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秦晋肴之战练习答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24258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4.47KB
最新秦晋肴之战练习答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秦晋肴之战练习答案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秦晋肴之战练习答案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汉书》班固孟坚东汉纪传体断代班昭班超
2.①职位②升迁③屡次 ④辈分⑤乘便 ⑥送⑦逐渐⑧正⑨暗中
⑩拜访⑾财物⑿告诉⒀如果⒁报告⒂囚禁⒃跟外界隔绝⒄生育⒅全部
3.A
4.B
5.D
6.C
7.⑴以汉朝使节的身份屈身受审,玷辱国家的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
⑵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才,我为什么要见你
⑶把他(苏武)和部下常惠等人分开,分别安置别的地方
8.卫律:
先“威逼”再“利诱”,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苏武:
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死的威胁,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9.详:
卫律劝降、卧雪牧羊等。
略:
苏武归汉等。
目的:
突出主题:
苏武的民族气节——刚强不屈;
苏武的爱国意识——忠贞不渝
10.
(1)张胜——苏武:
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
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苏武:
卫律先“威逼”再“利诱”,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苏武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死的威胁,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秦晋殽之战练习(答案版)
2010年10月22日班级姓名
一、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字词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
“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
军队越过(过、轶为同义复词)在句末表语气,无实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
代词,郑国的钥匙发兵(名作动)之于
蹇叔。
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
使……劳累远方的国家(指郑国)疲劳恐怕……吧(固定结构)
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
劳叛离的心思难道(副词)拒听于此(蹇叔的意见)
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
“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
为……哭取消句子独立性
谓之曰:
“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你中等寿命(指70岁)合抱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参加语气词,表肯定语气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辟同“避”躲避这我你的于此(兼词)
秦师遂东。
于是向东进发(名作动)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
头盔下车步行(名作动)一跃而上登车一车四马为一乘
言于王曰: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轻狂放肆少谋略粗疏(不谨慎)险境(形容词作名词)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
做生意(名作动)用这里代四熟牛皮先送犒劳秦师
对郑国国君的谦称对秦帅的尊称行军
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
对本国郑国的谦称谦辞(冒昧)跟随秦帅的人丰厚、富饶停留、驻扎准备
军队给养夜保卫工作(动作名)
遽告于郑。
乘坐驿车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
结束行装、磨砺兵器喂饱马匹辞谢,下逐客令代词(代他们)
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
各种食物都吃完了对人的尊称让我休息一下(间通“闲”休息)
邑,若何?
”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没有后援,继:
有后援还是(表祈使语气)
晋原轸曰: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
违天,
使……辛劳放纵、放跑
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先轸曰:
“秦不哀吾丧,
报答恩惠难道先君晋文公为……而哀伤
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吾闻之: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
攻打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君乎!
”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迅速染黑(名作动)衰,白色孝服绖,麻的腰带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
穿黑色孝服
于是始墨。
从此开始形成穿黑色孝服的习惯
文嬴请三帅,曰: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
使归就戮于秦,
为……请使……结怨厌同“餍”满足处罚他们杀
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公许之。
使……快心,满意代词(代文嬴)
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
放掉名作动,竭尽全力
捉拿原野,这里指战场
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不顾而唾。
仓促赦免通“隳”,损坏,毁坏助长回头看朝地上吐唾沫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孟明稽首曰:
“君之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
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
恩惠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古代用牲畜或战俘的血涂在钟鼓上的仪式。
君赐。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
穿白色服装在郊外(名作状)停留,等候同“向”,对着撤换、废弃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比喻小的过错抹杀
二、文学常识、文章内容填空
1、《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
前者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
此书丰富多彩,富有文学性。
初中课文
《曹刿论战》也出自此书。
这里的“传”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的意思相同,都是解释经书著作的意思。
2、《左传》擅长论战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秦晋殽之战》叙事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叙述简约。
上述秦、晋、郑三方,四重矛盾,九个场面,紧紧围绕蹇叔论战这个纲领,以秦军东征活动的始末为线索串起来。
作者不是为记事而记事,所以全文直接写殽之战本身的仅一句话: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而着力写的九个场面,则从各个侧面写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文章开头所写的蹇叔对战争的论析。
文章之所以此为纲领,是由于作者的意图在于“论战”,而非“叙战”。
作者是通过蹇叔的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战争胜负的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
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一)写出句中的通假字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
以间敞邑间同“闲”,休息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同“餍”,满足,甘心
堕军实而长寇雠堕同“隳”,损坏,毁坏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乡师而哭乡同“向”,对着
则束载、厉兵、秣马厉同“砺”,磨砺
(二)虚词积累
1、以
劳师以袭远而,连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用、拿,介词
遂墨以葬文公来,连词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志用来,连词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因为,连词
