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琼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课时核心考点突破学案1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06365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3.61KB
京津琼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课时核心考点突破学案1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京津琼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课时核心考点突破学案1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琼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课时核心考点突破学案1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案 C
解析 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可以直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排除A;
国务院决定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国家财政支出,属于再分配,不是健全初次分配机制,排除B;
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大了再分配的力度,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符合题意;
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属于货币政策,故D错误。
1、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
①按劳分配:
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②按要素分配:
存在于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
①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所得、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②非劳动收入:
主要来自按要素分配所得(排除按劳动要素分配)
实行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注意 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但公有制范畴内的分配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按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同样属于按要素分配,福利是一种平均分配方式。
2、分配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二者关系
①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对立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正确处理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原因(意义)
公平自身角度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角度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分配与消费角度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角度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角度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措施
根本措施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1)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
(2)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
(3)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4)调节财政收支关系,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
(5)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追寻的目标,也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
2019年高考可能结合改革中的新措施、新生事物,考查收入分配方式、影响收入增长的因素、促进收入增长的措施;
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考查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以选择题为主,不排除主观题的可能性。
考向一 收入分配的方式[预测题型:
选择题]
1、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
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地上建筑农户个人所有、经营收益经营者所有,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收益是因为土地与经营资本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向经营者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农户通过流转闲置地上建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流转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材料中农民获得的收益来源于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流转收益。
②错误,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
考向二 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主观题]
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
①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②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③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④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解析 ①错误,增加的应该是社会总需求;
材料强调的是从初次分配角度实现社会的公平,不是再分配,故②错误。
考向三 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预测题型:
3、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既要看收入涨不涨,也要看教育、医疗、养老等负担重不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指明了收入分配调节的方向。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方向要求的是( )
A、辽宁省人社厅宣布2018年1月1日起,全省最低工资标准调至最高1620元/月
B、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2018年将突出就业扶贫,支持返乡创业
C、2018年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指出,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18个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首先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范围,优先和重点保障
D、2018年1月,上海总工会提交《关于推动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建议》的提案
解析 A、D属于初次分配,B讲的是就业创业,都与“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不符合。
“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
初次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方式:
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
核心考点二 国家财政
1、(2014·
全国Ⅰ)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提高税率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2017·
全国Ⅰ)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
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
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 )
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
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
解析 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是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的体现,答案为C;
这与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精准运用无关,A、D不选;
这一举措会加大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而不是减少,B不选。
3、(2016·
全国丙卷)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
(注:
P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图示反映出2009~2015年GDP的增长率放缓,PPI的增长率自2011年开始下降。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状况下,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需要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过低的问题,这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②当选;
④为紧缩性财政政策,不选;
同时,需要通过降低企业税费,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创新,③当选,答案为C。
①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既不利于经济增长、也会增加企业负担,不选。
1、财政收入、支出及其关系
财政收入
①来源: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②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财政支出
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等
收支关系
财政平衡
比较理想的状态,不过现实中很难实现
财政盈余
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财政赤字
①出现的原因:
a.当年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出现了财政赤字。
b.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产生的影响:
a.如果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出现财政赤字,会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物价持续上涨,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b.如果经济过冷、通货紧缩时出现财政赤字,可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财政的作用
表现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与民生问题)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
如何更好地发挥
①合理调节财政收支结构,在经济过热时应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在经济下行时要减少财政收入,加大财政支出
②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维护社会公平
③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
④合理调节国债发行规模,保持合理的财政赤字率
⑤加大财政对公共设施、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从经济发展认识财政作用
(1)财政与消费:
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2)财政与社会公平:
通过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从而维护社会公平。
(3)财政与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4)财政与科学发展:
通过财政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和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支出,从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信贷规模等
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相同点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起作用
③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我国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2)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原因: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
2019年高考可能结合国家财税政策的变化与调整,着重考查财政的作用和具体财政政策的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财政的作用,能够辨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具体类型。
考向一 财政作用的区分[预测题型:
1、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
这表明( )
A、国家理顺分配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B、政府抓住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D、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解析 材料讲的是财政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这体现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A、B、C都不符合题意。
快速辨别财政的作用
凡是国家在民生方面的投入都说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凡是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都说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凡是增加或减少税收的材料都说明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考向二 财政政策的具体运用[预测题型:
2、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下列有关积极财政政策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③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④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消费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生产扩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解析 积极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②④传导的路径正确;
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直接导致社会总需求扩大而不是总供给增加,①推导错误;
③属于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
辨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类型
(1)凡是涉及税率、补贴、国债的均是财政政策;
凡是涉及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的均是货币政策。
(2)凡是为了刺激消费、防范通缩的一般属于积极的财政或货币政策;
凡是为了抑制消费、防范通胀的一般属于紧缩的财政或货币政策。
核心考点三 征税与纳税
1、(2018·
全国Ⅱ)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
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25%。
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径是( )
①钢铁进口成本上升 ②国家关税收入增加 ③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 ④钢铁企业利润增加 ⑤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⑥消费者的利益增加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A项正确:
该国关税上调,钢铁进口成本上升,从而导致钢铁制成品成本增加,价格上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钱,从而导致利益受损,故传导顺序为①→③→⑤。
②排除:
设问考查对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②是对国家关税收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④排除:
企业利润不一定增加。
⑥错误:
关税上调会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2、(2014·
全国Ⅱ)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
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解析 由题意可知,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增加进口,刺激居民消费,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为A。
3、(2014·
四川高考)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先生缴纳1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②某连锁商店缴纳8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③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④某公司购买一台66000元(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解析 李先生缴纳个人所得税,直接缴纳和实际负担税款的都是李先生本人,①正确;
连锁商店缴纳增值税,该商店为纳税人,负税人应该是消费者,②错误;
张女士购买含税的消费品,她是负税人,不是纳税人,③正确;
某公司购买含税的机床,该公司是负税人,不是纳税人,④错误。
1、全面认识税收
与财政的关系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作用
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种类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
依法纳税
对公民而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国家而言,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违反税法表现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纳税人意识
依法纳税,增强纳税人权利与义务意识,行使纳税人权利
2.税收的作用
流转税
增值税
①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②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消费税
落实消费政策,引导消费行为
关税
调节对外贸易,维护国家利益
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引导企业经营行为,调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个人所得税
①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②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资源税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财产税
契税
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房地产市场
行为税
印花税
有利于配合和加强经济合同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图示 财政作用和税收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3、如何保障税收收入,发挥税收作用
(1)公民:
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国家:
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
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
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3)企业:
要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本考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年高考可能结合我国的税收政策的调整等热点问题考查税收的作用、税收的特征、依法纳税等知识。
考向一 税收的作用[预测题型:
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此项政策出台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①增强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 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③城镇居民生活成本不断降低 ④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更加优化
解析 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与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居民生活成本无关,①③排除。
考向二 税收的特征[预测题型:
2、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
该法的总体思路是由“费”改“税”,即按照“税负平移”原则,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平稳转移,明确“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
“费”改“税”( )
①降低排污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负担 ②能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 ③旨在扩大财政收入来源提高财政收入 ④利用税收强制性,增强环境执法刚性
解析 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征,“费”改“税”能够增强环境执法的刚性,从而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降低污染,②④正确。
“税负平移”并没有减轻排污企业的负担,①错误。
“费”改“税”的目的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③不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京津琼 高考 政治 二轮 复习 专题 收入 分配 社会 公平 第一 课时 核心 考点 突破 169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206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