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地理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9223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9.89KB
植被地理学Word格式.docx
《植被地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被地理学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一而枳曲线和种丰富度
群落成员型
进行群落研究,一般从分析种类组成开始。
确定样方而积:
通常采用逐步扩大样地而积的方法,根据所得数据可绘制种类■面积曲线图。
在曲线转折处所示的而积,称为群落的最小而积•即包含了群落大多数种类的最小空间
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
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虽:
髙.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
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它依赖于优势种所提供的条件,如果优势种被排除,则导致它们在生境中丧失,如附生性植物、寄生生物、专性阴地植物等。
物种多样性类型
0多样性:
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测度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
P多样性:
测度区域尺度上物种组成沿着某个梯度方向从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率。
Y多样性:
测度最大地理尺度上的多样性,体现一个地区或许多地区内穿过一系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总和。
物种多样测度一多样性指数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diversityindex)
物种多样测度-物种均匀性指数
均匀度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A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降低
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进化时间学说
生态时间学说
空间异质性学说
气候稳泄学说
竞争学说
捕食学说
生产力学说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特征(静态)
度度度度度量积要多密盖频髙重体重
总优势度年龄结构
多度Abundance:
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统计方法:
一是个体的直接il•算法,即"
记名计算法二在树木种类,或者详细的群落研究常用;
另一是目测估汁法。
一般在植物个体数量多而植物体形小的群落(如灌木、草本群落),或者在踏察中,常用目测估计法。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怎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而积上个体的多少。
物种多样测度一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
Margalef指数
rihh常mn{i龛jtr笙纟〃
密蛀是指单位斋积上的植物株数,用公式表示:
d(密度)=N/S
式中.d密度•
N―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S——样地而积。
相对密度(relativedensity):
样地内某一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密度比(densityratio):
某一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髙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4•盖度
投影盖度:
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而积占样地而积的百分比,简称盖度。
基部盖度:
植物基部覆盖而积。
相对盖度: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所有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盖度比:
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的种的盖度比•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的盖度。
频度是指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频度二某物种岀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X100%
相对频度:
某一物种的频度与全部物种频度之和的比
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相对简单、明确。
森林群落:
重要值二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部盖度)(%)
草原群落:
重要值二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第三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生活型组成特征
生活型(lifeform):
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
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cr生活型系统):
高位芽植物:
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地上芽植物:
更新芽位于土壤表而之上,25cm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地面芽植物:
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而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隐芽植物: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
以种子越冬。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叶片大小、性质及叶级
叶片大小、形状和性质直接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叶子性质:
针叶.阔叶、常绿.落叶
叶级
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季相一定义
群落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层片
格局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群落层次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活型所决上。
随着光强渐减,依次发展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氧等因素有关。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强密切相关,一个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髙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群落内的温度、湿度、CO2浓度、群落截留降水的能力等的变化在植物群落中都呈现岀一定的规律性。
指群落的配宜状况或水平格局,有人称之为群落的二维结构*
图陆地生物群落中水平格局的主要决泄因素(Smith,1980)
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疋的生活型和一左小环境的种类组合。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的个体组合
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第三级层片是不同生活型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
层片的特征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生活型类别。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有一沱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泄的时间和空间,其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层片与层的区别
层可能属于一个层片,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丿h由于一个层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因此,层片的范围比层的窄。
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增长型种群:
基部宽,顶部狭。
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反映该种群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稳上型种群:
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大体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左状态。
下降型种群:
