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解析版 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8219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2.11KB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解析版 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文档格式.docx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解析版 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解析版 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C.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答案】B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老谋深算: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①句中用来形容“经验丰富”的主教练,符合语境。
深思熟虑:
指反复地深入细致地考虑,侧重形容人思考的深入、时间久,符合②句“经过几天”的语境。
深谋远虑:
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符合③句“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战略措施”的语境。
故选B。
3.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的舞女的裙。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地开着的,有()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羞涩、缕缕
B.层层、袅娜、田田、羞涩、亭亭、缕缕
C.田田、羞涩、亭亭、袅娜、层层、缕缕
D.层层、袅娜、亭亭、田田、羞涩、缕缕、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田田”意指莲叶,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
“层层”意思是一层又一层,指逐层逐次;
“亭亭“意思是高耸或直立的样子;
“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或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羞涩”意思是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缕缕”形容一条一条,连续不断。
第一空,语境指的是荷塘里布满荷叶,应用“田田”;
第二空,语境中指舞女的裙子直立,应用“亭亭”;
第三空,语境指的是层层叠加的荷叶中间点缀荷花,应用“层层”;
第四、五空,语境指的是荷花开放的状态既有姿态优美的,又有像害羞一样不全开放的花骨朵儿的,分别用“袅娜”“羞涩”。
故选A。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__的色彩,但也有一些作品内容健康,格调明朗。
(2)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关注的,往往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的亲身__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撞击时,就可能诱发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
(3)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__是对台海地区__亚太地域的和平稳定构成的重大威胁。
A.神秘经历更和B.神秘体验也乃至
C.神奇经历也乃至D.神奇体验更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1)神奇:
非常奇妙。
神秘:
使人捉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此处语境是指他的诗作大多流露着凄惘和捉摸不透的色彩,所以应用“神秘”。
(2)体验:
亲身经历,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比较强调主观的感受。
经历:
亲身见过、做过、遭受过,比较强调客观的过程。
此处语境强调主观的感受,应选“体验”。
(3)句中两个“是”字领起的内容是并列关系,应该用“也”字来连接,“台海地区”“亚太地区”范围由小到大,是递进关系,应该用“乃至”。
而“更”和“和”分别表示递进和并列,与该句及两个短语间关系不合。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美是广泛的,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
,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
,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
,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
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姑苏江南大漠孤烟明眸皓齿羽扇纶巾
B.大漠孤烟姑苏江南明眸皓齿羽扇纶巾
C.姑苏江南大漠孤烟羽扇纶巾明眸皓齿
D.大漠孤烟姑苏江南羽扇纶巾明眸皓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
第一空:
“烟雨楼阁”是江南特有的景致,据此可知,该处应填写“姑苏江南”。
第二空:
“黄沙”指的是沙漠,据此可知,该处应填写“大漠孤烟”。
第三空:
“明眸皓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语境“倾国倾城”,形容妇女容貌极美,用来形容美女,据此可知,该处应填写“明眸皓齿”。
第四空:
“明眸皓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羽扇纶巾”,形容态度从容。
语境“潇洒从容”多用来形容男子,据此可知,该空应填写“羽扇纶巾”。
6.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B.显露才能描摹形象演奏民乐姿态婀娜
C.生活清贫货物畅销性格孤僻风光旖旎
D.真挚的感情轻捷的心灵潮湿的空气澄清的河水
D.“轻捷的心灵”搭配不当,“轻捷”的意思是指轻健敏捷,一般用来形容动作轻快敏捷,用来修饰“心灵”不正确,可改为“纯洁的心灵”等。
7.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是
A.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
自称时可称“仆”。
B.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
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
C.信末的结尾祝福语,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
D.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解答此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是否得体。
本题要求选出“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
C项,“斗山安仰”“福寿双全”是给长辈的祝福语,而这封书信是写给好友的,所以使用不得体。
故选C。
8.下面几个情境中,语言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
A.萧峰对段正淳说:
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管教吧!
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来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
“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某网站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
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
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④把握语体。
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
A项,“令千金”表示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句中用于萧峰对段正淳说段正淳的女儿阿紫,使用正确。
B项,“忝列”是一个谦辞,指自己有愧于列在其中;
句中用于评论汉献帝,使用错误,“忝列”应改为“名列”。
C项,“承让”是承蒙相让的意思,一般为比赛后优胜者谦虚时说的话;
句中用于比赛前请对方“承让”,使用错误,“承让”应改为“手下留情”。
D项,“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句中购房合同属于司法文书,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忽悠”应改为“欺骗”。
9.(2020·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一月考)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英雄金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
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
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________,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
________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________……
A.约束淡去风范B.制约淡忘风范
C.约束淡忘风尚D.制约淡去风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约束/制约”组:
“约束”,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语境中“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限制,用“约束”。
“淡去/淡忘”组:
“淡去”,色彩、情感等逐渐浅淡以至消失;
“淡忘”,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
语境中“火红的时代背景”是对时代的情感消失,应用“淡去”。
“风范/风尚”组:
“风范”,可以作为典范的风度、气派;
“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语境指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度,应用“风范”。
10.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可是在这时节又有谁愿意________这样的礼物呢?
