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文综山东卷精品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6861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15.70KB
高考试题文综山东卷精品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试题文综山东卷精品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文综山东卷精品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半球最适宜区
560~750
>-14
1.20
3.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
N~40°
N西海岸B.30°
N~40°
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
〖解析〗由表中气候资料分析,美国苹果产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分布于30º
N~40º
N大陆西岸。
A
4.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与美国产区相比,中国产区更接近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劳动力、土地价格低是中国苹果进入世界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
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而不是年较差。
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谐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
〖解析〗图中秦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吕梁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贺兰山和阴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山地针叶林;
因山地高度不足,阴山、贺兰山、吕梁山未出现山地冰雪带,
B
6.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
〖解析〗黄土高原虽然水土流失严重,但黄土塬因地势平坦且面积广大,下渗较强,地表径流较弱。
7.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
〖解析〗某地昼长相等的两天的日期应是距夏至日(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等,8月8日距夏至日约一个半月,与其昼长相等的另一天在夏至日前约一个半月,5月8日比较接近。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回答8~9题。
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答案:
9.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夜市、草市、晓市开始出现;
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
中国开始出现彩瓷是在元朝,元朝出现了青花瓷,故②错误,宋代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官窑;
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④表述错误。
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29世纪中国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解析〗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属于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山水画属于文人写意画,注重的是绘画的意境;
而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已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成为动力,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发展,使得画家有了更方便的条件去接触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风景。
故D项为正确答案。
D。
11.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
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依据图片中提供信息,“成立苏维埃政权”等,可以进行判断。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拨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解析〗注意把握人文主义的内涵: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可从时间上做判断:
福利政策或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
再由“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进行判断,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以经济的干预,通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1973年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因而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
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变化趋势
B.由亚洲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解析〗注意时期限制:
20世纪70年代。
冷战重心在欧洲;
中苏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末破裂后,直到80年代末才实现正常化(1989年);
欧盟成立于1993年。
而在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故正确答案为A项。
15.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
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其实是价格和需求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和需求成反比,由此可知A、D是错误的。
图中曲线d1和d2分别代表补贴前和补贴后的需求量。
对农民来说,在实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补贴后可以相应的理解为价格的降低,需求量应该大,由此可知C是正确的。
16.2003-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0.6%、28.5%。
这说明我国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
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能是内因,故①是错误的,另外题干中体现不出进出口结构得到优化,利用排除法可知答案为C
1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
这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②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③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④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政务公开。
但是政务公开不能说明政府的公共职能得到扩大,故③是错误的。
18.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③把党的职能和国家的职能混淆了,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是国家的职能,颠倒了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而不能说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题干体现了这一观点,故答案为A。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
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
人民的共同心声。
回答20~21题。
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解析〗本题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C的表述是错误的,社会意识有时对社会发展起阻碍租用,D奉献社会的目的也不主要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题中主要阐述迎奥运要付诸行动,故D是正确的。
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
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和尊重多种文明。
尊重各国文化并不是要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和建设者,因此②是错误的,运用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
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可知①④是正确的,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正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
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回答23~25题。
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论。
AC不是认识论的知识,故可排除。
题干主要说明了认识的漫长过程,所以B最合适。
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A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项形成的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中国处于明朝统治时期,“海禁”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的经济交流,D项表述错误。
25.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有关地球形状的地表信息,然后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对地表物体进行定位(经纬度、海拔高度、运动速度和方向)。
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
必做部分
26.(26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表2是图6中A、B、C三省
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读图、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
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
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有建沿江高速公路?
(3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指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解析〗1)先找出气压梯度力,再按照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的规律,确定甲地近地面为西南风;
图中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图例也标记了),过境后受冷高压控制;
(2)长江中上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东北粮食产区相比,最大优势是水热充足;
由表格数据简单估算可得出东北所占比重上升,长江中上游地区所占下降,进而根据表格中“播种面积和单产”信息可对此变化做出解释;
(3)要从运输需求、高速公路的优势两方面分析建设沿江高速公路的原因;
(4)首先要根据治理思路建立思维线索:
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洪涝频发,然后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对问题做出说明与阐释。
参考答案:
(1)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2)水热资源丰富。
A,B,C三省比重下降;
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A,B,C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教小
(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
(4)泥沙淤积造成的潮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
(依据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人潮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
人潮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
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5分)
〖解析〗本题立意新颖,比较灵活,看似简单,但考生如对材料分析不透彻或对此部分书本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很难得高分。
(1)“家齐而后国治”说的是小家(家庭)和大家(国家)的辩证关系。
本问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家庭与国家关系成因的考查。
自春秋战国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就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男耕妇织”的生活可使一个家庭生活富裕;
而自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回答本问时注意题中的信息,考生如把握不当,可能只会答出“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对“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内容可能不会涉及。
回答原因时,联系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回答。
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可从经济、思想、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由两则材料中的“工厂”及“婚姻法”提供的信息可作判断,即从经济发展和政策扶持的角度分析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
材料四中涉及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的新变化结合材料出处即可回答。
(4)回答本问应从“父母在,不远游”的积极意义和现在此种观念的淡化的影响两个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理(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
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
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2分)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
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28.(25分)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
(1)揭示图7反映的经济信息。
(3分)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
(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7分)
(3)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
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
该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2月,山东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参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
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简述自己的观点。
(9分)
(1)经济信息:
2007年山东省对高新技术、环境管理等行业投资大幅上升,对电力、冶金等行业投资明显减弱,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被淘汰,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
若答出“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之有理的答案,可给分。
措施:
①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间合理流动。
②通过调控不同行业的财政支出,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③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若笼统回答“调整财政收支方向、结构”或从财政收支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
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
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
(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分)
(3)①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体现,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②村民选举村委会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较高的参选率说明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养逐步提高。
③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若答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间浙,十之二三;
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4分)
〖解析〗
(1)从材料信息可知,机器工业影响中国的区域由南向北在逐渐减小;
而从王公大臣的态度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中国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以为非者亦半”。
(2)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带‘洋’字的词语”在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即可得分。
但经济方面原因应答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影响。
(1)现象: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
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
原因:
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的抵触;
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试题 山东 精品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