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36740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66.50KB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D.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知县,指明朝以来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
知县为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套寇,也称河套之患,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河套地区的鞑靼骑兵。
缢,文中指用绳、布匹等上吊而死。
我国古代用刀割脖子称为“刎”或“刭”。
士庶,文中指的是士人和普通百姓,我国古代通常将普通民众称为“庶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梅国桢爱护百姓,尽心为民。
宦官让梅国桢向百姓收取债务,梅国桢假装让百姓卖妻来偿还债务,百姓夫妇为此悲伤哀痛,宦官因此毁掉了债据。
梅国桢尽心国事,几次上奏。
学曾应变稍迟缓,梅国桢上奏章请求处罚众将领以振作士气;
后来梅国桢又因此事上奏章,皇帝恢复了梅国桢的官职。
梅国桢善用计谋,分化敌人。
梅国桢曾离间东旸、许朝、承恩,使三人互相斗杀,导致敌人内部猜疑,互相争斗,达到了使敌投降、平定宁夏的目的。
梅国桢因功升迁,奉行孝道。
梅国桢招降承恩后,朝廷评议功绩,他因功被提升为太仆少卿;
因父亲去世而回到家乡,没有等到被起用就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
②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答案】
(1)C
(2)A
(3)B
(4)①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②逮捕学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独自悔恨,学曾不早点昭雪,臣将要受到后世万代的指责。
【解析】【分析】
(1)“久”是修饰“围”的,表现围困时间之长,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趋”是奔赴的意思,地点为“南关”,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句意:
贼被围困很久,食物吃完无从获得援助,而城墙遭受水的浸泡,更加严重倒塌。
梅国桢带领众将领奔赴南面的关口。
秉忠率先登上,梅国桢大声呼唤,众将领全部登上。
故选C。
(2)A项,“府州”错误,应是“县”。
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称作“知府”“太守”。
故选A。
(3)B项,“皇帝恢复了梅同桢的官职”错,结合“国桢亦上疏言:
‘学曾应变稍缓,臣请责诸将以振士气,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帝初不听,既而复其官”分析,皇帝起先不听从,不久恢复了学曾的官职。
应是恢复了学曾的官职。
故选B。
(4)①“之”,代词,他们;
“击之右沟”(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稍”,稍微、稍许;
“挫”,受挫、失利;
“趋”,奔赴。
②“之”,助词,的;
“命”,命令;
“窃”,私下里;
“雪”,昭雪;
“讥”,指责。
故答案为:
⑴C;
⑵A;
⑶B;
⑷①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梅国桢,字克生,是麻城人。
少年时高大雄壮自负,善于骑马射箭。
考取万历十一年进士。
任固安知县。
宦官前往梅国桢那里请他向百姓收取债务,梅国桢假装叫百姓卖妻还债。
百姓夫妇感到悲伤哀痛,宦官由此毁除债据。
提升为御史,恰逢哱拜叛乱,学曾的军队久无战功。
七月,学曾与梦熊、梅国桢一起确定计策,决开黄河大坝的河水灌注贼军,河水流到了城下。
当时套寇卜失兔、庄秃赖率领三万骑兵侵犯定边、小盐池,任用土昧铁雷为前锋,而另派宰僧带领一万骑兵从花马池西面的沙湃口进入,对哱拜接应支援。
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学曾命令游击龚子敬把守沙湃口,而下文书征召延绥总兵官董一元去捣毁土昧铁雷藏身的地方,斩敌一百三十多人,敌寇大为惊慌,退却离去。
梦熊在灵州指挥调遣,惟独梅国桢在宁夏监军。
贼退却而占据大城,梅国桢他们攻打了几天都无法攻克。
梅国桢使人伺隙哄骗东旸、许朝、承恩互相斗杀,用以减免他们的罪行。
三人内部发生猜疑,东旸、许朝于是先引诱并杀死承恩的同伙文秀。
承恩也和他的同伙周国柱一起引诱东旸、许朝并将他们杀死,把东旸、许朝、文秀的头颅全部悬挂在城上,打开城门投降。
如松带领士兵包围哱拜的家。
哱拜慌忙上吊,全家自焚而死。
梦熊从灵州赶到,下令将哱拜的同伙和投降者二千人全部杀死,慰问皇族和士人平民。
宁夏得以平定。
学曾当初削职为民,这时评定功劳的大小,(学曾)以原官退休。
学曾担负事务勤勉辛劳。
灌城招降的计策,原是他所谋划的。
等到宣布获胜,皇帝召见大学士赵志皋、张位,赵志皋、张位尽力为学曾开脱,尚书石星和下属官员大多申辩学曾无罪。
梅国桢也上奏章说:
“学曾应变稍许迟缓,臣请求处罚众将领是为了振作士气,逮捕学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独自悔恨,学曾不早点昭雪,臣将要受到后世万代的指责。
”皇帝起先不听从,不久恢复了学曾的官职。
梅国桢既已招降承恩,评议功绩,提升梅国桢为太仆少卿。
因父亲去世回乡,没有等到起用而去世。
赠官右都御史。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
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
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
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
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
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
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
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
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
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
“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
”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
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
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
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
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
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
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
“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
荆王薨,为扬王翊善。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
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
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
“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
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
”不报。
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
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
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
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皇子出就藩封。
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
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
B.薨,古代称诸侯之死。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
致仕的年龄必须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
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A.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
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
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
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
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
D.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
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
朋友托付的大事,他也慨然担当。
①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②“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答案】
(1)B
(2)C
(3)A
(4)①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于是在湖中种田,绵延上百里,官府登记对此收税。
②“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
