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5540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54KB
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目标是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中完成的。
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应该将其设计为:
“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
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
又如:
在“海峡两岸的交往时”这一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对两岸交往概况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联系社会热点导入新,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入设计:
展示一组图片:
2016年美日韩联合海上军演;
中日钓鱼岛争端;
2014克里米亚危机事;
中俄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提出以下问题:
(1)2016年美日韩联合海上军演假想敌是朝鲜,实际上针对的是哪个国家?
(2)中日矛盾升级,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3)2014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加剧了哪两个大国的矛盾?
(4)中俄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义何在?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之后,教师总结:
联合军演、军备竞赛、大国矛盾、领土纷争、大国结盟。
可见,世界并不太平。
一百年前,历史何其相似。
一百年前,正是这些类似的因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发生的?
它给世界带了什么影响?
今天我们又怎样以史为鉴,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本节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再比如,在讲授《海峡两岸的交往》时,设计了以下导入:
展示三组图资料:
1
201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次首次突破400万(达到414万),稳居台湾入境旅游市场第一位,占台湾入境旅游总人数40%。
2大陆青少年比较喜欢的台湾明星:
周杰伦、王力宏、刘谦等。
3我们身边的著名台湾品牌:
康师傅、徐福记、华硕电脑等。
设计问题:
以上图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
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非常密切。
教师继续展示时事新闻:
2016年月20日,台湾新领导人蔡英发表20就职演说。
新华社就蔡英的就职演说发表评论:
“回避九二共识,何善意?
”国台办称蔡的就职演说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九二共识指什么?
为什么国台办称蔡英的讲话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新《海峡两岸的交往》。
从堂效果看,这两节的教学导入设计都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三、在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读”、“写”、“评”等方式自主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从而建构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关于一战概况的相关知识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读”、“写”、“评”等方式解决,示例如下:
第一步:
教师根据“一战概况”提出以下六个“问”题:
(1)战争的起止时间从哪一年至哪一年?
(2)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3)交战双方有哪些?
(4)一战的主要战役
()说出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6)写出一战的结果。
第二步:
“读”的环节:
学生根据题目,用分钟浏览,在阅读中讨论,找出答案。
在找出答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以上六个问题答案。
第三步:
“写”的环节:
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其阅读成果,要求每个问题的答案精炼,不能超过10个字,以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其他同学用草稿纸写出自己的答案,并同桌间交换、检查学习成果。
第四步:
“评”价环节
教师巡视全班,一是协助“写”有困难的学生,二是督促个别不参加学习活动的学生。
师生共同评价在黑板上板“写”同学的成果,其余同学,同桌间交换,评价同桌“写”的质量。
通过以上“问”、“读”、“写”、“评”的四个环节,学生自主掌握了一战概况的相关知识,建构了历史时空观念。
四、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根据核心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发学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
如在《海峡两岸的交往》堂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问题:
(1)“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最早实践于什么问题?
生答:
台湾问题;
香港问题。
(2)为什么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后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
你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
台湾的军队也属中国军队,同样肩负着保卫领土、反对外侵略之职;
原先港澳回归前的军队属于殖民军。
(3)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其中,“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什么?
针对台独和外国反华势力。
在《第一次界大战》之【堂尾声】的问题设计。
(1)我们为什么把1914—1918年的这场战争,叫做“世界大战”呢?
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能称为世界大战吗?
以此帮助学生明确“世界大战”的概念。
(2)战争可以避免吗?
同学们结合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今天世界形势思考这个问题。
这些知识以后会进一步学习。
(3)本开头,老师列举了今天美、俄、中、日等现实矛盾。
这些矛盾会引发战争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后查找资料思考,或者找老师讨论。
以上的问题设计,有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历史问题,并让学生认识到:
学习历史能更好理解和认识现实社会,历史教人智慧,有意思!
五、对教学难点问题,应通过补充典型材料(包括字、图片、视频资料),经由学生的“读”和“思”,结合教师的“问”和“讲”突破难点,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能力。
如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教学环节,示例如下:
展示材料:
《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的漫画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话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德国挑战英国
提出问题:
(1)“阳光下的地盘”指什么?
指殖民地。
(2)“阳光下的地盘”有什么作用?
殖民地能够提供生产所需原材料、劳动力及产品销售市场。
(3)漫画中德国在挑战英国的什么地位?
挑战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
理解了以上问题,学生就能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过渡:
后起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重新瓜分世界呢?
展示资料:
《1870和1913英法美德四国工业产量比较》图表。
(如下)
提问:
从以上图表不难发现,20世纪初,哪两个国家落后了?
