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I卷 理综试题及答案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61937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44MB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I卷 理综试题及答案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I卷 理综试题及答案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I卷 理综试题及答案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D.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
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
2CuCO3)。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
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
2CuCO3
8.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9.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22.4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A个中子
B.1mol重水比1mol水多NA个质子
C.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含有NA个碳原子
D.1L1mol·
L−1NaCl溶液含有28NA个电子
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B)
气体
溶液
A.
H2S
稀盐酸
B.
HCl
稀氨水
C.
NO
稀H2SO4
D.
CO2
饱和NaHCO3溶液
1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A.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
3
+Cl2+H2O=2
+2
+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
Ca2++H2O+CO2=CaCO3↓+2H+
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
2Fe3++H2O2=O2↑+2H++2Fe2+
D.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OH-=NH3·
H2O
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负载通过0.04mol电子时,有0.224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总反应为
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
13.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
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非金属性:
W>
X>
Y>
ZB.原子半径:
Z>
X>
W
C.元素X的含氧酸均为强酸D.Y的氧化物水化物为强碱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光滑玻璃棒左边绕有一线圈,右边套有一金属圆环。
圆环初始时静止。
将图中开关S由断开状态拨至连接状态,电路接通的瞬间,可观察到(B)
A.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左运动
B.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右运动
C.拨至M端时圆环向左运动,拨至N端时向右运动
D.拨至M端时圆环向右运动,拨至N端时向左运动
15.甲、乙两个物块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甲追上乙,并与乙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甲、乙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已知甲的质量为1kg,则碰撞过程两物块损失的机械能为(A)
A.3JB.4JC.5JD.6J
16.“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着陆前曾绕月球飞行,某段时间可认为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月球半径的K倍。
已知地球半径R是月球半径的P倍,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Q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速率为(D)
B.
C.
D.
17.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O点处;
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
系统平衡时,O点两侧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
若α=70°
,则β等于(B)
A.45°
B.55°
C.60°
D.70°
18.真空中有一匀强磁场,磁场边界为两个半径分别为a和3a的同轴圆柱面,磁场的方向与圆柱轴线平行,其横截面如图所示。
一速率为v的电子从圆心沿半径方向进入磁场。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忽略重力。
为使该电子的运动被限制在图中实线圆围成的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为(C)
B.
C.
D.
19.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首次产生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X,反应方程为:
。
X会衰变成原子核Y,衰变方程为
,则(AC)
A.X的质量数与Y的质量数相等B.X的电荷数比Y的电荷数少1
C.X的电荷数比
的电荷数多2D.X的质量数与
的质量数相等
20.在图(a)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R2、R3均为固定电阻,R2=10
,R3=20
,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
已知电阻R2中电流i2随时间t变化的正弦曲线如图(b)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B.电压表的示数为100V
C.电流表的示数为1.0AD.变压器传输的电功率为15.0W
21.如图,∠M是锐角三角形PMN最大的内角,电荷量为q(q>
0)的点电荷固定在P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沿MN边,从M点到N点,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增大
B.沿MN边,从M点到N点,电势先增大后减小
C.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比其在N点的电势能大
D.将正电荷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所做的总功为负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6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钩码,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
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B=_0.36_m/s,打出P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P=_1.80_m/s。
(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若要验证动能定理,除了需测量钩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外,还需要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求得的物理量为__B、P之间的距离_。
23.(9分)已知一热敏电阻当温度从10℃升至60℃时阻值从几千欧姆降至几百欧姆,某同学利用伏安法测量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所用器材:
电源E、开关S、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和毫安表(内阻约为100Ω)。
(1)在答题卡上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测量电路图。
(2)实验时,将热敏电阻置于温度控制室中,记录不同温度下电压表和亳安表的示数,计算出相应的热敏电阻阻值。
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分别为5.5V和3.0mA,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_1.8___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实验中得到的该热敏电阻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a)所示。
(3)将热敏电阻从温控室取出置于室温下,测得达到热平衡后热敏电阻的阻值为2.2kΩ。
由图(a)求得,此时室温为__25.5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利用实验中的热敏电阻可以制作温控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图中,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为10V,内阻可忽略);
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6.0V时,便触发报警器(图中未画出)报警。
若要求开始报警时环境温度为50℃,则图中_R1_(填
“R1”或“R2”)应使用热敏电阻,另一固定电阻的阻值应为_1.2_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24.(12分)如图,一边长为l0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固定在水平面内,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
一长度大于
的均匀导体棒以速率v自左向右在金属框上匀速滑过,滑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ac垂直且中点位于ac上,导体棒与金属框接触良好。
已知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金属框电阻可忽略。
将导体棒与a点之间的距离记为x,求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随x(
)变化的关系式。
解:
当导体棒与金属框接触的两点间棒的长度为l时,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①
由欧姆定律,流过导体棒的感应电流为
②
式中,R为这一段导体棒的电阻。
按题意有
③
此时导体棒所受安培力大小为
④
由题设和几何关系有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得
⑥
25.(20分)如图,相距L=11.5m的两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
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
质量m=10kg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5.0m/s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
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1)若v=4.0m/s,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
(2)求载物箱到达右侧平台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3)若v=6.0m/s,载物箱滑上传送带
后,传送带速度突然变为零。