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
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种群增长
自然种群的模型不象数学模型所预测的光滑、典型,
常常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过度类型。
单种群落的个体数量变化
自疏现象(self-thinning):
R—种植物因密度引起的死亡。
高斯假说
髙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
生态位相同(例如食物相同、利用资源的方式相同等)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J
髙斯假说
生态位理论(niche)
生态位:
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生态位:
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
上最大的空间。
实际生态位:
一个种实际占有的空间。
植物群落生产力的时间变化
群落变化的类型
植物群落的波动
波动:
限于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
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立向代替。
特点:
群落区系的成分的相对稳左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立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原因:
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
生物本身的活
动周期;
人为的活动干扰
植物群落演替
演替(succession):
是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演替与波动的区别
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
而波动是短期的可逆的变化,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立向代替演替的类型
进展演替(progressivesuccession):
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
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
逆行演替(retrogressivesuccession):
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上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怎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
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从泄居开始
生物左居引起环境的变化
对不同演替阶段的适应
演替的顶级
演替的几个实例
从湖泊演替为森林
沙丘演替
从裸岩演替到森林
弃耕农田的演替
水生群落的演替一从湖泊演替为森林
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演替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机制
促进作用理论
抑制作用理论
耐受作用理论
促进模型(facilitationmodel)
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的活动改变了坏境条件,使它不利于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物种的繁荣;
因此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可预测和具方向性。
多出现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原生演替中。
(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抑制模型(inhibitionmodel)
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者难以入侵和发fb因而物种替代没有固左的顺序,各种可能都有,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种先到。
演替在更大程度上决左于个体的生活史对策,因而难以预测。
在该模型中没有一个物种可以被认为是竞争的优胜者,而是决立于先到该地,所以演替往往是从短命种到长命种,而不是由规律、可预测的物种替代。
(A、B、C>
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忍受模型(tolerancemodel)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认为物种替代决左于物种的竞争能力。
先来的机会种在决左演替途径上并不重要,任何物种都可能开始演替,但有一些物种竞争能力优于其它种,因而它最后能在顶极群落中成为优势种。
至于演替的推进是取决于后来入侵还是初始物种的逐渐减少,可能与开始的情形有关。
(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演替顶极
单元顶极学说(F.E.CIementsJ916)
多元顶极学说(A.GTansleyJ954)
顶极格局学说(R.H.WhittakerJ953)
在同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个顶极群落,而这个顶极群落的特征完全是由当地的气候决泄的,因此又叫气候顶极。
在任何一个特左的气候区内,所有的演替系列最终都将趋向一个顶极群落(只要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而这个区域最终也将被一种单一的植物群落所覆盖。
任何一个区域的顶极群落都是多个的,都是由一左的环境条件所控制和决泄的,如上壤的湿度、丄壤的营养特性、地形和动物活动等。
有人则分别将这些群落称为地形顶极、上壤顶极和动物顶极。
自然群落是由许多环境因素决泄的,除气候外,还包括上壤、生物、火、风等因素。
在逐渐变化的环境梯度中,顶极群落类型也是连续地逐渐地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是难以彻底划分开。
顶极群落的结构和生活史特征
群落结构•层次和空间异质性
•有机质总量生活史
•无机营养•生态位特化
•物种多样性•生物大小
•生化多样性•生活周期
顶极群落的特征物质循环和内稳泄性特征
物质循环•营养保持
•无机物质循环•抗干扰能力
•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嫡
•腐眉在营养物再生中的作用•信息
内稳泄性
•内部共生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人类的活动
第七章植被类型
地带性(显域)植被(zonalvegetation):
植被型主要受大气候支配,排水良好.土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呈现为连续且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公里)的带状。
非地带性(隐域)植被(azonalvegekUion):
有一些植被的分布与某类上壤联系更密切,以致同样的植被见于不同气候带的相似丄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
气候带:
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而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根据世界各地区气候基本特征及英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当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以等温线为指标,而气候带内气候型的划分,通常考虑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地球表而被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
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最热月均温10°
等温线作为寒带和温带分界线,最冷月均温18。
等温线作为温带和热带分界线。
(-)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
1•种类组成
a)种类成分最丰富
全世界的有茏植物近25万种,其中约17万种生长在热带。
大约有8万个种生长在热带美洲,4万个种生长在热带亚洲,3万5千种在热带非洲。
b)单位而积上树木种类的密度髙
东南亚雨林:
400种/ha;
非洲雨林:
100种/ha
c)优势种不明显
例如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地区,原始雨林1.5ha中生长着261株胸径超过20cm的乔木.分属98种,其中属于同一种的个体不超过12株,即占4.5%。
d)特有属与特有种多。
美洲、非洲和亚洲三地雨林共有的科不多,在东南亚约有500个特有属(马来西亚有40%的属为特有分布),同时在亚马孙河地区也拥有一样多的特有属和至少3000个特有种。
2群落结构
从带总林的成层现象十分复杂。
虽然它基本上也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三个层次,但界限不明显,所以整个雨林群落一般可分为5—8层。
雨林垂直结构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
雨林叶而积指数达12—15,对光能利用十分充分。
3•生活型特征
a)常绿髙位芽植物占优势。
巴西热带雨林中巨髙位芽:
大髙位芽:
中髙位芽=38.5%:
28.4%:
25.7%
b)茎花现象
如:
可可树、菠萝蜜、木奶果•具有茎花现象的植物,在雨林中估计约有1000种
c)板状根现象
板状根由粗大侧根发育而来。
d)叶具滴水尖现象
它是对叶而迅速排水的适应。
滴水尖的产生是由于生长速度很快,不能形成支持组织,迅速分化的结果。
在加纳雨林的下木种类中,具滴水尖叶的种类占90%.