哪两个国家后居上?
这一变化与经济史上发生的哪一历史大事密切相关?
学答: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后居上,而英法落后了。
教师提问:
随着美国和德国生产能力的迅速增加,它们对原材料、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占有也在增加。
但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913年英法美德四国殖民地面积》。
根据上表,1913年,英、法、德、美四国的殖民地占有状况如何?
各国经济发展和殖民地数量是否相适应?
简单说说理由。
根据图表,学生可以得出结论,1913年,英、法占有大量的殖民地,而作为后起之秀的美国和德国,占有的殖民地较少,这与经济发展的状况是不相适应的。
归纳讲解:
通过以上的图表,我们发现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也不平衡:
各国所占殖民地与其经济实力是不相适应的。
在这一阶段,美国通过西进运动,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的空间;
但对于德国而言,迅猛的经济发展让它急切需要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但这种不平衡不可能通过外交途径得到解决。
比方说,德国需要广阔的殖民地,他不可能对英国说:
喂,英国佬,你有那么多殖民地,经济发展又比不上我们德国,转让一块殖民地给我们可以吧?
因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的不平衡,迟早会爆发矛盾。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到通过外交途径是不可能恢复帝国主义之间的平衡的。
承转:
那么,要恢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平衡,只有通过战争解决。
这说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然得出结论: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战争发生。
这样,通过阅读材料、图表,思考相关问题,结合教师的“问”和“讲”教师和学生共同突破了一战爆发的原因这个教学难点。
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素养。
六、在教学设计中,适当设计“议”、“辩”、“析”等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价值观等学科素养。
如:
认识“一战的性质”的教学,是通过“议”、“辩”、“析”的方法完成的。
示例如下:
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观点:
第一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种:
不一定。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以上观点你赞成哪一种?
请陈述你的理由。
提示:
战争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参战目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后,老师归纳:
塞尔维亚的正义斗争只是局部性的,交战双方主要是两大军事集团,他们主要是为了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而战。
所以,从全局上看,其性质应当属于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点拨与提升:
通过一战性质的分析,我们分析历史事的性质,应采取怎样的方法?
结论:
要全面看问题,既要看到全局,也要看到局部。
在《经济全球化》一之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呈现两个观点:
(1)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
(2)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
组织学生讨论甚至堂辩论(前提是前应布置学生准备,做好任务和分工)。
初中学生具有积极表现自我、好胜心强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堂讨论,可做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效果,同时有利于表达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运用信息技术结合老师的激情讲授深化突出主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关于“一战启示录”的教学:
展示一战后的悲惨景象和战后家园重建的典型图片,
ig019ig012
然后屏幕显示以下字:
战争结束了,战争结束了!
战争结束了?
教师以不同语气朗读以上字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深情讲述:
同学们,战争结束了,战争结束了!
但是,战争中多少人员伤亡,多少家庭失去了亲人,多少人的心灵需要安抚,战后的重建是多么的艰难。
所以,看得见的战争史结束了,但是看不见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所以人们难免在反思:
战争结束了吗?
同学们,战争无论对死去的人还是对还活着但是失去了亲人的人都是残酷无情的。
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战争与和平呢?
学生:
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这一环节通过老师饱含感情的讲授,学生深刻理解了“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内涵。
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认识二战性质的教学环节时,播放一段《奥斯维斯集中营》视频片段后,教师可让同学们谈感受。
随后,教师激情讲述:
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法西斯的罪恶!
可见,法西斯的本质是邪恶、反人类!
因此,当全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之时,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都醒悟了、团结了,结成了反法西斯阵营,为彻底战胜法西斯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从堂教学效果看,老师授时适切的激情投入能大大增强堂的感染力,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接受精神熏陶,进行心灵的碰撞,生成鲜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而有利于学生汲取前人智慧,提升精神境界。
经过一年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
学生们明显比以往更喜欢历史了,尤其喜欢“有问题挑战”、“有问题辩论的历史”,对历史的内涵及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这一实践对老师们说也意味着更多的学习与挑战。
比如:
在制定每一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时,要求老师要能跳出教材,从大历史视野方面进行目标设计;
其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由原先注重老师如何讲的精彩转变为注重怎样让学生学懂、学通,并能真正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和社会,并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
为了达成以上目的,老师们自觉不自觉地增大了阅读量,加深了对历史事、历史人物的研究,整合了更多的资运用于教学。
一句话,探寻核心素养教学之路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结语: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已经到并且正在加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教育找到了发展方向。
但是必须认识到: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众多的历史教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学科 核心 素养 初中历史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