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风骚比兴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七篇.docx
- 文档编号:2204747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04.45KB
精选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风骚比兴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七篇.docx
《精选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风骚比兴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风骚比兴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七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风骚比兴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七篇
2019年精选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风骚比兴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①謇朝谇而夕替替:
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谣:
谣言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溘:
突然,忽然
④忍尤而攘诟攘:
排斥
⑤延伫乎吾将反延:
伸长,延长
⑥回朕车以复路兮朕:
皇帝的自称
⑦进不入以离尤兮进:
到朝廷做官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
苟且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⑤⑦⑧
C、②④⑤⑥⑧
D、①③④⑥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①既来之,则安之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___________。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①⑤③④②
B、③⑤④②①
C、②④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与“不吾知其亦已矣”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A、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声叹息掩面泪流,哀叹人生多灾多难。
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人嫉妒我长眉漂亮,诽谤我作风坏品行淫荡。
C、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和的啊?
哪里有道不同而能够相安的?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死有所值,这就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岁食贫怨灵修之浩荡兮
B、可怜体无比望美人兮天一方
C、列坐其次凌万顷之茫然
D、而卒莫消长也有穴窈然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哀(哀伤)民生之多艰既替(代替)余以蕙襄兮
B、謇朝谇(谏争)而夕替又申之以(因为)揽茝
C、鸷鸟之不群(合群)兮忍尤(罪过)而攘诟
D、自(以)前世而固然屈心而抑(压抑)志兮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B、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
C、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怨灵修之浩荡兮
D、亦余心之所善兮谣诼谓余以善浮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鼓舞。
B、现实中许多单位都有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
从管理学角度看,这些人大多因为实际能力不足才得不到上司重视,从而产生抱怨。
C、每个人都向往着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但由于大家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同。
D、房子和古董不同,并非越老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房子犹如美人迟暮,门庭冷落成为必然。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______文学社______摄影小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屈原是谁?
”的漫画,请描述其内容,并谈谈你对漫画反映的内容的看法。
【答案】:
【解析】:
第14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
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忠的建立。
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
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③《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
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
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
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却是个人的愤怒。
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
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楚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大夫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④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史记》)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平与伤害时,是何等锋利而深入。
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
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⑥《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
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
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⑦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
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
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
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
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
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⑧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垂范后人。
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文中“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
请分点概括。
请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请根据本文内容和有关文史知识,举例阐述“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这一观点。
【答案】:
【解析】:
第15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旌旗。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简要说明理由。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语文 必修 四笔落 惊风 风骚 比兴 苏教版 课后 辅导 练习 第七 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