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88557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25KB
天津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津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实验室主任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植物纤维化学,学科基础课,周学时6;
05级、04级、03级、02级和01级轻化工程专业本科,04~05级4个班,01~03级2个班。
2.废纸再生与利用,专业选修课,周学时2;
04级、03级、02级、01级和00级轻化工程专业本科,04级4个班,00~03级2个班。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植物纤维化学综合实验,05级、04级、03级、02级和01级轻化工程专业本科,04~05级4个班,01~03级2个班。
2.认识实习:
030211、030312
3.生产实习:
4.毕业实习(论文):
03级7人、02级6人和01级7人。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木材纤维表面的漆酶活化机理;
2005.1-2007.12排序第二;
2.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基金:
漆酶改善未漂浆强度特性的机理研究,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主持人;
3.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基金:
漆酶与水解酶协同作用改善OCC浆强度及其白水性质,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主持人;
4.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
酶活化木素改善木质纤维表面性能的研究;
2003年9月至2006年4月主持人。
5.天津科技大学重点科研基金:
漆酶活化木素改善未漂浆纤维特性的研究;
2004年8月至2005年10月,主持人。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裴继诚,石淑兰,魏华丽,赵温波,马丽娜.应用漆酶改善未漂硫酸盐木浆的强度特性.中国造纸,2005,(6):
1~4(EI收录05299225672);
2.裴继诚石淑兰王力张卫莉.废模塑餐具再生纸浆的研究.中国造纸.2003,(3):
12~15(EI收录);
3.裴继诚,石淑兰.漆酶活化木素提高未漂硫酸盐浆的湿强.国际造纸2004,
(2):
47~50;
4.裴继诚,石淑兰,王飞,魏华丽,刘娜.漆酶改善分离木素和OCC纸浆特性的研究.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6,
(2):
1~7;
5.裴继诚,王亚南.冷压榨技术在纸浆模塑制品生产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02
(2):
51~53。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含外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1958
制浆造纸
理论与实验教学
徐立新
1948
惠岚峰
1976
讲师
林产化工
李群
1968
副研究员
司传领
1975
林产化学
刘鹏涛
女
1979
(内聘)
高分子
石淑兰
1938
教授
杨淑蕙
1941
魏德津
1955
实验师
实验教学
车大军
1966
高级实验师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知识结构:
本课程教学队伍共计10人,其中有博士学位3人;
在读博士1人;
硕士学位1人;
2人具有教授职称;
5人副教授职称;
讲师、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1人。
年龄结构:
教学队伍中50岁以上的教师4位,占教学队伍的40%;
40-49岁的教师1位,占教学队伍的10%;
30~39岁的教师4位,占教学队伍的40%;
20~29岁的教师1位,占教学队伍的10%。
师资配置:
5人为主讲教师,3人参加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2人参加实验教学,实验课分班(30人)进行,每班至少2个老师指导。
学缘结构:
司传领:
毕业于韩国江原大学,林产化学专业,工学博士;
刘鹏涛:
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专业,工学博士;
惠岚峰:
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工学硕士,目前在加拿大NewBrunswick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他7位教师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在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中,我们重点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以及教学档案建设等,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精神好、责任心强、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师德师风好,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培养方案的修定研究
课程组成员近几年来针对轻化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特点及培养要求,力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先后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进行了包括教育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技术等在内的植物纤维化学的教学改革活动,促进了植物纤维化学课程的发展。
制定、逐步完善并传承一系列的优良传统和规章制度,如教学活动记录,档案存留,试讲制度,指导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等。
(2)优化植物纤维化学课程体系
植物纤维化学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极为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必修课。
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竟争能力,我们对各层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合理的安排。
转变了教育思路,更新了教育观念,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改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的关系,理出重点,调整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获得更多的知识。
(3)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
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编写和更新了实验指导、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等。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编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形象生动地增强感性认识。
(4)建立和完善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体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因而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随时审视教师的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
除学校统一进行的学生评教外,每年组织毕业学生对课程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这种相互交流可以及时反馈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和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既缩短了师生的距离,还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5)部分教学成果
教材;
1.杨淑惠主编.植物纤维化学(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2.李群参编.纤维化学与物理.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李群、裴继诚参编.特种纸.轻工出版社2005年8月
4.石淑兰主编.制浆造纸分析与检验.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
5.徐立新参编.造纸化学品.轻工出版社,2001年1月
论文:
共6篇,其中:
1.惠岚峰、徐立新.轻化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实践.中国轻工教学.2006.12:
108
2.扬淑蕙等.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竟争的能力.中国轻工教学.2004(4):
48
教改项目:
共5项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植物纤维化学》是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干课和必修课,它与其他课程、学科知识紧密相联,具有对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升华,它既注重理论知识,又密切联系生产实践。
它的开设是与专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相适应。
《植物纤维化学》课程自开设以来,师资进行了很多的传承和接替,从最早50-60年代陈国符教授,到70-80年代邬义明、石淑兰教授,90年代初,扬淑蕙教授、徐立新副教授,植物纤维化学的领衔主讲教师进行了新老交替,植物纤维化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与完善,近年来为了实现学科的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植物纤维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又增加了生物技术和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容,同时,也把老师的相关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
教学水平和质量获得不断的提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学校加大了课程建设管理力度和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教师们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热情不断高涨,进行了包括教育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技术等在内的植物纤维化学的教学改革活动,进而推动了该课程的建设。
《植物纤维化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强的课程,学生必需学好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科学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我们逐步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
教师们在承担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主持主研各项科学研究,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
近五年来,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项目等,并积极为企业发展服务,承担了大量横向研究,课程组教师主持的研究总经费达100多万元,在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专业学科中占先进地位。
获多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达50多篇。
教师中有到加拿大等国进修、高访和攻读学位,有与加拿大的合作研究。
此外,课程组教师还积极参加教改研究和教材编写等,如杨淑惠主编《植物纤维化学》;
李群参编《纤维化学与物理》;
裴继诚参编《废纸再生实用技术》;
裴继诚、李群参编《特种纸》;
石淑兰主编《制浆造纸分析与检验》;
5.徐立新参编《造纸化学品》,在教学改革和科研中均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和显著的成效。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一、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纤维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制浆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生物结构,在生物结构方面主要掌握植物纤维原料的细胞类型、形态和细胞壁的微细结构(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本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课程计划,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合理。