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
②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________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③她________“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________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A.接受舞动不仅是也是B.接受挥动不是是
C.接收挥动不是是D.接收舞动不仅是也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题,学生首先要掌握所给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去分析所给词语的细微差别,然后选出最佳答案。
此题第一个要区别的词语“接受”和“接收”,接受的对象是无形的东西,如爱情,感情,馈赠等等;
接收是接到、收拾、整理的意思,是有形的,如信件,传真等等,根据语境第一个空应是接受礼物,故排除C和D两个选项,在A和B两个选项中选。
第二个空是“舞动“和“挥动”的区别,两个词语都有“挥舞”的意思,不同的词素是“挥”和“舞”,“挥”和手有关,故挥动常搭配的词语是手臂等,“舞”有摇动的意思,故舞动一般和舞姿搭配。
此外挥动后面一般接具体的动作,舞动不仅可以接具体的动作,还接抽象的词,如舞动青春等,故第二个空应是“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第三个空需要区别两个关联词,“不是……是……”是表示否定的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仅是……也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根据语境,第三个空强调的她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故选A
二、语言表达
11.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根据示例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
比赛夺得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
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
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
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
文雅一点,可以说“__________”(两个字);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______”;
甚至还可用“_____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局,可以直接说“战平”;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败北/折戟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2)握手言和难分伯仲难决雌雄/平分秋色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具体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
根据题中要求可知,“讲究措辞”指在不同场合中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所谓的“文雅”“形象”指的是“有文化意蕴”“形象生动”。
本题要求讲究措辞文雅,需要选择文雅的书面语来表达。
第一处语境要求写决赛失败的文雅的词语,如用两个字,可以用“败北”或者“折戟”。
败北:
打败仗。
折戟:
形容失败惨。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铩羽而归”或者“屈居亚军”。
铩羽而归:
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不光彩地返回。
用以形容失败归来。
如用“句子来表达”,可以说“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第二处语境强调比赛平了,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用“握手言和/难分伯仲”或者“决雌雄/平分秋色”。
握手言和:
指竞赛双方不分胜负。
难分伯仲: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难分雌雄:
不分上下;
平分秋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
12.(2020·
广西·
平桂高中高一月考)下面是某公司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近期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工作人员进行微信兼职诈骗活动,并收取一定押金。
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损坏了我公司声誉。
在此,我司特此作以下通告:
我司只会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正式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且未以任何方式收取押金;
对该等欺骗行为作出强烈遗憾并将此事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我们将彻查并对不法分子的欺骗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答案】①“假扮”改为“假冒”或“冒充”②“损坏”改为“损害”③“通告”改为“声明”④“正式”改为“正规”⑤“遗憾”改为“谴责”
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题中“假扮”和“我公司工作人员”,“损坏”和“声誉”“正式”和“渠道”搭配不当;
“通告”不和“声明”的文体要求;
“遗憾”场合不对,且语意过轻。
13.下面是某投稿人向编辑部寄送的信件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编辑,您好。
前些天向贵刊寄送一篇稿子,不知是否见用。
如蒙不弃,望来函告诉,鄙人即不再他投。
要是有需改动之处,劳烦编辑指正批评,鄙人将尽力配合编辑要求,将书稿改改。
【答案】①“前些天”改为“近日”(先前);
②“稿子”改为“拙作”;
③“告诉”改为“告知”;
④“要是”改为“如果”(若);
⑤“改改”改为“修改”。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中得体的能力。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或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注意谦敬词。
本题语言表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口语与书面语的混用,在应该使用书面语的地方,错误地使用了口语词汇。
①“前些天”属于口语,用在此处不合适,改为“近日”或“先前”;
②给编辑写信要谦虚,“稿子”改为“拙作”;
③“告诉”是口语,应改为“告知”;
④“要是”是口语,改为“如果”或“若”;
⑤“改改”过于口语化,应改为“修改”。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旮旯”一词探源
庄寿雨
“旮旯”是北方居民生活中一个常用的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
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
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阿尔本格勒镇等。
“旮旯”“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
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尔泰语系诸族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语“库伦”(蒙古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
又是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词的呢?
