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轮台在六运古城王军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7881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08KB
唐轮台在六运古城王军Word格式.docx
《唐轮台在六运古城王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轮台在六运古城王军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01yKf#sSXuak4QJ^qc22BW5西游记注》)岑仲勉说:
“按《元和志》,轮wi+@&
3Q7oatyu)P*6v!
TGvnCKEZGHnNqxv8jg$g7AhYMQrPE&
RJqs@rjQi6台县‘东至州四十二里’。
《寰宇记》一五六y-b8gE7vstXlByW%K*RJ%ZyNjj7w+RPWP0249Z(B770&
jRQbXz937&
(2VfI则云:
‘轮台县,西四百二十里。
’合观之,9xEZj1@jtXBdLyvk1L@IeF(hthZG2RQHGm&
HfkcYm)&
)jlt似《元和志》四十二为四百二十之讹夺。
”
根据大学者王国维的推论轮台应在北庭都护府西四百二十里,这样也就否定了《新唐史地理志》(陇右道)关于北庭都护府与唐轮台的距离记录是三百二十里的记录。
对王国维先生的推论笔者存有疑问,我们可以看一下《元和郡县志》原文的记载:
庭州,北庭。
下都护府。
开元户二千六百七十六。
乡五。
庭州,因王庭以为名也。
后为贼所攻掠,萧条荒废,显庆中重修置,以来济
为刺史,理完葺焉。
请州所管诸蕃,奉敕皆为置州府,以其大首领为都督、刺史、
司马,又置参将一人知表疏等事。
其俗帐居,随逐水草。
帐门皆向东开门。
向慕
皇风也。
其汉户,皆龙朔已后流移入也。
长安二年改置北庭都护府,按三十六蕃,
开元二十一年改置北庭节度使,都管兵二万人,马五千匹。
衣赐四十八万匹段。
以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
西北去突骑施三千余里,北去坚昆七十里,东去斩
啜一千七百里。
管瀚海军,北庭都护府城中。
长安二年初置烛龙军,三年,郭元
振改为瀚海军,开元中盖嘉运重加修筑。
管兵一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焉。
天
山军,西州城内,开元二年置。
管兵五千人,马五百匹。
在理南五百里。
伊吾军。
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
景龙四年置。
管兵三千人,马三百匹。
在理所东南五百
里。
州境:
八到:
东南至上都五千二百七十里。
东南至东都六千一百三十里。
东南至伊
州九百七十里。
东至西州五百里。
西南至焉耆镇一千一百里。
西至碎叶二千二百
二十里。
北至坚昆衙帐约四千里。
东北至回鹘衙帐三千里。
贡、赋:
开元贡:
阴牙角,速霍角,内沙,阿魏,延胡索。
管县三:
后庭,蒲类,轮台。
后庭县,〔下。
〕郭下。
贞观十四年于州南置蒲昌县,长安二年改为金蒲县,
宝应元年改为后庭县。
蒲类县,下。
南至州一十八里。
贞观十四年置,因蒲类海为名。
先天二年为
默啜所陷,开元十四年复置。
轮台县,下。
东至州四十二里。
长安二年置。
清海军,在州西七百里。
旧名镇城镇,天宝中改名清海军。
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
