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与实务第三章第四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00088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60.50KB
科技基础与实务第三章第四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科技基础与实务第三章第四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基础与实务第三章第四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对开辟新市场和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3)创新扩散是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资源。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将知识形态技术转化为物质形态技术的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它涉及到构思设想、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市场商业化等各个环节。
企业无论进行哪种类型的技术创新,都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1.创新性。
这是百丕亚-技术创新的内涵和本质决定的,也是企业技术创新根本的、首要的、必备的特征。
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起点技术创新的设想看,这种设想的产生必须是不同于以前的、独特的、新颖的,有着强烈的创新色彩;
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看,它要把设想转变为一种现实的技术经济活动,这个过程包括了研究、开发、试验、商业化等各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打破既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创新,才能产生不同的创新成果;
从创新成果来看,无论是新产品的产生,新工艺、新方法的使用,新市场的开辟,新的企业组织的建立,还是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的取得,都说明了它是创新的结果。
2.高风险性。
’
企业技术创新是对一种未来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图景”的构想,而这种构想能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成果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时候这种不确定性是很大的。
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包括很多方面,如技术上的不确定,对市场判断的失误,研究开发与生产、市场脱节等。
这些不确定性在很多时候往往难以预料,而使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很低。
在众多风险之中,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
因此,作为企业,不能只看到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市场效益与利润,而是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
3.高投人性。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来讲是很长的,而且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各类设备、器材等物资,以及需要具有高技术、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
彼德·
托拉克在《经营管理——工作、责任与实践》一书中,很形象地描述了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巨大的投入,“一般而言,如果产生一种想法要花1元钱,则必须花10元钱来研究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发现或发明;
花100元进行发展,又必须花100-10000元钱将此产品引进市场”。
因此,对一个企业而言,必须要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高投人性,要确保企业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技术创新的支持和保障,否则很可能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半路夭折。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市场效益,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不顾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现实情况就盲目地进行技术创新,到了中期或后期因为资金缺乏、人力不足等不得不停止,导致了技术创新的失败。
4。
高收益性。
伴随着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和高投人性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高收益性。
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旦成功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高收益性是绝大多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动力。
5.与市场的高结合性厂
企业技术创新新必须要实现技术成果与市场的高度结合。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
德鲁克指出:
“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程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
”因此,技术创新的本质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带来市场收益,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并不是纯粹的技术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
检验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是否成功,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检验该项创新成果能否进入市场,并且能否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收益。
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必须要考察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两个方面,必须要实现两者的高度结合。
对企业来说,只有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才是成功的创新。
美国著名的微软公司希望公司的员工能成为“具有商业头脑的技术天才”原因就在于此。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分类
技术创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的角度去认识,技术创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别:
1.按创新的对象和内容划分。
(1)技术创新。
包括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的创新。
硬件产品的创新如产品开发或研制某种新的设备;
软件产品的创新如开发某种新的软件程序、新的设计思想和工艺。
(2)知溯:
j新。
主要指产生新的知识,如对某种事物或过程的理解。
(3)组织创新。
即根据技术或经营的需要而对组织进行变革或重组。
(4)管理创新。
主要指创造并应用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
(5)制度创新。
制度包含多个方面。
一般认为,它是指约束个人和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共同的习惯、常规、既有的经验和规则;
或者说是具有惯例化和持久性的、被人们所普遍默认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
因此制度创新也包括多个方面,如打破习惯、常规、既有的经验和规则;
打破既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等。
2.按照创新的层次划分。
(1)技术创新,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它可以看作是创新的主要层次。
(2)要素创新,如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的创新,以及知识、基础设施等高级要素的创新,这是创新的基础层次。
(3)产业创新,如产业升级或发展新的工业部门,这一般看作是创新的最高层次。
3.按创新的程度划分。
(1)根本性创新。
又称基本创新,指需要全新的概念和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
这类创新常伴有一系列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的出现,甚至导致产业结构的变革。
这种创新需要非常优秀的人才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时间相当长,一般企业很难进行这类创新。
(2)渐进性创新。
又称积累性创新,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局部性改进所产生的技术创新。
例如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材料替代、工艺改进等。
渐进性创新通常能够在发展品种、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
这类创新的持续改进和累积效果往往能使企业获得很大的优势,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渐进性技术创新。
(3)模仿性创新。
是指在率先创新扩散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购买或破译已形成的创新,模仿已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完善或近一步开发完成的技术创新。
模仿创新是一种常见的创新行为,日本、韩国都是靠“模仿——改进——形成自己的技术”这条道路带来经济起飞的。
模仿性创新相对风险较小、创新周期短、投资较小,对经济、技术实力较弱,对有一定开发能力的企业来说,采用模仿性创新常常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因此,当今许多企业都把它作为进入市场竞争的武器。
(四)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对于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力、生命力的作用正变得日益重要。
1.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20世纪90年代,美国重新夺回汽车、电子、通信等工业的世界霸主地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十分注重技术上的超前研究,特别是电子工业,美国已把领导权让给日本,但现在日本的电子工业却落后于美国很多。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谁若在高科技领域抢占了制高点,谁就能赢得主动;
相反,谁若在高科技领域落后,谁将会陷入全面被动。
