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00字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016583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83KB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00字Word下载.docx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00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00字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活动
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
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
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
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
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
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假如大树都倒下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二、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
1、提问: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
3.玩游戏
三、信息指南车自学
四、谈收获
五、想象没有树的情景
六、环保建议
第2单元营养与健康
1、食物中的营养
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蛋白质、淀粉、脂肪。
2、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3、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活动午餐吃了什么
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
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
?
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
三、活动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1、过渡: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
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2、提问:
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
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
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2、消化与吸收
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
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分组材料:
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二、活动咀嚼馒头
1、摆出问题:
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3、饮食与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二、活动安全饮食
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变质的食品:
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
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
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
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
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1.布置任务:
课后调查,做好记录。
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
1、地表在变化
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二、活动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
1、回顾以前所学知识:
我们生活的球体——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各样,植被各异。
2、出示化石标本,向学生介绍化石。
3、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及人类科考中的发现。
4、提出问题:
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
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
后来发生过什么变化?
三、活动改变地表的力量
1、思考:
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
2、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幅图,明白:
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
3、学生自行推测并做好记录。
2、地震
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
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
1.了解地震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活动感受地震
1、交待实验方法:
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
一次是两个同
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
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
2、学生实验。
3、推理分析:
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
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
手有什么感觉?
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
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
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
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
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
3、火山
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二、活动画火山图
1、学生独立思考:
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是这种模样?
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4、综合整理:
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
并提出:
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
三、活动“火山”喷发了
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
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4、岩石也变化
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二、活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3、讲述:
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
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成。
5、走近矿产
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二、活动了解矿物
1、出示:
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
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
如:
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
结果等。
3、教师给予相关提示:
方法提示:
观察前,告知学生一些常识,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
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安全提示:
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
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三、活动推测煤的形成
1、阅读资料
2、分析推断,煤的形成。
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四、阅读: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让学生展开讨论:
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
4.明白:
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四、拓展
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继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2.意识到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了解围湖造田的利弊。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在改变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中,除了各种自然力量外,还有人为的力量,请大家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
2、学生回答。
3、过渡:
人类的活动只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吗?
有没有其它的影响?
二、阅读指南车信箱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
2、组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传阅、交流。
3、宣读介绍人类改变地表的典型事例,或者相互交换、传阅搜集到的资料。
4、明白:
人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外力作用。
因为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十分可观的。
如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需要,长期的经济活动塑造了许多地表形态特征非常明显的人工地貌——梯田、桑基鱼塘、黄土淤泥坝、围海造田等。
世界上不少大城市如墨西哥、东京、大颐、上海等,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而产生地面沉降,上海市至1965年累计沉降达2、6米;
有人统计至1965年,地球大陆面积的8%已为各类工程所覆盖,2000年面积将扩大近一倍;
还有在矿产开采、农业生产、军事活动和其他工程建设中,创造出许多新的地貌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具有双重性,一是创造性地合理利用或改造恶劣环境;
另一则是破坏性地引起灾害的发生。
)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
第4单元能量
1、能量家族
科学探究:
能通过实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已有分类标。
准判别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
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师准备:
1、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山坡上的岩石、运动的汽车、熔炉里的钢、煤和苹果)、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2、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
学生准备:
气球、皮球、弹簧、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筋(每个小组准备的材料可以不完全一样)。
二、活动“蓄势待发”的能量1、学生看第1张图片。
从这张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学生回答问题,认识到岩石蕴藏着能量。
4、教师出示实物(上了发条的小闹钟、压缩了空气的玩具唧筒)并演示。
5、过渡:
想知道有什么感受吗?
让我们动手适一适吧!
6、学生动手实验,抓住“蓄势待发”谈体会,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储存。
7、小结:
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三、活动各种各样的能量
1、教师讲述:
介绍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一次介绍“动能”、“热能”、“化学能”;
第二次将以前学过的“声、光、电、磁等形式的能”一次
性补充、纳入进来。
2、在生活中找具有相同形式能量的物品。
(1)提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这种形式的能量?
