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5850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52KB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D.《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②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③“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④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⑤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⑥……
⑦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⑧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⑨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7.以下加点词语“他们”所指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并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B.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C.“万岁!
D.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8.“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日本青年在公共场合胡乱吵闹,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的叫声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是复仇“我”匿名信事件,故而大吼大叫:
因此“我”十分厌恶。
D.枪毙中国人,日本青年的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9.作者说“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一“变化”指的是()
A.离开日本回国。
B.从仙台回到东京继续学医。
C.由学医转向从事文学活动。
D.由学医而转向为学生物学。
10.对选文⑦至⑨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良心发现”指爱国爱民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B.叙写分别后的人生失意与对先生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委婉的遗憾和深沉的敬仰之情。
C.“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自命为“正人君子”而实际上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
D.“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遭受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迫害,便增加了战斗的勇气。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郦道元《三峡》,完成11~14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13.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重重的悬崖和陡峭的岩壁,都隐藏在蓝天下遮挡住太阳,只有在正午和半夜,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
C.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藏于天空和太阳下,在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D.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只有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能看见太阳和月亮。
1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王维《使至塞上》,完成15~16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下面哪一项信息没能体现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A.诗题“使至塞上”。
B.王维擅长写边塞诗。
C.“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等地名。
D.“属国、都护”等官名。
16.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1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0分)
①树树皆春色,。
(王绩《野望》)
②,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③,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⑥?
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
⑦一寸光阴一寸金,。
(《增广贤文·
读书惜时》)
⑧投我以木桃,。
(《诗经·
卫风》)
⑨桃之夭夭,。
之子于归,宜其事家。
周南》)
⑩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18.从《欧·
亨利短篇小说选》中选择一篇记忆深刻的故事结尾,向家人介绍。
(4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千百年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他们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作台,以泰山石镇斋镇馆等,于是乎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与泰山的赏石文化自然融合起来。
泰山石是深邃的,因石出泰山,又常见神佛于其上,历代游人香客取之供案。
泰山石是泰山母亲的子孙,博得观赏大雅之美名,实得益于母体泰山在中华民族中的神山地位。
泰山,神奇的圣境;
泰山石,圣境中的神奇。
千百年来,重如泰山、安如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北斗等典故词谚广泛流传,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内容。
泰山石宁毁不折、宁折不弯、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大业奋斗不息。
人们敬仰泰山,歌颂泰山石,并用泰山石寄托自己的希冀与愿望。
如今,在泰山上常可看到那些鬓发斑白的海外游子,神态庄重地拣起一枚泰山石收起来,带它漂洋过海,供奉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泰山石成为炎黄子孙表达对祖国眷恋之情的信物。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泰山石文化的主要特点(不超20字):
六、(18分)
阅读《苏武传》节选文字,完成20~22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⑤?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⑦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呼!
义士!
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注】①亡:
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
“信义在哪里显现呢?
见,通“现”,显现。
③春秋:
年纪。
④夷灭:
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
你又替谁守节呢?
⑥亲近:
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
古代兵器;
汤镬:
古代的大锅。
⑧卫律:
人名。
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江。
⑨衿:
衣襟。
⑩决:
同“诀”。
【背景材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
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20.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8分)
(1)武使匈奴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3)请毕今日之欢(4)与武决去
21.翻译句子。
(6分)
(1)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2)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22.结合文段,谈一下苏武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七、(16分)
阅读赵文静的《父亲的长笛》一文,完成23~26题。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
“来来,吹一段儿!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
“唉呀!
别吹了好不好!
烦死人了!
”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
“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
”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
“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
“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
“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
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
”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
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
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
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
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
她吞吞吐吐,说:
“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
”父亲一笑:
“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
“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
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
没白断?
”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
跟孩子提这些干啥!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父亲笑着打断母亲。
转脸看她。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
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23.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以父亲的口气,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4.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
请简要赏析。
25.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26.“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八、作文(50分)
27.在岁月的河流中,每个人都有过数不清的难忘的经历:
欢乐的、痛苦的;
悲壮的、欣喜的;
成功的、失败的……然而,所有的经历都如一级级向上的阶梯,使我们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十分宝贵并值得珍惜的。
请你以“经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201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A2.A3.D4.A5.B6.A或B二、7.D8.D9.C10.D
三、11.D12.A13.A14.B四、15.B16.D
【评分】共48分,每题3分。
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10分)
17.【答案】①山山唯落晖。
②馨香盈怀袖③月下飞天镜。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⑤老骥伏枥⑥岂不罹凝寒。
⑦寸金难买寸光阴⑧报之以琼瑶⑨灼灼其华⑩不尽长江滚滚来
【评分】每空1分,共10分。
出现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8.【答案】略。
【评分】4分,符合要求即可。
19.【参考答案】:
对泰山的崇拜信仰,成为民族精神组成内容。
【评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六、20.①出使②像③结束④离开评分:
每题1分,共4分。
21.①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和提拔起来的。
②儿子替父亲死,不会有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评分:
每题3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22.苏武的精神品质:
①坚忍不拔的品质;
②立场坚定、忠贞爱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一条2分,共4分)。
23.答案:
(1)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
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
(2)女儿五年级时,“我”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
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开始讨厌“我"
吹笛;
(3)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
“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
的长笛;
(4)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评分:
4分。
一件事1分。
)
2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
手法2分。
赏析2分。
25.女儿的心理:
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
父亲的心理:
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她的心理2分。
父亲的心理2分。
26.
(1)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
(3)通过母亲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丰厚。
(评分:
答出两点即可。
一个作用得2分。
八、(50分)
27.
项目
类别
表达
(25分)
内容
(20分)
书面
(5分)
总分
一类
21~25分
17~20分
5分
43~50分
二类
17~21分
13~17分
4分
34~42分
三类
14~17分
10~13分
3分
27~33分
四类
10~14分
8~10分
2分
20~26分
五类
9分以下
7分以下
1分
17分以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泰安市 东平县 五四 学年 年级 上学 期期 中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