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
2.市场需求急剧变化,顾客或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趋向明显,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随着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日渐从消费数量型转为消费质量型,个人消费日趋个性化、多样化,这就要求企业不断通过进行技术创新来满足顾客或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企业与顾客或消费者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互惠互利的关系,企业成为为顾客着想的朋友,‘‘顾客至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成为企业经营的最高宗旨。
企业只有同顾客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努力为顾客提供更有特色和更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与信息,才能为自己找到市场机遇。
3.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白热化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新时期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必然导致同行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企业技术创新上。
一个企业只有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为技术创新策略,才能创造出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领先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方面,日本松下公司、美国微软公司都十分出色,为其他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4.企业的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从资源环境看,土地、原材料等稀缺的经济资源在21世纪更加紧张。
因此,对于企业经济增长的持续发展不可能更多地寄希望于这些稀缺的物质资料上。
企业只有在技术创新上加大力度,减少单位产品对原材料、劳动、资本、空间及时间的需求,才能使单位产品创造价值中科技含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知识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提高生产率和增长财富的决定性因素。
5.企业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据测算,目前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0%,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50%-7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左右的水平。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与经济脱节,很多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实现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必须建立新型的科技体制,克服原有科技体制中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的弊端,促进企业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联合的有效机制。
这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建立新型科技体制的重要途径。
(五)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①
1.创意阶段。
创意阶段(见图3-2)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起点,也是企业与市场的关键连接点,它为全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技术、服务过程等各种活动提供基础,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果将直接影响或决定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
这一阶段通常是发现问题阶段,由问题而产生创意,即产生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或想法。
而问题的产生来源于信息,信息首先来源于市场,市场信息既包括顾客反馈信息嘬终用户和中间用户),也包括供应商信息,还包括外部环境信息;
其次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各部门;
再次,来源于竞争对手。
信息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创意的质量。
因此,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发现问题是决定创意质量的关键。
2.概念化阶段。
概念化阶段(见图3—3)就是“使创意由完全无形变为部分有形的阶段。
产品概念就是使技术理念具有形状、功能、结构和明确收益的一个精心制作的演示版”。
3.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见图3—4)是整个技术创新的转折点,创意或概念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利润,都取决于决策阶段的工作结果。
因此,决策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关键部分。
决策阶段要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要从企业内部、外部两方面进行。
针对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从技术、财务到组织三方面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
对技术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可操作性,应针对技术可行性、技术标准(国内、外技术标准,特别是国外先进标准)、技术专利、技术诀窍、生产成本、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客观评价其可行性及其成本。
对于高技术类的发明,特别是核心技术,要重点研究技术标准、技术专利,让核心技术固化在技术标准中,使其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成为今后长期的利润增长点。
对财务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评价创新项目的预期财务效益,重点测算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动态回收期、规模经济性和风险收益等。
对组织的研究侧重在对新产品或新项目开始运作后的管理,从投资、生产、营销、人力等各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
针对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从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环境要求、法律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
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应针对用户类型、用户特征、用户期望、销售渠道、销售方式、潜在市场等进行全面调研。
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应重点调查其开发项目、进展情况、技术水平,并将双方的项目进行对比,为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要求和法律要求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但重点应放在其发展趋势上,研究其发展趋势可能对项目产生的影响。
如果涉及到出口,那么,不仅要研究国内的,而且一定要研究产品的出口国(地区)的环境要求和法律要求。
通过对以上各因素进行可行性研究,为最后的决策提供全面、客观、翔实的依据,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值得提出的是,决策阶段在实践过程中通常是与概念化阶段同步进行的,这既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市场所要求的。
4.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参见图3-5)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最后阶段。
一方面通过实施可以检验决策是否正确,还存在哪些问题;
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实施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因此,实施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必须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管理,从项目的时间、人员、信息、费用、质量、采购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技术创新项目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
项目的时间管理主要有项目安排、项目时间估计、进度安排、时间控制等;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组织计划、人员招聘、队伍组建、绩效考核;
信息管理主要有沟通计划、信息传输、实施报告、验收报告等。
费用管理则包括资源计划、费用估计、费用预算、费用控制等;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而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计划、采购资料、资源选择、合同管理、合同终结等。
鉴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无论是领导观念、管理模式、经营产品(包括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经营机制、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会有所不同,而且差异可能会很大。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满足市场需要和顾客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则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石。
