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4470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05KB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是坐端正了,但效果又如何呢?
三、还有部分教师顿不顿要求学生:
“学生就得有学生的样子。
就要听老师的话,不听老师的话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老师教什么,你就要学什么”等等。
分析: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还有许多传统的教育思想,即“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不可冒犯等传统教育思想在教师心目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坐端正了,课堂纪律好了,可是学生心在课堂吗?
更何况这样长时间的背手端坐,“捆绑式”的教学。
带给学生的是疲劳、禁锢和压抑。
试想:
有些学生连转转头,做做手势,举手提问的自由都没有,学生还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呢?
再者,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传统教学一般都是静止不动的“秧田式”排座形式,学生几乎没有在一起交流、讨论的机会。
表面看,俨然一种静读深思的情景,课堂秩序似乎控制的很好,但由于学生缺乏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往往固守自己有限的视野和见解,不能从更广的范围内吸收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还由于缺少外界信息的良性刺激,学生创新的火花难以迸发。
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就不仅仅是“禁”住了学生的嘴,还“禁”住了学生思考研究的兴趣和可贵的创新萌芽。
这种陈旧的观念我们必须转变。
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应该得到转变。
因此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
案例二:
本学期,在听一位五年级教师讲读《燕子》一课中,引导学生读议第一段的课堂实录:
教师提问:
燕子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齐答):
乌黑光亮的。
燕子的翅膀呢?
俊俏轻快的。
教师又提问:
燕子的尾巴又是怎样的呢?
燕子的尾巴象剪刀似的。
接着教师最后又问:
合起来凑成了什么样的燕子呢?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教师小结这段:
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大家说燕子可爱吗?
学生齐答:
可爱。
这位教师的课,初看课堂气氛热烈,充满了师生互动的浓烈气氛。
《新课标》倡导对话,则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中去与作者和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走出文本去和老师、同学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而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知识。
这才是对话的本质。
本案例中,师生虽在对话,学生虽在表述,但无情感的沟通,缺乏心灵的交流,除能把课文读一遍外,其余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阅读《燕子》第一节,必须具体感悟燕子的外形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品析作者的语言描述美,要给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书让学生自己读。
读,是学生经历、认识、感悟阅读材料的必由之路,也是磨练学生语感能力的不可逾越的一步。
在文本情景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疑问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能的迁移,把握阅读策略,掌握阅读过程。
实践证明,书让学生自己读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和必经遵循的基本教学规律。
问题让学生自己提。
读而能问,即使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
这也是阅读教学必须充分体现的特征。
教师要把握时机,放飞学生,给他们提供置疑的时间和空间。
敢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意识,他是促进学生由理解性阅读向创造性阅读的重要策略,是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最成功的一步。
因此,应让学生提问,并将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话让学生自己说。
说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主体的理解结果,或者说对事物认识过程的陈述。
更是一种及强的言语教际活动。
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由不敢开口说到敢开口说即要经历一个心理反复冲突的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
而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
教师必须抓住阅读教学主整地,给每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人人参与的机会,说往往构成激活课堂思维的灵魂,构成学生主动发展的关键。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话的源泉。
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氛围。
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想讲就讲,学生说才会体现个性化。
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一种现代的教育本质观。
即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学生则是自身学习与生活活动的主体,师生双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案例三:
上学年听了一位六年级语文教师讲《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当时他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小女孩在大年夜买火柴的事说明了什么?
2、你学了这一课后受到了什么教育?
随后他提问,只有两三个学生作了很含混的回答。
这位老师很生气的扫视了全班学生几眼说:
“真笨,简直是一群笨蛋”,接着又批评了部分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学生。
这位老师以生硬的批评、挖苦、讽刺的方式指责一时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其用意好像是好的,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因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新,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
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
而是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不断营造出有创意的教育策略。
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更为充实的现实生活。
但就上述案例及目前课堂教学而言,师生关系在人格上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教师批评和惩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当教师感到学生“不听话”或冒犯了自己时,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以此作为维护自身权威的一种手段。
从教师的出发点来说,这样做一般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
但问题在于教师们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必须把尊重学生人格作为热爱学生的前提。
否则,这种严厉的爱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了一批“听话的孩子,学习的机器”。
而未必是具有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主人。
为此,作为教师,就应着力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中要认可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而不是强求一律。
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并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
主体精神的培育和解放,需要有一个宽松的、个性化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要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这一空间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
这种氛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只有这样,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才能得到保障。
案例四:
自己在近一年的听课活动中,收获不小。
但也为一些老师的“讲”“问”式教学而担忧,好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讲”到底就是一“问”到底。
要么是“对不对”?
要么是“是不是”?
学生只能回答;
“是”、“对”。
整堂课就在“是”与“对”中结束了。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灌硬铸进去的,学生的能力,也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
象上述案例中的“讲”“问”式课堂教学,表面看热热闹闹,气氛很浓,但其教学效果未必好,因为教师的这种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未必真正具有启发性,学生的回答也未必建立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这种满堂吼或一言堂的教学活动完全是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进行。
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自己说了算,还有些教师自己就好像开的是“零售铺”。
学生得到的是“散装货”,知识是零打碎敲,能力是机械重复。
教师非要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几乎用不着去思考,用不着去动脑筋,学生的思维和自学能力怎么能提高呢?
新课标,新课程倡导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展示教师教学个性。
更注重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原则。
要合理科学的安排和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有选择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
同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干自己最想干的事。
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利用课堂尽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会,会中创。
在会学中成长,这样的课堂应是开放的,民主的,自由平等的,课堂始终属于学生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利于学生发展和创造的,是我们每个教师要达到的境界。
实践证明,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于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返朴归真的本质所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展示人人主动学习的机会。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只要我们弃旧求新,勇于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创新,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着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一定能落在实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落实 学生 主体 地位 案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