c)藤本植物丰富
藤本植物借助于其它植物的支持,穿插在树冠的空隙中,礬援到阳光充足的森林上层,使森林显得更加的繁茂复杂和阴暗郁闭。
热带雨林中拥有世界上全部藤本植物的90%,最长的省藤和白藤长可达3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生物。
f)附生植物数量很多,在一左的面积里要超过草本植物
除了附生的藻类、菌类和苔鮮植物外,它还包括大虽的蕨类和有花植物,如天南星科.兰科、萝簾科等。
附生在上叶片的,称叶附生,它们多为藻类、地衣和苔辭。
g)绞杀植物.寄生植物较多
绞杀植物属于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称半附生植物。
绞杀植物以桑科的榕属(Ficus)植物为最多。
雨林中的有花寄生植物并不常见。
根寄生的只见于两个科,即蛇菰科和大花草科。
4•季相
在雨林地区,没有明显的季相,也没有休眠期。
叶在全年都呈深绿色,在每一个月都有某些种处于开花期,有的种在全年都开花。
但仍然有叶的周期性变化。
植物开花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连续开花•即繁殖是连续性的(如杨桐Adi-nandradumosa),另一种是间歇开花,它可以是一年内开花一次或多次,或不受一年12个月的周期限制,具有明显的等时距花期,如坡垒(Hopca)的两个种,娑罗双树(Shorca)的四个种,每隔六年开花一次。
5•生产力
雨林每公顷植物量平均400—500(,占全球所有植物于有机质重量的41%,有1475亿I的C02被禁锢在此,而大气圈中C02总共才7000亿to
热带雨林的净生产咼亦占全球净生产量的1/4,或全部森林的60%。
^成熟"
的热带雨林在植物体内储存的营养元素数量庞大。
(三)热带雨林类型与分布
1)热带低地雨林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排水良好的低海拔地区(在东南亚低于750—1200m)o它具有典型的雨林群落特征。
2)热带山地雨林在东南•亚又分为较低山地(海拔1500m以下)与较髙山地(海拔1500—3000m)两类。
降水较丰而气温偏低,雨林乔木髙度不及前一类型,附生植物非常繁茂,下层有较多树蕨和棕梢植物。
3)热带沼泽雨林此类型分布在至少有周期性淹水的地方。
它又被分成淡水(富养)沼泽林和泥炭(贫养)沼泽林。
前者在亚马孙河宽平谷地占地很广.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也有这种类型分布。
另一类型发冇在下凹地形并有厚层泥炭上面,泥炭呈强酸性,pH常低于4,植物种类贫乏、乔木较稀,各大洲热带均可见到泥炭沼泽雨林。
世界上共有三个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雨林区印度一马来亚雨林区
■可分为低地雨林,在溪流两旁的泛滥平原上:
髙地雨林,分布在不受河水泛滥影响的地方,乔木层主要是玉蕊科.樟科.五加科、番荔枝科的各个树种。
■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特别丰富,凤梨科、仙人掌科、天南星科和棕桐科的植物繁多。
世界上第二大的一片热带雨林以中非的刚果盆地为中心,向东到达维多利亚湖,向西北经加蓬延续到喀麦隆沿海,再向西沿几内亚湾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西非热带雨林带。
占优势的科有豆科.梧桐科、桑科、大戟科和番荔枝科等
印度■马来亚雨林区核心地区分布在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以及马来半岛上。
其而积的总和要大于非洲热带雨林而积的总和。
印度■马来亚雨林区跨越从苏门达腊岛到新几内亚岛的整个马来群岛和北纬10.5。
以南的马来半岛。
热带雨林从马来半岛向北伸入到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雨林区中,直到印度及我国的云南和广西南部;
从马来群岛向东北经菲律宾群岛到达我国的台湾南部;
从新几内亚岛向南到达澳大利业东北部并与澳大利亚的常绿阔叶林相连,向东到达太平洋诸岛。
■大洋洲的热带雨林,而积最小,主要分布在伊里安岛、太平洋群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
植物种类组成与亚洲的马来半岛相似,但具有一些澳大利亚的地理成分0
■我国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的南部以及西藏的东南部地区。
