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版肖北方天津教师资格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5230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81.64KB
《教育学》第三版肖北方天津教师资格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第三版肖北方天津教师资格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三版肖北方天津教师资格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4改过迁善。
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改过迁善的过程。
孔子的教师观:
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孟子(中国)的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持志养气
反求诸己
动心忍性
(3)《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全书共1229个字,教育思想如下:
①教育的作用: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
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提出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察标准。
③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的原则;
预时孙摩的原则;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长善救失的原则。
启发诱导的原则。
④论教师:
提出“师严道尊”。
(4)苏格拉底(古希腊),问答法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的教育思想
1提出了灵魂说,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2关于教育的目的:
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应使年轻的一代得到和谐发展,为将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
3实施体、德、智三育(注意顺序)。
——最早提出者,“自由教育”主张者
4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教育要与人的发展相适应;
四个时期0—7、7—14、14—21、21以后。
(6)昆体良,古罗马,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4、创立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标志;
主要教育观点如下: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被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首创)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原则;
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根据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划分4个时期,婴儿、儿童、少年、青年。
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泛智教育)
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等
(2)洛克——英国——《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重视礼仪教育);
(3)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关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
关于教育的目的:
选择目的和道德目的。
一是帮助学生发展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职业选择;
二是培养真正善良的人。
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关于教学方法。
提出了教学的阶段论,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走,所谓的四段教学法。
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在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主张通过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惩罚管理学生;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因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而被杜威称之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4)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提出了现代教育观:
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②关于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关于教育的目的:
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④论课程与教材:
“做中学”,活动课程,主张活动教学
⑤提出教学的五步骤:
创设情境、提供足够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
⑥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教育上的日心说。
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与赫尔巴特对立三中心)
5、分化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①杨贤江——中国——《新教育大纲》(1930年出版),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作,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②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夫人)——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世界上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③凯洛夫——苏联——主编《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影响巨大;
④马卡连柯——苏联——《教育诗篇》、《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
他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他非常重视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
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20C中叶以后)
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
他的理论核心是: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苏联——《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其核心内容是提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布鲁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瓦·
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
(3)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①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③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在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④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
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
四、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关于教育起源的辨析(P20-21)
(一)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洛(法,哲学、社会学家)和沛·
西能(英,教育家)。
①观点:
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②辨析: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学说;
但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
(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心理学家)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但是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
(三)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者
观点: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
劳动者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做基础,为使年轻一代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使人的意识形成;
劳动中积累的经验,构成了教育内容,由此,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传递经验的教育活动便有了可能。
在劳动中既产生了教育的客观需要,又创造了教育的可能性,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
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
分类依据及类型: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
古代教育、现代教育2种类型;
②生产关系尺度划分: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教育5种类型;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划分:
古代原始、奴隶、封建社会教育;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现代学校教育的两种国家形态:
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分类依据:
社会性质。
3、现代学校教育的两种历史形态:
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分类依据: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4、原始教育形态的基本特征。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②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③教育内容简单
④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5、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古代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古代产生了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6、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生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终身性和革命性。
☆补充:
古代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注意大条目,细节了解即可)
(1)奴隶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①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②中国是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始于夏朝(“序”、“痒”、“校”);
教育内容: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③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教育:
古代雅典教育、古代斯巴达教育
a.古代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b.古代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军事体育教育,培养军人和武士。
(2)封建社会——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①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官学与私学两种;
唐朝的“六学二馆”是典型的官学;
教育为科举服务;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
建立了完整的选士、科举制度(公元606年——1905年清朝末年废止);
儒学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②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A.教会教育,教育目的:
培养教士与僧侣;
“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地理
B.骑士教育,教育目的:
培养封建骑士;
“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
1、当代中国教育是从1949年开始的,其历史定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
P27
2、2010年7月,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教育改革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工作方针。
4、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P33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什么?
——8项发展任务
①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②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④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⑥发展继续教育;
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⑧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6、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6项保障任务
A.战略性目标:
“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应完成以下六项任务以保障战略性目标的实现:
P34
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②保障经费投入;
③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④推进依法治教;
⑤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⑥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突出的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P37
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是直接影响和最终决定因素)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3、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5、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不作要求)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特使的社会现象,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影响,但不是被动地受它们影响,教育对它们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1995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P46
1)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
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为33%,教育具有生产性)
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两促进一培养)P48
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过程。
3、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P49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时间上,文化传承)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空间上,文化传播,如兴办海外孔子学院、网络汉语教学等)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文化选择标准——科学、时代、民族、辩证的选择)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P50)
4、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5、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作用: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2)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
3)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江泽民,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地位: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占GDP的4%)
6、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内容: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
②教育目标现代化;
③教育内容现代化;
④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⑤教师队伍现代化;
⑥教育管理现代化;
⑦教育设备现代化;
⑧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P55——正确处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关系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
教育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
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即有其自身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
(1)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另一种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一定的教育由一定生产方式所决定,但教育有其相对独立性。
研究教育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来考察,也不能照搬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不能以经济和政治取代教育,忽视教育自身规律的做法是错误的;
要充分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尊重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不能将其绝对化,不能夸大其绝对性而否认社会制约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身心发展的概念
1、人的身心发展,简称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1)人的生理发展:
包括肌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方面;
2)人的心理发展:
包括认识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意向——需要等)
2、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1)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
循序渐进;
(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不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对教育的要求:
关注人发展的关键期,实施关键期教学;
(P59)
☆不平衡性含义:
①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
②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发展。
4)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
要求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树立信心、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要求:
因材施教;
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素质、环境(包括教育)、主观能动性。
A.遗传素质是人们从父母现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B.环境是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C.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2、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辨析:
“遗传决定论”——错误的(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下,可能性才能变为现实性;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即使有好的遗传素质,如果没有好的环境和教育,或者个人主观不努力,也难以有较好的发展。
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由遗传素质决定是不正确的。
3、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是人的发展外部现实条件,对人的发展起很大的制约作用,“近朱者赤”)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与环境影响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环境决定论”——错误的(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
自发性、随机性、复杂性)
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1人们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2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举正反例,P67-68有的人…有的人…)
即使在同一条件下,有的人卓有成效,有的人平平庸庸,因此,仅仅认为人是环境消极的产物,人的发展为环境所决定,是错误的。
4、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作用。
1)主观能动性定义: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从意识方面来说,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
从外部表现来说,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2)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与外因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而环境与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启示意义:
在教育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是教育起主导作用、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
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促进作用
1、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P68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最佳期教育)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不做要求,了解)
1)加速人的发展;
2)发掘人的潜能;
3)提升人的价值;
4)健全人的个性。
3、学校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承认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并不意味着单凭教育就能决定人的发展水平,条件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第三 北方 天津 教师资格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