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40718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3.78KB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Word下载.docx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外国资本插手民族工业颇深B.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业和发展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D.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8.1890年,因基隆煤矿严重亏损,台湾巡抚刘铭传与一些商人签订合办合同:
商人出资20万两白银,负责日常经营;
官府以不动产作价10万两为官本,对煤矿的用人、财务不予过问。
此事奏报朝廷,总理衙门和户部激烈反对。
1892年,基隆煤矿停产。
由此可见
A.中体西用不合时宜B.官商合办的弊端明显
C.官僚集团内斗严重D.社会近代化阻力巨大
9.光绪初年,唐廷枢受命创办开平煤矿,不料建成投产后,礼部侍郎祁世长出来参奏,扬言煤矿邻近遵化“陵寝重地”,在此采煤,有碍皇陵风水,奏请封矿。
后经矿务局派人绘图说明陵寝位置和山川形势,保证无碍皇陵风水,方使煤矿得以继续开办。
这反映出
A.官办企业受到普遍支持B.民营企业创业环境恶劣
C.实业救国促进矿业开采D.以富求强遭遇迷信阻挠
10.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
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A.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实践
11.1896年,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被清廷委以出使大臣,出访欧美六国。
临行前家人恐不侧,专门准备一副楠木棺材随行,事后,李鸿章在致友人信件中抒发了对西方文明无限向往。
李鸿章此行
A.彰显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B.萌发了学习欧美代议制的念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D.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2.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衙门明确指出:
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歙!
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B.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D.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13.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14.史家陈旭麓说: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
”下列不属于材料中的“它”布新之举的是
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派遣留学生D.发昌机器厂
15.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
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
这说明当时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
(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
(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
(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
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
A.发昌机器厂B.继昌隆缫丝厂C.轮船招商局D.江南制造局
17.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18.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
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
清末自开商埠
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9.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说明
A.商办企业受到传统势力阻碍B.政府努力规范推动商办企业发展
C.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D.清政府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
20.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
这表明当时
A.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21.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从社会历史角度客观上反映出: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外商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东南沿海地区
22.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
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
材料主要表明
A.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B.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D.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3.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
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24.《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
“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
”这得益于
A.清末新政的推进B.变法政策的实施
C.商品输出的加强D.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25.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
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
该建议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光皇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
这一战略的实施
A.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B.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
C.增强了洋务运动办厂的能力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26.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着力提倡制造国货,实业救国的活动主要是在制造层面上展开的。
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的销售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这一变化折射出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国货的竞争力超越洋货
C.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提高D.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27.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近代英国侵华的重要方式。
1858年,英方迫使清政府签署《天津条约》,鸦片从此以“洋药”名义入口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1907年,英国主动向清政府提议逐年减少直至1917年完全禁绝鸦片对华出口。
这一变化反映
A.工业革命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B.英国政府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C.英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D.英德矛盾激化使英国放松了对华侵略
28.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
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
这些举措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改善了经济的发展环境B.促进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C.保护了个人的经济权利D.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9.张謇在担任民国农商总长(1913年10月至1915年9月)期间,先后颁行了20多个法规条例,如《商会法》、《证券交易所法》、《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行细则,涉及到农、林、工、渔、牧、副等方面。
这些法规条例的颁行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
C.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D.清除了旧势力对近代企业的干扰
3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的不正确的是
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
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
31.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时期
注册公司数
资本总额
年均设立公司数
每个公司平均资本
1903-1908年
127家
5122万元
21家
40.5万元
1913-1915年
124家
2442万元
41家
19.6万元
A.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
32.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
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
币制改革的施行
A.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B.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
C.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D.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
33.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
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
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实施统制经济全力围剿工农红军B.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经济
C.借鉴苏联经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D.受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形势推动
34.1931年11月,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一切国民经济事业,均须在本党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原则之下”;
其后成立的全国经济委员会于1933年对棉业实施统制,次年又对蚕丝进行统制。
这些举措
A.旨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B.有利于民族资本的独立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了方便D.是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有效办法
35.美国商品涌进了中国的各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市,甚至在农村集市上也可见到美国货。
上海的永安、新新、先施等大公司,美货占其全部货物的80%。
1946年,在天津市场上美货所占比重是59.16%。
这种状况
A.激化了列强在中国的竞争B.直接导致中国的货币贬值
C.使中国民族工业陷入了困境D.强化了中美战时同盟关系