■其水平分布特点,具有由东向西渐升的趋势,即东部分布偏南,而西部偏北
■在垂直分布界线上,是由东向西逐渐升高,即由东部海拔500米以下,往西到云南西南部上升到800米,至西藏的东南部达1000米左右。
■大致可分二种类型
■湿润雨林基本上分布在我国热带地区迎湿风坡前的丘陵和山地下部或沟谷中。
■主要层的标志种为青皮、蝴蝶树和坡垒等:
分布在广西东兴的湿润雨林,英标志种为云南龙脑香、毛坡垒和隐翼等;
分布在西藏东喜马拉雅南翼的湿润雨林,其标志种为长毛羯布罗香、野树菠萝和红果葱臭木等
■山地雨林基本上分布在我国热带地区迎湿风坡前的丘陵和山地下部或沟谷中。
分布在广西东兴的湿润雨林,英标志种为云南龙脑香、毛坡垒和隐翼等:
■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湿润性常绿阔叶林类型。
其组成种类、外貌和结构虽具有热带雨林的各种基本特征。
■樟科植物种类数目明显地增加,茶科、山毛枠科和裸子植物等亦常见。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覆盖而积最大的森林,在人类生活中,它一直在无私地奉献着木材和森林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生态系统,但却又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落,它蕴藏着无穷多样的遗传基因。
热带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用狭小,有的种类仅是某个群落或某个局部生境所特有。
热带雨林的减少也将导致雨林动物的减少和火绝。
保护热带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国际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组织机构在积极不断地努力筹集资金,培训人员,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热带地区已有300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建立,保护而积已达400百万公顷。
小资料
■在全世界1000万个物种中,热带雨林就占有200-400万种。
可惜地是现在热带雨林的99%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呈的物种被消火了。
据估汁,倘若以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式、速度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将损失物种100万个:
而50年后,现有的热带雨林也会全部消失。
■热带雨林的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已利用的有橡胶树,从巴四热带雨林中引种岀来,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现东南亚热带各地引种推广。
■热带雨林地区,栽培了金鸡纳树、肉豆蔻、萝芙木等药用植物
■可可、咖啡等饮料植物
■榴连、芒果、香蕉、椰子等水果
■世界油王之称的油棕
■指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
■特征是雨季或多或少是落叶或全部落叶,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种类成分、群落结构、高度等都与热带雨林有所区别。
(二)季雨林的基本特征
a)种类繁多具有热带性
有80%以上的种类是泛热带成分,其中乔木层的种类以桑科.楝科、无患子科、锻树科、紫试科、大戟科、榆科、橄榄科、木棉科和豆科为主
b)单位而积上树木种类比热带雨林少,但植物密度比较大
2•群落结构
a)季雨林的结构比热带雨林简单一般乔木只有2・3层,平均髙度约25米左右,个别髙大乔木可达35米。
》第一亚层乔木的树冠宽大而稀疏,彼此不相连接,树皮厚而粗糙,板根一般不发达:
A第二亚层乔木的种类数量和植物密度都比第一层大,高度在10-15米,树冠相互连接而成盖幕,树皮较光滑:
A第三亚层乔木仅在半常绿季雨林发冇较好
灌木的种类不多,草本层稀疏,盖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被 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