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制度大同煤矿采掘作业规程管控办法及编制指南规范精编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36209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61.45KB
管控制度大同煤矿采掘作业规程管控办法及编制指南规范精编文档格式.docx
《管控制度大同煤矿采掘作业规程管控办法及编制指南规范精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控制度大同煤矿采掘作业规程管控办法及编制指南规范精编文档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
同煤集团公司塔山煤矿有限公司07年第2本采煤作业规程的编号为:
同采071602,以此类推。
第十三条采掘作业规程的贯彻学习必须在工作面开工之前5天完成。
由施工队组负责人组织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学习,由负责编制本规程的技术人员负责贯彻。
参加学习的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在本规程上签名后,方可准许下井作业。
考试合格的作业人员的考试成绩、签名要登记在本规程的学习考试记录表上。
考试不合格者应限期补考,只有补考合格后方准下井作业。
第十四条作业规程由主管负责人签字组织执行;
施工单位负责人在现场指挥,保障规程措施的落实;
所有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工作面的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和操作。
第十五条在用作业规程如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分管副总经理等在作业规程上签字的有关人员调离本单位后,新接替人员应履行签字变更手续,并在作业规程的复审意见中注明。
第十六条公司主管负责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区(队)长、技术负责人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作业规程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重点抓好下列工作:
(一)编制规程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规程的指导、落实和修改、补充工作。
(二)从开工之日起,至少每月应重新贯彻学习一次采掘作业规程。
(三)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分管副总、技术、安监、地质项目部等部门和施工单位的队长、技术员对作业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复审,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工作面地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必须及时修改补充安全技术措施,修改补充的安全技术措施也必须采用计算机编制、打印,并履行审批和贯彻程序。
(五)施工结束后,由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写出规程执行总结一式三份,交给生产技术部,连同采掘作业规程及修改补充措施一起存档,实行档案管理,保存期2年。
第十七条公司把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和贯彻执行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组织生产技术部、安全、通风等部门对采掘作业规程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发现生产现场不按规程施工的情况,责令及时整改;
如规程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责令其及时补充、修改。
第十八条生产技术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采掘作业规程检查、评比、奖励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规程编审质量。
第十九条公司必须自觉接受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及实施进行的监督检查,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认真、及时地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掘进作业规程所造成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进行追查处理,以便吸取教训,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
第二十一条掘进作业规程一经会审、签字、批准,即不准在规程原版上进行改动。
如有改动,必须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篇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指南
第一部分一般规定
第一条每一个回采工作面,必须在开采前,按照一定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二条编写人员应明确任务,熟悉和掌握各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根据本单位的现场施工实际,采用科学合理采煤工艺,正确指导生产。
第三条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应该具备下列图纸
(一)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三)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四)采煤方式示意图(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或炮眼布置图等);
(五)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六)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及端头、超前支护的示意图(平面、剖面图、断面图);
(七)通风系统示意图、运输系统示意图、防尘系统示意图、供水、排水系统示意图抽放瓦斯系统示意图、注浆系统示意图、安全监测控制系统(仪器仪表设备)布置示意图;
(八)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
(九)照明、通讯、信号系统示意图;
(十)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十一)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十二)避灾路线示意图。
第四条回采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顺序编号。
第五条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编制要求:
(一)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由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发生的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二)编写的安全技术专项措施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
编制前,编写人员必须先到现场勘察变化后的实际情况,掌握现场施工条件,符合工程设计文件规定。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编写安全技术专项措施。
1、采煤工作面遇到顶底板松软、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过冒顶区以及托伪顶、托煤柱、托夹矸开采。
2、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以及收尾。
3、采煤工作面在进行安装、撤退期间。
4、试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5、《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中的其它需要编制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条编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参照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审批、贯彻程序进行,实施前必须经过学习、考试。
同时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与原作业规程一起存放归档。
第九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编写作业规程。
(一)地质条件和围岩有较大变化;
(二)改变了原采煤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
(三)原作业规程与现场不符,失去可操作性。
第二部分编制指南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第二节煤层………………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第四节地质构造…………
