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应知应会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8126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87.80KB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Word格式.docx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门诊应知应会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四、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职责有哪些
1.认真履行护士的职责,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3.负责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
4.帮助、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候诊。
5.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督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6.按《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7.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教育。
五、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有哪些
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并常年开设发热门诊,配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门诊设预检分诊台,由门诊部负责安排专职护士负责预检分诊工作。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特定传染病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判断为特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医院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有哪些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
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通门诊治疗。
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机制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
4.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
(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以及其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
(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
(3)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
(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
(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8.对转诊患者应将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转诊医院,使用专用车辆或用过的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七、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如何做好防护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
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
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剌激性。
防护口罩:
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剌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95%。
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背部。
手套:
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鞋套:
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4.医务人员的免疫预防:
遵循自愿原则,开展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减少高危人群感染和感染后产生并发症的机会,降低相关住院率和死亡率。
八、传染病如何填报(随机抽取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进行核对,看是否有漏报)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诊断日期应准确填到小时,填报人签名。
病人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2张传染病报告卡。
2、病例分类和分型:
传染病报告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3、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及首诊负责制,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对于转科病人,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师填写。
4、传染病防治“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保存的年限为3年。
九、传染病上报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十、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如何处理
1.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2.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放置于防渗、防漏、防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的中英文警示标识。
医疗废物收集点应设在病区的污染端,利于废物的收集。
3.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
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
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具或方法进行封口。
4.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3/4。
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
5.医疗废物应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时清运,就近转送到医院医疗废物专门暂存场所,定期由辖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焚烧。
运送工具、暂存场所等需及时清沽,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的过氧乙酸消毒。
6.病原体的培养物、菌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就地灭菌、消毒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理。
7.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8.对外运的医疗废物必须做好交接工作,并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集中处置单位以及经办人签名。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两年。
9.医院内产生的污水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消毒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十一、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发热门诊工作原则
1.发热门诊(呼吸道疾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室的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等,要按照本《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2.发热门诊(呼吸道疾病门诊)需转运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时,按照《救护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3.隔离留观病人需戴口罩,不得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
(二)消毒隔离管理
1.根据发热病人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选择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如使用电子体温计,也可采用上述消毒剂擦拭消毒。
2.空气: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紫外线消毒机每日消毒2次,每次1小时。
3.地面:
发热门诊候诊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地面要湿式拖扫,用500mg/L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拖把要分室应有标记,污染时随时进行,用1000~2000gm/L含氯消毒液喷洒,每平方米100~500ml,作用60~20分钟。
4.物体表面:
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等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每日2次,抹布应分类,污染时随时用1000~2000gm/L含氯消毒液喷洒,每平方米100~500ml,作用60~120分钟。
5.其它物品消毒及处理:
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发热门诊或隔离留观病区按需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粪便等排泄物的随时消毒,作用120分钟。
消毒后的排泄物等可倒入卫生间,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漂白粉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6.病人使用物品消毒:
留观病人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要定时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便器、浴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呼吸治疗装置使用前应当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当在使用后立即用500~1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每个诊室、隔离留观室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即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病人离开救护车后,应当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7.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管理:
使用后的一次性带血注射器直接丢入利器盒内;
不带血的注射器、输液器,单手在利器盒上去掉针头;
其残留部分丢入黄色塑料袋内。
其它一次性医疗用品一律丢入黄色塑料袋中,消毒处理要求如下:
当利器盒内的废弃物盛至3/4时,应当及时更换利器盒。
对盛有不带血的注射器、输液器残留部分的黄色塑料袋,以及盛有其它一次性医疗物品的黄色塑料袋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袋内喷洒消毒,然后扎紧袋口,提起该袋,再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袋外进行喷洒消毒,置入另一只干净的黄色塑料袋,扎紧袋口。
8.污水污物处理:
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视同医疗废物及时消毒处理,避免污染。
使用后的一次性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医疗废弃物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及时消毒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污染。
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可以适当增加药物投放量,使总余氯量≥L。
9.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房间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工作人员如何进出发热门诊
1.进:
医务人员通道→清洁区(男/女更衣室)→发热门诊二次更衣室→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戴程序着装→潜在污染区(医护办公室、治疗室)→污染区(隔离留观病房)
2.出:
污染区→隔离留观病房门口→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脱卸程序→潜在污染区→发热门诊二次更衣室→清洁区(男/女更衣室)→休息区(疫情流行期间应就地休息,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
3.出车人员如何进出发热门诊
休息区→更衣室→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戴程序着装→上车出发→到指定地点接患者→为患者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转运至发热门诊→指定区域内停车→与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交接患者→车辆及设备消毒→人员消毒→脱卸防护用品→洗手→休息区(清洁区)
十三、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如何进出发热门诊
预检分诊处或转运救护车发现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由护士指导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护士带领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隔离留观室→救治
十四、不明原因肺炎指什么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热 门诊 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