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965269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83KB
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人文精神。
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
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大家集体发现就来不及了。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约是不可逆转了,我们已经加入WTO。
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是否必须进入西方模式,而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毁掉?
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西方的模式下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我们任重而道远。
(选自《新华文摘》2001年12期,有删节)
1.对人文教育的本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使之灌输到人的主观世界中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的教育。
B.重点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做人的良知的教育。
C.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人的真善美的品性,使之能意识到“我是人”的教育。
D.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使人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
2.不属于造成人文教育的困境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整个世界潮流都强调技术知识教育。
B.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充满了计量化特征,而对人文缺损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
。
C.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文教育。
D.压抑、扭曲、扼杀人性,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从而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3.根据文中信息,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教育应该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人文精神,唤醒人性良知,而不是仅仅灌输人文学科知识。
B.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国的人文教育也应该向西方学习,进入西方的模式,与世界接轨。
C.为了走出我国当前人文教育的困境,必须继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D.人文精神是通过人文教育唤醒人们本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二、(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
“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
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释】赡逸:
shà
nyì
,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奏颂一篇奏:
进献
B.引至庭下曰引:
拉,牵
C.喜纵横纵横:
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D.今墓在焉焉:
兼词,于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荐于玄宗月出于东山之上B.亲为调羹齐彭殇为妄作
C.以所业投贺知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白长笑而去扣舷而歌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
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
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
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磷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3分)
(2)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3)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
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8.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9.结合诗句赏析诗歌主要的表现手法。
(4分)
10.请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七题)(7分)
(1)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3),齐彭殇为妄作。
(4)纵一苇之所如,。
(5)舞幽壑之潜蛟,。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7)寄蜉蝣于天地,。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9),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新闻现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
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
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
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
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
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
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
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
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
“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
村长说:
“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
“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
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
”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
”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
“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
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
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
“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
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
!
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
”村长一脸沮丧地说:
“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所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啊!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嗨!
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以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
”村长向镇长交不了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平,“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
”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英雄我也不当了!
村长望了望镇长:
“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镇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
“拍!
不过,我建议把那个落水儿童换成吴贵平的儿子来拍。
村长面露难色地说:
“那也不成,吴贵平的儿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并且,好象也是在这个鬼地方!
现场一片沉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
1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情节看,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吴贵平当时教人的场面是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真实、感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召他人的作用。
B.从人物看,不会游泳的吴贵平,看到有小学生落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救人,这只是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品格使然,没有功利目的。
C.从环境看,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受太多功利观念的影响,所以吴贵平才没有任何顾虑地救人。
D.从写法看,小说的语言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
镇长的官僚腔透露了他的狭隘与急功近利;
吴贵平的欲言又止,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E.从主题看,小说讽刺的意味大于赞颂的意味。
当前,为了追求政绩,某些领导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再造新闻、夸大渲染,这都令人深思。
12.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是“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出现的几次波折。
(6分)
13.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现场一片沉默……”,请你根据作品分析一下,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14.小说中的中吴贵平因以为落水者是自己溺水而死的儿子而去救人,他还能否被称为“英雄”?
请联系文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旁稽(jī)博采切蹉裨(bì
)益迫不及待
B.挫(cuò
)折建树浅尝辄(zhé
)止义愤填鹰
C.敷衍塞(sè
)责肆(yì
)业监(jià
n)生草窠
D.执拗(niù
)歆(xīn)享蹒跚脊髓(jǐsuǐ)]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三国时的曹植从小聪敏异常,写诗作文倚马可待,著名的《七步诗》就是在嫉恨他的哥哥曹丕的严加逼迫之下,在短短的七步之内创作而成的。
B.鲧治水一生,最终徒劳无功,触犯天条;
而他的儿子大禹却疏浚百川,名垂青史。
面对肆虐的洪水,一堵一疏,一截一导,异曲同工。
C.这几个人面对菩萨一一行礼,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念叨着:
“菩萨饶恕我们吧。
”随即拿出钢锯,一个多小时后,十八尊罗汉的头全被锯下。
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
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
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3分)()
A.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近日在全国公映,该片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其中,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的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
1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你好》大型文艺晚会于12月2日至4日一连三晚在澳门演出,场场座无虚席。
B.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
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C.《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
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
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了。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
19.某班学生在讨论“说不尽的贾宝玉”时,从不同角度简要地阐述了他们对贾宝玉的认识。
请你将其整合为一个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5分)
①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②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③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④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⑤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20.把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个字)(5分)
新浪科技讯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撒哈拉沙漠中发掘到一个有着16英尺翼展的能够习翔的爬行类动物化石,并将其确定为翼龙的一个新物种。
科学家是在尼日尔一条远古河流沉积物中的白垩纪岩石中发现了这个奇怪的化石。
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出一个翅膀和一个长满细小牙齿的剪刀式的利喙。
科学家尚未对这个新物种进行命名。
他们表示,这只非洲恐龙属于翼龙的一个物种,生活于1.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最后一个纪。
翼龙大约在2.15亿年前的三叠纪开始出现,1.5亿年前处于繁荣时期,直到白垩纪末期走向灭绝。
翼龙化石,最早在1700年被发现,当时被误认为是海生物,以至于在化石的妥善保存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足。
五、(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
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不选自《唐诗宋词选读》教材,但必须出自唐诗或宋词;
写作时,注明所选诗句的作者和篇名;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题目自拟。
高一语文答案
1.B2.D3.B4.D(焉,那里)5.D(而,表修饰)
6.A(“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说法有误,原文是“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7.
