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网院行政管理 政策科学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3574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22KB
北大网院行政管理 政策科学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x
《北大网院行政管理 政策科学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网院行政管理 政策科学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试卷结构
1.本门课程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试卷总分100分。
2.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3.答题技巧提示:
名词解释题需要对名词做精练的定义;
简答题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提纲挈领的回答,答案要点要清晰全面,不要求展开论述;
论述题则要求在回答出基本的论点之外,还必须予以论证,要注意利用事实性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切忌三言两语。
回答问题最好能条理化,体现逻辑性,清晰明了。
4.试题的答案要点在课程教材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核心知识点,所以再次提醒大家要重视对课程教材的掌握。
在答案要求上,可以运用教材中的观点作答,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
六、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理解:
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分析
掌握、记忆: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功能
1.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3.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公共政策的核心主体是政府,而政府是统治阶级使用国家政权的工具,所以公共政策首先必须满足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现行政治统治的需要;
2、系统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和指南,必须具有遇见的特征。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题,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导源干政策的公共上。
6、合法性公共政策之所以能实现对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是由于政策行为是一种特殊法人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公共政策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5.公共政策的本质:
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
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上有选择的利益分配;
是通过综合各得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
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分配。
6.公共政策的功能:
1.规制功能;
所谓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
2.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
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
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3.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
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
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
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第二章政府在政策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
广义与狭义政府的涵义、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的能力
政府的角色、政府的功能
1、广义与狭义政府的涵义:
一是广义的政府,它指为公共权力为名义而建立的所有国家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
二是狭义的政府,它仅是指三种权力机关中的行政机构,即政府行政部门。
2、政府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政府具有的公共性,使之一定要不断强化其公共管理的职责和目标,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
2.强制性,政府执掌的公共权力是具有强制性的权力;
3.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区分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根本标志。
3、政府的能力:
1.合法性能力指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获取公民的认同、合作和支持;
2.适应能力指政府能够运用有效的方式,处理自己所面临的与昔日完全不同类型的问题,以应对环境的挑战;
3.合理性能力指包括实现合理利益的综合和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政策执行的能力以及不断扩大政府产出和提高政府产出质量的能力;
4.资源提取能力指政府可以合理、有效地动员和调节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用于扩大目标、成就的能力;
5.经济调控能力指政府通过采取恰当的干预手段,以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
6、社会管理和一体化的能力指政府对社会上的个人和集体越轨行为的防范与控制,特别是对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4、政府的角色有:
1、.裁判的角色;
在市场运行中,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参与激烈竞争。
要竞争就要有竞争规则进行,否则市场秩序会出现混乱。
有了规则,还需要有人依照规则维持秩序,对各个参赛者行为是否正当加以裁定。
市场经济是个赛场,政府是赛场上的裁判。
2、服务的角色;
政府利用行政权力为市场的经济运行、发展创造种种必要条件,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这就是政府承担的责任。
3、协调的角色;
政府要对社会管理,集中反映在调节上,主要是表现形式之一是协调,包括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协调、社会经济关系的协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总量平衡与结构平等的协调等等。
5、政府的功能:
一、亚当。
斯密的思想;
二、斯蒂格里茨的观点,政府功能有六点:
促进教育;
促进技术的改善;
支持金融部门,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保证基础设施建设;
防止环境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建立和维护社会保障体系;
三、胡鞍钢的看法;
政府特殊功能:
促进市场发育,建立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
注重公共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控制人口增长,开发人力资源;
保护自认资源和生态环境;
防灾、减灾、救灾;
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
实施反贫困行动计划。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政策环境、公共决策体制
决策权力、公共决策的组织系统
1.政策主体的概念:
凡是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价的组织、团体与个人都可称为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划分是个相对概念,这种相对性表现为:
对不少处于中间层次的组织,他们实际上充当着双重角色;
对相当多的个人与组织来说,可能在这个领域或这个问题上,则表现为主体性,而在另一领域中或其他问题上则表现出客体性。
2.公共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与要接受政策作用的社会成员。
3.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系统外的一切与之相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4.公共决策体制是负责公共决策的机构与人员所拥有的决策权力的分配制度以及制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规则等总称。
