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3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8179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63.33KB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3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3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旁征博引:
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引用材料;
旁稽博采:
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查考,大量地引用材料。
选“旁稽博采”更符合“典籍满架”的作用。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B.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诸君为大学学士,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C.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D.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微言大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
D
微言大义:
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此处应为“精旨奥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北京大学。
一时间,北大成为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B.微信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像XX一样,具备高效的流量分发能力,也不可能把朋友圈变成集贸市场,微信电商一开始就没有中心化的可能。
C.12月9日至11日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
这已是中央连续第四年将经济工作定调为“稳中求进”。
D.青年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更是我国人才资源中的生力军。
A项,句式杂糅,可以删除“既是”“又是”;
C项,主语混乱,改为“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
D项,语序不当,“不仅”“更”后的内容互换,使其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________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________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________感身体上之苦痛。
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________于身体有益。
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苛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
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A.然 且 必 而B.且 而 于 之
C.且 然 必 而D.然 苟 而 且
C
第一空,根据后面的“更何足以感人”可知,此处应该用“且”表递进;
第二空,表转折,所以可用“而”“然”;
第三空,根据前面的“毫无娱乐之事”可知,这里可用“必”表肯定;
第四空,前面的“庶于道德无亏”与后面的“于身体有益”表并列,可以用“而”“且”。
综合考虑,选择C。
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蔡元培有一句名言: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________。
蔡元培一度也是个激进分子,制造炸药,组织暗杀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温和的教育和文化启蒙。
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他说:
“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由制造炸药到制造“思想炸弹”,蔡元培最终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者,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A.这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
B.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C.蔡元培之所以会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D.与蔡元培本人的经历分不开,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
分析所给选项可知:
B项因果关系不当,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他的理念,但不能说“因为他有……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D项缺少关联词,语意不连贯。
横线前的句子为蔡元培关于读书和救国的名言,反映的是他的理念,而比较A、C项可知,C项紧承横线前的句子,先谈理念,衔接更恰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
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
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7.作者认为学生来北大学习应抱的宗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为做官,非为致富,为求学而来。
8.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学到真本领、真知识?
如果在校期间不能严谨治学,会有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抱定宗旨,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②误己: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
误人:
担任讲席,贻误学生。
误国:
置身政界,贻误国家。
9.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
10.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了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
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北京大学多年弊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弊端:
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
对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原因:
