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最新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7528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96KB
《日月潭》教学反思最新Word格式.docx
《《日月潭》教学反思最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月潭》教学反思最新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3、重视朗读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
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图片,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
充分利用好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
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6、总结全文。
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
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
也有课外拓展部分:
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
俗话说:
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
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教过之后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
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
“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
“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
”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合理想象,拓展文本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我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也会很美很美?
孩子们在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
“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闪闪,山上灯光闪闪,水中也是一闪一闪,真迷人。
”“大雾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天空一片朦胧,对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
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
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本节课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很清楚的,条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为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有的景色学生的体会还不到味。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
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突出层次:
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
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思,如“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
2、新课标提出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因此语文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运用。
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写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
然后扣住一些好词强化训练,让学生用词语说话,把好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围绕一个问题: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为什么?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
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
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
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
5、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
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
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6、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
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常用的识字方法,但在《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这些方法。
当时想,能不能换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识字,让学生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呢?
于是我认真研究了《日月潭》一课,觉得《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我便有了大胆的设计。
从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入手,让学生理解、感受、体会文中华丽的词语。
再从词语中识字,更能使学生掌握字、词、意。
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配乐欣赏日月潭,在课堂上这一环节,一下子便把所有的同学都带入了风景优美的日月潭中,然后同学们观看了日月潭不同地方的美,不同时间的美,再来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此时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
在教学“清晰”“朦胧”时,我也用了两幅鲜明的画面来帮同学们理解词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课的每一个生字我都是在同学们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来认识掌握的,并同时设计了形近字练习题进而巩固生字。
这节课上同学们都能在愉悦的课堂上掌握了字词,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积累的兴趣和愿望。
本课识字教学方法的尝试使我深有感触,虽然识字教学有些枯燥,但只要自己用心研究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就能找到适合这篇课文的识字教学方法,能让孩子更有兴趣、更喜欢、更接受,才能在识字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上星期三上午第三节,师傅来听了我的《日月潭》。
虽然说是普通的听课,时间也比较紧张,但事先,我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备课,做课件,每件事情都做得一丝不苟的。
更让我高兴的是,我还在网上下载了日月潭的flah课件。
课上完了,效果很不好,一篇优美的课文并没有让学生感兴趣,去认真读,学生关注的最多的只是课件中美丽的图片,以及那小小的瑕疵,甚至为蒙蒙细雨的日月潭图片中那是小雨还是雪花争论不休。
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这些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
师傅对我的课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并提了好多的修改意见。
修改完我的设计之后,今天,我又在别的班上这一课。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堂课中,学生都沉浸在美丽的日月潭中。
而这改变仅仅就因为改变了我的设计,我将原来分段学习改成用一条一起领略日月潭风光的主线串接。
将那些不必要的课件全部删除,只用文字,让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读书领略那美丽的风光,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中首先介绍来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
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
这些优美的词句值得品读和积累。
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主要是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写会生字;
根据插图和练习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四字词语的含义;
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9个。
教学时,我采用由句到词再到字的顺序呈现生字,变换语境再现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
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了多种识字方法。
例如:
学生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生字“胧”、形近字比较法记住了“绕”、换偏旁记住了“环”等。
读文时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甚至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例如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这些词语。
课前的预设是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
1、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更重要的是学会积累并运用。
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
其实,课堂上,学生在识记生字了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
这样生字的巩固识记效果会好一些。
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按结构归类,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
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
3、课堂上的评价还是应该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日月潭》第一课时中,我检查初读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之前的堂上预习,已基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我突发灵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对孩子们说:
“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美,先把它多读几次,再争取背下来,然后向大家做介绍。
看谁背得快,说得好。
”于是课堂上书声琅琅,我则巡堂找学困生,听他们朗读,抽查识字效果。
当多数学生能背1到2个小节时,我只请了两个学生当堂背诵并点拨品析词句。
然后指导堂上写6个生字,下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继续读背课文。
第二天在教学第二课时中,我先让同桌互相检查背书,交流自己欣赏的语句,与此同时,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检查的学困生,了解其完成读背作业的情况。
接着请部分学生当堂背诵并指导品析词句。
如此让学生在读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错。
这既能给孩子充分的读背课文的时间,也不需老师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
但是,老师必须“该出手时需出手”,在精要之处做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给“风光秀丽”换上意思接近的优美词语,学生就有机会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了;
但当学生质疑:
读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说“把日月潭当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块纱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
”对此,我表示认同,马上指导他们用比较的方式读这个小节的前后两句话,注意日月潭在“太阳高照”与“蒙蒙细雨”下的不同情形。
虽然孩子们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犹未尽。
第三天一早,天空弥漫着薄薄轻雾,“真是天助我也!
