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969913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62.05KB
大学语文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学语文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
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
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
在说理上,先易后难,步步推进。
1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演绎法——“养生丧死无憾(大前提)”,“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没有实行王道。
《秋水》
1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14.加点字解释以及句子翻译——
①秋水时至时:
按季节
②东面而望东:
动词,向东东面:
面朝东
③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
小看,以·
为少,轻:
轻视,以·
为轻,
④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已:
停止虚:
虚空
⑤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以:
因为多:
自负自多:
自夸
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听到各种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时说的我呀。
⑦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难以穷尽的气势,我如果不是亲自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⑧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不是像你刚才那样自夸水势的浩大吗?
拘于虚也虚:
居住的地方
望洋向若而叹望洋:
仰视的样子
15.本文的寓言特色时什么?
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海若是庄子思想观念的化身,河伯是庄子要批评的思想观点。
16.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的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17.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红色字体看熟)
⑴主要是类比——“礨空之在大海”、“稊米之在大仓”
⑵归纳法——“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
⑶演绎法——大前提是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十分有限;
小前提是孔孟是人;
所以说孔孟之道既少又轻
18.下列句子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比喻、排比
②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反诘、比喻
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比喻、反诘
④计中国之在海内,不死稊米之在大仓乎?
⑤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比喻、反诘
⑥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排比
⑦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反诘
《五代史伶官传序》
19.本文文体是什么?
是一篇史论。
20.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
21.加点字解释以及句子翻译?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
给其:
语气副词,表命令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
全部、所有的
③智勇多困于所溺溺:
沉溺的人或事情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他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匣子放入梁朝君臣的首级,送进太庙,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喜讯向他报告时,他的气概盛大,可说是够豪壮的。
⑤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四处响应,庄宗仓皇从东门逃出,没等见到叛贼,士卒就逃散,君臣面面相视,不知逃到哪里,以致于剪断头发,对天盟誓,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是何等衰败的景象。
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旺,安逸享乐可以把自身毁掉。
⑦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是由细小的事情逐渐积累起来的,而充满智慧和勇敢的人大多被所沉迷的事物陷于困境。
⑧满招损,谦得益
自满就要招致损害,谦虚就会有所补益
2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
主要是对比论证。
庄宗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
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2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⑴事实论据——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
⑵理论论据——《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4.分析本文第三段(《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
岂独伶人也哉)
这段话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演绎法,用名人名言论据,用来证明庄宗亡国的教训以及事实论据。
25.本文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欲抑先扬。
《论毅力》
26.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本文所说道理有何启发意义?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即只有具备坚韧毅力去战胜逆境,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27.加点字解释以及句子翻译?
①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迭乘:
交替呈现
②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猝:
突然
③又以为我蹇于遭逢蹇:
引申为艰难
④常相参伍参伍:
交相错杂
⑤成败之数数:
规律
28.简述本文写作目的是什么?
本文写作于“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作者勉励处于逆境之中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逆境,克服困难,继续从事改良运动。
29.本文是如何在论证过程中贯串正反对举方法的?
请作具体分析?
⑴第一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⑵第二段—顺境与逆境相对比
⑶第三段—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
⑷第四段—堆山者(功亏一篑)与填土者(持之以恒)对比
⑸全文围绕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进行正反对比
30.“更譬诸操舟·
故彼岸不可达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说明了什么?
⑴比喻⑵说明了有毅力可把逆境变顺境
31.孔子的“堆山”与“填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说明了什么?
比喻。
比喻有无毅力的两种结果。
32.孟子的“掘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说明了什么?
比喻没有毅力,半途而废,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33.指出文中运用层递手法的地方?
⑴第二段—“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
四次递进。
⑵第三段—操舟作比喻。
“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三次递进。
34.文章的论述主要围绕什么?
人生处于顺逆两境,顺逆两境可以相互转化,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三方面展开论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5.本文所阐述的办北京大学的理念是什么?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36.如何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
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误己误国。
37.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在正面阐述了办学的“三事”,又从“三事”的反面“来大学是为了升官发财,同乎流俗”等方面一一加以对比,有破有立,立中带破,使正面的论点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
38.本文说理有何特点?
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⑵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⑶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39.文章第二段(一旦抱定宗旨·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批驳了读大学要做官发财的思想,阐述了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观点。
《容忍与自由》
40.如何掌握“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首先这是一个不正确的态度,使人丧失了容忍的雅量。
而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克服的途径是建立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性的观念之上的。
41.不能“容忍”的心里根源是什么?
是“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细想,行为”。
4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归纳法中的例证法。
43.如何理解“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大家风范?
从自身经验谈起,坦诚进行反思和批判,不着重从理论的层面进行剖析,而是从具体实例出发,将理论的阐述融汇于平易的白话之中,易于为读者接受。
它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的境界。
44.本文的中心思想以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⑴容忍为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⑵提出容忍的理念、态度、度量,有一个核心就是—和而不同。
当今社会趋向于多极并存,多元化文化共存的局面。
更需要我们具备“容忍”和“和而不同”的雅量和气度。
45.历史上不容异己的例子有哪些?