当碎叶路。
凭落镇,在府里三百七十里。
神仙镇,在府南五十里。
当西州路。
沙钵镇,在府西五十里。
蒲类镇,在蒲类县西。
郝遮镇,在蒲类东北四十里。
当回鹘路。
盐泉镇,在蒲类县东北二百里。
特罗堡子,在蒲类县北二百余里。
四面有碛,置堡子处周回约二十,有好
水草,即往回鹘之东路。
在原文中学者对“轮台县,下。
”有疑问,怀疑有误,其实不然。
《元和郡县志》在描述县与军、守捉、镇时使用的记录方法是不一样的。
县是区域性质,有一定管辖范围,描述的是县管辖的距离。
对军、守捉、镇(军事据点)的描述是点对点的距离。
庭州管辖三县,除庭州住在后庭县,未作描述外,对蒲类县描述“蒲类县,下。
先天二年为默啜所陷,开元十四年复置。
”如果这里理解“南至州一十八里”为蒲类县距离北庭十八里,肯定与实际不符了,也就不对了。
在看了《元和郡县志》对西域其他地方的描述均是如此,如描写天山以南:
交河县,中下。
东南至州八十里。
本汉车师前王庭也,按车师前王国理交河
城,自汉迄于后魏,车师君长相承不绝,后魏之后湮没无闻,盖为匈奴所并,高
昌据其地。
贞观十四年于此置交河县,与州同置。
交河,出县北天山,水分流于城下,因以为名。
天山县,上。
东至州一百五十里。
贞观十四年置。
也就是在写州县用的是管辖范围概念,写军事驻点时用距离概念。
据此推论“东至州四十二里”是指轮台县管辖地东边至庭州四十二里,再往东就归后庭县(金满县)管辖了。
由此可见,不能以《太平寰宇记》的记载推出《元和郡县志》关于轮台县的记载是错的结论。
因而也不能推翻《新唐史地理志》(陇右道)关于北庭都护府与唐轮台的距离记录是三百二十里的记录。
(2)、关于冯洛守捉的问题。
学者有疑问主要在于《新唐史地理志》(陇右道)“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又有冯洛守捉”在这两个守捉之间没有距离记录,怀疑有漏,史料记载不一。
笔者经比对,发现此处的冯洛守捉应是凭洛守捉,冯与凭的繁体字相近,冯的繁体字为馮,凭繁体字为憑,凭洛守捉与北庭都护府距离为370里(见前元和郡县志),现代学者利用新出土和发现的史料对住北庭都护府的瀚海军研究更为深入,认为瀚海军管辖的军事单位有“瀚海军所属各部有中军、左一至左六军、右一至右六军和俱六守捉、俱六行营、解默、东道守捉、东道行营、轮台守捉、轮台行营、神山守捉、耶勒守捉、沙钵屯、沙钵守捉、西北道守捉”(见《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作者孙继民,第20页),在该书第28页提到“瀚海军所属诸守捉有俱六守捉、东道守捉、轮台守捉、神山守捉、耶勒守捉、沙钵守捉、西北道守捉”,明确没有冯洛守捉,在该书第46页‘诸守捉系列’,孙继民先生论证,西北道守捉可能为凭洛守捉,对应凭洛镇(在这里他写为冯洛镇)。
根据上述资料得出的对应关系是:
沙钵守捉驻沙钵镇、耶勒守捉驻耶勒镇、俱六守捉驻俱六镇、轮台守捉驻轮台县,这是往西方向,与西北道(凭洛)守捉不是同方向。
通过对比不同志书,基本可以推出新唐书地理志关于北庭都护府与轮台之间的距离为三百二十里记载是可信的。
2.俱六守捉与北庭都护府、轮台县的距离位置
在以往学者论述中忽视了俱六守捉在推论轮台县位置的作用。
俱六守捉为一大守捉管辖十一队约五千人(见《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作者孙继民,第49页),史书对其有关记载应是可信的。
学者们对新唐书地理志“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又百里轮台县,”这一记录是认可的。
俱六守捉在轮台县东,距离是确定的,那俱六守捉与北庭都护府的距离是多少哪?
