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docx
- 文档编号:2200764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53.50KB
有效沟通.docx
《有效沟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沟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沟通
第九讲管理激励的机理分析
(二)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相互关系
如上所述,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都有其各自的作用,在管理激励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移。
【案例】
在中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减轻企业包袱,由于以前的国企多是企业办社会,都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和幼儿园等机构,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就要将这部分包袱从企业剥离,由政府管理。
在这些企业里,幼儿园也就是保健因素。
而在国外,像日本的松下和索尼也为职工提供了幼儿园,但是这却是激励因素,这是由于在日本,人们对企业的定位就是赚钱,企业没有为职工提供幼儿园的义务。
可见同样是幼儿园,在不同的情景下就会由激励因素变为保健因素,失去激励的作用,这应当引起管理者的深思。
在维持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应当尽可能促进其转化为激励因素。
【案例】
一家1999年新创业的公司,选择了一个很不错的行业进入,由于进入时机和发展策略恰当,连续数年发展很好,从1999年50人发展到了2003年的200人。
1999年员工年底就领到了3000元奖金,到了2002年的时候,180人的企业每人发了6000元的奖金,平均每年增长1000元。
但是到了2003年的时候,公司遇到了发展的问题,受大环境影响,国家紧缩银根,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眼看到了年底,财务科的账上还没有准备好给员工发奖金的钱。
后来,凑的钱也只够每人发3000元奖金,公司领导觉得直接这样将3000元发到员工手上,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可能还会招致一片骂声。
该怎么办呢?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每一百人里面就会有一两个擅长打听和传播小道消息的人,这种人以能传播小道消息为荣。
想到这点,老总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距离年关放假还有十天了,老总就找了一位这样的人到他的办公室谈心,聊了几分钟,副总进来了,老总就交待这人先坐一会儿,等一下再聊。
老总跟副总进里间,虚掩上门,这人就在外面竖起耳朵偷听,听到副总说银行答应的流动贷款不给了,本来要拿这笔钱发奖金的,这下就困难了,没钱发年终奖了,副总就提议要不就不发年终奖了,而老总也没有给出答复,只说再商量商量。
然后老总就出来又和这人聊了一会天,关心他的近况,鼓励鼓励他。
这次谈话不久,到中午的时候全公司就传遍了不发年终奖了,大家都在那里发牢骚和抱怨,但是都不敢找老总确认,因为这毕竟还是传闻。
又过了五天,公司里的士气已经很低落了,大家都不愿干工作了。
这时老总又找了另一位爱打听小道消息的人,如法炮制,将准备要裁员三分之一渡过难关的消息刻意地透漏给他。
这下可好了,本来死气沉沉的公司又闹哄哄的了,虽然说不发年终奖很不痛快,但是谁都不愿在年前被裁掉,于是又都互相打听看谁最有可能被裁员。
等到放假前一天,公司召开了全体职工会议,由副总亲自发言,澄清了谣言,向大家介绍了公司目前的困境,告诉大家公司不会裁员。
散会后,又要求部门副经理以上人员留下。
大家一听不裁员了,终于都心安了,也没有心思留意这些事情了。
不一会儿,这些经理、副经理们兴冲冲地跑过来说到,大家快到财务处领奖金,不过不太多,每人三千元。
可想而知,大家有多高兴,这三千元充分发挥了年终奖的作用。
老总的妙计终于将本来只是保健因素的三千元奖金,成功地转变为激励因素。
先不论本案例的真实性,从激励因素转换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看出,保健因素转变为激励因素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第十讲管理激励的机理分析(三)
期望理论
1.理论内容
期望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它是由佛隆(V·H·Vroom)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固定要求决定了他的行为、行为方式。
期望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激励的效果=∑效价×期望值
效价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估价。
期望值也叫期望概率,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一定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或者满足某种需要的可能性。
一个人对某个目标,如果他的估计完全可能实现,这时概率为最大(值为1);反之,如果他估计完全不可能实现时,那么这时的概率为最小(值为0)。
激励的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受激励者心目中的效价,就是他对目标价值的评估值,和他认为实现目标的概率值的乘积。
【案例】
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出台了一个措施,就是在2004年如果有人的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那么就奖励一辆吉利豪情,价值4万元。
但是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公司发现这个激励措施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
原来对于员工而言,这样的措施没有人感兴趣,因为从2000年以来就没有哪个员工的销售额突破过400万元,达到目标的概率太小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有车的员工基本都开的是尼桑档次的小车,与此相比,一辆吉利豪情的效价太低了。
正因为目标实现的概率太小,效价也不大,所以,公司的这个措施的激励的效果自然很低。
针对此种情况,公司高层调整了今年的奖励措施,新措施是:
任意员工的销售额突破400万元,那么年终就奖励一辆宝马车;销售额在35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的奖励帕萨特一部;销售额在300万元到350万元之间的奖励桑塔纳3000一部;而如果达到200万元,就可以得到吉利豪情一部。
这一新政策,立马引起员工的兴趣,首先去年的前十名都觉得自己有机会一搏,因为他们去年的销售额基本都在350万元到380万元之间,大家都是有机会达到400万元的,目标可行。
另一个就是宝马的诱惑力还是蛮大的,也就是效价很大。
所以这样的激励措施明显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况且这种分层激励的方式使得获益面更宽,大家觉得只要努力多少都能有点利益,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的盛况,大家都觉得这样的激励措施真正做到了和员工的需求挂钩。
所以,在激励的过程中,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要清楚你的激励措施在员工心目中的效价有多大,期望值有多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激励的效果才可能最好。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的管理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提出的,亚当斯的这一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们都喜欢去和别人比较。