”我心中暗喜。
回到学校,利用早读时间,我请孩子们远望窗外,说自己的所见所想。
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但理解了课文的第四小节,还积累了“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及“早晨,雾中的红太阳就像咸蛋黄一样可爱。
”这样的词句。
在读背中感悟,点拨在精要处,既给学生带来收获,也使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满足与快乐,教孩子们学语文,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日月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今天这节课主要带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描写日月潭清晨和中午风光的内容。
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感知叠词
《日月潭》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像“圆圆”“弯弯”这样的叠词,是学生感知叠词这一新概念的好的素材,因此,先出示“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词,让学生读准的基础上,概括出“叠词”这一概念;
接着通过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比如学生读“圆圆的太阳”,我适时评价:
我好像看到了这太阳好圆呀等等,让学生感知到,叠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描摹物的形状、人的形态这一特点;
最后,也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叠词是很有节奏感的,富有音律美。
二、想象朗读
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先让学生听范读,想画面,初步感知。
接着,我运用多种方法逐句品读,使每个景物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饱满起来。
比如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薄薄的雾”的画面及带来的感觉,或是通过图片的展示,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起来、生动起来。
这篇课文介绍的日月潭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是特别的丰富,提供相关图片,补充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感性积累不足的弊端,帮助学生实现把文字读成画面的目标。
最后,回归画面整体,通过学生的朗读把他们脑海中的形象呈现出来。
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想象画面品读文字这一环节中,可能今天我自己没有走进这种情境中,所以学生也无法很投入,很难想象出画面。
本周有幸听了蒋老师上的《日月潭》这一课,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蒋老师的精彩和细心,让我受益匪浅。
蒋老师的课完全按照我们沂南三小的“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实用、有效,课堂效率高。
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蒋老师揭示学习目标,表达简明、具体,学生一目了然:
了解日月潭的'
位置、名称来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态度目标;
目标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不偏不高不低,符合课程标准及课本要求。
二、教材处理
蒋老师的课知识体系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内容定量妥当,蒋老师将感悟日月潭的美景作为了一个重点,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时贯穿着词语的理解,朗读的指导,全面规划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朗读能力,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揭示目标,导入自然,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蒋老师都是从出示日月潭,日月潭的特点入手。
2、蒋老师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科学,结构严谨,节奏适中,蒋老师注重了利用课本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蒙蒙细雨时的不同景象。
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在指导生字认读时,蒋老师利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屋内白茫茫的玻璃,理解什么是“朦胧”,并让学生回忆晴天时,透明的玻璃,对比理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词语“清晰”,调动学生感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激发学习兴趣。
3、蒋老师注重了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蒋老师的学法指导:
日月潭在哪里?
用“”画出,用“”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或句子,目标明确,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习惯的培养。
整节课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能快速明确学习目标,紧张地读书、练习、讨论。
蒋老师的班级学生常规训练得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认真,秩序井然。
四、教学效果
蒋老师的课教学效果好,当堂训练的内容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完成,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如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有些短,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堂课都上得很成功。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习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
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
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
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起因—恶龙吞日月经过—英雄降恶龙结果—恶龙被制服
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
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
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
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
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
“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
”哇!
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
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
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
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
“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
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我在第二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隐”、“筑”、“晰”等6个字,会写“展”、“建”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看图介绍宁波的一处景色。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首先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学习3、4描写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段。
用你熟悉的记号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然后用一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在讲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自己解决一个难点“隐隐约约”,教师只做引导。
在学习中午太阳高照时,抓住“清晰”这个词进行理解、感悟。
在学习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时,抓住重点词“朦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月潭 教学 反思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