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认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95132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95KB
心理认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理认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认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
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
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完成。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反对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心理现象,坚持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过程的规律,因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冯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著。
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三、心理学的发展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
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
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四、心理辞典20条
1、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2、什么是心理过程?
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3、什么是认识过程?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总要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技即为认识过程。
4、什么是情感过程?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并非默然视之,无动于衷,而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主观体验。
如高兴、愉快、满意、或气愤、厌恶、不满等情绪、情感心理现象,这就是情感过程。
5、什么是意志过程?
人们对外界事物不仅要去认识、产生各种情感,而且回根据实践的要求,拟订计划,制定方案,并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计划来改造,进行创新活动。
人们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6、知情意之间有何关系?
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识过程是引起人情感和确定自己目标的基础,深厚的情感起着动力的作用。
激励着人的意志行动和认识活动。
而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以及目标的实现起着巨大的作用。
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
同样,人的需要与动机的产生与发展有依赖于人的各种心理过程。
7、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
动机和人的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紧密相联。
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8、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人的生理的与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需要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大类。
如对食物、水、空气、温度、运动、休息等的需要属于生理需要;
而对劳动、交往、艺术、文化知识的需要则属于社会性需要。
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等。
人的情绪与情感不外乎是对上述生理的与社会的,或精神与物质的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
是上述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9、什么是气质?
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与日常人们所说的气质不完全一样。
日常人们所说的气质常常指一个人的风格、风度,或某职业所具有的非凡特点,而心理学的气质指的是一个人生就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表现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方面的心理特点。
10、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
11、人们常说的四种气质类型是什么,其主要表现特征有哪些?
人们常说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心理特征主要有:
胆汁质: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急躁、易于冲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绪强烈、外露,但持续时间不常。
多血质:
活泼热情,充满朝气、行动敏捷、灵活机智,善于交际,适应性强。
粘液质: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向,不易激动,注意稳定且难以转移,沉着坚定,善于自制。
抑郁质:
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对事物反应敏捷,善于观察别人易疏忽的细节,情感发生较慢,但持续时间长久。
体验深刻具有内倾性。
12、气质能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一个人做什么、如何做,是由动机、愿望、信念决定的。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不能单凭气质类型来评价人的行为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也可能成为有害于社会的人。
13、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例如,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深邃的思考力等等,能力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同时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4、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人经常如何对人、对事和对自己所表现的基本特点。
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稳定地贯穿在他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预测他在某种情境中的表现。
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世界观,他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气质和能力虽然都是人的个性特征,但和一个人的动作快慢、能力的高低,并不体现一个人的个性本质。
而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表现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
如何对待客观事物,和怎样对待客观事物,就从本质方面表现了个性。
它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
如忠诚、坚定、勤劳和勇敢等性格,对社会就有积极作用;
而虚伪、奸诈、懒惰和自私等性格,对社会就有消极影响。
之所以说,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还因为个性的其他方面,如气质、能力如何表现,以及表现的程度,都以性格为转移。
15、性格与气质有何关系?
性格与气质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
但由于性格和气质有着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它们混淆起来。
如,有人把活泼、好动、性子太急、太慢的气质特点说成性格。
而把“老实稳重”、“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说成是气质。
实际上,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的非常紧密。
性格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在性格结构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起着主要作用,因此社会生活条件不同,人的性格特点就有明显的区别;
而气质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的,更多带有先天性,因而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人们的气质可能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可以掩盖和改善气质。
16、性格和能力有何关系?
性格和能力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首先,性格特征对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例如,认真、勤奋、热忱、谦虚、坚定、自信、责任感和事业心等优良性格品质,都能促使能力更好地形成与发展。
同时,优良的性格特征也往往能够补偿某种能力的不足。
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早入林”等说的就是勤奋这种性格特征队能力缺陷的补偿作用。
不良的性格特征,如马虎、懒惰、对视野的淡漠、敷衍了事和狂妄自大等都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是能力衰退。
其次,性格与能力往往是在同一活动中形成的,人的每一活动都又各种心理活动参加,与此同时也就发生着体力、智力和性格上的一系列变化。
17、人的性格结构与特征有哪些方面?