(1)每当玄宗要授官给李白时,杨贵妃总要阻止(“辄”“沮”各一分,句意一分)
(2)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征召为军中幕僚(“卧”“辟”各一分,句意一分)
(3)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游”“奇”“救”句意一分)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
母亲梦见长庚星就生下了他,因此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名闻天下。
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
“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还在玄宗面前推荐了李白。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每当玄宗要授官给李白时,杨贵妃总要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达,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街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
“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
”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
“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
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
”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
“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征召为军中幕僚。
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
李璘失败后,李白受连累关在浔阳的监狱中。
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
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8.共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诗人与友人送别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
(2分)第二个场景是日暮独下西楼,写出了友人离去之后诗人孤寂凄清的情怀。
(2分)
9.反衬,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宝贵,离别的痛苦,大好秋光反倒成了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借景抒情,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凄黯孤寂的心境正相契合。
11.
(1)A,1分;
D,2分;
E,3分,BC不得分。
(A,“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有现场感”不等于“真实、感人”,且“感召他人的作用”会有,但不是主要目的;
B,吴贵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亲情,出于父母对于孩子不惜生命代价的守护;
C,说“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依据,且对吴贵平救人原因的分析也不当。
)
12.①拍摄准备就绪,但被救小学生却不愿出镜,怕在被水呛,家长也不同意,怕有危险;
②找到了会水的孩子愿意替代拍摄,但吴贵平却要带一个救生圈;
③经镇长说服教育,吴贵平同意拍摄,但走到深潭时腿就发飘,原来不会游泳;
④镇长发怒,批评村长,村长批评吴贵平,但吴贵平说当时以为是儿子落水才救的,所以不要奖金、不当英雄了;
⑤镇长要求把落水孩子换成吴贵平的儿子,但村长说吴贵平的儿子一年前就淹死了。
(答出三处波折即可得满分,但每处应包含正常情况和意外情况两个信息点,且不能把不同的波折混答在一起。
)
13.①镇长:
应该是尴尬加上羞愧。
为自己有悖为官之德、为人之情的不合理要求尴尬羞愧;
②记者:
羞愧与感动。
为拍摄“再造的新闻现场”却伤害他人而羞愧,为吴贵平的爱子之情而感动。
③吴贵平:
伤心痛苦。
为儿子的死伤心,伤心到误认别人为自己的孩子;
因被迫为官员的面子而“再现”救人场景、被迫重念旧事而痛苦。
(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
14.①可以称为英雄。
不管吴贵平救人时出于什么目的救人,但毕竟有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
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冷漠、见死不救,相比之下吴贵平的行动已经让人很敬佩了,为亲人敢于舍弃生命也是英雄之举,也该被宣扬和提倡,以带动更多的人将真情、善良、道义化为行动。
②不能称为英雄。
英雄应该是为大义勇于牺牲的人,而小说中吴贵平的救人之举,毕竟出于一己亲情,不能算作义无返顾的道义之举。
而且当今社会被我们称为英雄的人物,也多为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社会、国家奉献的人。
所以吴贵平的救人令人感动,但不算英雄之举。
(结合文本,2分;
理由分析,3分;
联系实际,3分)
15.D16.A(“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
符合语境。
“异曲同工”: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振振有词”:
形容理由似乎充分,说个不休。
“八面玲珑”:
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17.A(B两面对一面不当C句式杂糅,去掉“只属于”或“才会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12 学年 语文 下学 第三次 段考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