第三增长极和区域性文化生态宜居城市、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为目标,以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为前提,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发展为核心,以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用地统筹、区域用地统筹,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二、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
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发展战略空间,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市域粮食自给自足有余。
推进粮食主产区农用地整理工程,提升标准农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二)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统筹区域及各类各业用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以人为本,协调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各类各业用地矛盾,推动组团式城镇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空间,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创建生态文明的宜居城乡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五)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有效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提高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强化土地规划制度建设,落实规划实施共同责任,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重点与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一)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全省政治、文化、科技、经济中心,是京津冀都市区中核心城市之一,全国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石家庄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省会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按照"
一产集约、二产集聚、三产集优"
的思路,积极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着力做大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循环化工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构筑具有石家庄特色、符合“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发展定位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省会在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地位,打造国内经济强市。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到2010年,市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65亿元,到2020年突破70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5万元。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达到6∶43∶51,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3%左右,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依据石家庄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为确保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出石家庄市未来土地利用战略:
(一)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
石家庄市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必须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规模红线,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
(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合理建设用地需求。
鉴于石家庄市在环渤海、京津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增长态势明显。
在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国情下,解决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出路就是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必须加大城镇用地内涵挖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按照有保有压、适度倾斜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增用地规模,优先保障公共事业、公益设施用地,合理安排主城区、主导产业聚集区、县(市)城、重点镇、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三)推进城乡用地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适应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推进城镇化,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提高石家庄市和中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鼓励进城农民退出宅基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协调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科学安排生态用地,实施土地利用分区空间与引导,强化西部山地丘陵区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用地保护;
加强中部都市区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推动东部农业区发展生态型、节水型农业,扩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减少面源污染。
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005年耕地保有量587689公顷,基本农田520000公顷。
规划期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73400公顷以上,2006-2020年耕地净减少控制在14289公顷以内。
其中近期到2010年实现耕地保有量577500公顷,2006-2010年耕地净减少控制在10189公顷以内,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497600公顷以上。
(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
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2006-2020年实现补充耕地19000公顷,其中近期2006-2010年补充耕地6000公顷,规划期内达到市域内耕地占补平衡。
(三)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179206公顷,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02154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0500公顷以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8100公顷以内,2006-2020年建设用地净增加控制在22948公顷以内。
近期到2010年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87054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400公顷以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9900公顷以内,2006-2010年建设用地净增加控制在7848公顷以内。
(四)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
到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910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总量控制在19000公顷以内。
近期到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900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总量控制在6000公顷以内。
(五)土地集约利用目标
2005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38平方米。
到2020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近期到2010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六)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规划期内全市林木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具有生态效益的湿地、水域等生态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到2020年,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燕赵山水田园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主要任务
一、切实保护耕地
全面落实省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对东部平原地区优质耕地的占用。
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高产稳产农田培肥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与提高。
二、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新增占用耕地,加大城镇用地内涵挖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城镇闲置、低效用地整合利用,空心村治理,闲置、废弃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不断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用地统筹
在城乡用地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施城乡用地统筹,保障中心城区、正定、鹿泉、栾城、藁城四县市、重点基地园区、县(市)城和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合理发展用地需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家庄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