2、为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
为吾子之将行也为了
为从者之淹为了
何施之为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
莱驹为右担任,动词
3、焉
公辞焉于此(这里指对蹇叔的意见)
有二陵焉表示肯定语气,助词
余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兼词
君何辱讨焉他们,代词(代秦三帅)
4、其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他们的,代词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指秦军,代词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中,代词
吾子取其麋鹿那里的,指原圃中的,代词
吾其还也还是,表祈使语气
其为死君乎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三)实词积累
1、脱
揽裙脱丝履脱下
百计营谋不能脱摆脱、逃脱
轻则寡谋,无是脱粗疏(不谨慎)
2、顾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看
群臣相顾,不知所归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探望
子布、元表各顾妻子关心、照顾
虽放流,眷顾楚国思念
顾吾念之但,不过,表转折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表反问
不顾而唾回头看
顾安所得酒乎但是,可是
3、辞:
使皇武子辞焉辞谢,下逐客令
公辞焉拒听
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
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拒绝
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言辞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托词
讲评时再补充
辱:
以辱二三子(使……受侮辱)
君何辱讨焉(谦辞,承蒙、屈尊、劳驾等义,作副词)
宠辱皆忘(耻辱)
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侮辱)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可耻,耻辱)
免:
若从君惠而免之(释放,赦免)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免除,避免)
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地方)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代词,表人、物或地方)
师之所为(代词,同上)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助词,表被动,为……所)
(四)词类活用
1、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若潜师以来名作动,发兵
秦师遂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左右免胄而下下名作动,下车步行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名作动,市:
做生意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动词作名词,装载之物;
名词作动词,喂草料
子墨衰绖名词作动词,染黑
遂墨以葬文公名词作动词,穿黑衣
晋于是始墨墨:
名作动,形成穿黑色孝服的习俗
先轸朝,问秦囚朝:
上朝,名作动
秦伯素服郊次素服:
名作动,穿着白色的服装
武夫力而拘诸原力:
名作动,竭尽全力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此处为囚禁(名作动)
秦伯素服郊次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劳师以袭远形容词作使动,使……疲劳;
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入险而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地方
秦不哀吾丧哀:
为……哀伤,为动用法
而以贪勤民形容词作使动,使……劳苦
彼实构吾二君动词作使动,使……结怨
以逞寡君之志逞:
使动用法,使……快心,满意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形容词作使动,使……受侮辱
2、加横线的字,在词类活用上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D)
A秦师遂东B左右免胄而下
C武夫力而拘诸原D秦伯素服郊次
(五)特殊文言句式
1、庚辰,将殡于曲沃(介词结构后置句)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判断句)
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省略句)
4、尔何知(宾语前置)
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介词结构后置句)
6、公使谓之曰(省略句)
7、晋人御师必于殽(介词结构后置句
8、必死是间(省略句)
9、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判断句)
10、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介词结构后置句)
11、言于王曰(介词结构后置句)
12、牛十二犒师(定语后置)
13、吾子淹久于敝邑(介词结构后置句)
14、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判断句)
15、败秦师于殽(介词结构后置句)
16、以辱二三子(被动句)
17、使皇武子辞焉(省略句)
18、杞子奔宋(省略句)
19、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判断句)
20、使归就戮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21、不替孟明,孤之过也。
(判断句)
(六)固定结构:
无乃不可乎无乃……乎:
恐怕……吧
何施之为何……为:
还要……干什么?
(七)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蹇叔曰:
蹇叔说:
“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
2、“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
进入险境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3、栾枝曰:
栾枝说:
“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
4、“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战士们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刹那之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坏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
”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5、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
秦伯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说:
“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使你们各位将领受侮辱了,是我的罪过。
四、理解
1、联系全文,分别概括秦穆公和蹇叔的性格特征。
秦穆公拒听蹇叔停止攻打郑国的劝谏,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和利令智昏。
军队打了败仗,秦穆公穿着白色衣服在郊外等候,反映了他的勇于承认错误。
蹇叔对秦穆公的力谏,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
力谏不成哭谏,更加表现了他的忠心耿耿。
对穆公来访,他陈以利害,变现了他正直耿介的性格。
2、文中人物的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
文中有三处典型的外交辞令的例子,请简要概括他们辞令的特点。
弦高的话
理解:
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将要从我国经过,仅派我带来这些礼物,慰劳你们的士兵。
我们郑国虽不富裕,但为你们大军来此逗留作客,以准备好给你们提供粮草给养,并承担保卫工作。
分析
秦国军队明明是为袭击郑国而来的,弦高却不与点破,用“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轻轻一笔带过,不说我们将做好准备,给你们以迎头痛击,却热情地表示“敢犒从者”。
表面上说提供粮草和保卫的后勤安全工作我们会做,实际上警告对方,休要轻举妄动。
假如打起仗来,我们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我们给养充分,能够坚持很长的时间。
这些话使秦国的将领听了不寒而栗。
所以孟明作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的判断,“灭滑而还”。
弦高所说的句句是客气话,又句句是带刺的话,柔中有刚,外柔而内刚,口气谦恭,委婉得体。
谦恭中带有自信,礼貌中含有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皇武子的话
理解
皇武子对秦国人说:
你们在我国已经呆了许久,眼下肉干、干粮、鲜肉、牲畜等都用光了,你们要走了,我国有原圃就像你们秦国有具囿一样,你们可以打打猎,把麋鹿之类带走吧,给我们国家以休息的机会,怎么样?