在《元和郡县志》(见前引文)“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
”,在此志中还记载“沙钵镇,在府西五十里。
当碎叶路”,也就是俱六守捉东距北庭都护府二百四十里,东距沙钵城守捉一百九十里。
再看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又有冯洛守捉;
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在此记录俱六守捉距北庭都护府为二百二十里,距沙钵城守捉一百六十里,这两份志书对俱六守捉距北庭都护府的距离记载与距沙钵城守捉的记载是相近的,差别不大。
《元和郡县志》可以印证《新唐书地理志》关于北庭都护府与各守捉以及轮台县距离记载基本准确的。
在对轮台县与北庭都护府的距离记载中唯有太平寰宇记为四百二十里,这一数据是作者推测修订的数据(见前文)。
如按此数据推论,俱六守捉与北庭都护府的距离为三百二十里,明显与《元和郡县志》记载不符。
太平寰宇记关于唐轮台与北庭都护府距离四百二十里这一记载是有误的。
二、元朝有关对唐轮台的记载和描述资料
唐轮台毁于十五世纪初。
此时蒙古瓦剌(卫拉特)部兴起,并攻占了别失八里(唐北庭都护府)。
在1399年时别失八里仍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国都。
但到明朝使者陈诚1414年出使西域时唐朝兴建的屯垦重镇北庭、轮台、碎叶等已经被毁了(见新疆大学出版社《新疆地方史》)。
也就是说北庭、轮台直至明初仍然保持着繁荣,元朝对北庭、轮台的一些资料与描述应是可信的,可以作为考证轮台的依据的。
在元朝,有两位名人亲自到过北庭、轮台,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一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一是耶律楚材。
在他们留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确定的有关唐轮台的信息有两条:
1、唐轮台距北庭的距离应在300里左右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随同丘处机一起西游)所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原文记述是:
八月二十七曰,抵阴山后,回纥郊迎。
至小城北,酋长设蒲萄酒及名果、大饼、浑葱,裂波斯布人一尺,乃言曰:
此阴山前三百里和州也。
其地大热,蒲萄至伙。
翌曰,沿川西行,历二小城,皆有居人。
时禾麦初熟,皆赖泉水浇灌,得有秋,少雨故也。
西即鳖思马大城,王官士庶僧道教数百,具威仪远迎。
僧皆赭衣,道士衣冠与中国特异。
泊于城西蒲萄园之上阁,时回纥王部族劝蒲萄酒,供以异花杂果名香,且列侏儒伎乐,皆中州人。
士庶曰益敬,侍坐者有僧、道、儒,因问风俗。
乃曰:
此大唐时北庭端府,景龙二年,杨公何为大都护,有德政,诸夷心服,惠及后人,于今赖之。
有龙兴、西寺二石刻在,功德焕然可观,寺有佛书一藏。
唐之边城,往往尚存。
其东数百里,有府曰西凉。
其西三百余里,有县曰轮台。
师问曰:
更几程得至行在?
皆曰:
西南更行万余里即是。
北庭端府即北庭都护府。
在这里回纥酋长明确表述其西三百余里有县曰轮台。
此时北庭已改名别失八里(意思是五座城),包括轮台在内的广大地区已由高昌回纥所控制,是高昌王度夏的地方(北宋王延德在《西州使程记》有述)。
大约在850年左右一只西迁的回纥攻占了北庭、高昌、轮台建立了高昌回纥政权(见新疆大学出版社《新疆地方史》)。
丘处机到达这一地区是在1219年,回纥政权在此已经管辖治理了三百多年,北庭都护府(别失八里)到轮台的距离当地的官员应该是很清楚地,这里记述的三百余里应是可信的。
在同一年,元朝的政治家耶律楚材随同成吉思汗西征,到达了别失八里(唐北庭都护府),他亲自所著的《西游录》,有一段关于别失八里与轮台的描述:
金山之南隅,有回纥城,名曰别石把,有唐碑,所谓瀚海军者也。
瀚海去城西北数百里。
海中有屿,屿上皆禽鸟落羽毛也。
城之西二百余里有轮台县,唐碑在焉。
