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考点详解.docx
- 文档编号:2203297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6.29KB
邓小平理论考点详解.docx
《邓小平理论考点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小平理论考点详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邓小平理论考点详解
邓小平理论考点详解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节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纲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教训。
2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要求。
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是我们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要点速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的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对我国国情的务实而清醒的判断和结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只能实行现在这样的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政策的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不能背离这个制度;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我们不可能一下子直接进入发达的、成熟的、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若干个发展阶段,才能建成社会主义。
正是基于这个实际,我们才脚踏实地地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重大路线、方针和国策。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列宁根据俄国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他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发达到比较发达的发展过程。
他先后使用“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来说明这个发展过程。
列宁逝世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坚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发生了严重的失误。
斯大林1936年就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1939年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口号;赫鲁晓夫在1957年又宣布,苏联要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退了一步,但仍认为苏联已经处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先是在1958年提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到60年代以后,大跃进吃了苦头,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但又把社会主义社会混同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存在着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因而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从以上历史的过程来看,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中,都发生了以“左”为特征的错误,其基本的经验教训是:
对本国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实行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路线和政策,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
邓小平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先后提出: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80%是农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不发达等重要思想。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层含义阐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层含义则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不发达阶段。
这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科学论断。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国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这就是: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其次,我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是:
(1)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发达,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2)由于缺乏民主与法制的传统和经济文化条件的落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健全、完善与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大量文盲和半文盲的存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小生产思想的影响广泛存在,既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又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3)作为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一个上百年的较长的历史阶段。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全局,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大纲要求
1了解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全面理解和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相互关系和实际要求。
3结合“十五大”报告,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要点速记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所规定的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即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体现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创业,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一面旗帜。
(2)“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基本路线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力量。
党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创中华民族的再度辉煌。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这就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搞社会主义建设,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是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和条件;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严密的整体,相互贯通,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途径。
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每前进一步,都遇到干扰和阻力,集中表现在对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认识和把握上面。
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这个问题,要求我们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认真吸取历史教训,认识我国国情,联系工作实际,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针对在党的基本路线问题上的各种模糊认识和“左”的、右的阻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尖锐指出: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我们党强调要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其实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动摇性,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不可或缺性、长期不变性,保持国家和社会的长久稳定性。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根据我国的历史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对于现阶段的阶级斗争既不忽视、不否定,也不夸大,而是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正确对待。
不能用抓阶级斗争来冲击、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必须明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而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搞好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以致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党制定和实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我们都没有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而出现了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我国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上,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右的主要表现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企图以多党制和私有化来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左”的主要表现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开放会引进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危险主要来自经济领域,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1957年起的20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
现在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
只有防止和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才能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搞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其他各项工作。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如果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不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没有政治保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就不会成功。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
同时,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邓小平理论 考点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