教学内容紧扣课程的中心内容,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重点突出。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理论,又注重联系生产实际,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其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1、理论知识方面
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纤维原料的三种主要化学组分,既:
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木素(Lignin)的化学、物理结构及化学、物理性质,以及对其开发利用的原理和意义。
另外也要求掌握植物纤维原料的少量化学组分、如:
有机溶剂抽出物、果胶质、灰分等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植物纤维原料的纸浆造纸性质和制浆造纸过程的基本原理,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符合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教学内容力求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充分反映植物纤维化学学科最新成就及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综合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竟争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能力与技能方面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一设计思想。
结合专业特点及社会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精心设计、选择既能体现本学科特点又满足社会应用需求的实验项目。
设计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从事制浆造纸的生产实践及科研能力,尤其通过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课题研究,以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践锻炼,使之在运用植物纤维化学的理论指导科研与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达到较高要求。
经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探索,现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内容安排充实、有序,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素质锻炼等方面起到了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经过几代人努力和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均成绩斐然,在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很扎实的工作,除主要教材《植物纤维化学》、《纤维化学与物理》、《制浆造纸分析与检验》、《特种纸》和《废纸再生实用技术》等外,还编制了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二、扩充性资料
学生除学习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外,应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本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关注植物纤维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并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还指定了《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国际造纸》、《TAPPIJ.》和《JPULPPAPERSCI.》等本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学术期刊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三、实践教学环境
植物纤维化学有两个130m2实验室及3间与之配套实验室,完全能满足《植物纤维化学》的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本专业还拥有天津市制浆造制重点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大纲以外实验课程。
这些实验条件保证了教学、科研的需要。
四、网络教学环境
《植物纤维化学》课程将根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要求,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件,模拟试题,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等,使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一、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为了达到完成轻化工程专业其培养计划中课程教学的目标,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其一是《植物纤维化学》规范化课堂教学法。
这是我们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含教学工具)和教学步骤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
其目的是遵守教学秩序和教学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保证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均衡性。
其二是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设计实验,综合性实验,工厂实习等多种方式,既提高实验的操作技能,又增加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工厂的参观,使学生了解科研,激发产生研究兴趣。
其三是我们已开展多媒体教学法,尤其是对植物纤维细胞形态和微细结构讲授,多媒体显示了极大的优势。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而深刻地变革着传统教学。
由于我们讲授的《植物纤维化学》是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干课和必修课,加之课程组的各位教师业务素质强,经历、阅历较广,所以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反应较快,并能充分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中。
在大量利用网络的基础上,把最新最快的发展动态及时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课程内容较为新颖和生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我们的教学改革中,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在具体工作中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教学秩序上,严格遵循规范化管理,用制度去约束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体现标准化的一面。
其二,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促教学,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本身成为学习型和创新型知识载体,具有不断利用新型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课程组经常组织教学研讨会,互相听课,找出不足,同时不断修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建立课程教学档案,并积极为学生开设多种讲座。
各种改革措施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一、校内专家评价和声誉:
天津科技大学多名教授专家曾听过植物纤维化学课程,并对本科程做出了较高的评价:
教学内容娴熟,教学方法得当,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有启发性,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和启迪,教学内容不断反映和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概念,新成果;
教师在课堂上富有激情,教学质量高,效果好。
二、学生评教结果:
课程组的各位教师在教学中教学严谨、态度认真,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教师裴继诚在2005年学生评教活动中,得分在全院排名第二,在2006年学生评教活动中,得分全院排名第一。
三、课堂教学评价:
讲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思路清晰,讲授清楚,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课程历史悠久,课程组成员团结协作精神好、责任心强,学术造诣高,是一支高水平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科研团队。
2、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教学方法规范,教学手段先进,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一体化。
3、教学科研互为促进,双向均成绩斐然,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促教学上质量上水平。
4-2本课程在校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植物纤维化学》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讲授、课堂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在国内高等院校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由于刚完成搬迁任务,实验室规划布局还有待完善;
一些试验仪器陈旧需作修善,部分常规仪器设备需要更新;
2、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是我们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5.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一、建设目标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教学计划,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使之与学科专业的发展相适应,成为有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从而对本学科的其他课程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建设步骤
1、在1-2年内,完成本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建设。
2、在2年内逐步完成本课程的网上多媒体课件,积极进行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自主性研究学习,显著地提高实践性能力。
3、制定本课程的建设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及综合素养。
具体拟采用以下步骤:
(1)加强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技巧,并能熟练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2)逐步完善习题及试题库建设,按课程发展规律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学科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
(3)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申请资金投入实验室建设,逐步使实验内容既保证传统基础实验,又能开出具有现代特色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
三、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2007年~2008年,完成本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建设;
2008年~2010年,按照市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完成上网项目,逐步实现《植物纤维化学》全课程实况录象上网的目标。
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6.批准意见
院(系)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公章):
年月日
校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校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任签字:
校审核意见
领导签字(公章):
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 科技大学 精品课程 建设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