求载物箱从左侧平台向右侧平台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
(1)传送带的速度为v=4.0m/s时,载物箱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①
设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为s1,由运动学公式有
v2–v02=–2as1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题给数据得
s1=4.5m③
因此,载物箱在到达右侧平台前,速度先减小到v,然后开始做匀速运动。
设载物箱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用的时间为t1,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由运动学公式有
v=v0–at1´
⑤
联立①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1=2.75s⑥
(2)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小,设为v1;
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2。
由动能定理有
⑦
⑧
由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m/s,
m/s⑨
(3)传送带的速度为v=6.0m/s时,由于v0<
v<
v2,载物箱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
设载物箱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2,所用时间为t2,由运动学公式有
v=v0+at2⑩
v2–v02=2as2⑪
联立①⑩⑪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2=1.0s⑫
s2=5.5m⑬
因此载物箱加速运动1.0s、向右运动5.5m时,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
此后载物箱与传送带共同运动(Δt–t2)的时间后,传送带突然停止。
设载物箱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3,有
s3=(Δt–t2)v⑭
由①⑫⑬⑭式可知,
,即载物箱运动到右侧平台时速度大于零,设为v3。
由运动学公式有
v32–v2=–2a(L–s2–s3)⑮
设载物箱通过传送带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为I,由动量定理有
I=m(v3–v0)⑯
联立①⑫⑬⑭⑮⑯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I=0⑰
26.(14分)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
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a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O−+Cl−+H2O,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避免生成NaClO3。
(3)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Cl2),可选用试剂AC(填标号)。
A.Na2SB.NaClC.Ca(OH)2D.H2SO4
(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过滤,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
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
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_紫_色。
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_小于_NaClO(填“大于”或“小于"
)。
27.(15分)某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
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4·
7H2O):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mol·
L−1)的pH
沉淀完全时(c=1.0×
10−5mol·
7.2
8.7
3.7
4.7
2.2
3.2
7.5
9.0
(1)“碱浸”中NaOH的两个作用分别是_除去油脂,溶解铝及其氧化物_。
为回收金属,用稀硫酸将“滤液①”调为中性,生成沉淀。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OH)-4+H+=Al(OH)3↓+H2O_。
(2)“滤液②”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Ni2+、Fe2+、Fe3+_。
(3)“转化”中可替代H2O2的物质是_O2或空气_。
若工艺流程改为先“调pH”后“转化”,即
,“滤液③”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为__Fe3+_。
(4)利用上述表格数据,计算Ni(OH)2的Ksp=_0.01×
(107.2−14)2[或10−5×
(108.7−14)2]_(列出计算式)。
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为1.0mol·
L−1,则“调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_3.2~6.2_。
(5)硫酸镍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镍镉电池正极材料的NiOOH。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Ni2++ClO−+4OH−=2NiOOH↓+Cl−+H2O_。
(6)将分离出硫酸镍晶体后的母液收集、循环使用,其意义是_提高镍回收率_。
28.(14分)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
(1)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H2O)=_1∶4_。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n(C2H4)_变大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MPa,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C2H4、CO2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d_、_c_。
CO2催化加氢合成C2H4反应的ΔH__小于__0(填“大于”或“小于”)。
(3)根据图中点A(440K,0.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
(或
等)_(MPa)−3(列出计算式。
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4)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
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_选择合适催化剂等_。
29.(10分)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的合成来完成下表。
反应部位
(1)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线粒体
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等
反应名称
(2)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
合成ATP的能量来源
化学能
(3)光能
终产物(除ATP外)
乙醇、CO2
(4)O2、NADPH
(5)H2O、CO2
30.(10分)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制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
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突触_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_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_。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_葡萄糖和半乳糖_。
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_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_。
31.(9分)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
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_(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竞争_。
32.(10分)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
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
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_。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42_条染色体。
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秋水仙素处理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
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如图,一开口向上的导热气缸内。
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气缸壁间无摩擦。
现用外力作用在活塞上。
使其缓慢下降。
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在活塞下降过程中__BCD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
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体积逐渐减小,内能增知
B.气体压强逐渐增大,内能不变
C.气体压强逐渐增大,放出热量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E.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吸收热量
(2)(10分)如图,两侧粗细均匀、横截面积相等、高度均为H=18cm的U型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上端开口。
右管中有高h0=4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上表面离管口的距离l=12cm。
管底水平段的体积可忽略。
环境温度为T1=283K。
大气压强P0=76cmHg。
(i)现从右侧端口缓慢注入水银(与原水银柱之间无气隙),恰好使水银柱下端到达右管底部。
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多少?
(ii)再将左管中密封气体缓慢加热,使水银柱上表面恰与右管口平齐,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i)设密封气体初始体职为V1,压强为p1,左、右管的截面积均为S,密封气体先经等温压缩过程体积变为V2,压强变为p2,由玻意耳定律有
p1V1=p2V2①
设注入水银后水银柱高度为h,水银的密度为ρ,按题设条件有
p1=p0+ρgh0②
p2=p0+ρgh③
V1=(2H–l–h0)S,V2=HS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h=12.9cm⑤
(ii)密封气体再经等压膨胀过程体积变为V3,温度变为T2,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⑥
按题设条件有
V3=(2H–h)S⑦
联立④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I卷 理综试题及答案教师版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III 试题 答案 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