5.决策权力可以理解为一种法津权力,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
6.公共决策的组织系统:
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公共决策主体是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它包含着决断、智囊、信息和监控子系统。
1、决断系统:
决断仅是整个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环节。
决断系统是由拥有公共决策权力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最后的抉择只能由它完成,拥有决定权。
2、智囊系统: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常被决策者的“外脑”。
正因为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3、信息系统:
任何一个公共决策,都离不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流程体系和信息组织体系所组成。
4、监控系统:
它是指决定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决策行为及其对决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组织。
第四章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方法论与政治决策模型
政策研究的事实/价值/规范/利益分析、精英决策模型、集团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系统决策模型
1.政策研究的事实分析:
事实简单的说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2.价值分析:
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
公共政策的倡导、评价功能决定了价值分析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突出地位。
3.规范分析:
是指人们为实现其理想,根据特定的观念制定的,供一个社会群体诸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限制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应该如何行动。
4.利益:
就是指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人的活动实现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客体对象。
5.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
6.集团决策模型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体现了相互竞争的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7.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是政策研究方法论的核心。
是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利益是指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人的活动实现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客体对象。
利益分析与其他四种分析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事实分析的内容往往主要包括现象分析,仅有这种分析经常不能准确的把握本质,而造成政策研究中的失误。
不同利益的存在,才产生不同的评判价值。
规范分析要找出平衡利益关系,解决利益矛盾的量与质的规定,以约束和范导多元利益主体的行为。
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前提也需要利益分析。
8.理性决策模型又称为科学决策模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时遵循最大化原则,择掘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决策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
9.系统决策模型是一种视公共政策为政治系统对来自环境需求反应的决策模型,它将公共政策的制定放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中进行考察与解释。
10.渐进决策模型【释义】该模型认为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只要依据现有的方案,并对它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并与以往的政策再进行比较,然后对比较所产生的差异作出边际性的调整,不断适合环境变化的需要,就可作为新的政策而被采纳。
【内容】渐进决策模型具体包含以下要点:
⑴它要求决策者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⑵决策者只着意于现行政策的修改和补充;
⑶渐进主义着意于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而并不关心基础的变革;
⑷它只着重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不注重目标的重新改进,也不注重手段和方案的重新选择;
【适用条件】渐进决策模型在以下前提下是可行的:
⑴现行政策大体能满足社会各阶层成员的需要,只需进行一些边际调整;
⑵待处理的政策目标和社会问题本质上也带有持续性;
⑶决策者所使用的政策分析方法也具有高度持续性;
⑷决策集团把政策质量与达成一致性政策方案联系在一起考虑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建构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公共政策问题进入议程的途径、影响政策议程建立的基本因素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1.建构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
1、边界分析;
2、分类分析;
3、类比分析;
4、多角度分析。
2.公共政策问题进入议程的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社会团体或个人有限介入;
3、政府、社会团体及个人都主动介入。
3.影响政策议程建立的基本因素:
1、政治体制它是政治权力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决策主体的数量、类型与地位,规定了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需求进入政策议程的合法途径和方式。
不同国家,不同的时期,政治体制上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进入决策议程的形式。
2、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特定时期中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的总和。
对任何个体来说,逐渐形成的政治观念会影响对政治、政府、政策的看法和倾向。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中的政治文化业有很大差异。
3、政治资源通常总是社会中的部分团体与个体,其看法在政治系统中有较强影响。
4.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
所谓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和解决的问题。
5.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1.关联性。
在某一领域中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其他领域中的问题。
如人员问题会影响到卫生与失业等政策问题。
许多相关政策问题组成了有机的政策问题体系。
2.主观性。
政策问题的形成是由社会想象中许多原因造成的恶,有着客观的基础。
因此政策问题也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是由于将经验凭借人的判断力转变而成的智力活动的结果。
3.人为性。
政策问题的存在是源于人们改造社会的行为状态。
4.动态性。
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反映了社会现状与期望的差距。
第六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的涵义、兰德程序化的思考模式、预测、创造性思维及其条件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兰德理性化思考模式
1.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动态过程,决策中目标和方案是两个基本要素。
2.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的全部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一种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条件:
1.知识的多少对于形成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直接影响,甚至具有基础性作用。
2.能力对创新活动有影响的是:
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
3.精神有一种勇于创新精神,不被习惯势力和环境压力所束缚,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3.预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不断根据新信息、新知识、新目标不断进行调整的过程。