第二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评价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依靠新技术上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能力,它是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生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本书构建了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同时,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技术创新能力是通过引入或开发新技术,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来实现商业价值增值并增强企业持续竞争的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长期的发展潜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价值增长的多少。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作为投资者或其它企业选择供应商或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参考,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分析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状况和确定技术创新战略,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像GE、波音、IBM、微软、英特尔等跨国公司之所以成为所在行业产业链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由于技术创新过程涉及的因素及对象是复杂的,因此,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企业整体的系统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实现能力、技术创新绩效能力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来反映,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1.信息能力
歪业技术创新信息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包括通过市场调研和顾客反馈等多种渠道所获得的顾客或市场的需求和潜在需求的信息,以及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外部相关技术基础和专利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就信息过程管理方面而言,企业的信息能力可以包括四个方面:
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
就信息来源方面可以分为:
顾客与潜在顾客需求信息和相关技术与专利信息两个方面。
2.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表现为企业发展和评价创新机会,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的产物,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主要包括:
领导层创新意识和决策能力,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策划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评估审核能力,
技术创新内部沟通和协调能力,创新文化氛围,创新激励机制等。
3.技术创新新资源投入能力。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则指企业投入创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企业投入的创新资源分为研究开发投入和非研究开发投入。
研究开发投入能力集中体现在经费、人员和设备上。
非研究开发投入分两种情况:
一是指技术创新活动中除研究开发经费之外的其他部分,包括市场研究、设计、工艺和材料准备、试制、试销和广告宣传的经费;
二是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投资。
根据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原则,我们将创新资源的经费投入分为技术创新费用投入强度和研发(R&
D)投入强度两个方面。
其中,技术创新费用投入强度二技术创新投入费用/销售收入;
R&
D投入强度:
D经费/销售收入。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中人力资源投人能力可以分为科技活动人员比重、R&
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科技活动人员素质、人员培训强度4个方面。
其中:
科技活动人员比重:
技术创新活动人员/企业员工总数;
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二R&
D人员/技术创新活动人员;
科技活动人员素质可以采用职称或学历等指标来进行测量;
人员技术培训强度:
人均年技术培训费用。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中基础设施资源投入能力可以用设备更新投入强度、设备完备性、设备先进程度来测量。
其中,设备更新投入强度二年度设备更新投入费用/销售收入;
设备完备性、设备先进程度两个指标可以根据同类企业之间横向对比进行定性测量。
4.技术创新实现能力。
技术创新实现丽力是指将技术创新立项的项目付诸于实施,通过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将技术创新方案转化为产业化和商业化,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能力,它包括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3个方面。
研发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所能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数量和质量的能力,根据代表性和可获取性原则,研发能力可以采用年人均技术创新项目数、年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年非发明专利申请比例、人均发明专利拥有数、与外部研发机构的合作程度几个指标来测量。
生产制造能力是指将研究开发成果从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批量产品的能力,生产能力可以采用新品投入准备周期、生产计划完成率、一次合格率几个指标来测量。
生产人员素质和构成可以用工人的等级和学历素质指标的得分进行评价。
一次合格率是指某一个时期内一次性合格产品数占生产总数的比例,衡量企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
生产计划完成率是某个时期内按期完成计划数量占总计划数量百分比。
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营销能力不仅是指产品开发出来后所具有的推销能力,而且还指研究市场、使消费者接受新产品,通过企业用户和竞争者反馈信息以改进产品,从而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市场范围的能力。
营销能力可以分解为营销人员素质、营销人员比例、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新产品营销强度几个指标。
营销人员素质可以采用营销人员等级作为指标的得分来进行评价,营销人员比例为营销人员数量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采用定性来分析,新产品营销强度采用投入新产品营销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测量。
5.技术创新绩效能力
企业的技林创新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单纯技术上的成功,而是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的提升。
为了明确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后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是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就必须对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水平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基于投入水平所得到的产出。
技术创新绩效水平能力,可以采用技术创新前后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变化率和新产品收入比例、新产品数量比例和新产品收益比例几个经济效益指标来衡量。
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参见表3-6。
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
专利保护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不长,不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企业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我国目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三资”企业实现的;
我国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虽然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
2004年的国民经济中只有不到20%是品牌创造的,在美国达到了60%。
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为1655亿美元,其中近90%为来料加工和外企独自产品,有我国技术或品牌的只占10%—12%。
我国真正拿到手的外汇估计不过200亿美元左右。
我国有优势的服装出口中,有中国晶牌的也不到10%①。
在世界权威的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5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4个入选。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的纺织大国,纤维加工量已占到全球的40%,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973亿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量的25%左右,但中国自有品牌的比重还不到1%②。
我国单位衬衫出口的平均赚头只有30gU40美分,8亿件“中国制造”的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机①。
我国船厂出口船舶的设备配套70%1)21都依赖进口,在广州,虽拥有广船国际等颇具竞争力的造船商,但核心设备国产程度却不足一成。
2.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投入明显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1.45%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
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呖e。
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大中型企业中,至今有71%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活动⑥。
韩国2004年企业研发投人在国家研发投人中的比例达到75%,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大量的产业技术和高新技术均由企业完成。
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绝对额还偏少,相对量还偏低,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
国际科学论文产出我国仅占世界的4.38%,特别是从衡量科学知识生产质量的论文被引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基础 实务 第三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