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22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5498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3.62KB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22文档格式.docx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2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22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下列关于北伐战争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促使中共组织力量迅速壮大
D.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取得巨大胜利
7.北伐的方针是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
A.吴佩孚的势力B.孙传芳的势力
C.段祺瑞的势力D.张作霖的势力
8.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9.蒋介石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的主要意图是()
A.把共产党员排挤出国民党中央
B.削弱和限制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C.帮助国民党右派窃取党权
D.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10.1927年,帝国主义之所以积极扶植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主要是基于()
A.北洋军阀统治已基本被推翻B.蒋介石的野心日益膨胀
C.陈独秀对蒋介石妥协退让D.蒋介石和汪精卫争夺权力
1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D.广州起义
12.中共八七会议在当时的最大贡献是()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C.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D.强调了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
1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
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
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
14.1936年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抗日联军成立,其领导人先后有()
A.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B.杨靖宇、吉鸿昌、周保中
C.吉鸿昌、李兆麟、蔡廷锴D.李济深、蔡廷锴、周保中
15.按顺序排列以下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
①金沙江②赤水河③大渡河④夹金山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16.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意思是指()
A.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红军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
C.长征途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及抗日主张
D.长征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7.就当时的情势而论,西安事变扭转的“时局”是指()
A.日本加紧侵华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高潮兴起D.美、日争夺中国
18.关于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民族危机引起
B.单纯的学生运动
C.推动了青年学生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19.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的直接目的是()
A.为全面侵华做好准备
B.逼迫蒋介石做出更大的让步
C.排挤英美在华北的势力
D.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20.中共瓦窑堡会议指出:
“我们的任务是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反日的战线上去。
”这说明()
A.反对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并不矛盾
B.反对日本侵略是中共民主革命的最迫切的任务
C.团结一切反日力量是中共当时最迫切的任务
D.依靠工农群众是中共民主革命的方针
21.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刚审定“合格”的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从历史的角度,你认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我国的东北,不应该有日本民族的存在②王道乐土,其实就是建立日本所谓的“东亚新秩序”③日本没有侵略中国④东北本来就是中国的地方,不存在“中国人大量涌入”的问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2.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刚审定“合格”的历史教科书: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
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针对上述材料,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认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性
B.日本这是在美化侵略历史
C.日本是对中国人民的极端不负责任
D.这是日本的右翼势力想在国内复活军国主义
23.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是()
A.占领广州、武汉后,日军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
B.日本改变侵华策略
C.伪国民政府成立
D.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2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
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利地牵制了敌军
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5.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不包括()
A.特务统治B.一党专政
C.保甲制度D.防共限共
26.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有()
①徐州会战②太原会战③枣宜会战④豫湘桂会战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27.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涉及的根据地不包括()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C.晋绥抗日根据地D.陕甘宁边区
28.在抗日根据地中对地主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而不再开展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制定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广大农民受到地主剥削,负担过重
B.“三三制”原则规定了地主的权利
C.联合地主抗日
D.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局面
29.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性质决定的B.中华民族的利益决定的
C.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30.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其重大意义在于()
A.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
B.巩固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C.保障了中共思想路线的先进性
D.使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一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共20分)
材料一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政策应该是:
“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
材料二1927年4月5日,陈独秀与汪精卫在上海发表宣言:
“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
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
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议决,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
……不听信任何谣言,(同蒋介石)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
——《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
材料三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
(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
……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
……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等民众运动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公开之法令。
……武汉现有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出陈独秀的主要错误认识是什么?
(4分)
⑵材料二中,汪陈宣言有何影响?
(4分)
⑶根据材料三和一相比,有何相似之处?
⑷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陈独秀错误思想有何发展?
其实质如何?
⑸这三则材料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共21分)
材料一12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讨伐令:
“张学良背党叛国,劫持统帅,业经褫(剥夺)本兼各职,……乃犹不自悔悟,……反将所部集中西安,负隅抗命,……本国人民,同深愤慨。
政府……不得不明令讨伐,着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民,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
——1936年12月17日南京《中央日报》
材料二中央诸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望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三李济深致国民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的电文中说: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
况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以叛逆目之。
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四日本外相有田说:
“中央政府是否与张妥协?
……中央如在抗日容共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心强硬反对。
……张条件内容如何,日本自不奉询,以免有干涉中国内政之嫌。
——1936年12月19日驻日公使徐世英给国民政府的电报
材料五1990年12月9日,因发动西安事变被国民党当局长期监禁的张学良少帅,在台湾接受了日本广播协会(NHK)的采访。
关于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张说:
“那时我不想与共产党军队作战……为什么中国人之间要流血呢?
……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所以不管对方是谁,我愿意抛弃自己的权力和生命,进行抵制,这就是我的本性 ……他们要同日本人打,不愿同共产党作战而失掉力量,想保存力量同日本人作战”。
张学良说“我的一生被日本断送了,我不希望日本的年轻人再犯过去的错误……主要是想对日本青年说明,不要动用武力,用武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点历史已经教训了我们”
(1)根据材料一、二,扼要指出国民政府内部对处理西安事变的主张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材料三对国民政府的讨伐令持何态度?
其理由是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政府希望西安事变朝什么方向发展?
并指出有田的自相矛盾之处?
(4)根据材料五,从张学良的认识中,可以得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张学良对当时中国的局势持什么态度?
(5)针对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你有何认识?
(3分)
33.阅读下列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材料,回答问题:
(共14分)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1941年12月战争爆发时
1942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9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10万人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在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
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
米歇尔写到:
“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中国屈服了,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
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美国
英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3500
万人
2000多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1)依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
这一结局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高一历史下期半期试题参考答案(高2012级)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D2C3A4D5A6A7A8B9B10A
11C12A13D14A15B16C17B18B19D20C
21C22A23A24B25D26C27D28C29C30D
二.材料分析题(3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1分,第33题14分共55分)
31.⑴承认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绝对领导权,丢掉农民阶级,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形成了右倾机会主义理论基础(4分)
⑵为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准备活动辩护,助长了其反革命气焰,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
⑶都否认共产党的独立性和革命领导权(4分)。
⑷不仅取消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革命领导权,而且出卖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
是向汪精卫全面妥协的纲领。
⑸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32.
(1)不同的主张:
①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以置蒋介石于死地,夺取最高统治权,并力图扩大内战,以利于日本侵华;
②宋美龄等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营救蒋介石,维护统治地位,并防止日本侵华势力进一步扩大。
(2)持反对态度。
(2分)认为张学良是为逼蒋介石抗日而发动“兵谏”,不是“叛逆”,在民族危亡关头,不应同室操戈;
广大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希望中国扩大内战。
(2分);
西安事变如何解决是中国内政,有田强硬反对国民政府与张学良“妥协”,却标榜不干涉中国内政。
(2分)
(4)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5)从中国出发:
应该使中国更加强大,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从日本出发,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创造一个和平的美好的未来。
(言之成理即可)(3分)
33.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要兵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3分)未出现的原因是中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
(3)评价: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②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③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下册 期中考试 试题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