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94274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6.45KB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
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德兴趣。
3、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心酸。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
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这些名著。
请同学们打开66页第四单元导读,读一读有什么要求。
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接着读2自然段?
在第2自然段中,告诉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习本组课文?
(生答),齐读单元导读。
2.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名著。
在学之前,先向我们的同学了解一下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
(学生畅所欲言)
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3.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学情
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回忆一下,在预习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简单交流对作者的了解,作品,哪国人等。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
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把课文分成3段。
四、再读理解
1.预习课文时,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怜)文中哪一个句子最能体现小女孩的命运,谁能来读一下?
(可怜的小女孩!
2.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可怜的,你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是可怜的?
请默读课文的1至4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理由,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汇报交流
1.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句: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1)师:
对一般人来说,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
快乐的气氛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谁再来读这句话?
老师也来读一读。
指读,齐读。
2.男孩欺负女孩句:
师:
男孩欺负她,拿他开心,小女孩真是太可怜了!
3.第2自然段“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
你想对过路人、小女孩说点什么呢?
她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4.交流第4段后,师:
大年夜,小女孩有家不能回,爸爸不疼爱他,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了,她多么需要有人的疼爱啊!
5.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课文中多处写了这个字,课件出示“冷”,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
课件:
天冷极了
又冷又黑的晚上
她又饿又冷
她觉得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人心。
6.她真是个——师手势大黑板“可怜的小女孩!
”,生齐说这句话。
让我们用同情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再分别用悲伤的语气,无奈的语气读这句话。
7.指导跳读:
让我们再把这些有关冷的句子和文中1至4自然段中的部分句子连起来,进行跳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
配乐评价:
同学们读得情深意切,老师被你们感动了
8.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温暖、食物、疼爱)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中描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
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
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
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
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看到?
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
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这里的“敢是什么意思?
改成陈述句,为什么?
指读,齐读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终于”是什么意思?
你能联系前后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后来她又为什么一次一次地擦燃火柴?
体会:
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
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
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理解重点句: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
(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
(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
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
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
悲剧的结
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
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
《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作业:
小练笔《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
【反思】本文应抓住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点燃火柴所看到的场景,体会小女孩对温暖、食物、关爱、快乐的渴望,从而增加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之情。
文中“大年夜”这一特殊时期的作用,也应该带学生细细品味一下。
课文中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句子中隐藏的信息,可以带领学生慢慢思索。
15凡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
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出示资料,默读思考:
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
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国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
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怎样分段?
(可以按照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凡卡准备写信;
第三至第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讲凡卡写信的内容和他写信时想到的事情;
第十六自然段至结束是第三段,讲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的梦。
3.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
①读准读通外国名字。
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课件出示:
凡卡·
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
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
凡卡·
茹科夫(伊凡·
茹科夫):
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
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
玛卡里奇:
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
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
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
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
老母狗的名字。
②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
如,“楦头”“摩平”。
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
三、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1、学生读课文,想想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本文的写作特点。
四、布置作业
一、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
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
乡下?
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
2.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3.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生:
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
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
*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
*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
*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
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
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2.交流:
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
联系课文具体谈谈。
3.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①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
挨打:
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
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
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②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过渡:
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
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
(挨饿、睡不好觉)
挨饿:
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挨困:
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
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
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
如:
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
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①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
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
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6.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
7.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
8.小结:
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9.质疑:
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
10.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二、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感知凡卡的回忆,体会文章情感
(一)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2.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
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读完后互相讨论讨论。
(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3.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
(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二)再读“回忆”,感受快乐
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2.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
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
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
3.小结:
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
4.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5.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
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交流。
①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
②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
(三)再读“回忆”,感悟写法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
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
2.讨论交流。
3.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
4.小结:
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
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心情
1.看课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凡卡当时的心境。
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
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
5.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
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
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
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
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讨论。
①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②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3.小结。
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
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
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
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
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
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集体 备课 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