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分析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61120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48.58KB
区位因素分析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区位因素分析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因素分析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拓展 一般来说,为避免给城区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所在地区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为避免对城区水源带来污染,水污染企业可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
但这些原则都是相对的,因为一个地区的下风地带就是另一个临近地区上风地带;
该城市的河流下游就是下游城市的上游河段。
2.教学诊断研究
(1)机械套用区位模型
死记硬背区位分析的一般模式,以一般框架来应对具体问题情境、具体地理案例。
如机械罗列地形、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不能根据具体情景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阐释,更无法具体分析各要素间的影响与制约关系,而这往往是命题的意图的所在。
教学中要比较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地理案例,训练学生知识结构拓展和搜索、构建针对具体地理情境具体知识结构的能力,杜绝死记硬背、套用等现象。
(2)区域认知能力薄弱
高考对区位分析的考查多与具体地理区域相结合,坚持自然、人文要素在特定区域中相互联系的考查思路。
大量失误出于学生不能跨越区域认知的门槛,也就无法对区位选择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中应坚持“原理+区域”的思路,在具体区域案例中进行区位因素的叠置分析,并通过区域案例的替代和区位因素的拓展提高学生的迁移变通能力。
此外要重视弥补区域地理的缺失,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一些重要的区域地理知识和区域地图。
二、专题讲解
1.高考分析
下表为20XX年高考区位分析考查分布统计:
考点
试卷及题号
分值
农业区位
全国大纲36(3)、39
(2)(3);
全国课标3~5;
山东26(4);
天津5;
福建1;
江苏27
(2);
上海26~28;
海南22
91分
工业区位
全国大纲5、36(4);
全国课标1~2、37;
山东29
(1);
安徽33
(2);
重庆39(3)(4);
福建37
(2);
浙江8;
江苏28;
广东10~1、40(4);
上海4~5、29~2;
海南12~3
134分
城市区位
北京5、9、36(5);
江苏27(3);
海南23
25分
交通区位
全国大纲6~8;
四川36
(2);
天津12
(1);
北京36(3);
江苏27(4)
33分
商业区位
四川36(3);
浙江36(3)
16分
区位分析与评价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向有:
(1)以各类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对人文地理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切入,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突出人地相关的分析方法,体现综合性、整体性。
(3)以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对区位因素的综合、动态、比较分析能力;
强调以区域特征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行描述与阐释,表达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设置决策情境,引入开放性问题,考查运用区位原理与方法进行决策分析的能力。
2.内容整合
(1)区位因素分析
各种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都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图),
但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区位因素不同,区位选择也差异显著(下表)。
(2)人类活动的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不同的工厂之间存在不同的工业联系,如投入-产出的生产联系,共用基础设施的空间联系和信息联系等。
工业联系往往引起工业集聚。
工业集聚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但过分集中将导致能源、原材料供应困难、用地紧张、污染加剧,就会出现工业分散的趋势。
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因生产联系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一类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或因生产的联系,或出于共用基础设施的考虑。
工业分散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如高新技术产业的分散布局和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
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形式和城市功能区的结构与组合。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主要的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受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
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可用下图表达:
3.方法点拔
(1)综合分析
人文地理事象复杂多变,空间差异大、地域性强,综合性表现明显。
因此区位分析与评价要在人地关系的层次上对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加以综合,同时还要从区域环境特征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因地制宜观念的形成。
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例,可依托区域图分析地形、气候、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判断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通过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以图为本
统计图表、示意图在表达人文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时间变化规律方面优势明显,因此高考试题多以新颖的地理图表为载体考查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本专题的复习中,一些地理图表可以通过先绘制、后解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绘制图表的过程中,理解图表的内涵,同时形成绘图、读图、析图等图表使用技能。
如提供一些人口数据,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根据居住城市地价数据绘制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统计图探究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等。
(3)迁移转化
书本是经典的、抽象的,现实是复杂的、具体的。
复习中要引入现实案例,将区位分析的原理、方法还原到实际领域,解决具体问题。
如在分析“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原因的基础上,可顺势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萎缩”做出合理解释,进而可对较复杂的“地中海沿岸农业变迁、新疆棉花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剖析。
通过这种由简到繁的递进式案例分析,形成由此及彼的迁移能力。
三、试题研究
考点1 人文地理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应用
【2011(大纲全国卷)3~5】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误区分析 误区示例1,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区位因素的动态变化:
没有注意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不同阶段芝加哥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误区示例2,区位选择、精致分析能力欠缺,不能在具体情境中针对实际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与推理。
如第3题看到图中有煤铁资源,就不计其余,误判D项正确。
解题思路 试题以芝加哥不同阶段的工业发展为线索综合考查产业活动区位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1题,文字信息“1848年……运河……铁路网”,由此芝加哥成为河、湖运输的转运点,从而成为中西部农产品物资集散中心。
第2题,根据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生产部门来推断其服务范围:
与之有水运、铁路联系的周边农村地区。
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
芝加哥本地没有煤铁资源,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煤铁资源分别来自五大湖西部和阿巴拉契亚地区。
芝加哥地处水运、铁路枢纽的交通运输优势为煤、铁矿石的输入提供了便利。
参考答案 DAB
考点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20XX年山东卷文综,26(4)】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
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下表内容。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误区分析 对于农业发展自然条件的比较:
一是不能根据图示信息和前面题目的结论进行描述与阐释,如不知两地属何种气候,气候条件描述也无从下手;