性格是有许多成分或特征组成的。
结构非常复杂。
通常把性格的结构分成四个方面,即: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18、什么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劳动、对工作以及对自己所表现出的态度即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如有无同情心、勤奋或懒惰、严于律己或放任自己等。
19、什么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人的意志表现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与人的意志相应的性格特征叫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自觉性。
对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与自觉确定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则,为冲动性、盲目性、举止轻率和独断专横等。
(2)果断性。
指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判明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则为武断或优柔寡断等。
(3)坚毅性。
坚持预定的目的。
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与障碍,不怕挫折与失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常常表现为行动的摇摆,经不住挫折和困难,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因而在事业上一事无成。
(4)自制力。
这是表现在支配和控制自己行动方面的性格特征。
如冷静,沉着等,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任性、却、懦弱和易冲动等。
20、什么是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又表现为四个方面,具体为:
(1)表现为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感染程度,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程度,如有的人情绪高涨,精力旺盛,富于激情。
而有的人情绪体验比较微弱,情绪安宁、冷漠。
(2)情绪稳定方面的性格特征:
表现为一个人情绪受外界条件变化而产生起伏和波动的程度。
如有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情绪比较平稳,对情绪易控制;
而有的人容易激动,情绪的控制力弱,情绪起伏很大。
(3)情绪持久方面的性格特征。
表现为情绪活动时间和对身体、工作和生活影响的久暂性;
如同样遇到悲伤事件,有的人持续的时间短,对身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也较短。
(4)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
指不同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稳定表现的程度,如有的人经常欢乐愉快,有的人经常抑郁低沉,有的人经常心情安静,有的人却常不安和激动。
不同的主导心境鲜明地反映着不同的性格特点。
心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心理学探讨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心理及其行为现象表现为可观察的活动。
研究被试各种行为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顺着可观察的活动来追踪和记录其现象和变化。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例如,研究者要比较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差异,首先要建立对攻击性行为的分类系统和程度等级表,并界定出记录方法。
“攻击性行为”可分为“言语攻击”和“行动攻击”两类,“言语攻击”又可分为“骂人”、“讽刺挖苦”等,“行动攻击”又可分为“推人”、“打人”等,并对攻击的严重性定出等级。
这样的观察记录就比较客观,有利于研究攻击性行为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家们在进行观察时,有时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直接观察、记录,然后分析解释,从而获得有关行为变化的规律,这种观察属于自然观察法;
有时则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属于控制观察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多用于对婴幼儿、儿童游戏、学校教师活动、市场交易以及动物行为等的研究。
观察法还可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作为被观察者的一员,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观察记录,这种观察通常可用于对成年人社会活动(如投票行为)的研究。
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并记录其所见所闻,这种观察通常被用于对儿童、动物的研究。
在实施非参与观察时,为了避免被观察者受到干扰,常在实验室设置单向玻璃观察墙,观察者可在玻璃墙的一边观察另一边被观察者的活动,而被观察者看不见观察者在观察自己。
无论是参与观察还是非参与观察,原则上要尽量客观,不宜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被别人观察而影响观察的效果,为此,一些观察室或教室都安装有监视摄像头来暗中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
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即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当然,观察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可供研究者以此为基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仍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调查者可以向被研究者本人(如学生)进行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研究者的人(如教师、父母等)进行调查。
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这种调查是调查者事先拟好问卷,由被调查者在问卷上回答问题,发放问卷的方式可以是邮寄,也可以是集体发放或个人发放,因此可以同时调查很多人。
另一种方式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这种调查是调查者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提问,然后随时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或反应。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有关个人资料的问题,即个人属性变量,其中的项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
为了增强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一般社会调查不填写姓名,项目的具体名称和数量也要根据研究目的而定。
另一部分是所要填写的问题,被调查者的答题方式有是非法、选择法、简答法等,被调查者在各个问题上的回答就是其反应变量。
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分析被研究者的属性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在问卷中各种问题上,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各类人员在态度或意见上是否存在差异。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故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
调查法的缺点是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为了进行科学的调查,得出恰当的解释,必须有经过预先检验过的问卷,有受过培训的调查者,有能够反映总体的样本,还要采用正确的资料分析方法。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