(1)本题中,“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意思是“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
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
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
“翊善”是官职名,“翊善”意思是“辅翼人之善行”,这里指辅翼“徐王”因此,“徐王翊善”不能断开,排除AC项;
“五年”是时间状语,应单独断开,排除D项。
(2)C项,“奉命退休”错。
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一般是自己主动请辞,皇上挽留,如此反复几次,以显示君臣情意。
(3)A项,“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错,是“乡试考了四个第一”。
(4)①中,“先是”,“是先”的倒装,此之前;
“田”,名次用作动词,种田;
“延袤”,绵延;
“籍”,登记“税”,名次用作动词,收税。
②中,“恤”,抚恤;
“恤孤,吾事也”,判断句;
“金于何有”,宾语前置。
“反”,返还;
“收”,收养;
“长”,使动用法,使他长大。
⑴B;
⑵C;
⑶A;
⑷①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于是在湖中种田,绵延上百里,官府登记对此收税。
②“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
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
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郑穆字闳中,是福州候官人。
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
门人以千计,和陈襄、陈烈、周希孟交友,号称“四先生”。
他考取进士,乡试考了四个第一,随即考中进士及第,任寿安主簿。
郑穆被召为国子监直讲,任职编校集贤院书籍。
满一年,任馆阁校勘,累积官衔至太常博士。
他请求朝廷给他提高一个官阶,这样就可以提前在南郊追封自己死去的父母,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
改任集贤校理,他清求到外地补官,做了汾州通判。
熙宁三年,郑穆被征召做岐王侍讲。
嘉王出就封国后,改任诸王侍讲。
府僚缺人,御史陈襄请求选择人,神宗说:
“像郑穆的品德操守,才适合辅佐王室。
”郑穆共在馆阁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没有公事不登主持政事人的门,讲话有法度,可以作为劝诫的,一定反复摘引典籍陈说,岐、嘉二王都尊敬礼待他。
元丰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
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湖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记收税。
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郑穆奏请免去这些。
郑穆任期未满便告老还乡,负责掌管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年,郑穆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
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
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
故友叫张景晟的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
“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三年,扬王、荆王请他担任侍讲,他罢离祭酒一职,任职集贤院,又进入王府。
荆王去世,他担任扬王的翊善。
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
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
六年,郑穆请求退休,让自己管理洞霄宫。
敕书送达门下省,给事中范祖禹上奏说:
“郑穆虽然年龄超过七十,但精力尚还旺盛。
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辞谢的,就赐给他几案拐杖。
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
”皇帝没有回复。
太学生几千人把挽留郑穆的请求报告给司业,又报告给宰相,都没有被采纳。
于是公卿大夫各自作诗为他送行,太学生空校出汴京东门为郑穆祭祀路神祈福,京城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感叹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
第二年郑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俯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寓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策扶老以流憩
B.或棹孤舟
C.园日涉以成趣
D.乐琴书以消忧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①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②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要再疑虑什么呢!
(1)A项中“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句意为:
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B项中“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C项中“日”用在动词“涉”前,应是是名词作状语,每日的意思。
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
D项中“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解忧愁。
(2)本题关键词有:
①悟,领会、觉醒;
已往,从前、以前;
谏,劝止、挽回;
来者,将来的事;
追,补救。
②聊,姑且;
乘化,顺随自然,“化”指造化、自然;
尽,指死;
奚疑,宾语前置,疑虑什么。
⑵①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结合句意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⑵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回家去吧!
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
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
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
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
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
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家去吧!
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
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
算了吧!
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
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
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或植杖而耘耔。
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
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①。
将大用,会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字罢瘵②。
既至,栉垢爬痒③,民获苏,郡以大理。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
“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是盖有说焉。
孔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
故曰:
‘枨也欲,焉得刚!
’而《书》则曰:
‘刚而无虐。
’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④,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
见夫落落高标,陵轹⑤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
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⑥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⑦,便有濠濮间趣。
回视轩冕⑧,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
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①钓筑间:
指隐居生活。
②罢瘵:
困苦穷乏之民;
罢,通“疲”。
③栉垢爬痒:
清除弊政,理顺民心。
④檀栾胶葛:
林木秀美错杂。
⑤陵轹:
压倒。
⑥骫:
盘曲。
⑦道历物表:
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
⑧轩冕:
指官位爵禄。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
(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
则思所以大庇我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