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6204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42KB
安全工程师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
《安全工程师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6>
、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7>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2、某市旭日制鞋有限公司,2012年7月22日至8月7日,接连出现3例含苯化学物及汽油中毒患者(经职业病医院确诊)。
3名女性中毒者都是在该公司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手工刷胶的操作工。
有关人员到工作现场调查确认:
(1)在长70m,宽12m的车间内,并列2条流水线,有近百名工人进行手工刷胶作业;
(2)车间内有硫化罐、烘干箱、热烤板等热源,但无降温、通风设施,室温高达37.2℃;
(3)企业为追求利润,不按要求使用溶剂汽油,改用价格较低、毒性较高的燃料汽油作为橡胶溶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含苯化学物含量较高;
(4)所有容器(如汽油桶、亮光剂桶、胶浆桶及40多个胶浆盆等)全部敞口;
(5)操作工人没有任何个人防护用品。
经现场检测:
车间空气中苯和汽油浓度分别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42倍和2.49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试分析为什么该公司在不长时间内,会连续发生女刷胶工苯及汽油中毒事件?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有哪些?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企业应如何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
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
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
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
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
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
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
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
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
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
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
A、物体打击
B、灼烫
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
E、火灾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
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
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
、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 )。
A、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
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
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
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
E、A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 )。
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
B、事故报告程序
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
D、应急处置程序
E、人员清点程序
、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
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 )。
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公安机关
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
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E、A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
4、B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
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
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
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
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
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
A、医疗费用
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事故罚款
D、清理现场费用
E、丧葬及抚恤费用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本事故属于( )。
C、很大事故
D、重大事故
、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 )。
B、苯中毒
C、炭疽
D、职业性哮喘
E、甲醛中毒
、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该起事故暴露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固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
8>
、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
A、安装静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
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5、某汽车公司对家用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
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7台(套);
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2条、车架焊接生产线2条;
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
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
新增总装配线1条。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
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工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
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
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
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
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装、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
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依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相关规定,该汽车公司冲压车间从业人员易罹患的职业病为( )。
A、石棉肺
B、噪声性耳聋
C、尘肺
D、失明
E、交感性眼炎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家用汽车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的检查验收,该汽车公司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 )。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B、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效果报告
C、职业病防护效果评价报告
D、职业病防护预评价报告
E、职业病防护建设施工申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涂装车间具有其特定的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涂装车间应保持稳定的风速,确保温度的内部需求
B、涂装车间的风来自机械通风
C、涂装车间应保障人均通风量小于5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冬季温度应为12℃~2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
A、高温物质
B、噪声
C、低温物质
D、易燃液体
E、气溶胶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有( )。
A、PVC聚氯乙烯粉尘
B、碳酸钠粉尘
C、丙烯酸树脂粉尘
D、打磨产生的石英砂粉尘
E、苯乙烯粉尘
、在涂装车间的入口的显著位置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包括( )。
A、当心中毒标志
B、当心弧光标志
C、禁止吸烟标志
D、禁止烟火标志
E、禁止靠近标志
、涂装车间应采用的职业卫生防治措施包括( )。
A、定期对噪声环境进行检测
B、定期对防尘防毒设备检测
C、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D、采用防爆电器
E、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从事车身焊接作业的电焊工应配备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包括( )。
A、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
B、安全帽
C、眼面防护具
D、阻燃防护服
E、电焊手套
6、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
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
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
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
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
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
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
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
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
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
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
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
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
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2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 )。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E、戊级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事故类别为( )。
A、中毒和窒息
B、物体打击
C、冲击
D、机械伤害
E、淹溺
、B企业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有( )。
A、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B、连体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C、厂区设置的消防栓未按规定检测
D、连体厂房的7个出入口常年封闭
E、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
、液氨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有( )。
A、氨气爆炸
B、氢气爆炸
C、压缩机爆炸
D、液氨管道爆炸
E、液氨罐爆炸
、在配电室内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 )。
A、高压区与低压区分设
B、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C、辐射防护
D、设置应急照明
E、设置消防栓
、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B企业液氨车间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有( )。
A、化学性皮肤灼伤
B、急性化学性眼灼伤
C、氨中毒
D、尘肺病
E、噪声性耳聋
、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的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出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出的液氨
答案部分
1、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常用的防止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是缩小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加湿等技术措施。
选项CD属于管理措施。
【答疑编号10617750,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
【答疑编号10617751,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
【答疑编号10617752,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一共有15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答疑编号10617753,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
【答疑编号10617754,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袋式除尘器是主要的通风除尘设备之一。
【答疑编号10617755,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
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
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农药、炸药等。
【答疑编号10617756,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1)气温高,车间内有热源,但没有降温措施,致使室温过高,而且用敞口容器盛胶,使苯及汽油大量挥发(蒸发);
(2)公司使用价格较低、毒性较高的燃料汽油作为橡胶溶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含苯化物含量较高;
(3)没有通风措施和设施。
以上原因造成车间空气中苯和汽油浓度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数倍,而且又不为工人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所以会连续发生女刷胶工苯及汽油中毒事件。
【答疑编号10617767,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有关规章制度;
(2)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6)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答疑编号10617768,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答疑编号10617769,点击提问】
3、
【答案解析】该事故应属于较大事故。
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P212。
【答疑编号10617771,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该事故属于灼烫。
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P122~123。
【答疑编号10617772,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导致的。
参见《安全生产技术》教材P87。
【答疑编号10617773,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P198。
【答疑编号10617774,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P198~202。
【答疑编号10617775,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P145~157。
【答疑编号10617776,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P216。
【答疑编号10617777,点击提问】
4、
【答案解析】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
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价值。
【答疑编号10617797,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答疑编号10617798,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滞留于肺泡区的浮游粉尘。
【答疑编号10617799,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随含氧量增高,爆炸危险性越大,而选项C说的是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E选项应该是随湿度增高,爆炸危险性减少。
【答疑编号10617800,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答疑编号10617801,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选项C案例中未涉及,选项D应该属于安全技术措施,而不是管理的问题。
【答疑编号10617802,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没有选项B的说法,选项E不能降低粉尘浓度,只是杜绝粉尘爆炸的点火源。
【答疑编号10617803,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选项CE,漏电保护装置可以作为直接接触电击基本措施的补充措施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答疑编号10617804,点击提问】
5、
【答案解析】由案例中材料可知,该汽车公司冲压车间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所以车间从业人员易患噪声性耳聋。
【答疑编号10617820,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故该汽车公司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效果报告。
【答疑编号10617821,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温度和风速并不是准确的对应关系,故选项A错误。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第6.1.5条规定,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
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由此可知人均通风量并不是固定数值,故选项C错误。
在该标准中,有关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条文已被刪除,故选项D错误。
由材料中“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
”可知,涂装车间并非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工程师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础知识 安全工程师 第一章 安全生产 事故 预防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