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8361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34.42KB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生
维果斯基
1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
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斯陶布
早志光D.柯尔伯格
15.
“暴风骤雨时期”
指的是
A.成年期
B.
儿童期
老年期D.
青少年期
16.
霍尔的()
是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代表性理论。
A.
遗传说
复演说
转换生成说D.
认知学说
17.
新生儿期疋指(
)
从出生到1个月
.从出生到
3个月C.
从出生到半年D.
从出生到1岁
18.
“语言获得机制'
”是
(
)言语理论中的概念。
A.乔姆斯基
皮亚杰D.
阿尔波特
19.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掌握了行走技巧
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
C.会跑、跳D.
能越过障碍
20.“三座山测验”是心理学家()的代表性的实验研究。
A.荣格B.勒温
班杜拉
D
皮亚杰
21.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
()
A.注意的集中性B.注意的稳定性
移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分配和转
22.弗洛伊德是()的创始人。
A.行为主义学派B.认知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格式塔学派
2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
A.何林沃斯B.普莱尔C.
霍尔
达尔文
24.心理性欲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塞尔曼B.埃里克森
弗洛伊德
斯腾伯格
25.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A.大脑皮质增加B.大脑单侧化
脑重的增加
脑电的变化
26.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阶段。
A.前道德判断B.自律道德
他律道德
道德相对论
27.陈鹤琴是我国最早的()。
A.儿童心理学家B.青年心理学家
发展心理学家
老年心理学家
28.文化一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A.鲁利亚B.维果斯基
夕列昂节夫
达维多夫
29.游戏是()的主导活动。
A.少年期B.婴儿期C.
学龄期
幼儿期
30.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的形成。
A.条件反射B.动作发展
依恋
注意
31.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解不够和思维水平不高,
常常导致(
A.形象记忆B.机械记忆
理解记忆
语词记忆
32.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A.3岁B.2—6、7岁
C.6
、7—11、12岁
33.高中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经验型逻辑思维
3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华生B.斯金纳C
阿德勒
巴甫洛夫
35.()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A.习惯化B.社会性微笑
条件反射
36.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B.瓦龙
37.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
个科学家是()
A.霍尔B.孟德尔
高尔顿
D.彪勒
38.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A.1.5〜2岁B.1〜1.5岁
C.2.5
〜3岁
D.2〜2.5岁
39.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A.三年级B.四年级
五年级
D.六年级
40.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
咼中阶段
大学阶段
答案:
1.B2.C3.C4.D5.A6.
C7.B
8.A
9.D10.A
11.B12.A13.B14.D15.D16.B17.A18.A19.A20.D
21.B22.C23.B24.C25.D26.C27.A28.B29.D30.A
31.B32.C33.C34.B35.C36.C37.C38.A39.B40.B
二、多选题
1、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
A、内化B、最近发展区C、关键期D、观察学习期
ABC
2、儿童在前运算时期所出现的“自我中心”指的是()。
A、儿童只注意主观的观点B、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
C、儿童的自私D、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ABD
3、“运算”是皮亚杰理论中一个特定的概念,它的含义是()。
A、具有系统性B、是一种可逆的动作
C、具有守恒性D、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能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
ABCD
4、一般来说,1岁的婴儿处在言语发展的()。
A、理解言语发展的阶段B、积极言语能力发展的阶段
C、单词句D、双词句
AC
5、巴尔特斯(Baltes)进一步发展了卡特尔的观点,把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同认知心理学联系起来,提出智力发展可区分为()。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
C、智力技能D、实用智力
CD
6、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A、老年丧失期观B、毕生发展观
C、认知发展观D、道德发展观
AB
7、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特点,可以将游戏分为:
()。
A、独自游戏B、规则游戏C、合作游戏D、平行游戏E、联合游戏
ACDE
8、属于思维片面性表现的是()。
A、“明星崇拜”现象
B、容易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困扰
C、思想上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D、遇问题容易钻牛角尖
ACD
9、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又包括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两个思维发展的亚阶段,其中2-4岁幼儿
处于前概念阶段,其思维特征是()
A、泛灵论B、获得了观点采择能力
C、形成了客体永久性概念D、未掌握守恒
14、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认为,婴儿的依恋类型可以分为()
A、安全型B、回避型C、反抗型D、中间型
15、行为主义不能很好解释的儿童言语获得过程中的现象包括:
(ABC)
B、认知动力理论
D、复演论
16、当代的游戏理论有(
A、精神分析理论
C、学习理论
17、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
A、情绪型B、容易型C、困难型D、迟缓型
BCD
18、布雷泽尔顿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
A、活泼型B、抑制型C、安静型D、一般型
ACD19、成年中期智力发展的特点是()
A、晶体智力稳定B、智力发展停滞不前C、流体智力缓慢持续提高
D、流体智力开始缓慢下降
AD
20、对成年人而言,影响智力活动的因素主要有()
A、职业B、社会生活条件C、性别D、身体健康状况
21、根据哈威格斯特的观点,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有(
22、人类心理发展具有()特点。
三、名词解释
1.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研究婴儿感知觉的常用方法。
习惯化是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
去习
惯化则是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
现象。
2.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和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则是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环境的客观变化。
简言之,同化就是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顺应就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3.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
应学习。
4.自我同一性:
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为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自身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
5.纵向研究:
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6.横向研究:
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
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方式。
7.智力发展模式:
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
8.亲社会行为:
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9.最近发展区:
指个体独立活动时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现有水平和其在成人指导或是同伴合作中可能达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
10.图式:
皮亚杰术语,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
迁移或概括。
11.性别认同:
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收,即理解性别。
12.依恋:
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
志。
13.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14.发展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15.种系心理发展:
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16.积极强化(正强化):
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17.消极强化(负强化):
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增加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18.性别角色偏爱:
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19.自我中心化:
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
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无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20.反抗心理:
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
行为倾向。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概念和优缺点?