⑴思想自由⑵宗教自由⑶政治自由
46.王制的四诛是哪四诛及其实质是什么?
⑴摧残宗教信仰的自由⑵阻碍了科学进步⑶言论的自由
⑷假借鬼神的名义,经常用蓍草占卜的迷信举动来蛊惑民众
⑸中国专制体制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
47.翻译“《王制》有之:
“假于鬼神·
黑暗之世界!
”
《咬文嚼字》
48.本文是什么文章?
文艺专论。
4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是指对于文学写作和阅读,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50.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主要采用了归纳法中的例证法。
先说结论,再举例子。
51.在引用“套板反应”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演绎法。
52.本文多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联想起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
”说明了什么?
多用比喻。
用人走路比喻用滥字,说明了“套板反应”的道理。
53.李广射虎、推敲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⑴李广射虎的例子说明了斟酌文字实际是在调整思想与感情。
⑵推敲说明了更改了文字就是更改了思想感情。
54.善于运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什么?
是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
55.如何理解“字被人用得太滥”的例字?
作者举此例就是为了说明人们写作时习惯用一些用滥了字词,习惯套板反应不习惯创新。
56.作者认为“推好”还是“敲”好?
文章写到“作者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所以作者自己认为还是“推”好。
57.作者认为郭沫若更改“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如何?
作者认为郭先生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的不妥。
《吃饭》
5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借“吃饭”为名,借题发挥,通过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等手法,发表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59.如何理解“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错误的现象,例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不在女人,请人吃饭实质是请人吃菜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名实背离的现象。
60.如何理解“人类的创造和活动,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
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吃饱肚子,只有这样,人才能活下去。
也就是吃饭问题才是人一切活动的根本原因。
人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能谈什么别的事情呢?
这也是对“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辩证唯物论的形象比喻。
6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
用结婚、烧菜、厨房等比喻来类比说明作者要阐明的道理。
62.本文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吃饭与结婚、好菜与乐曲、人间与厨房,这些东西本来毫不相干,相差甚远,将两者用来比喻同一件事情,更使得比喻效果出奇,艺术感染力更强。
63.本文体现了怎样的散文风格?
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个性?
本文广征博引,处处涉笔成趣。
显示出作者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
《我的世界观》
6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阐述了爱因斯坦的——⑴人生观—“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⑵政治思想—民主主义
⑶宗教感情—“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是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
65.体会作者“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人生观的意义?
这是对人类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强烈责任感。
也就是你从别人那里取得,你就也要对别人给予。
因此,我们要为那些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人活着。
整个人类社会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人都要采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生活态度。
而这种人生观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显而易见的,是不必深思就得出来的结论。
66.理解“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要想的”的意义?
体现了作者的一种自律和宽容的态度。
人应该勇于探索,做他想要做的事情,对世界有所贡献。
但是,人不能有过分的贪欲,总想着索取,“要他所要想的”。
67.如何理解“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却又坚持探索“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
体现了作者“人的认识有限,宇宙是无限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对艺术、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但是,人类并不因为“探索的永无止境”,而停止对客观世界的探索。
而这种探索,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宗教感情”。
68.谈谈这篇讲词的文风与作者人格的一致性?
文风是——思想深远,语言质朴;
见解独到,态度谦逊;
坦率自然,真情涌动。
同作者的人品是相一致的。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69.罗素在教育上主张什么?
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培养“活动、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
7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从思想方法的角度探讨了人们如何少犯错误的问题。
论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探讨了产生愚蠢见识的原因,以及避免愚蠢见识的方法。
71.概括本文所提出的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和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
原因——⑴主观臆断—自认为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
⑵自我中心主义—听到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
⑶狂妄自大—自尊心却使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一点
途径——⑴科学的认知态度(根本方法)
⑵听取不同意见(根本方法)
⑶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根本途径)
72.本文是如何通过例证方法来阐明自己的主要观点的?
本文主要采取归纳法进行论证。
从避免愚蠢见识的三个方法,到最后归纳出结论,属于例证法。
在行文中,也是采取了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73.本文的行文风格有什么特点?
⑴逻辑层次清晰,论述周密严谨。
⑵“你”与“我”并用,使文章形成了你我之间的对话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切、自然、贴切的效果。
⑶大量使用“如果”开头的句式,采用“业余”、“说不定”等等虚拟语,体现出作者谨慎的作风和谦和的态度。
《冯谖客孟尝君》
74.简述《战国策》?
属于国别体史书。
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十二国策,三十三篇。
75.加点字及其句子翻译。
⑴左右以为君贱之,食以草具。
左右认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就给他吃很差的饭。
⑵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答:
这就是那个唱长铗回去吧的人。
⑶窃以为君市义。
我私下认为是为你买了义。
⑷孟尝君曰:
“食之,比门下之客。
食物与门下其他客人一样。
⑸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
高举过:
拜访
⑹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怪:
奇怪衣冠:
穿好衣服
⑺以何市而反?
