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 文档编号:2197274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14
- 大小:1.19MB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数据收集整理》集体备课
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
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学会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本单元是对以前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建立正式的统计表表象的重要环节,更是对今后学习统计知识的铺垫。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与整理等内容,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和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
经验之谈
1.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投票确定某事件的概率的情景,比如选班干部、选进步学生等活动。
为此,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境入手,以投票的方式学生共同协助收集数据,引导学生体验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2.要注意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化理解,解决问题,体会到统计数据的意义。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做一做,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体验完整的统计过程。
2.初步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呈现四种颜色,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你认为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你是怎么想的?
2.你觉得怎样确定校服的颜色比较合适?
二、互动研讨,解决问题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指名学生回答)
(2)学生讨论调查的方式。
(举手、投票)
2.认识统计表。
课件呈现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师: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
采用学生举手的方式完成统计表。
3.运用数据,简单分析,并回答问题。
师:
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问题:
(1)看一看调查的结果,你还知道了什么?
(2)统计的结果正确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时合适呢?
(4)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4.回顾梳理,明确步骤。
师:
回顾一下,刚刚我们在统计我们班最喜欢校服的颜色时都经历了哪几步?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调查,虽然我强调了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举手,但是还是出现了重复举手的情况,所以在检查统计结果是否正确时处理的时间比较长,进行了两次统计。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谈话:
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呢?
请看大屏幕。
1.从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赛,选谁好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
(1)收集数据。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
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
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3)运用数据,简单分析,并回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把上面的统计汇成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陈小菲)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都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投票结果不会发生改变。
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
(让学生自由说)
师: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让学生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第3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再次体验简单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灵活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2.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建议?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
(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通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哪种车最多?
哪种车最少?
(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讨论:
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变式练习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教师小结:
如果数据比较大,用1格代表1份有时候不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份。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都比较顺利,也能比较顺利地作出简单的分析,但是对于简单的预测不能清楚地说明理由。
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集体备课
教材解读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单元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在对比活动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为教学提供了活动的线索,如“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多元表征能力。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经验之谈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第1课时 平均分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1,做一做,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快来看看吧!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对比分的结果,操作中认识平均分的概念。
(1)各小组动手操作。
(2)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小朋友们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作业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相联系,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2课时 平均分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做一做,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借助直观模型,体会几份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请动手把橘子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1.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教学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有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