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乐器22种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64159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22.23KB
新疆少数民族乐器22种Word下载.docx
《新疆少数民族乐器22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少数民族乐器22种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独”意为“二”,“它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
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
4.热瓦甫
热瓦甫是维吾尔族民间比较普及的弹拨乐器,古代称“喇巴卜”。
琴上顶端是弯形的,半圆形琴身。
琴身用核桃、桑、杏、桐木等制作,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
5.弹拨尔
弹拨尔是维吾尔族所有乐器中最长的乐器,长达1米多,琴体像半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红木做成,用钢丝弦五根,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与中弦成四五度关系,音色明净,十分动听。
6.卡龙琴
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它盛行于的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
7.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古代的波斯,是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乐器,现盛行于的南疆一带,主要用于演奏民间歌曲和木卡姆曲调。
琴筒呈球形,琴的侧用蟒皮蒙裹,有1~3根主奏弦,在琴杆下两端设有5~10根共鸣弦。
8.萨它尔
萨它尔又称“塞他尔”,波斯语意思是3根弦的乐器。
萨它尔的外形与弹拨尔相似,因音色明亮,常常用于独奏、合奏或做为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伴奏乐器。
萨它尔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拉弦乐器,遍布全疆各地。
9.胡西它尔
胡西它尔是维吾尔族拉弦乐器。
“胡西它尔”意为“悦耳的琴弦”。
流行于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等地。
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初,由艺术学校吐尔逊江参照古回族乐器“艾西塔尔”(波斯语,意为八根琴弦)研制而成。
音色脆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10.唢呐
唢呐也叫木唢呐,木管唢呐,维吾尔语称“尔奈”。
源于西亚波斯和阿拉伯,公元3世纪时已在库车一带流行,拜城克孜尔石窟寺第38窟壁画中,就有伎乐人吹奏尔奈的形象。
现流行于维吾尔自治区。
11.纳格拉
纳格拉又有“冬巴”之称,因鼓身用铁铸成,又称“铁鼓”,清代称之为“那噶喇”,是维吾尔族的打击乐器。
纳格拉有两种,一种是圆腹,一种是上粗下细。
形状看起来像花盆,鼓面蒙有骆驼皮或牛皮,六个纳格拉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组,每组两个,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用木捧敲击。
12.库姆孜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地区广为流传的弹拨乐器。
木制音箱,以琴杆为指板,无品,3根弦,按四、五度关系定弦。
以左手按弦,右手拇指、食指弹拨,或五指刮、扫、轮奏,一般为自弹自唱。
13.沙巴依
沙巴依又称“萨帕依”“铁环”,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所使用的摇奏类体鸣乐器。
器形为两根并连的木棍,中间各安一个大铁环,每个铁环上装若干小铁环。
演奏时将其摇动或击手、拍肩,铁环碰击木棍发出有节奏的“哗啦、哗啦”声。
多用于歌舞伴奏。
14.鹰笛
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
塔吉克族鹰笛,是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古老的边棱气鸣乐器。
塔吉克语称那依、淖尔,柯尔克孜语称却奥尔。
流行于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
15.沙塔尔
沙塔尔又称塞他尔,维吾尔族拉弦乐器。
木制瓢形琴箱,琴杆较长,与弹拨尔近似。
指板上有18个丝弦品位,以钢丝弦一根作为主奏弦,另有9~13根共鸣弦。
音色清净而优美,多用于伴奏木卡姆及木卡姆散板序引的演奏。
16.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使用最普遍的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刻有精致的白马头而得名。
木制琴身,共鸣箱呈梯形,以马皮或羊皮蒙面,用马尾弦两束按4度定弦,以马尾弓纳两弦间拉奏。
发音深沉而圆润,音量较大,可奏双音和泛音。
17.箜篌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早在丝绸之路形成前,箜篌就在距今近3000年前的地区广泛流传,1996年,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墓群出土了2700年前的箜篌实物,以“最古老的拨弦乐器”的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18.琴
琴是一种少数民族的击弦乐器,又名“洋琴”“打琴”“敲琴”“钢丝琴”“扇面琴”“蝙蝠琴”和“蝴蝶琴”,在明代由波斯传入中国。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具有清脆的声音,宽广的音域,又可同时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
笛子
它常用于独奏、合奏和歌舞的伴奏,在民族乐队中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乐器。
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古代时被称为“篴”,到汉后,笛子才改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
笛子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分曲笛和梆笛两种。
笛子的风格随的少数民族的吹奏不同而变化,因民族音乐属于中调式体系,在吹奏少数民族乐曲时会遇到许多半音,如:
#4、#5、#1等音,笛子一般采用按半音指法演奏,但半音一定要准,否则会破坏调式风格,直接影响到民族音乐的风格。
维吾尔民间流传着众多的民族乐器。
计有:
吹管乐器乃依?