耶律楚材的描述不仅有距离还记载两城都有唐碑,可以证明这两个城他本人实地到过。
他所记录的别石把(应是别失八里)与轮台的距离为二百余里,与长春真人西游记三百余里,接近但有差别。
原因有二
(1)是古人的距离为大约数,
(2)是别失八里到轮台的路至少有两条。
一条出北庭往北走,沿沙漠南侧的丝绸之路到轮台,一条是出北庭往西走过俱六守捉到轮台。
这两部游记记录的轮台与北庭的距离与《元和郡县志》、《新唐史地理志》记载的三百里左右是吻合的,可以再次证明《太平寰宇记》关于北庭与轮台相距四百二十里是错的。
根据上述记录,可以推出轮台县与北庭的距离在300里左右。
2、轮台县应在今天的三工河沿岸
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记载,丘处机一行在轮台县居住,并对当事的情景进行了描述:
九月二曰,西行。
四曰,宿轮台之东,迭屑头目来迎。
南望阴山,三峰突兀倚天。
因述诗赠书生李伯祥,生相人。
诗云: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
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曰俗难观(人云:
向此冰池之间观看,则魂识昏昧)。
岩深可避刀兵害(其岩险固,逢乱世坚守,则得免其难),水众能滋稼穑干(下有泉源,可以灌溉田禾,每岁秋成)。
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图画看。
又历二城,重九曰,至回纥昌八剌城。
在这里注意两点:
一是轮台在今天的博格达峰正北(南望阴山,三峰突兀倚天),这一点足可以推出唐轮台不在乌鲁木齐的乌拉泊(在乌拉泊看博格达是往东北看),也使唐轮台在米泉(往东南看博格达)与昌吉之说站不住脚(朝东看博格达峰)。
二是丘处机赠给李伯祥的诗,所描述的当地情景。
我们可以做一个分析,第一句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描写的是博格达峰,第二句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曰俗难观,这是描写的今天的天池,元朝时天池是指赛里木湖,冰池指的是今天的天池。
第三句岩深可避刀兵害(其岩险固,逢乱世坚守,则得免其难),水众能滋稼穑干(下有泉源,可以灌溉田禾,每岁秋成)。
这里描写的是一条深壑,两侧岩石坚固而且很深,壑中水很多,灌溉了很多庄稼。
这条河就是去天池路上的三工河。
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往西直到乌鲁木齐,大小河流近十条符合这一描述的河流只有三工河。
第四句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图画看,这一句描写的轮台县的名望与美丽。
丘处机的整首诗从远处的博格达峰开始起笔,在往近到天池,在往近写三工河,再写到所住的轮台县,由远及近,由峰到平原,有极强的层次感,符合自然逻辑。
由此可以推论出轮台县应在三工河岸边,并可以种植庄稼的山前平原地带。
在三工河附近又有大量耕地的古城遗址有两座,一是六运古城一是阜北古城(今天的阜北农场四队),这两座城,六运古城在三工河上游,规模较大,阜北古城在下游二十多公里处,规模较小,故此推论六运古城应是轮台县遗址。
在耶律楚材的《西游录》中,描写唐轮台时提到有一个唐碑。
在六运古城南侧也立有一碑。
以下描述是由阜康市提供的“古城南侧,曾有石碑一块,碑高l.6米左右,砂石质,石碑上镌刻有铭文。
新中国成立前,有外国人考辨铭文,此后石碑不知去向。
”在耶律楚材游记中提到有唐碑的只有北庭与轮台两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六运古城应是唐轮台。
三、阜康市六运古城应是唐轮台县遗址
根据前面的推论,我们可以确定两点一是轮台应在北庭西三百里左右,二是轮台应在博格达峰北侧,三工河附近。
古代的一里大体相当于今天的415米左右。
据此可以算出古代三百里应相当于今天的125公里左右,新唐书记载为三百二十里,大体应是132.8公里,在125至132.8公里距离范围内,与卫星地图测得的北庭都护府遗址与六运古城遗址是一致的。
