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复习重点.docx
- 文档编号:2205399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94.98KB
经济地理复习重点.docx
《经济地理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复习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地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经济地理学的特性:
区域性、综合性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1、区位概念
2、区位理论概念
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
有两层基本含义:
–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
–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及分类
4、劳动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5、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内部规模经济(发生在单一企业)
(1)降低生产初始成本;
(2)提高劳动力经济
2.外部规模经济(不同企业在特定区位集中)
(1)工业专门化经济(区位化经济)
(2)地方专门化经济(城市化经济)
6、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基础设施
–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紫铜、通信系统等
•产业集聚
–产业间紧密合作
–“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
–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7、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交通网:
由点与线组成(线的长与宽)
交通流:
人和物的移动(流量、流向)
地域:
区域有关交通产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促进与制约交通发展的人口、产业状况等地域条件
第三章
1、杜能古典农业区位理论
(一)背景及中心思想
1.背景及目的
Ø背景:
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Ø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
Ø目的:
农业生产方式的低于配置原则
Ø对泰尔(A.Thaer)合理主义农业论的补充
2.中心思想:
农作物的分布或布局是由距离市场远近决定的,由生产地到销售地(市场)所需运费决定的。
4.假设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运输费用同运输的重量和距离成一定比例,运费由农业生产者承担。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5.形成机制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R=PQ-CQ-KtQ=(P-C-Kt)Q
式中:
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6.结论:
在孤立国内,农业生产布局围绕市场(城市)呈同心圈有规律的布局
自由农作区、林业区、轮作农业区、谷草轮作区、三圃轮作区、畜牧业区;
7.评价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
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
•理论局限性:
•①由于杜能圈的理论假设是完全均质的条件,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②农业生产利益最大化的背景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③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改进,使得杜能圈仅考虑一种交通方式的假设变得不切实际
•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杜能区位论与现实的较大偏差的体现。
2、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背景
(二)基本论点
通过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三)理论内容
1.假设条件
(1)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点的区域,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
(2)工业原料产地事先确定,生产条件不变;消费地为已知点,需求量不变;劳动力供给地为已知点,供给情况不变,工资固定;
(3)生产和交易均就同一品种进行讨论;
(4)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运输方式为火车;
------市场为“点”,区位也为“点”的区位模型
2.寻求吨公里最低点——运费指向论
3.劳动力因素引起区位图形第一次变形——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4.集聚因素引起区位图形第二次变形——集聚
(四)评价
1.应用研究
2.理论意义
3.理论与现实
(1)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其阶级局限性
Ø排除不同社会制度对生产布局的影响;
Ø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用生产成本作为决定工业布局的因素是片面的;
Ø忽视垄断价格的作用;
(2)属于局部均衡的研究
(3)即使从个别生产单位的区位看,所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
Ø一种工业布局之所以是消费区指向,除了因为原料系数小于1外,还有其他原因;
Ø一种工业布局之所以是原料地指向,除了因为原料系数大于1外,还因为其他原因;
Ø工业布局的指向性随着科技进步而变化;
Ø没有考虑消费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4)再以其关于运输成本和工资成本这两个因素的分析来看,也存在缺陷
原材料特性:
1.局部性原材料与遍地性原材料
2.失重原材料和纯重原材料
最小运费原理
•生产过程不可分割、仅有一个局地原料地和消费地:
–R>1(或区位重量>2)时,原料才定向,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R<1(或区位重量<2)时,消费地定向,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R=1(或区位重量=2)时,原料、市场自由区位;工厂可布局于原料或消费地。
第四章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一)背景与理论核心
(二)理论内容
1.基本概念
中心地、中心货物与服务(中心地职能)、中心性或中心度、门坎及门坎人数
•中心地:
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消费者提供商品及服务的地点。
不单是泛指一般城市,而是相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的中心点,或相对于散布在一个区域中的居民点而言的中心居民点;
•中心地的职能(中心货物与服务):
分别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货物与提供的服务,具有等级之分;
•中心性、中心度:
中心地的中心职能作用的大小;
•C=B1-B2C为中心性,B1为中心地供给和提供商品、服务的总量,B2为中心地为自身供给和提供的服务和商品量
•Z=Tz-Ez×(Tg/Eg)Tz,Ez分别为中心地电话门数及人口数;Tg,Eg分别为中心地影响区域的电话门数及人口数
•门槛及门槛人数:
门槛指一个企业为维持经营活动所必须挣取的最低收入;门槛人数指维持一家企业所需的最低人口数,或某种服务业的最低顾客数;
•P=A(BN)P为中心地职能的人口门槛;
A,B为待定系数;
N为商店数;
2.假设条件
平原表面是均一的,没有水文、地形差异;
原料、人口分布均等;
为直线运输,四面八方均可通行
3.六边形网格
4.等级体系的出现
5.K值
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三)评价
1.理论和实现意义
–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
•关于城市与腹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关于城市内和城市之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
•关于城市的区位、规模和职能等方面研究;
•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
–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2.存在问题
–克里斯塔勒只重视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
–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系统中,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
–克里斯塔勒把消费者看作“经济人”,认为消费者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
–克里斯塔勒忽视离集聚利益
中心地理论对需求的增加、交通的发展和人口的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没有加以论述
2、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消费市场状况(消费者指向)
–人口分布密度
–消费者收入:
影响消费量、消费类型
•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空间费用、时间费用)
•零售业间的竞争
–集中与分散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种类和市场的特性
•地价的作用
–影响地价因素:
交通便捷度、空间关联性、环境满意度
–区位主体对地价的承受能力取决于预期利润
第五章
1、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一)企业增长动因
1.实现规模效益——规模经济
2.实现交易内部化——范围经济
3.技术优势的发挥
4.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1.横向一体化
•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①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③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3.纵向一体化
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4.多样化
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
在此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
2、中国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
3、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
•功能部结构
•产品部结构
•区域部结构
•顾客部结构
•矩阵结构
第六章
1、产品周期理论
Ø新产品阶段
主要出现在发达工业国家:
1.较高的科技水平;2.良好的通讯条件;3.较高的消费水平;
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其他国家;
Ø成熟产品阶段
产品设计和生产已实现部分标准化,开始关注生产成本。
企业可能向外投资,以减少关税壁垒的摩擦;
Ø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完全定型,区位选择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企业趋向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为进口国;
2、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
Ø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Ø集中于边界地区
Ø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3、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二)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
(三)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4、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第七章
1、区域产业分类
Ø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一产(即大农业):
通过强化自然界的生命过程取得物质产品;
•二产(即广义的工业):
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加工过程取得物质产品;
•三产(即广义上的服务业):
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
Ø产业功能分类
新兴产业(潜导产业):
是指当前规模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主导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并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处支配地位的产业。
•两大功能:
–1.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量大;
–2.与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强。
•基本特征:
阶段性、区域性、关联性
支柱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基础产业:
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可以分为三类:
–消费趋向性强的基础产业,即产品可运性差,不宜长途大量调运的产业,只适宜布置在消费地区。
–广布性基础产业,即产品需求量大,消费面广,发展条件要求不高,可以广泛分布的产业。
–产品不能在空间上流动的产业,即产品既不能储存、又不能空间转移的产业。
Ø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主导产业的选择
从定量、定性角度分析产业的以下特征:
高比较优势系数(比较集中率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率系数、比较利税率系数)
–比较集中率系数=(a/A)/(b/B)
–a是某产业的产值;A是区域所有产业的产值;b是全国该产业的产值;B是全国所有产业的产值。
–如果比较集中系数大于1,则该产业在产出规模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地理 复习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