穴横笛?
雪、乃依?
穴唢呐?
雪、巴拉满?
穴亦称皮皮,相近于管子?
雪、卡娜依?
穴号筒?
雪、雀拉?
穴埙?
雪、斯匹特奴肉孜?
穴即海螺?
雪;
拉弦乐器萨他尔、艾捷克?
穴含刀郎艾捷克、哈密艾捷克和孜良艾捷克?
雪、胡西他尔、斯克利普卡?
穴小提琴?
拨弹乐器热瓦甫?
穴含喀什热瓦甫、山里人热瓦甫、刀郎热瓦甫、哈密热瓦甫和改良热瓦甫?
雪、弹布尔、都他尔、卡龙;
击弦乐器锵?
穴扬琴?
打击乐器达普?
穴手鼓?
雪、纳格拉?
穴铁鼓?
雪、冬巴克?
穴低音铁鼓?
雪、萨帕依、他石?
穴石片?
雪、库修克?
穴木勺?
雪等。
在历史上,维吾尔族民间还曾经流传过排箫、琵琶?
穴勃尔巴普?
雪、箜篌?
穴洪卡?
雪、羯鼓、铜钹等乐器。
麦西来甫
“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娱乐形式,它融歌舞、民间杂耍、习俗展示为一体。
参加麦西来甫的人数不限,形式多样,容丰富。
举行时,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跳舞娱乐,表演杂技魔术,参加的人都可以登场表演节目,非常热闹。
麦西来甫因地区不同,容、形式和规模也有差异,有“节日麦西来甫”、“婚娶麦西来甫”、“邀请麦西来甫”、“道歉麦西来甫”等。
在众多的麦西来甫中,一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一带的“刀郎麦西来甫”最负盛名,它比较集中的保存了维吾尔族古老的娱乐集中会的特点和风格。
“刀郎麦西来甫”由乐曲舞蹈、娱乐和惩罚三部分组成,从刀郎木卡姆序曲开始,先由一人独唱,接着人们随着手鼓浑厚的节奏,纷纷离座,翩翩起舞。
全场参加舞蹈的人动作一致,舞步协调。
随着手鼓节奏的加快,舞步由平稳转为激烈。
舞者忽而摩肩紧靠,忽而又旋风似地散开,整个场面使人振奋和愉悦。
阿肯弹唱
阿肯弹唱是深受哈萨克族群众喜爱的一项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阿肯是既能弹唱又能即兴作诗的民间歌手和诗人。
阿肯弹唱是两位歌手的的对唱,其特点是即兴作诗并演唱,是一种激烈的赛歌过程。
歌手们对唱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对唱现场自编歌词,相互比智、比才、比勇、比谋、比创作能力。
对手们以急风暴雨般的歌唱向对方发起猛烈的攻击,竭力压倒对方,尽量让对手措手不及,难以招架。
对唱容并无固定的畴,歌手们可以谈天说地,理论是非,歌颂故土山川、风俗习惯,赞美优秀人物,以次交流感情,表明对各种人和事物的态度和观点。
阿肯弹唱会是检验阿肯的知识、经验和艺术才华的盛会,同时也是传播知识、启迪思想的活动。
这种对唱活动常常吸引着众多牧民的参加,在现场,弹唱双方相持不下,通宵不倦,听众更是聚精会神,乐而忘返。
萨玛舞
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在喀什艾提尕尔广场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维吾尔族群众参加集体舞会——萨玛舞,随着乐师们铿锵有力的鼓点和清亮高亢的唢呐声,人们纷纷跳起了萨玛舞,使整个广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跳萨玛舞者都是男性,大人孩子都可以参加,甚至一些银须垂胸的老人也会情不自禁地和大家一起跳。
他们的动作朴实有力,舞姿别具一格。
雀拉(类似埙)
斯匹特奴肉孜?
穴即海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少数民族 乐器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