在结合丘处机对轮台的描述可以推出六运古城就是唐代的轮台县遗址。
下面是六运古城现实情况(由阜康市政府提供):
“六运古城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九运街镇西北约3.5公里的破城子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88°
1′45″,北纬44°
10′42″,海拔高度为530米。
六运古城位于天山北麓的平原地域,东距破城子村约1.2公里。
这里地势平坦,三工河自南而来,入平原后分叉甚多,其中二工河分绕古城之东西向北流去,地表皆为黄土层,目前城内外皆为耕地。
自乌奇公路岔入破城子村,西北行有土路通往古城西南隅。
六运古城范围基本情况清晰,呈长方形布局,南北长420米,东西长272米,面积114240平方米。
目前西、北墙基本完整,东、南墙已无存。
残存城垣基宽8—10米,残高3.5米,夯筑,夯层7—8厘米者为多。
西墙附有马面。
西南隅有圆形的外突角楼建筑。
北墙方向东偏南30°
,亦见马面残迹。
城中部筑东西隔墙一道,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城北偏西又筑南北隔墙一道与东西隔墙垂直连接,以土坯垒砌。
有东、南两城门,南城门外筑瓮城,辟城为田时损毁。
城外南北两侧有宽20—25米的护城河。
城内散布有红、灰色的夹砂陶器残片及赭红色的方砖。
陶器多为轮制。
六运古城出土过铜犁、铜镜、铜印、石杵、石夯、石球、石锄、石臼、石龟、石磨、马鞍形石磨盘,半成品石锄2件。
铜犁、铜印、四兽葡萄铜镜、铜牌饰、开元通宝、乾元通宝、察合台金币、乾隆通宝、咸丰通宝和青花瓷片等。
陶器有红陶、红褐陶、灰陶、泥质陶,有手制和轮制两种。
器物以大型瓮罐为主,陶器纹饰弦纹、曲波纹,口沿外部多饰提纳纹,泥质陶颈部饰戳纹。
古城南侧,曾有石碑一块,碑高l.6米左右,砂石质,石碑上镌刻有铭文。
l990年12月,被自治区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的文物多在阜康文史馆收藏。
笔者曾在六运古城与同事一起收集到大量陶制残片。
其中有黑陶器皿残片、黑陶礼器残片,下水道陶管残片、大量古代地砖残片,整个古城出土的文物之多,跨越朝代之多,物品规格之高并非一般守捉所能比的。
四、六运古城与相近古城相比较
笔者为对比古城的形制与规格亲与同事到紫泥泉子古城、米泉古城实际调查,相关资料对于如下:
(一)与紫泥泉子古城对比。
该古城目前定位为《新唐书》记载的耶勒守捉。
这里使用的是阜康市提供的资料“北庄子古城(唐代耶勒守捉城)位于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北庄子村。
即为唐代耶勒守捉城遗址。
古城基本呈方形。
南北长240米,东西长230米,面积5.5万平方米。
夯筑。
城垣残高5—6米,基宽10—15米。
古城开东门,城垣外筑马面。
城四角土堆高大,似为角楼遗迹。
城外东西两侧有黄山河支流穿流而过,南部、西部护城河遗迹尚可辨认。
河宽30—40米。
北部城壕迹明显。
古城曾出土铁刀、铜镜、红陶罐、石磨盘、彩陶片、铁火盆、灰陶器、兽骨等器物。
城内多见灰陶器残片,有的大口深腹翁底部有穿孔,以砂陶制作为主。
古城内发现灰坑,堆积层达2米左右,灰坑内采集到烧焦的麦粒、兽骨、生活器皿、木炭等。
城中多火烧堆积物,判断北庄子古城可能毁于战火。
1970年前后,农民在古城内取土肥田,古城被严重毁坏。
l990年,被自治区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古城地里坐标为东经88°
35′55″,北纬44°
10′33″,城面积只有六运古城的一半。
笔者与同事见到了大量的陶器残片,也找到了一些地砖的残块、瓦片。
与六运古城出土地砖的残块、残片规格相比要低,显然六运古城与滋泥泉子古城相比不是一般的守捉。
六运古城(现在认为是俱六守捉)与滋泥泉子古城(耶勒守捉)在卫星地图按直线距离测量的距离为45.7公里,折合古代的距离为一百一十里,这与《新唐书》记载的八十里不符,但却与《新唐书》记载的俱六守捉与轮台县的距离相符。