把自己找到的能量填入圆圈内。
(2)教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
2、热能变、变、变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能从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流动的空气)并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假设性解释。
2、能根据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的问题。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科技史资料,能总结出关于能量转化的科学结论。
4、能运用探究后的科学结论判断生活中的热能变化情况,并能说出是怎样变化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探究热能变化的秘密,感受能量世界的奇妙。
2、了解科学家发现热能奥秘的大致历程,知道科学总是在不断被拓展或超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知道摩擦可以生热。
2、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搜集关于尤利乌斯·
洛塔尔·
迈尔、焦耳、赫伦探究热能奥秘的历史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
纸风车在燃烧的蜡烛上方转动的演示实验装置。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
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等。
橡皮筋。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橡皮筋的“热情”
1、布置任务
2、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3、教师补充一些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实例(如:
磨刀时,刀子发热了;
冬
天为了取暖,可以使劲摩擦两只手;
从高处坐滑梯滑下来时,臀部会有灼热感等等。
)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能量的转化。
三、活动“冲动”的橡皮塞
1、提出问题:
热能是否能够转化为机械能?
2、作出假设并说出依据。
3、电表转呀转
1、能从文字资料和科学图片中获取电能产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的相关信息。
2、能根据问题制定好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计划,会对电能表正确读数,会识别并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
3、能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能够初步提出节能的措施。
1、体验进行科学调查以及提出改进意见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应用能量转化的科学技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同时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1、知道生活所用的电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产生的。
2、知道“度”是电的计量单位,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1度电就是1千瓦小时。
一、教学导入互动
二、活动家里的电来自哪里
1、回忆五年级上册“电池”和“电与我们的生活”两课中的相关内容(“伏打电池”、“手摇发电”、“电从发电厂到我们家”)。
2、过渡
3、阅读指南车信箱,让学生理清发电机从无到有、从弱(不如伏打电池受欢迎)到强(大规模应用)的发展的简单历程(详情见本课“课程资源”),并且要让学生明确:
使发电机工作的能量,叫“机械能”(前课中已经提到)。
4、太阳能的利用
1、搜集有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并能与同学共享。
2、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并探究怎样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3、联系太阳能,能从能量转化、储存的视角去解释、描述能量的变化。
1、体验搜集资料和实践探究的乐趣,知道太阳能的利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研究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
1、知道太阳能是指来自太阳、以光为主要形式散发的能量。
2、知道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3、知道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有关事实。
关于介绍太阳能的有意义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资料;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搜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有关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片(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
二、活动怎样利用太阳能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太阳能为我们做了什么?
2、出示以搜集的资料,小组内进行整理。
3、交流讨论。
三、活动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根据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特点提出与太阳能利用有关的问题。
5打开能源宝库
1、能根据资料判断自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源可否再生并推荐替代能源,能制定相应的节能计划。
2、能围绕能源使用的利弊展开辩论,在辩论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
1、在辩论中意识到能源开发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2、意识到能源和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懂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知道能源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
日常能源使用调查表(每生1张)。
以组为单位,围绕能源主题既分工又合作进行资料搜集
能量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你已经知道有哪些能源?
二、阅读
2、明确:
(1)什么叫能源?
----能源是人类能量的物质资源。
(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
(举例)
(3)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4)当前的能源现状是怎样的?
第5单元月球1探索月球的秘密
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
2、知道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播放“嫦蛾奔月”的故事。
二、阅读“阿波罗”登月记
月球表面的图片。
月海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3、学生猜想。
4、呈现资料,验证猜想。
2月有阴晴圆缺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会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
1、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篮球、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
二、活动月相变化
乐器被太阳照亮的面积有变化吗?
2、过渡:
我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拓展活动观察月相的变化
连续观察并记录农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对照游戏记录分析。
第6单元我们怎样做判断
1、我们怎样做判断
1、阅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能推想出他进行正确判断的理由。
2、回顾已经经历的研究活动,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认识事物。
3、回顾已经经历的研究活动,能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某些事物。
1、阅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后能意识到探险不但需要勇气和毅力,还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1、知道合理地归纳和演绎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2、初步认识演绎推理的方法。
二、阅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资料。
哥伦布做出了怎样的判断?
他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3、学生回答问题。
三、活动怎样进行推理和判断
研究昆虫时的过程性资料。
2、回顾、整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出树干横切面与生长时间之间的关系(数出年轮)。
2、能运用演绎的方法判断其他树的树龄。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能推断一棵大树在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影响。
1、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
2、意识到归纳和演绎是认识世界的重要科学方法。
1、知道关于树木年轮的有关知识。
2、认识到概念明确、推理合乎逻辑才能实现正确地判断。
二、活动推断一棵大树的树龄
1、讲述:
科学家把树干横切面称做记载大树生长的史册。
2、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提问:
这是一组树干的横切面,我们能根据这些图找出一些规律吗?
3、让学生针对这些图片以及所附的生长期进行归纳推理。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科技出版社 六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