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新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02795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34KB
乡下人家新Word文档格式.docx
《乡下人家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下人家新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型的课堂应该着力构建个性化的阅读,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以教师的感悟取代学生的见解。
学习型的课堂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让他们自读自悟。
读一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乐趣。
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体的感受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阅读也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等要求。
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朗读的训练,写法的引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教学理念设定为三个“尊重”:
一是尊重学生。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体会。
只有尊重,才会有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才能营造出自由的、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
二是尊重文本。
尊重文本就是尊重作者,尊重作品的思想感情,尊重作者的价值观。
文本是沟通学生与作者的桥梁,只有尊重文本,才能切实实施“有效阅读”。
三是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才会上好自己的语文课。
在“三个尊重”的理念指导下,我采用“抓字词,想画面;
读句子,抒情怀”的策略进行教学。
抓关键字词,品词品句,联系上下文及学生生活经验,激活学生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借助多媒体,构建乡下人家的风景画;
畅谈体会,质疑探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乡下人家的勤劳;
感情朗读,抒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热爱。
学生在朗读、感悟、想象、交流的过程中走进乡下人家,感受乡村生活,体会田园风情。
在拓展方面,我将课文内容改编为一首小诗,不仅让学生内化了文本语言,还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多样化,既再现了课文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捣衣”“率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及普通的场面展现出的乡村生活的美;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有关乡村景物的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乡下人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人家。
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瓜果累累。
大家还记得那朴实可爱的瓜架吗?
一起来读读。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文字)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乡村生活.
二、品读想象感悟乡下人家
1.整体感知
(1)从2至6自然段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大家听,边读边想象,还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1)简要说说你喜欢哪那幅图,为什么?
(2)过渡:
是的,这就是如诗如画的乡下人家!
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品味那如诗如画的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爱种花,他们都养些什么花呢?
3.品读想象
预设:
第二幅画面:
门前鲜花
出示画面、句子,学生朗读: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
(1)出示课件,教师简介四种花。
(2)引导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
(3)理解“朴素”与“华丽”。
师:
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4)乡下人家为什么不种些娇贵的花?
(5)教师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有忙不完的农活儿,他们喜欢的是那些不怕风吹雨打、好养活的花儿,就像乡下人家一样淳朴、自然。
(6)感情朗读。
过渡:
乡下人家不仅门前有鲜花,屋后还有一片小竹林,每当春雨过后,去那儿走走,你就会看见这样的景象。
第三幅画面:
屋后竹笋
出示画面、句子: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朗读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
(2)我们常说写文章要画龙点睛,这儿就有一个词把竹笋写活了,你发现了吗?
找一找。
(3)比较词语:
“探”换成“长”好不好?
(引导:
“探”这个词,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写出了竹笋的勃勃生机。
)
(4)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想象到的画面。
(5)小练习:
完成填空,感受拟人句的生动、形象。
过渡:
除了鲜花和竹笋,乡下人家照例是要养小动物的!
大家去乡下玩儿,最常见的小动物有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这些可爱的鸡鸭。
第四幅画面:
鸡鸭嬉戏
出示画面、句子: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
(1)朗读句子,读出你看到的画面。
(2)说说你喜欢这儿的鸡吗?
为什么。
(3)教师:
“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从这些词语中,你会感到这是只怎样的大公鸡?
威武、神气)它在干什么呢?
请你说一说,读一读。
大公鸡像斗志昂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
(4)指导朗读。
雄鸡像大将军,乡下的鸭子又生活得怎样呢?
“在石桥旁……”
(1)教师:
从这些带点的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游戏”一词中体会到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理解“捣衣”是什么意思。
(2)出示一组图片,感受鸭子戏水的快乐。
带着你的感受,用轻松活泼的语气再读读这段话。
小鸡觅食,小鸭戏水,多么自然、和谐的风景啊!
乡下人家,就连吃晚饭也是那么美,充满着诗情画意……
第五幅画面:
乡下晚饭
“天边的晚霞,向晚的微风……”
(1)教师引导交流:
什么叫“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突出吃饭的环境,视线开阔,无遮无拦。
)与乡下人家相伴的是什么呢?
闻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金色的霞光,微风轻轻地拂过,在这样的环境里吃饭,心情会怎样?
(2)语言描述:
乡下人家就是在这样微风轻拂、红霞满天的大自然的怀抱里吃着饭、聊着天,说着来年的收成,把酒话桑麻。
多么温馨而自然的乡村生活啊!
(3)带着想象朗读句子。
(师生配乐朗读)
带着一天的辛劳,乡下人家要入睡了。
乡间的夜晚也是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
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六幅画面:
月夜睡梦
“秋天到了……”
(1)教师引导体会乡村夜晚的宁静。
第一步,与城市生活比较,听纺织娘的叫声,指导朗读好“织,织,织呀”一句。
第二步,语言描述,想象画面:
万籁俱寂,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喧嚣的车流声,只有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和纺织娘富有节奏的歌唱,乡下的夜晚如此宁静,如此迷人!
(2)配乐反复朗读。
(教师:
这就是独特迷人的乡村夜晚,宁静而美丽。
让我们用舒缓、柔和的语气来读一读。
三、总结提升,揣摩写法
1、教师:
这就是乡下人家,美丽、自然、和谐、宁静。
这就是乡村生活,朴实无华而又充满情趣。
把它写下来,是一首诗;
唱出来,是一首歌;
画出来,就是一幅画。
难怪作者赞叹道:
(齐读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
2、教师:
课文是怎样描写出“乡村生活的美好”呢?