皇武子不说秦国人正在厉兵秣马,紧张的进行战斗准备,却说他们因生活必须品用尽,整理行装,准备回国。
“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似乎表现出主人的大方好客,而隐约透出秦国时刻有着将郑国领土占为己有的野心。
“以闲敝邑”更是很客气地说出了郑国对这般不怀好意的客人实在不感兴趣,让他们赶快滚蛋。
这番话一说,杞子等人知道阴谋败露,急急忙忙像丧家之犬一样的狼狈逃走了。
郑国力量较小,它想避免与秦国的武力较量,但又要维护自己的安全。
皇武子的一席话,让秦国知道郑国是有所准备的,不敢贸然发起攻击。
不杀杞子等人,而用很温和的手段将他们赶走,解除了后顾之忧,生动地体现出委婉曲折的含有份量的外交辞令的威力。
(辞令委婉而暗含机锋)
孟明的话
孟明作为败军的首领,被晋所俘,靠着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关系,得以从囚禁中解脱。
他深知在晋国的土地上,随时都有被抓回去杀头的危险,所以急急忙忙逃命。
等到阳处父追来时,他已上船。
他知道左骖之事是骗他上岸抓起来的诡计,故不上岸。
他内心充满着对晋国的深仇大恨。
因为晋国伏击了他的军队,使全师覆没,差点连自己也丧命。
但他“稽首为礼”,话说的仍然很谦和,一开口就是“君之惠”,实际内心说的是君子愁,他因裙带关系得以避免囚禁、杀戮,却冠冕堂皇地说:
襄公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至于“三年,将拜君赐”这话,似乎对晋国的恩德念念不忘,感激涕零,实际上却是咬牙切齿的表示。
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雪恨,谦卑之中包藏杀机。
五、拓展提高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因为从属二主驻扎驻扎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
假使秦国军队推辞取消句子独立性尚且
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同“矣”,了才,表顺承然而语气词,表陈述
许之。
答应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
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已经谦辞,冒昧把用这件事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为什么增加……的实力
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行李:
出使的人
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同“供”,供给曾经给予恩赐渡过修筑防御工事
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
句首发语词同“餍”,满足之:
作提宾标志
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肆,扩张侵损,损害哪里使……减少
表希望
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考虑这件事同“悦”,高兴签订盟约(名作动)派遣于是,就
子犯请击之。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假如没有那个依靠损害结交、亲附
同“智”,明智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还是(表祈使语气)离开代郑国
1、解释加横线字的含义
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的实力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秦伯说,与郑人盟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D)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吾不能早用子
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D)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朝济而夕设版焉
5、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B)(C)
A以其无礼于晋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假如灭掉郑国对于您有好处,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的手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做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边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贪求的土地呢?
7、按要求回答问题
(1)秦、晋围攻郑国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师怎样说服秦伯的?
首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亡郑对于秦国的害处和存郑对于秦国的好处。
其次历数晋国历史上对秦国失信的史实,瓦解秦晋联盟。
烛之武很清楚秦国攻打郑国是为了谋利,所以就晓之以利,迎合秦穆公的心理。
(3)晋文公为什么又要撤退?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晋文公认为秦穆公对自己有恩惠,依靠他人的帮助而有反过来去损害对方的利益时不仁义的,为了进攻郑国而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是不符合武德的。
(4)简要概括上文中郑伯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
从善如流,礼贤下士。
附录: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整理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左传·
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
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
贰则疑惑。
《荀子·
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
⑤再,重复。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雍也》)
⑥从属二主。
(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
《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
”)
“越国以鄙远”【注】:
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②见识浅陋。
庄公十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
昭公十六年》: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训俭示康》:
“孔子鄙其小器”)
④鄙俗(例:
《新序》宋人有得玉者: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
)
3、许
①允许,许可(例:
《陈情表》: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答应,听从。
本文:
“许之。
”、“许君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秦晋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