①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
(言之成理即可)
11.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点。
要求:
①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
②解释校徽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大校徽采用中国印章形式的构图,由两个同心圆构成。
里层的圆中,“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犹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两圆间的圆环上半部分是“北京大学”的大写英文字母;
底部是北大建校时间1898年。
该校徽象征着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分析、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图进行综合性评价。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B.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C.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
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着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D.不滥施刑罚,不以言获罪,即使一人犯法,也不搞朋坐族诛,这才是法制社会应有的基本准则和精神气度。
E.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AC
A项,大音希声:
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望文生义;
B项,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C项,满目疮痍:
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不合语境;
D项,朋坐族诛:
株连治罪,残酷镇压;
E项,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之间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
A.《人民日报》推出“创新升级中国制造”专栏,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业品牌在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创新,也为制造业做大做强品牌提供借鉴。
B.给学区房降温,关键在于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和理念的差距。
C.近年来,为保护候鸟,不少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湿、改善湿地水质等措施,优化候鸟的生存环境,为人与候鸟和谐相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D.据介绍,此项改革受益面很广泛,全国240多万家餐饮实业、1400多万从业人员将从中受益,企业将减轻应付“办证”的经济成本和时间。
A项,成分残缺,“展现”缺宾语,可在“推进创新”后面加“方面的成绩”;
B项,结构混乱,“关键在于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改为“关键在于教育公平”或“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
D项,搭配不当,“减轻……成本和时间”不搭配,可以把“减轻”改为“减少”。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
文化恰似长河,____①____有大浪淘沙沉淀的河床,也有奔腾澎湃汇入的支脉,____②____不舍昼夜、源远流长。
外在环境越是变化,文化传统越需坚守,____③____这样,传统方为传统——这是考验文化守成定力的重要维度。
____④____传统也不是死水、不是静物,____⑤____主动适应变化,创新表现方式,注入时代气质,____⑥____是考验文化应变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
端午文化,应该更可以在传承中别开生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但
它
既然
然而
必须
/
既
于是
只要
可是
如果
那么
因而
只有
但
这
也
又
A项,①处没有递进关系,⑥处与前文不连贯;
B项,③处与下文不合,⑤⑥处没有假设关系;
D项,①处填“也”不恰当,②处没有表达出上下文的因果关系,⑤⑥两处并列关系错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
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②就是⑤。
将横线前的内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分别与②、⑤句连起来读,边读边使用“语意排序法”分析,可发现联系紧密的句子是第②句——第②句中的“30%”“4000多万”与横线前句子中的“1.5亿”形成照应,由此可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
使用“词语排序法”,对剩余的五个句子进行分析,可发现第⑤句中的“可能”与第⑥句中的“也可能”形成照应,第①句中的“是”与第④句中的“则是”也形成照应,由此可确定⑤⑥、①④。
据此确定答案为B项。
此外,根据横线第二空与第三空、第四空与第五空之间使用的标点——分号,使用“标点排序法”加以分析,也可发现横线第二、三空填⑤⑥句,第四、五空填①④句的排序是正确的。
因为该题用了前两步就得出了答案,所以不需要再进行第三步的分析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9分)
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
____①____?
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之类的“清洁能源”。
不过有人警告说,____②____:
因为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科学家指出,____③____,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
这种说法遭到了环保人士的嗤笑和抗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下一种主要能源是什么 ②这些能源可不算清洁 ③应该发展核能
①处上文说煤和石油的时代已逐渐过去,下文提到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判断出此处应填过渡性句子,如“下一种主要能源是什么”一类的内容;
②处结合上文“清洁能源”“警告”和下文“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可推断出,此处应填“这些能源可不算清洁”之类的内容;
③处结合下文“因为核能……”可推断出,此处应填“应该发展核能”之类的内容。
6.下图是2018年G20杭州峰会会标。
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会标由桥形轮廓、“G20”“2018”“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要素构成。
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
图案中“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
