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059360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43KB
二十一世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十一世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一世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先,让我们先探求一下今后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为未来经济、社会的高速与持续发展服务,为未来的发展准备人才,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在迎接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快速更新、竞争激烈、国际化、信息化的挑战的过程中,探索和选择了“教育先行”、“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教育职业化”、“教育多样化”、“教育个性化”、“全民化终生教育”、“全民化素质教育”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策略。
紧跟着,很多发展中国家结合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引进了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理论,从而逐步形成了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教育的发展趋势或方向体现了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客观必然性,也确立了教育改革的目标。
综观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教育先行
所谓的“教育先行”是指现代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优先于经济发展之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内,都选择了优先发展教育的道路。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发现战后经济增长中起着基础作用的是“人的智力”、“人力资源”。
人们确认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也是人们创造未来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之一,这决定了世界各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教育国际化、全球化
从发展趋势上看,国际间的教育互动与合作必将日益加强。
因此,教育必然国际化、全球化。
首先,教育要为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往及竞争服务。
为此教育要培养能够在国际社会中生存、发展而且有很高效率和竞争力的人。
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要国际化,即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设施设备现代化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孤立封闭地发展教育,每一个国家都需理解和学会如何利用他国的教育资源来弥补本国的不足。
通过合理地引进他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品牌、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模式、评估体系等和借助他国的先进教育经验,加速为本国培养紧缺人才,促进国家教育体制的革新和发展。
(三)、教育信息化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革命,信息是自然界三大组成之一,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三大支柱之一。
电脑可以使人的智力这一取之不尽的资源产生“连锁反应”,将人类社会引向普遍开发智力并依靠智力迅速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即智力时代,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本质的区别是生产力的主要成分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和信息本身将成为信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
信息社会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必须要进行相应的革命,而教育要适应新的时代变化,适应现代化,适应“新技术革命”,首先要适应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信息网络技术,使学生具备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大量的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
经济发达国家日、美、法、英等国均全力普及信息化教育,美国直接将计算机学科列入“五项新基础学科”之中,日本京都任天堂会社自从1983年7月推出家用微型计算机,至1990年止在国内即推销1466万台,这对于当时只拥有2300万学生的日本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也足以说明日本信息化教育的普及程度。
另一方面,要将信息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地应用与教育、科研及其他文化活动领域,要积极有效地引进信息技术和手段,克服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局限性。
教育的信息化是最终实现教育的个性化、社会化、终身化,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
我国政府已经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从政府到学校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未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全民化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就是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的全部教育。
是人们在一生中所接受的连续的、各方面的教育的有机整体。
终身教育思想是以使人适应新的变化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加快,只靠学校阶段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求。
新世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主动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的束缚,逐步实现向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根本性转变。
通过调查表明,在知识爆炸,信息量与日俱增的今天,一个科技人员的应用知识总量大约只有20%左右是在传统学校中获得的,其余的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的。
美国对某个学科领域1970年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到1980年他们的知识陈旧了50%,到1986年知识已全部老化。
我国有关部门对1965年的某学科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也显示:
到1970年他们的知识已陈旧了45%,1975年陈旧了75%。
因此,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加强在职教育,积极推行全民终身教育。
近20多年来,终身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终身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在70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以终身教育为改革的方向。
1984年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就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运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的终身教育,将保证每个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宗教信仰,其入学机会均等,并逐渐扩展到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所谓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是指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水准。
不但使教育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人的一生,在空间上也将扩展到全社会。
它不仅意味着未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将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进行学习,也意味着未来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将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进行学习,而且还意味着未来的整个社会将承担起教育的职能。
今后的教育应当能够使每一个人在任何需要的时刻,都能以最好的方式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使教育成为一个不断获取生存技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因此,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使人们的受教育时间,由以往的从小学开始至职前截止,延伸到从胎儿开始到职后的再教育乃至终生。
另外,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受教育权从少数人拓展到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人,不论在职还是无业、正常还是残疾,都有权利接受教育,也都应该接受教育,同时也都能够接受教育。
未来全民终身教育将是学校和家庭、社会和教育的高度融合。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已由狭义的学校的小教育拓展为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的涵盖胎教、婴幼儿期、学前期、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学历和能力提高等教育的大教育。
(五)素质教育及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随着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和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发展需求,教育已经从传授传统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拓展到关于人的一切领域,包括人的身体、心理、能力、品质等四大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训练。
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指出: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的过程,这里的素质包括情感、道德、体格等各方面。
”。
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1996年由雅克·
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观点是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即: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显然,了解和认识教育四大支柱的本质意义将对我们把握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学会认知:
就是说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教育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对于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
由于“知识爆炸”,科技信息知识急剧更新,若是像传统学校教育那样只强调对系统知识本身的学习与掌握,那么学到的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过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在进入社会以后,通过自学继续学到工作及生活中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
因此,教学生“学会认知”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2.学会做事: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人们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学历或资格。
未来的教育应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学会做事与学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密不可分。
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会未来生存和生活所需技能。
并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种技能,而是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做他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3.学会共同生活:
使受教育者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
学会共同生活、共同相处是很重要的。
人类历史始终是一部冲突史,教育应在消除敌对,避免冲突或和平解决冲突方面发挥作用。
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要与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要求人们学会生存,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应变能力。
从而增强人们与他人相处、合作、互助的能力,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
4.学会发展:
教育应当促进全民族的素质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是高科技竞争社会,说到底就是高科技人才竞争的社会。
因此学校教育应注重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其自主性、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具有作为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公民和生产者、发明者和创造者等多种社会角色应具备的能力,以便将来能承担各种不同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育的这四个支柱是教育的新概念,是终身教育的新发展,我们应对教育的各个阶段和领域作重新思考,使其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使每个人在一生中能够充分利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教育环境接受全新的教育。