4.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目标,二是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
5.兰德理性化思考模式:
4步决策法,一是状况评估;
二是问题分析;
三是决策分析;
四是潜在问题分析。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理论与模型、政策执行中三要素分析、政策方案的调整
政策执行的行动理论和组织理论,浴盆模型、我国政策执行中问题及成因分析
1.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它以理解、组织、实施三者最重要。
2.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在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其各种属性往往会影响到执行政策的能力。
3.浴盆模型:
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三个阶段,早期失效、偶然失效、耗损失效,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其图类似于浴盆状。
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4.我国政策执行中问题及成因分析:
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来说,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
针对违反国家政策的现象,邓小平指出:
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
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
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这话讲了几年了。
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
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不但要速度,而且要很有力,否则就治理不下来。
为了我国社会、经济有序的发展,必须有中央统一制定的政策。
这些政策,执行者如果曲解,那一定会造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混乱。
第八章公共政策效果评价分析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标准、影响评价标准的因素、评价的基本程序、促进公共政策调整的有效措施
政策评价、政策调整涵义、导致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1.政策评价:
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2.政策调整涵义:
是依据政策评价的结果,对实施中的现行政策采取补充、修正和终止的行动。
3.导致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1.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在政策的全过程中,政府的决策者,尤其是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旦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政策中的相关内容必然也要变化。
2.政策环境政策系统所处的环境,既是个多因素的复杂环境,也是个不断变化的环境。
3.政策资源政策运行过程中,要投入很多资源。
4.促进公共政策调整的有效措施:
1.提高决策者的整体素质,使得他们既勇于又善于对原有政策进行必要调整,增强政策的科学性。
2.建立强大的信息反馈系统,不断获取有效信息并及时处理,为政策效果评价提供根据。
3.公开政策评价结果,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政策及其实施中的问题与矛盾,从而支持政策调整。
4.选好政策调整的时机、力度与步骤,使得政策调整中的失误尽量最小。
5.制定政策评价标准原则:
1.科学性评价标准应该真实而科学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
2.客观性对被测系统性能的判断应该有较客观的标准,注意标准的可测性,尽量采用量化标准。
3.可比性只有在相类似的条件或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事物间的相互比较,否则不符合公平原则。
4.方向性评介的重要目的是为决定政策的去向提供根据。
5.准确性选定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能过低也不能太高。
6.公共政策评价标准的内容:
1.投入工作量执行中的投入的各种资源;
2.绩效政策推动的结果以及民众认定的满意度;
3.效率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比;
4.充分性满足民众需求的有效程度;
5.公平性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
6.适当性政策目标及其价值偏好是否适宜;
7.执行力影响政策成败的原因;
8.社会发展指标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描述与分析。
第九章公共政策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量化分析的技术与方法
特尔菲法、风险性决策
1.定性分析方法:
亦称“非数量分析法”。
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2.量化分析的技术与方法:
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与调配资源的分析方法。
决策分析是为解决目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选择最佳答案的分析方法。
对策分析是为解决在某种竞争场合下为战胜竞争对手所作出的决策研究。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是对那些具有极大模糊性而不宜精确描述的要素开展量化研究的方法。
3.特尔菲法是采用函询调查,对与所预测问题涉及到的有关领域分别提出问题,并将回答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
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而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可靠性也较大的意见。
特尔菲法最初是作为对一般的专家座谈会法的不足的改进措施而发展起来的。
4.风险性决策:
决策环境不确定决策信息不完全可估得未来环境发生的概率设计了多个方案,并已知在不同环境下个方案的损益值
第十章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
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方法与公共政策分析
系统分析概念、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
1.系统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整体性它主要表现在突出整体功能上。
这种整体功能不是由要素功能的简单迭加。
2、相关性,它是指系统各要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
3、目的性,它是指系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4、环境适应性,它是指由于系统以外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各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系统在与环境相互依存中,不仅需要不断地与环境发生各种形式交流,而且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之与外部环境保持着理想的适应状态。
5、动态性,它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及其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考察他们之间关系与作用要从动态中把握。
2.系统方法与公共政策分析:
系统方法,对于成功的进行政策分析是极为有效地。
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多变的整体,具有影响、协调、控制社会发展功能的公共政策,必然也是一个要素众多、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有机整体。
系统方法的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的要求,反映到政策分析中,突出的表现在两个结果上:
政策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政策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系统分析概念:
作为利用系统方法去研究对象的一个具体工具,那就是系统分析。
4.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它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2.综合性它包含着两层含义。
3.最优化这是运用系统方法实现政策目标的理想要求,或者说是追求一种最实用性的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大网院行政管理 政策科学 期末复习 北大 行政管理 政策 科学 期末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