答:
(1)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群体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横断研究的优点是适合于发展心理学各年龄儿童的研究,取样大,材料获取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及时获得较广泛的资料。
缺点是资料的取得是从几个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儿童中来的,很难如实反映心理发展连续性转变的关键期,有时在比较各年龄组的代表值时容易忽视个体差异等。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追踪研究,因此也叫追踪研究。
它的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纵向研究的局限性在于:
第一,样本的减少。
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失掉;
第二,反复测量。
这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
第三,
时间较长。
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
另外,因为是从个别到一般,因此研究结论难以推广。
(2)举例:
比如:
调查大学生的恋爱择偶观,在某一特定时间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就属于横断研究;
再如,研究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场所转变的心理过程,在找工作的时候施测一次,马上毕业的时候再次施测,工作初期再次施测。
这样对同一批被试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研究的方法就是纵向研究。
2.简述四种言语获得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争论焦点。
(1)强化说,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转换生成说,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3)模
仿说,代表人物是阿尔波特和怀特赫斯特等;
(4)认知学说,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这四种理论的争论焦点有:
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的等等。
3.简述乔姆斯基语言的转换生成说。
(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2)语法是生成的。
语
法的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
(2)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4.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三个论点。
(1)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
开始
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5.简述艾斯沃斯提出的婴儿的依恋类型。
(1)安全型,约占70%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
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
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
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去寻求安慰。
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地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
(2)回避型,约占20%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的探究行为没有影响。
母亲离开时,儿童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
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而且母亲接近时反而转过身去,回避母亲的亲密行为。
在忧伤时,陌生人的安慰效果与母亲差不多,不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
(3)反抗型,约占10%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难以主动地探究周围环境,而且探究活动很少,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
母亲离开时相当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安慰。
实际上,这些儿童抗拒母亲的安慰和接触。
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愤怒的矛盾心理,对母亲缺乏信心,不能把母亲当作“安全基地”。
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拒绝去探究,仍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
6.如何理解个体发展中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发展在连续性和阶段性这一问题上,一端是连续论者。
他们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渐的、连续的,没有突然的变化。
他们所描述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平滑的成长
曲线。
与此相对的是阶段论者。
他们所描述的人的成熟道路是由一系列突发的变化组成的,每一次
变化都把个体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级的发展水平,是阶梯式的发展。
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从本质上说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
量变是指程度上的变化。
质变是指在性质上的变化一这样的变化使个体在一些方面与以前有了质的不同。
连续论者一般认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一种量变的过程,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变化都是质变的结果。
正确的看法应该是个体发展过程既有量变,也有质变,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7.简述幼儿记忆的特点。
(1)记忆容量增加;
(2)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步发展起来;
(3)语词记忆在发展,形
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4)记忆策略开始形成;
(5)元记忆的形成。
8.简述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答: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特点:
(1)自我中心性:
即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协调。
(2)前概念性:
该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
词汇所代表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
不能理解同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思维的前概念性还使儿童掌握的概念往往与具体的动作或事件相联系。
(3)泛灵论:
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
这使儿童的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认为万物有情。
他们主观地把自己的想象附加于客观事物。
(4)未掌握守恒的直觉思维:
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
的显著特征所左右,他们不能对事物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整合,因而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逻辑性。
幼儿无法掌握守恒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可逆性。
幼儿的思维缺乏可逆性。
(5)无法理解类包含关系:
虽然幼儿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分类能力直到7岁左右儿童才能在进行等级分类的同时也了解各级分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9.简述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
(1)假想的观众。
初中生在心理上构建起“假想的观众”,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
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
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⑵独特的自我。
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
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
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
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
10.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1)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3)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4)自
我评价的成熟;
(5)有较强的自尊心;
(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11.如何看待“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1)开始步入成年初期的个体,虽然已应该而且有能力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他们在做出某种决断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以尽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在延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个体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以形成各种本领。
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个体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因此,成年初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2)在这一段时间内,青年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可以利用这一段时期
触及各种人生观、思想价值观,尝试着从中选取一些,再检查一些是否符合自己的东西,经过这种循环往复,就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将来的职业等等,从而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12.简述老年期心理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2)易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3)
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化。
五、论述题
1.从目标价值、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谈谈你对发展心理学的认识。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简言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解释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景中的反应作出推断,而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者发展。
(2)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和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
一个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在人类发展基本原理或规律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之间的争论可以归为四点:
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发展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或者基本规律,而且更要研究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
上的具体原理或规律。
这些原理或规律体现在生命全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即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上面。
(3)可以采用的研究涉及包括横向、纵向和聚合交叉。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问卷、测验和实验法。
2.弗洛伊德强调童年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他的依据是什么?
你的看法如何?
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的依据是其精神分析理论。
(1)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他提出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压抑和抵抗以及泛性论,并对梦进行了解析。
在他的后期理论中,他又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概念以及伊底、自我和超我概念。
对人的意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2)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童年生活经历的遗忘问题始终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在歇斯底里的研究和梦的解析中,歇斯底里病患者的病源多数是早已潜伏在童年生活的“痛苦”经历中。
而在梦中出现的许许多多怪状的幻影也不过是童年生活经历中那些被压抑的因素的重现。
(3)弗洛伊德研究日常心理时,发现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痛苦经历,有时也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
这一现象再一次证明被压抑的潜意识深处的童年痛苦回忆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当时环境下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对其它流派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如今,精神分析理论还在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同时,这一理论过度强调性的影响,这也是对其争议最多的地方。
3.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阶段?
(1)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
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心理学 复习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