我们上面推论,北庭都护府以西依次为沙钵守捉、耶勒守捉、俱六守捉、轮台县,滋泥泉子古城极有可能是俱六守捉而不是耶勒守捉。
(二)与米泉古城相对比。
米泉古城位于现米东区大破城子村与下沙河村之间,坐标为东经87°
35′41″,北纬43°
59′58.89″,处在耕地中间,只有残垣,实地已找不到残片了。
在卫星图片上测得的规模大体为东西340,南北为350米。
因为损坏厉害,不知原来具体有多大。
应该不大于六运古城。
整个地势平坦,但是没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所写的深山大壑、坚石硬壁,与描述唐轮台的景色不相符。
这个古城到六运古城行走的方向是:
出城后不是向东而是向东偏北行走,大约走到今天的阜北农场七队以西沿丝绸之路向东,过三工河,到阜北古城,沿河向东偏南到达六运古城。
这一距离与“又百五十里有张堡城守捉”
相近的,米泉古城应是张堡城守捉。
五、岑参唐诗中描述的轮台景色与实地对比
唐代边塞诗人两度出师西域,第二次在北庭都护府任职三年,留下了多篇关于轮台的精彩诗篇,唐轮台县也因为这些诗篇而显得更加精彩。
这些诗有写实的也有部分是抒情的但仍以写实的居多。
我们可以引述岑参的诗来侧面了解轮台的相关情况。
1.“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轮台即事》)”,这首诗“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提到有很多的白榆,这与三工河谷是一致的。
三工河现在仍是古榆参天,树龄多在几百年。
唐轮台县我们前面已推论应在三工河附近,唐时的情景与现在是极其相近的。
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在这里可以看出轮台应处以沙漠附近而且离河谷不远,河中有大如斗的石头。
笔者亲到了六运古城,将周围环境与诗中描述相对比,结果是惊人的吻合。
在六运古城西侧约五十米就是三工河,河深三至四米,宽五至十米,河中大量鹅卵石,大如斗的石头有但不多,在河西侧并行的冰湖水库的引水渠(可以引3方每秒),却是全部使用了“大如斗”的石头砌成的。
周边农民家的房宅地基多用的也是这些石头,岑参诗中在河川里的石头变为旁边的渠道了。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这里的沙漠应是指的北沙窝。
三工河出山到沙漠只有二十余公里,是天山以北到准葛尔盆地沙漠最近的一段,沙漠边缘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北线,是唐北庭都护府重点守卫的对象。
出六运古城沿三工河北行到阜北古城再到丝绸之路,是一条最近的行军路线,也是岑参经常行走的线路。
3.“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
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嵬。
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
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岑参这首写实的诗,表明他从轮台县到交河县骑马紧紧张张一天可以到,那么有没有这条道呢?
这条古道是存在的。
具体线路是从轮台县(六运古城)出发,沿三工河上行至白杨河,由沿白杨河上行翻过天山至交河县,骑马一天可以到达。
笔者未走过这条道,但有一朋友林先生是徒步爱好者,走过了这条山道,证实了岑参提到的这条古道。
有内地学者认为既然是奉使到交河县,应该从北庭都护府出发,这里的轮台可能是指北庭。
笔者认为这首诗是一篇写实的诗,岑参没有必要非用轮台来指北庭,在当时北庭的影响力远比轮台要大。
轮台县是北庭管辖的重要的屯垦点,也是北疆唯一可收税的县,对北庭都护府而言此县是很重要的,北庭有重要官员进驻轮台县是必要的,岑参奉使从轮台县出发也有可能的。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轮台 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