二、二十一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全方位开放的未知世界、全球化的挑战,要求人们具有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处理和评价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
要实现这个目标,它涉及到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育体系结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教材,评价和考试制度,教育技术手段等诸方面的内容。
除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注重“双基”教学,重点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外,还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教育教学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提高素质及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跟上时代步伐。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基本素质
1.爱岗敬业,以身垂范,富有人格魅力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必须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宽厚、真诚、热情、谦逊、果断、勤奋,严格要求自己,以身垂范,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要爱岗敬业,不断进取、完善自我、无私奉献、表里如一。
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视学生为朋友,尊重、关心、爱护学生,衣著整洁,谈吐文雅,外表端庄,要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钦佩和信任,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使学生将教师当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才富有人格魅力,才能有感召力,才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具有博学精深的科学文化素养及广泛高雅的兴趣爱好
科学文化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素质。
主要包括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人文历史知识等。
二十一世纪科技突飞猛进,边缘学科异军突起,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学科间互相渗透,立体交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面对这一切,教师必须具备博学精深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较高的外语水平及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广泛高雅的兴趣爱好,并具备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高新技术学习和跟踪的能力,能够科学预测教育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功
根据各国的有关规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接受专业训练,并按规定取得达标的学历和相应的任职资格。
能够认真研究、探索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理论及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所授学科的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和技巧。
如教师必须具有组织教学、提问、说服、批评、表扬的技能和技巧,必须具有语言表达和以手势助说话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应力求自己的语言规范化,能用清晰、简练、准确、生动、有抑扬顿挫各种声调和情意的语言向学生讲话。
教师必须具有板书、板绘的技能和技巧。
能掌握现代教育手段、能较熟练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
应做到:
专业知识丰富、扎实,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变,教学技艺精湛、功底深厚,教学手段高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教学目标明确,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机动灵活、注重实效。
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还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吸取他人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深入研究探索教育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十一世纪是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时代,各种压力同时存在,同时,教师整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他们每天都会遭遇到学生的无休止的提问、依赖或要求以及不停的吵闹和捣乱,这些情境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教师情绪的兴奋、紧张、烦躁和痛苦。
因此教师自身的人格顺应不良、情绪失调就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调控能力,他必须将自身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教育活动之外,将健康的情绪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具有坚强的意志、开朗活泼、充满激情和自信、不畏艰险不怕挫折、能够自我调控并有效的调控他人心理状态的健全人格,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工作。
(二)、基本能力
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指教师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师的基本能力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的,又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的。
综合各国教育家的理论,结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未来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五种基本能力:
1.社会活动能力
教育的飞速发展及教育的社会化,使得未来的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未来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和支持。
现代教师的社会活动能力,主要是公关及组织能力至关重要,在加速教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教育效益方面及指导、引领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必须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文化和整个教育的变化,把各种社会及科学信息、专业知识和劳动者的体验结合起来,和社会建立起新型的合作关系,因此他们不只是考虑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家,也应对社会问题,对生产劳动、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应该成为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2.激活学生创造潜力的能力
变革和创造将是二十一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的人,使他们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世界和新的时代,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
人类历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
教师的最基本的能力是激活创造潜力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新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潜力的能力。
3.了解、把握和调控学生心理的能力
可以预料,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
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支持。
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随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自我调控并有效的调控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时也应是一名杰出的心理学家。
4.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首先从事的日常活动是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以教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科学组织、设计、管理教学和选择教法,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他必须注重学生主动获取、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培育开拓、创新、合作、奉献精神。
树立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平等、和谐、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
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健康、全面发展上,注意师生双方互动,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根本目标,一方面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又依靠学生智能提高和个性发展来推动教学。
合理选择教法,使教学设计和实施具备超前性。
教师要熟练地通过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将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传递给学生,生动、灵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由于社会进步,节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紧迫,要求教师还要具有教育预见能力,能根据社会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超前采取对策,制定相应措施,选择有效途径来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未来的教师应是引导学生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并运用这些技术为人类服务、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专家。
5.掌握和处理信息及知识更新的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
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并且学会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
随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如今世界各国普遍都加强了教师的在职进修,只有坚持教师的终身进修、培训,才能实现教师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
才能不断创新以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是帮助学生吸取、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掌握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发展。
他们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他们的劳动不再可能有机械的重复性的劳动,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已不在为学生所接受,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的学习活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应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未来教师的根本任务。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需要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需要素质全面的教师来完成。
唯有如此,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见到成效,才能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教师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光荣历史使命。
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们新世纪的人民教师是我国新世纪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结构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形势的需求。
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新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1.华中师院等五院校合编《教育学》
2.叶上雄主编《教育学专题》
3.李文华《国外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述评》
4.王维银《浅析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兼论补救措施》
5.晓余《面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该怎样当》
6.郭新《教师的素质应该是怎样的呢?
》
7.孙艳梅《教育,面向未来的事业》
8.陈丽陈青李芒《论网络时代教师新的能力结构》
9.张赐琪《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发展五大趋势》
10.王玉保等《现代素质教育四大支柱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涵》
12.贝清华《简析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原因》
13.刘大宇《现代教师素质和能力略谈》
14.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课题组《跨世纪青年教师素质结构及其评价研究》
15.周新桥《二十一世纪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一 世纪 优秀 教师应 具备 素质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