(1)小组交流。
(2)汇报。
(3)教师小结。
四、巧编小诗,再现乡下人家
1、教师:
这是陈醉云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老师把它稍作改动,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诗歌,表达出来。
让我们迈着悠闲的步子,再去乡下人家走一走,看一看。
2、出示小诗,配乐诵读。
五、作业
1、课文写得真美,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
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2、小练笔: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自己的家乡——黄埔古村。
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还可以是一首小诗,题目自拟。
六、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朴素美丽
独特、迷人自然和谐
宁静安详
三个尊重,构建学习型阅读课堂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构建学习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设定为三个“尊重”并力图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即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自己。
反观这堂课,我以为这一教学理念基本得以实施。
一是尊重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畅所欲言的学习型课堂氛围。
我以为,一名智慧的语文老师,深知课堂应该是师生共有的心灵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不仅仅是教师自己需要淋漓尽致地传授知识技能,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更需要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抒发具有个性的阅读见解。
作为学习型课堂的构建者,教师必须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在语言的交流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
教学中,我从教态到语言,从教法到课堂活动,尽量把自己当做一个“大孩子”,与学生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纺织娘的歌唱,感受自然、优美的乡下风光。
一如《乡下人家》的自然质朴,我力争通过亲切、优美的语言描述,丰富生动的画面,师生充满情感的朗读,在亲切平等的氛围中,在你问我答、相互应和的品读中,共同走进乡下人家,聆听乡下人家,感悟乡下人家。
这种平等、亲切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学生的关系水乳交融,如沐春风,进而得以身心愉快地教学、学习,更让我明白了一切的教都必须服从于学生的学。
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走向教学互动,让学习型课堂成为“思维型课堂”,“素养型课堂”的现代教学理念,上好一堂语文课的根本。
二是尊重文本,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文本资源。
构建学习型课堂,教师应是文本的解读者、引领者。
语文老师应准确解读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激发情感的共鸣,把语文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实现语文知识的个性回归。
在字词句的勾圈点画中,在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有所体味,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生活是文本的源泉,而文本又是对生活的再现与提炼。
因此,尊重文本,不曲解,不夸大,不强求,准确把握文本所蕴含的基础知识、写作技巧以及情感、思想,这是构建学习型课堂的基础。
在《乡下人家》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住课文的基调——热爱乡村生活,向往田园风光。
运用“抓字词,想画面;
读句子,抒情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乡下景物的美好,体会乡下人家的质朴、可爱等特点。
在配乐诵读中,在对“探”、“捣衣”“天高地阔”等字词的比较理解中,在对大丽花等几种鲜花的介绍中,在对乡下夜晚的描述想象中,在对写作手法的归纳中,落实知识点的训练,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将作家在散文中的情怀还原给学生,将作家优美的语言,巧妙的写作技巧呈现给学生,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师生共同历经一次难忘的乡村之旅。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文本,我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二次利用,将散文改编为一首小诗,这不仅掀起了教学的高潮,更是将学生从文本中已经获得的情感再次得以提升与强化,让乡下人家的美丽“绕梁三日而不绝如缕。
三是尊重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
乔布斯曾说:
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这句话又何尝不能用于语文教学?
构建学习型课堂,教师在解读文本、实施教学以及师生交流之中,一定要学会尊重自己,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而这种内心的声音,来自于对文本的钻研整合,对学情的充分预设以及课堂上对学生的密切关注。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捕捉甚至放大一些课堂产生的问题,并转化为教育资源,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灵性的光辉。
因此,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兴趣,预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以学定教。
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情绪高低、思考状态、一言一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在理解《鸡鸭嬉戏》图时,学生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下面是一段课堂对话:
你喜欢乡下的小动物吗?
生:
喜欢。
喜欢哪些小动物呢?
小鸡、小鸭、小猪、黄牛、白鹅。
大家喜欢的小动物还真不少!
老师,我喜欢我们家的大公鸡!
它会在半夜时不停地叫。
这么有趣!
我只听说过公鸡报晓,还没听说在半夜叫呢!
它就是在半夜不停地叫,我也觉得奇怪。
它饿了吗?
不会啊,每天它都吃很多的。
是啊,这真有趣!
请你回去再仔细观察观察,不定会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呢!
初读这段对话,觉得和教学有些脱节。
其实,老师可以在学生回答完“老师,我喜欢我们家的大公鸡!
”时就让学生打住话头,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孩子很想得到老师的回应,把更多的话讲出来,把他觉得有趣的发现告诉大家。
我想,这可以让孩子把对自家公鸡喜欢的感情迁移到对乡下人家的鸡鸭上,带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果然,孩子在朗读有关句段时特别有感情。
正是因为我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课堂才生成了这段看似多余实则有用的对话。
同样,在处理课后的小诗时,我没有像别的老师建议的那样采用课后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而是认为将课文改编为小诗,不仅可以还原课文的情景,还可以在学生的情感共鸣上达到一个高潮。
也正是聆听了自己的内心,尊重了自己的选择,所以这个教学环节给学生、给自己和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人曾说:
“语文本就是人性结构的一种样图”。
是的,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自觉给予学生精神生命的关照,追求语文闲暇的境界,过一种语文味的生活,让人在语文中精神敞亮,是一名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
而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自己,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前提与基础,打下牢固的基础,我想,愿景的实现就在不远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下 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