36.1936-1941年,“大后方”新增工厂及资本统计情况如表所示:
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私营企业趁机大发国难横财
C.工业布局改变增强抗战基础D.抗日根据地加强了经济建设
37.1938~1940年,中国西南五省新设银行8家,分支行355处。
其中,四川176处,云南43处,贵州15处,广西51处,西康25处,到1945年8月,西南五省的银行业发展至总行255家,分支行1320处。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开展B.西南地区政治环境日益改善
C.工业内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D.政府大力扶持金融业的发展
38.1940年10月,日本内阁在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等;
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
其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B.推进占领区工业化的进程
C.缓解美日太平洋战争压力D.强化对沦陷区经济的控制
39.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173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
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
这说明抗战
A.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B.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
C.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D.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
4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
A.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方举瓒创办发昌机器厂。
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在19世纪70年代,这个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了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
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商企业造。
……90年代,发昌机器厂终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
“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
”
材料三:
朱家三子朱传杰成为一个青年商人,最初经营,一家货栈,后逢张作霖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蔚然成风。
受此影响,他瞒着父亲抵押了朱家经营的“山东莱馆”,又联合当地山东和热河商家共同集资兴办了“山河煤矿”,成为煤矿的总经理……日本财团森田物产对“山河煤矿”垂涎以久,对朱家威逼利诱、巧取豪夺,最后夺取了“山河煤矿”的控股权。
九一八事变爆发,哈尔滨沦陷在即,国难当头,朱传杰被迫忍痛炸掉煤矿,刚刚开业的煤矿昙花一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昌机器厂与外商企业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民族工业要发展壮大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中“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描述,并结合19世纪40~60年代即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知,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故选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A;
洋务运动大力兴办近代企业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是在甲午战争后,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材料的时间限定。
2.D
依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而且货量充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生活用品是外国商品,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故答案为D项。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导致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的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排除;
C项此时中国是被迫开放的,排除。
3.B
依据材料“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美价廉的洋布洋纱对中国棉布的销售产生了冲击。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未体现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排除;
C项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与题无关,排除;
D项材料未体现交通运输的不便,排除。
4.C
材料指出晚清时期,洋纱大量进口,由于物美价廉,“市民多购用之”,以至于“出现‘民间纺织渐至失业’的现象”,说明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经济发展遭到破坏,但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受到“洋纱、洋布”的冲击而遭破坏并没有讲述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排除;
B项,材料反映的是洋布物美价廉更具市场优势,排除;
D项,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经济受到破坏逐步走向解体,排除。
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
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
第二步:
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
第三步:
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5.A
由材料“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可知,引起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西方商品输出的影响,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选A。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从茶叶转变为大豆这一情形并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故也无法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明显,排除BD;
材料显示中国茶叶的衰落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同类商品的竞争,而不是因为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排除C。
本题解读的关键是材料中“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的描述,学生据此明确变化的原因即可作出判断。
6.D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在“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
”、“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想法之下,清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A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
B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排除;
“实业救国”思想是在19世纪末出现并发展起来的,排除C。
7.B
买办属于近代化产物,“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说明买办在近代经济发展中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正确;
A不符合材料主旨;
C和D说法不符合事实。
8.D
从刘铭传要用官商合办扭转吉隆煤矿亏损,因为要对“煤矿的用人、财务不予过问”,“总理衙门和户部激烈反对”而作罢,可知D项正确。
由“总理衙门”等,结合所学可知,A项错误;
煤矿停办是因为没有改成官商合办,B项与材料不符;
煤矿经营理念的不同不能体现集团“斗争”严重,C项错误。
洋务运动时期,尽管已经采取了“中体西用”的策略,但是改革依然阻力重重,相比西方,内忧外患和传统深厚加重了中国近代化的难度。
9.D
根据材料可知,创办煤矿发展近代经济,却遭到政府官员的反对,可见,洋务运动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故选项D正确,选项A排除;
题干中未提及民营经济企业,故选项B排除;
材料中未涉及实业救国运动,故C选项排除。
10.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
根据材料“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
洋务运动并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消除顽固守旧思想,故A排除;
C项与戊戌变法没有必然联系,故C排除;
实业救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D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联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1.A
材料描述了“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仍然在为“清廷”效力,并且能认识到东西方之间的差距,表现了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故答案为A项。
BC项,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并且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已宣告破产,材料只是写到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并没有点明是政治制度方面,而且由于阶级属性所致,李鸿章也不可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
D项,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但只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没有真正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排除。
12.A
根据材料“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子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可知体现的是政府对洋务企业的保护,对西方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A项符合题意,C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做法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B项排除。
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属于洋务运动的影响,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
13.A
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民族企业,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产品面向市场销售。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产品不投放市场。
所以企业产品与市场的联系与否是近代民族企业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故选A项;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和洋务派的近代军事工业都没有对外国资金有依赖性,故排除B项;
是否由技术决定工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大名县 第一 中学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周周 测试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