第五节水文地质…………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第三节设备配置…………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第四节矿压观测…………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三节供水、排水…………
第四节供电…………
第五节通讯照明…………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煤质管理……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顶板………………
第三节防治水…………
第四节爆破…………
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六节运输………………
第七节机电………………
第八节其它…………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第一条工作面的位置:
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盘区、标高(最高、最低)、几何尺寸(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面积)以及在盘区中的具体位置、相邻关系。
第二条地面相对位置:
描述工作面周边(含停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
第三条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影响程度。
第四条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
第二节煤层
第五条煤层厚度: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以及变化情况。
第六条煤层产状: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以及变化情况。
第七条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第八条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第九条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基本顶):
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以及其变化情况。
第十条煤层底板(直接底、老底):
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以及其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绘制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能够反映出直接底、老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四节地质构造
第十二条断层: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以及对回采的影响的程度。
第十三条褶曲: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以及对回采的影响的程度。
第十四条其它因素:
描述陷落柱、火成岩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第十五条按比例绘制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第五节水文地质
第十六条含水层的分析:
描述对回来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第十七条其它水源的分析:
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以及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以及对回来的影响程度。
第十八条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等事故,开采急倾斜厚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冒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第十九条工作面涌水量:
描述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第十一条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
第十二条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
第十三条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
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的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然发火期。
第十四条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地温等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
第十五条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描述本盘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第十六条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具体建议。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十七条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
第十八条应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的计算。
(一)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
(二)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十九条选择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
第一节巷道布置
第二十条描述盘区巷道布置概况、服务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
第二十一条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第二十二条描述其它巷道(联络巷、溜煤眼、峒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第二十三条开采急倾斜煤层时;
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平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
第二十四条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专用巷道、抽放瓦斯专用巷道的,需要对排放瓦斯民巷、抽放瓦斯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第二十五条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能够反映出井上下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第二节采煤工艺
第二十六条简述采煤工艺。
第二十七条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第二十八条描述落煤、装煤、运煤、顶板管理方式。
第二十九条采用放顶煤工艺的,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收尾时的放顶煤等内容进行描述。
第三十条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采用上下面同时回采(对拉、顺拉)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的位置关系和错距。
第三十二条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明确:
(一)支架结构、组成、宽度等;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管理要求;
(三)扩巷方法、扩巷支护要求;
(四)支架的安装和管理要求;
(五)回棚(柱)放顶规定;
(六)支架下放方式、要求;
(七)落煤方式和架内放炮规定;
(八)架外放煤方式;
(九)支架的拆除方式;
(十)收尾。
第三十三条采用倒台阶方式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各台阶长度、相互之间的错距等作出明确现定。
第三十四条使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如果采用人工放炮开切口的,还应参考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放炮的有关事项进行描述。
第三十五条采用爆破落煤的,应:
(一)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眼布置的具体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
(二)填写爆破说明书。
应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个数等内容。
第三十六条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装、运、支、回到整理的流程。
必要时应绘制工作面工艺流程图。
第三十七条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
W=L×