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观察图标中具体的数字、汉字、英文字母、图案等,然后从“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把握会标体现的寓意等。
该会标的构图要素有G20、2018、CHINA、“中国”印章、桥形轮廓等。
其寓意是“桥”体现了“G20”的作用,即全球经济增长、国际合作和共赢之桥等;
“0”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6分)
正气一身清风两袖
蔡元培一生,甚为清苦。
蔡元培在上海办女校的同时兼办《警钟》报,十分艰苦。
冬日滴水成冰,室内无烤火设备,蔡先生披件蓝色棉大衣,每晚要写两篇论文(一文言,一白话),其右手冻疮溃裂,肿得如馒头一般。
右手套一只半截露指的手套写稿,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清涕直流如水。
是年除夕,报社经济窘迫到揭不开锅。
蔡先生不得不与同仁某君商量,借他一颗蜜蜡朝珠去典当,谁知当铺朝奉说是假的,只能典一块钱。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初,上下班都是步行。
孙宝琦看不过去,送他一部马车。
当孙再访时,发现马车并未曾用,因为没有马,孙宝琦又送去一匹马。
当北平街上已飞驰流线型汽车时,蔡元培仍坐在表面斑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
他在南京临时政府任教育总长时,强调平民化,除去总长、次长,其余工作人员统称部员,不授官职,月薪一律三十元。
到北平后,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
蔡元培一生好酒。
据程沧波回忆,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的岁月,每顿中午要喝一点酒,用的是锡制方型暖壶(里圆,夹层放开水温酒),不吃饭,因胃病只吃几片面包,菜是中研院食堂大锅菜。
任鸿隽说,蔡元培在南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
他与某君住里外两间,他住里面,外出须经某君之屋,而蔡先生平时起身较早,外间某君犹酣睡未醒。
先生恐惊动他,只好在己室看书,等某君起床后,他才盥洗。
蔡元培专任中研院院长后应酬多、开销大,一次有关人士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了二百元。
他很奇怪,得知真相后,当场将钱退了回去,并召集部属开会,说:
“一切要按规定办理,生活苦些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
”
有趣的是1932年前后,陈西滢与蔡元培同车由宁赴北平。
在火车上蔡先生请陈西滢喝酒(朱家骅送的)吃饭。
结账时,陈西滢要买单,先生坚持由他开销。
理由很可笑:
“中央委员乘车是不用花钱的,所以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
”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
蔡元培曾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先后寓居京、宁、沪、杭等地,一直是赁屋而居,寄人篱下。
鉴此,台湾胡适纪念馆馆长陶英惠先生称其类似今天的“无壳蜗牛”。
归隐田园后,蔡元培寓居上海华山路,居所也是租赁的。
这令他众多已获声名、位居庙堂的门墙桃李于心不安。
1936年蔡元培七十寿诞,以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旧师生蒋梦麟、王星拱(抚五)、罗家伦(志希)、赵畸(太侔)和丁夑林(巽甫)等以务实的精神,策划了一个“献屋祝寿”活动,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可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
门生们很认真,于蔡元培七十寿辰的前一年,便郑重其事地致函蔡先生表达这一意愿。
胡适为此祝寿函措辞的妥帖,还专事给王世杰、罗家伦等写信,要他们修改。
王、罗字斟句酌作了增删、润饰。
其言辞之恳切,情感之真挚,境界之高远,令人称颂。
信中强调献屋祝寿之举“这也可看作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纪念一个一心为公“不及其私的公民”的。
蔡元培收到信后,“惭悚得很”。
他经过三个月时间熟虑,终于接受了弟子们对于他奖励的美意。
天有不测风云。
据《蔡元培年谱》述:
“嗣因全国对日抗战,淞沪沦陷,建屋之举未能实现。
”日寇的炸弹摧毁了胡适等“献屋祝寿”之梦,蔡元培直至终老,仍是一只“无壳蜗牛”。
蔡元培晚年流寓香港,目疾已重,不能阅小字,常向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借大字本书读。
其时生活费用常感不敷,因中研院月薪支付少数法币,换成港币所得无几。
房租既昂,又米珠薪桂,加以子女教育医药等费,难以维持。
另有原在沪之苍头老妪随同来港,在难中蔡元培又不忍抛弃,食指益繁,还要款接亲朋,周济寒士。
亲睹其艰的余天民说,真所谓“三晋之大夫,不若邹鲁之仆妾也”。
1940年蔡元培病逝后,社会各界举行悼念活动。
国共双方首脑蒋介石、毛泽东等都致挽联。
港绅罗旭苏爵士代表港督及香港各界祭文曰:
“惟公之来,斯土之光!
”蒋梦麟的悼联:
“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作为蔡元培执校时的总务长,作为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蒋梦麟后来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这样回忆:
“他们(指蒋梦麟和梅贻琦。
梅贻琦曾任清华校长)作为昆明高校的两位领袖,都是以其苦行僧形象著称的,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物。
”从中国古训,君子“立德、立功、立言”一端看,蒋梦麟写得最贴切。
(节选自传记《百年风度》,作者张昌华)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任北大校长之初,蔡先生上下班都是步行。
后来当别人乘坐汽车时,他仍坐在别人送的表面斑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
B.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工作时,在南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
专任中研院院长期间,他曾严厉批评了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二百元钱的有关人士。
C.蔡元培曾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先后寓居京、宁、沪、杭等地,一直是赁屋而居,寄人篱下。
在北平时,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
D.蔡元培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令人敬重。
病逝后,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很高,国共双方首脑蒋介石、毛泽东等都致挽联。
B项中“他曾严厉批评了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二百元钱的有关人士”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
A.蔡元培曾在上海办女校,同时还办报纸,在经济条件极差时,不得已向同事借了一颗蜜蜡朝珠,这颗朝珠只典当了一块钱。
B.蔡元培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在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语文 上学 课时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