二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比较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对于适宜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判断:
不会根据人地相关的原理来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也就只能凭空猜测。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的要求是:
通过区域比较,分析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进而分别提出两地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
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比较农业发展自然条件的差异,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两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注意要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答案从图中来。
参考答案
(1)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自然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
水源充足;
河谷地形,土壤肥沃。
农业生产:
种植业和园艺业(水果、蔬菜、花卉等栽培)。
(2)大盆地自然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源不足;
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考点3 区位因素综合分析与评价
【2011江苏卷,27】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1)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
(2)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_____。
(3)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
误区分析 学生答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信息素养不高,面对图表看不出、读不懂导致要点不全、描述不准,如漏掉气候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二是原理不明,致使推理不到位,答案残缺不全。
如不知道气候资源包括哪些要素,导致漏答“昼夜温差大”;
不明白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也就无从根据图示相关信息进行归纳与概括。
三是抓不住命题意图所在,不会根据区域特征对问题作出合理描述与阐释,如该区域干旱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城镇分布的影响。
解题思路 本题以区域为背景综合考查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对图表信息处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1)根据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判定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从热量、昼夜温差、光照三方面分析气候资源优势;
由地形图还可以看出乙地在地形、水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2)从自然条件分析沿海多为平原地形、地中海气候;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沿海地区海运便利。
(3)注意题目要求答出“主要因素”而不是具体分析。
要调用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原理,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公路与铁路沿线矿产资源丰富、城镇密度较大;
在山区线路沿等高线延伸,且密度稀疏。
参考答案
(1)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2)地势较为平坦;
气候比
较适宜;
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3)聚落;
矿产资源;
地形。
四、漏洞扫描
读某区域地图及某国家首都内罗毕的气候特征。
完成1~2题。
1.内罗毕周围地区适宜种植园艺作物,传统园艺作物以茶叶和咖啡为主。
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
B.地处低纬,地势较高,气候全年温暖,年温差小
C.河流众多,流量稳定,灌溉水源充足
D.地处低纬,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种植园艺作物以花卉为主,并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东临印度洋,海洋运输便利,便于花卉销售到国外市场
B.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花卉市场需求量大
C.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
D.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政策支持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3~4题。
3.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形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
4.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要干道可能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环形-放射式 D.环形
5.跨国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右图为四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图。
跨国企业营运总部和制造中心的最佳选址分别是
A.甲、乙B.乙、丙
C.甲、丁D.丁、丙
6.1985年以来,我国的钢铁工业持续向沿海地区集聚。
20XX年河北、天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6个省市总的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6.8%。
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质量B.市场、交通
C.劳动力D.自然资源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棉花在中国稳坐首把“金交椅”;
西红柿加工产品居亚洲“老大”位置;
葡萄、红枣、哈密瓜、香梨等优势特色林果驰名中外。
(1)图中城镇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影响其城市化进程与生态
环境和谐度的最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示区域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影响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3)简述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4)作为我国当前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有专家预测:
将有大量人口流入新疆地区。
你认为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大力推进产业布局“退二进三”(第二产业向郊区扩散,第三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并在郊区建设了金桥出口加工区、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临港型工业集聚区。
材料二 上海港1959年货物吞吐量0.17亿吨;
198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
20XX年货物吞吐量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5万标准箱,均位居世界第一。
上图为上海港主港位置迁移示意图。
(1)说明上海港主港位置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交通联系的角度分析,近年来上海港货运总量居世界首位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A 6.B
7.
(1)河流沿岸;
山前冲积扇上;
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 水资源短缺
(2)特点:
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因素:
地形平坦,水源丰富;
城市及居民多,客货流量大。
(3)气候资源优势明显,农产品品质优良;
政府政策支持;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
消费市场区域的拓展。
(4)观点一:
不合理 理由:
新疆地区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适宜生产生活的绿洲等地带人口密度已经较高。
观点二:
合理理由:
气候、后备耕地、矿产资源丰富,潜在开发利用空间巨大;
政策优势显著,随着经济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可以不断提高。
8.
(1)向航道更深的水域迁移。
船舶大型化,吃水深度增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
上海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部分货源地外移。
(2)通过长江航线与京沪、沪杭线联系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货物的运输需求量大;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上海港是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货物转运量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位 因素 分析 错误 辨析 试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