S×
h×
γ×
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γ—煤的容重t/m3;
c——回采率,%;
。
第三节设备配置
第三十八条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第三十九条采用机采工艺的,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第四十条进行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支护设计应包括工作面、端头和运输巷、回风巷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护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柱排距确定、柱鞋的规格尺寸等内容。
第四十一条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时,应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取有关参数。
(二)采用类比法时,应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1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可参考表1。
表1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1
顶
底
板
条
件
直接顶厚度
m
基本顶厚度
直接底厚度
2
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3
初
次
来
压
来压步距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底板移近量
mm
来压显现程度
4
周
期
来压步距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5
平时
6
直接顶悬挂情况
7
底板允许比压
MPa
8
直接顶类型
类
9
基本顶级别
级
10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2合理的支护强度,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计算(一般可以采用前两种方法,取其中最大值即为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qt=9.81×
k
式中q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m
γ—顶板岩石容重,一般可取2.5t/m3
k—工作面支架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
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应选用低倍数;
反之则采用高倍数。
(2)选用现场矿压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最大平均支护强度Pt。
(3)采用工作面不同推进阶段(顶板来压、正常推进)按“支的原则”和“防滑的原则”要求计算支护强度,取其中最大值。
3支柱实际支撑能力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Rt=Kg×
Kz×
Kb×
Kh×
Ka×
R
式中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从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中(表2)查得。
表2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
液压支架
微增阻支柱
急增阻支柱
木支柱
工作系数Kg
0.99
0.91
0.5
增阻系数Kz
0.95
0.85
0.7
不均匀系数Kb
0.9
0.8
采高系数Kh
<1.4
1.5~2.2m
>2.2m
1.0
倾角系数Ka
<10°
11°
~25°
26°
~45°
>45°
注:
表中系数根据矿压观测成果统计,适应一般工作面条件。
4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n=qt/Rt
式中n-支护密度,根/m2;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5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定排距、柱距。
6合理控顶距的选择:
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条件选择控顶距。
坚硬顶板控顶距可适当增大,松软、缓慢下沉顶板控顶距可适当缩小,一般应采用见四回一的管理方式。
7柱鞋直径的计算:
柱鞋一般选用圆形铁鞋。
根据支柱对底板的压强应小于底板容许比压的原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铁鞋的直径。
Φ≥200
式中Φ—铁鞋的直径,mm;
Q—底板比压,可以从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查得,MPa。
第四十二条根据上述有关参数,结合采高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支柱并确定选用的顶梁的型号。
第四十三条选用金属摩擦支柱进行支护时,应明确升柱器的型号、数量。
第四十四条综采工作面的支护设计,需要根据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qt),选取液压支架,并参考表3的内容进行适应性比较。
表3支架参数对照表
工作面实际条件
支架参数
采高/m
倾角/°
煤厚/m
硬度/f
支护强度/kN.m-2
底板比压/kN.m-2
顶板类(级)别
第四十五条乳化液泵站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泵站及管路选型。
(二)泵站设置位置,需在相关图纸上明确标明。
(三)泵站使用规定:
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制方式、乳化液浓度、检查方式等。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第四十六条确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管理方式。
描述控顶方法、基本支架、特殊支架、临时支架、密集支架、最大、最小控顶距、排距、柱距、支架顶梁的规格型号、备用量、顶梁排列方法、支柱支设要求、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第四十七条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
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木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
第四十八条确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的方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殊支护等的回撤方式。
第四十九条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它因素时的顶板管理方法和要求。
第五十条采用放顶煤工艺成采煤工作面倾角较大时,需要描述增加支架(柱)稳定性、防止倒架(柱)的方式。
第五十一条采用人工假顶分层开采工艺时,需要描述造假顶方式、要求、材料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第五十二条采用人工强制放顶工艺的,应进行人工强制放顶设计。
包括钻眼方法、钻具、眼深、眼距、仰角、装药量、装药方法、放炮方法、刀间放顶方法、大面积来压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第五十三条采用放顶煤工艺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第五十四条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管理方式。
第五十五条绘制工作面支架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
放顶炮眼布置图。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第五十六条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第五十七条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与其它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第五十八条描述安全出口的高度等。
第五十九条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
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
第六十条绘制工作面开切眼、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反映出工作面、超前、端头支护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正常支护等情况。
第四节矿压观测
第六十一条确定观测内容。
应包活日常支柱(架)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第六十二条描述观测方法,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方式、观测时段。
第四章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控制 大同 煤矿 采掘 作业 规程 办法 编制 指南 规范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