买了什么东西回来?
⑻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市义者:
买的义乃:
才
76.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的地位,在客观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百姓有一定好处。
含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77.冯谖有哪些性格特征?
深谋远虑,机智果断,胆识过人。
78.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
先抑后扬。
先描写冯谖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这是先抑;
然后再描写他的过人能力与本事,这是扬。
79.通过什么描写来突出冯谖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话描写以及用孟尝君的反衬方法来突出。
《垓下之围》
80.简述《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本纪”十二篇;
“表”十篇;
“书”八篇;
“世家”三十篇;
“列传”七十篇。
又名《太史公书》,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1.作者在文中对项羽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82.《垓下之围》描绘了哪三个场景?
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暗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
⑵东城快战——表现出项羽爱逞匹夫之勇,说到做到,展现了项羽勇猛无比以及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
⑶乌江自刎——宁死不屈,揭示出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
8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运用了项羽的什么话,这表明了作者对项羽的什么评价?
引用了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现项羽至死不觉悟。
84.分析以下细节描写的作用。
⑴“虞兮虞兮”的悲歌答:
表现了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⑵文中出现三次“天之亡我”答:
表现项羽至死不觉悟。
⑶“瞋目而叱”答:
表现项羽在失败关口仍有英雄气概。
⑷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
既是报答乌江亭长的好意,又是对战马的爱惜。
⑸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答:
是对敌人的藐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张中丞传后叙》
85.介绍韩愈?
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文学主张是言之有物,辞必已出,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86.本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
议论和叙事并重。
87.加点字解释及其句子翻译
⑴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就虏:
被俘辞服:
说了屈服的话
⑵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尤:
责备
⑶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就尽:
就要覆灭日滋:
一天天增加
⑷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具:
备办延:
请
⑸巡就戳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颜色:
脸色阳阳:
安详的样子
⑹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即使是很笨的人也能计算时日而且知道死期快到了。
⑺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精:
精密、周到。
88.体会并说明本文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的特色?
⑴前部分是议论文,属于驳论。
后部分是记叙文。
⑵前部分从两个方面驳斥了对许远的诬蔑,从一个方面驳斥了对张巡、许远守睢阳这件事情的诬蔑,赞扬了他们捍卫天下的事迹。
⑶后部分记叙了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英雄事迹,补记了张巡、许远的事情。
⑷两部分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有内在的紧密联系。
前面是后面的纲,后面是前面的事实佐证,紧密围绕主旨。
89.前面驳论采用了什么论据及其论证方法。
?
事实论据。
类比法,连用两个比喻,以此证明睢阳被攻陷,势在必然。
90.说明张巡、许远及其南霁云的性格特征?
⑴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⑵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
⑶南霁云——深明大义,疾恶如仇,忠贞刚烈。
91.南霁云的“抽刀断指”,“抽矢射塔”和张巡的“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书架商的书问巡,巡应对无误”,“操笔立书”是什么描写?
答:
细节描写。
92.说明人物间的相互映衬贺衬托?
⑴张巡、许远、南霁云之间是相互映衬。
南霁云与张巡,显出两人的英雄气概。
张巡与许远,突出许远的让贤,又映衬了张巡的才能。
⑵南霁云乞师贺兰一段,以反面人物贺兰的卑鄙反衬了南霁云的忠贞刚烈的性格特征。
《种树郭橐驼传》
9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通过郭橐驼善于养树的寓言故事,揭露了当时统治者政令繁多的社会弊端,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94.加点字解释及其句子翻译
⑴驼业种树业:
以·
为业
⑵且硕茂、早实以蕃。
硕茂:
高大茂盛实:
结果实蕃:
多
⑶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
活得长久孳:
繁殖得多
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天:
自然规律致:
使获得,让·
自然发展性:
树木的本性
⑸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
用手指去爪肤:
树皮
⑹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
养育遂:
喂养好,使动用法
⑺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像弃掉一般。
⑻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所以我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办法能使它高大茂盛;
我只是不抑制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什么办法能使它的果实结的又早又多。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可是,我住在乡里,看见当官的喜欢烦琐地发布命令,好像是很爱百姓,结果因此给人民带来祸患。
故病且殆。
病:
困苦殆:
疲劳
95.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一篇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发表议论的寓言性记文。
96.说明文章的类比方法?
⑴在说理上,从整体上采用“种树”与“治民”类比的方法。
⑵从种树与治民的指导思想看,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治民要“蕃吾生而安吾性”。
形成类比
⑶在实际种树的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与治民要让百姓休养生息相类比
⑷在结果上,种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治民“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相类比
97.本文第三段的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98.说明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文章描写他植者种树,对种树马马虎虎的情况,仅一笔带过,写得十分简略;
而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