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词汇的演变过程推测出其演变的情况。
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
“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
开始,阿尔泰语系某族人来到汉族聚集区,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
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
时间长了,就演变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汉语里借用“旮旯”一词,可以单称“旮旯”,也可以和汉语里原来的词结合,叫“犄角旮旯”,两个字不能拆开,这是很多外来语词的共同特点,如葡萄、哨呐、珐琅等,在阿尔泰语系中,“旮旯”表示宏大、雄伟、神圣的地方,从当初造字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来。
两个字都有“日”字。
.汉语中“旮旯”的本意是太阳的故乡或太阳神的住地,保持了原意。
阿尔泰语系诸族,普遍有崇拜太阳神的信仰。
但“旮旯”这个词译过来后,又经过演变,词义由神圣变为世俗,所指的地方也由大变小,但字形却没有变。
(有删改)
14.有关“旮旯”一词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旮旯”是音译外来词语,与阿尔泰语系词语“格勒”发音相似,语源应相同。
B.按汉字造字法,“旮旯”两字的构成都有“日”字,字形上保留了原词意。
C.“旮旯”原表示居住地,汉语借用过来,演变至今,意思没有太大变化。
D.阿尔泰语系中,“旮旯”的意思与阿尔泰语系诸族崇拜太阳神的信仰有关。
15.对第三段中“这个规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某一外来词用的人多了,词义发生了变化,时间长了变化后的词义就固定下来了。
B.某一外来词其原始意义不被人接受,时间长了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其意义。
C.某一外来词其原始意义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交际中就改变了其意义。
D.某一外来词因为使用它的人多了,其词义不能固定下来,时间长了就发生了变化。
16.下列关于“旮旯”一词的用法和演变的解说,正确的—项是()
A.原词为褒义,汉语音译过来之后指“不起眼的小巷子”,略含贬义,带有对某地轻蔑甚至歧视的意味,现仍如此。
B.原词为阿尔泰语系的词语,后来,该语系某族人来到汉族聚集区,在回答他们从何处来时,将此词传入,后被各地汉民族借用。
C.原词发音与“格勒”相似,汉语借用后语音被打趣地变为“旮旯”,“葡萄、唢呐、珐琅”等词的读音也以这种方式演变而来。
D.原词含神圣之意,汉语译过来后词义由神圣演变为世俗,所指地方也由大变小。
14.C
15.A
16.D
【解析】
14.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重要概念的能力。
C项,“意思没有太大变化”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词义由神圣变为世俗,所指的地方也由大变小”,所以,“旮旯”的意思是有变化的。
15.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重要词语的能力。
B项,“某一外来词其原始意义不被人接受”在原文没有这样的说法,根据原文举例“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可知,原文并没有说某外来词的原始意义不被人接受。
C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文不是改变了外来词的意义原因。
人们在交际中改变了外来词的意义,是因为外来词来的次数多了。
D项,“其词义不能固定下来,时间长了就发生了变化”说法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某一外来词因为使用它时间长了,词义经演变后也就固定下来了。
比如“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
时间长了,就演变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16.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略含贬义,带有对某地轻蔑技至歧视的意味,现仍如此”有误,文章第三段的结尾说“时间长了,就演变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并无轻蔑歧视之意。
B项,“后被各地汉民族借用”扩大范围,文章第一段说“‘旮旯’是北方居民生活中一个常用的词”,第二段说“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尔泰语系诸族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并不是“各地”。
C项,“‘葡萄、唢呐、珐琅’等词的读音也以这种方式演变而来”有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两个字不能拆开,这是很多外来语词的共同特点,如葡萄、唢呐、珐琅等”,并不是说它们的读音以这种方式演变,而是说这两个字不能拆开。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0·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
廉范传》:
“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
西州平,归乡里。
”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
《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
《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
“‘流寓’亦作‘流庽’:
流落他乡居住。
”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
如果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流寓”。
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
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
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
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
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
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
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
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
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
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取材于李永杰《“流寓”概念探源》)
材料二:
作为边远之地的岭南地区,其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人闻之畏惧的“瘴气”和湿热多雨的气候,一直为中原地区民众所鄙弃。
但是,终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许多文士不得已寓居岭南。
古代流寓文士的生存状态极为艰难,诸如流寓之路艰辛无比、语言文化多有隔绝、物质生活极为匮乏、气候环境极为不适等。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状态下,多数岭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解析版 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词语 积累 解释 解析 学年 语文 课后 培优练 统编 必修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