这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纵向比较,自己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看看现在的状况和以前相比是否有进步;第二种情况是横向比较,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比较,看看投入和收益是否均衡,如果不均衡的话就会产生不公平感,感觉到内疚。
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更多的是进行横向比较,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是应该的,如果发现自己的投入和收益与对方相比有差距的话,立刻会产生不公平感。
【案例】
一公司招聘大学本科毕业生,基本待遇是月薪6000元,外带一居室的房子。
进入公司的这些名校的毕业生们个个都很高兴,因为与其他的同学相比,这样的待遇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所以他们在工作中也是兢兢业业,不敢出任何差错。
到了第二年,公司又招人了,这次开的底薪更高,达到7000元,还能分到两居室的房子。
这个消息一传开,这伙人就立马炸开了锅,心里是极度的不平衡,这些新来的人凭什么比我们多得这么多利益,房子比我大、钱比我拿得多,并且学校名气还不太大。
于是就去找老总诉苦,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工资到现在还是6000元,而今年刚来的就有7000元,这也太不公平了。
如果加薪顺利,他可能还会平稳情绪,如果没能加薪的话,这伙人的工作热情就会大受影响,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辛勤和认真了。
在企业里面,经常会涉及到这样不公平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没有办法消除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渴望自己能处在公平的状态。
其实,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不公平才是一种常态,每个人都想要争取自己的公平,这样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公平。
但是,对于管理者而言,在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公正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做到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最大限度降低不公平的因素。
目标和情景
在管理的过程中,目标和情景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目标,如果没有目标的话就会像无头苍蝇,无法辨明方向,没有动力。
当然,只有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在对下属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还应当为其设定一定的情景,让他知道如何去实现目标,这样的话就会给下属很大的激励。
也就是说,管理者在对人的管理中,应当首先为其设定目标;其次,要将这些目标细化,一步一步来实现。
如果下属清楚地了解了目标所处的情景,他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种主动状态,更利于工作的进行。
【案例】
司机在开车的时候不会晕车,但是,很多司机在坐车的时候却会晕车,原因何在呢?
这主要是因为,在开车的过程中,他是处于一种主动状态,能够随时把握路面的情况,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而坐车的过程中,他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所以就容易晕车。
同样道理,坐在车前排和后排的感觉也不一样,坐在前排的就很少晕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看到路面的情况,知道哪里有坑,何时拐弯,在心理都有一个准备的提前量;而坐在后排的就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能是随着车子的颠簸而颠簸,没有几下就吐了。
这些情况都表明,不了解情景的话,就会造成被动的局面,从而影响到工作生活的质量。
所以当管理者既给下属制定目标,又给下属设定情景状态的时候,激励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加,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明显增强。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把目标进行细化,最好是过程化和给出相应结果。
当然也要避免只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有些情况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结果性的内容变成过程化步骤,也会大大增加激励效果。
例如,现在实行工资卡后,一般情况下,领取薪水已经很少能拿到现钱了,都是一张卡了事。
但是如果偶尔用现金发工资,让员工从数钱的过程中,体会那种喜悦和高兴的心情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直接感受到的效果将会大大增强发薪水的作用。
【自检8-1】
不定项选择题
目标和情境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目标是动力,情景是氛围
B.设定目标后应当将目标细化到可执行
C.设定情景有利于增加激励效果
D.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第十一讲综合运用激励模式(上)
在介绍完激励的源头和激励的机理后,我们来看看如何综合运用激励模式。
对于人员的激励,一般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此,我们将它分为三块内容进行讲述,它们分别是:
物质和利益激励、地位和权力激励、信念和文化激励。
物质和利益激励
1.物质和利益激励内容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要做好激励工作,就离不开物质和利益,必须要先搭建一个平台,以此为基础开展激励工作,这个平台就是要能使员工在基本的物质需求上得到满足。
如图9-1所示:
图9-1物质和利益图
【图解】
上图表明了物质激励常用的几种方式,包括收入激励和股权激励。
如上图所示,物质激励包括两大块:
收入激励是指员工可以拿到的各种物质利益。
包括四个方面:
①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指根据岗位付酬,衡量这个岗位值多少工资。
它有别于技能工资,所谓技能工资是指为个人付酬的一种工资机制,个人价值有多大就付多少报酬;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应当是以岗位工资为主,实行技能补贴,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岗位的作用,也利于员工个人技能的发挥,充分调动积极性。
②年终奖金:
也叫绩效工资。
根据公司绩效和个人绩效来体现。
③职务消费:
对于管理者而言,承担一定的责任就会引发相应的消费。
这类费用主要是针对管理人员或者专业人员制订的。
例如:
当你的职位达到一定级别的时候,公司就会为你配专车,甚至配专职秘书等。
当然,职务消费并不完全是金钱消费,它还可能是同地位和文化相联系的待遇等。
在微软,有一类高级程序员是没有任何行政职位的,但是却拥有随时约见比尔·盖茨的权力,这种待遇甚至超过了微软的全球副总裁。
因为,这几十位全球副总裁也不是随时都可以见到比尔·盖茨本人的。
④福利补贴:
包括住房公积金、养老金等项目。
股权激励,主要包括:
①股票,是可以及时兑现的。
②期权。
第十二讲综合运用激励模式(下)
地位和权力激励
地位和权力的需求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每个人多少都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