根据需要,研究者也常对被试进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从熟悉被试的亲近者了解情况,或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或他人为被试所写的资料(如传记、病历)等进行分析。
个案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被试,也可以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如一个家庭、班级或工厂)。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例如,个人写的日记、自传往往因自我防卫而缺乏真实性。
此外,个案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地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但在经过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可为研究者设计实验研究假设提供参考。
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即自变量,或称实验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即因变量。
实验需要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在于排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实验者必须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使两个组除了在自变量的变化上存在差异外,其它各个方面的条件大致相同。
至于系统的操纵则指实验者对自变量变化(如强度、时间等)的控制是周密而严谨的。
在实验中,实验者系统控制和变化自变量,客观地观测这两组的反应(即因变量)是否不同,以确定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的情况,从而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实验法不仅能够有助于研究者揭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一旦揭示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后对同类现象进行处理时,根据其前因就能预测其后果,根据其结果也可了解其原因,甚至可以根据原因制造出结果。
所以,通过实验法可以实现心理学描述、解释、预测及控制行为等科学研究的目的。
实验法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现场实验是在学校或工厂等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
例如,要研究发现教学法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实验者在一个班进行发现法教学,在另一个对等的班进行常规教学,对两个班物理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找到教学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现场实验的优点是把心理学研究与平时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研究的问题来自现实,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
其缺点是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密控制实验条件。
实验室实验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例如,为了研究人对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异,实验者在实验室中布置好电秒表、光、声刺激、电键等仪器,让被试将一只手放在电键上,要求他当看到或听到信号时立即按下电键,经过多次实验,实验者可以统计分析出人对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室实验的最大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了精确测定,精确度高。
其主要缺点是研究情境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情境,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心理学学科分支
理论心理学
*心理:
心理活动范畴
*意识:
意识起源,意识流,无意识,心身关系,心身等同论,心物同形论,心身平行论,心身交互作用论,副现象论等。
*理论流派:
经验论,反映论,还原论,拟人论,反射学,反应学,定势理论,心理主义,唯心理观,生物学化,社会学化,黑箱理论,形神论,人贵论,知行论,习与性成等。
*行为科学
普通心理学
*感觉
**感觉性**感觉阈限
**
心理物理定律:
韦伯定律
**信号觉察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视觉:
明视觉与暗视觉,视敏度,马赫带,侧抑制,特征觉察器,空间频率,闪烁临界频率,颜色视觉,色觉,色觉理论,自然颜色系统,孟塞尔颜色系统等。
**听觉:
听觉理论,听觉空间定位等。
**嗅觉**味觉
**肤觉:
触觉,两点阈等。
**痛觉**振动觉**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注意:
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稳定性,分心等。
*知觉:
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图形知觉,图形掩蔽,图形后效(倾斜后效,麦科洛后效,动觉后效),空间知觉(深度知觉-随机点立体图,大小知觉),生态光学,运动知觉(似动),时间知觉,言语知觉,可懂度,知觉学习,错觉,统觉,直觉等。
*表征:
表象,遗觉象等。
*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意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识记(无意义音节),保持,再认,再现,回忆,追忆,遗忘(保持曲线,遗忘曲线),记忆恢复,记忆的系列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蔡戈尼克效应,记忆术等。
*联想:
自由联想,控制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等。
*学习
*想象:
纪想
*思维:
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无意象思维等。
*问题解决:
问题空间,启发式方法,尝试错误,顿悟等。
*决策
*概念:
概念形成,人工概念等。
*理解
*信息加工心理学: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ACT模型,平行分布加工等。
*
人工智能:
**图像识别:
模板匹配模型,原型匹配模型,“泛魔”识别模型等。
**GPS程序**EPAM程序
*情绪和情感:
情绪理论,情感两极性,情操,表情,心境,热情,激情,厌烦,恐惧,愤怒,应激等。
*意志*
意向
*兴趣
*动机:
动机理论
*需要:
需要层次论
*行为:
刺激,反应,诱因,内驱力,定势,本能,运动(运动协调),动作(反应时,念动动作),习惯,行动,作业,操作,技能,活动等。
*语言
*言语:
内部言语,外部言语,言语交往等。
*阅读*理想*人格
*个性:
素质,能力(智力,智能-智力结构理论),认知方式,元认知,内化与外化,天才等。
气质:
*性格:
外倾,内倾,自卑感,思维型,艺术型,遗觉型等。
心灵学:
超感官知觉(遥视),心理致动等。
生理心理学
功能系统理论,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说,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大脑皮层联合区,丘脑-皮层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皮层非特异投射系统,基底神经节,小脑,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神经递质,反响回路,自发电位,诱发电位,感受野,割裂脑,自我刺激,昼夜节律,近日节律,利手,巴甫洛夫学说(条件反射学说,分析器学说,高级神经活动规律,两种信号系统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动力定型),摄食调节,饮水调节,性行为的生理基础,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情绪的生理机制,运动的生理机制,睡眠,觉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