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打印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3491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33KB
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打印Word格式.docx
《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打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打印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五、问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措施。
2、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有哪些特点?
(1)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点是:
1.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
2.教育对象的平等性、普及性3.教育实践的原始性。
(2)古代教育的特点:
1.学校的产生2.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①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践,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③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④教育的形式单一。
⑤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3)现代教育的特点:
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
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3、如何理解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教育生产化;
2.教育终身化;
3.教育社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多元化。
4、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学习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
(2)学习教育学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和借鉴。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目的与规律
一、填空题
1、教育的本质存在于教育的内部,是教育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是有教育过程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2、教育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为: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4、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是宏观的。
它反映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教育政策和对教育的总体要求。
教育目的是中观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是教育宗旨、教育方针内容的一部分。
5、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目的完全只能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这是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
6、教育目的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人的社会价值做出决定。
7、“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最求的目标。
8、1995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9、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包括:
社会主义方向性,培养劳动者、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相统一。
10、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11、普通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通中小学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做人和进一步接受教育大好基础,为提高打好基础。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分。
13、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14、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5、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教育受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制约,因此,必须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17、文化与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即:
一方面教育影响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发展又要受文化的制约。
18、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一条反映的是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另一条反映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
19、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即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期促进作用。
它包括:
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二、判断题15
三、选择题10
四、名词解释5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2、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3、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
5、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五、问答题10
1、简述对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及其教育属性。
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的本质存在于教育的内部,是教育各要素间的内资联系,是由教育过程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最重要的能动的因素,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教育过程不同于其他社会过程和持殊矛盾。
教育者的教育要求反映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即教育目的),它总是高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
通过教育者的培养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①教育的永恒性;
②教育的历史性;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目的的含义是?
怎么区分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的、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教育目的所反映的是关于所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等方面的规格性。
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区分?
教育宗旨,方针是宏观的。
它反映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教育政策和对教育的总体要求。
教育目的是中观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是教育宗旨,方针内容的一部分。
狭义的教育目标是微观的,他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目的制定出的不同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以指导学校进行各种具体的教育活动。
3、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包括哪些方面?
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
1.社会主义方向性2.培养劳动者3.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相统一。
4、简述素质教育的含义及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2.全面性3.全体性4.基础性5.发展性。
5、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2.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主动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4.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简述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1.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制约,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育受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制约,必须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教育内容和方法;
3.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制约,必须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词,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发展;
4.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制约,因材施教,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的制约,必须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力以及与生产力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的集中体现。
8、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对政治有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必须受政治发展的制约。
9、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即:
一方面教育影响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要受文化的制约。
10、为什么说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教育是转化经验、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活动的规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劳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与传递者;
教师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教师是人的潜能的挖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
二是培养品德,塑造学生的心灵;
三是训练身体,发展学生的体质。
3、创造性、示范性、长效性、是教师职业的特点。
4、教育机制,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5、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其核心内容包括:
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热爱学生尊重同事,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依法执教。
6、教师要满足社会发展与育人的需要、必需具备以下三种基本素质:
正确的教育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完善的能力结构。
7、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精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8、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
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两个方面。
9、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
10、教师扮演者“教员”角色、“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心理医生的角色、青少年的朋友角色、父母角色、榜样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
11、教师的权威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评价手段、师生关系。
12、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
学生是具有独特创造价值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13、学生具有生存权利、受教育权利、受尊重权利、安全权利。
14、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非正式关系。
二、判断题18
三、选择题8
四、名词解释6
1、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3、教育预见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可能的教育干扰因素和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4、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
5、教师专业精神——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6、年龄特征——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年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
五、问答题8
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
2教师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
2培养品德,塑造学生的心灵。
3训练身体,发展学生的体质。
2、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
1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2示范性。
教育史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必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3长效性。
教师职业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搞好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质工作的基本条件。
教师要满足社会发展与育人的需要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正确的教育理念2多元的知识结构3完善的能力结构:
言语表达能力、教育和教学能力
4、教师扮演了那些角色,如何处理教师的角色冲突?
1“教员”角色2“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3“心理医生”的角色4“青少年的朋友”角色5“父母角色”6“榜样”角色7“研究者”角色;
处理角色冲突:
在工作中将许多角色融合和组织根据乌申斯基主张:
严肃中渗着笑语,但不完全是玩笑;
对人温柔可亲,但不甜得腻人;
为人公正厚道,但不吹毛求疵;
做人善良仁慈,但不软弱无能。
5、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1学生是具有独特创造价值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6、学生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
7、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师生的认知关系2师生的情感关系
8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它有赖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学生家庭与社会的有力配合。
这些因素中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做到: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2深入了解学生:
第一,对学生个体的了解。
第二,对学生集体的了解。
3使师生之间在做到相互信任,感情上相互接受
第四章课程与课程改革
1、课程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吧宏观的教育思想、观念、理论等于微观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总体上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目标内否完满实现。
2、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办理过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3、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它时常带有非预期性、非计划性、以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方式呈现。
其特点是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
4、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有模式主题、功能与结构设定、支持系统与适用环境。
5、课程开发包括地方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两个方面。
课程开发的方式有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创新。
6、世界各国对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表现在现代化、人文化、全球化、综合化方面。
7、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8、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积极的学生观、因材施教教学观、多渠道多形式重能力的评价观。
9、现代教育思潮主要包括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
10、中课程结构有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
11、高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有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12、高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三、选择题7
1、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2、课程模式——是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发展状况,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和思想,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简要概括总结。
3、课程开发——是指地方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校实施的课程予以调节,安排和整合,以满足教学需要的活动。
4、课程评价——是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的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5、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五、问答题11
1、现代课程流派有哪些?
1经验主义课程论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4存在主义课程论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2、简述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
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有:
模式主题、功能与结构设定、支持系统与适用环境。
3、课程开发的方式有哪些?
课程开发的方式有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创新。
4、如何进行课程开发?
宏观方面: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2审查学生实现自己目标过程中可能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3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学生的情况4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
5、简述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和CSE评价模式。
CIPP模式强调了对教育目标的评价。
它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种评价组成。
它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模式。
CSE评价模式包括需要评价、方案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四个步骤。
CSE评价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模式,在课程评价中运用得尤为广泛。
6、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了哪些新趋势?
1扩大课程行政主体2创新课程目标3丰富课程内容4调整课程结构
7、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创新教育理论、个性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综合课程理论、现代教育思潮(即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
8、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如恶化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创新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意识的培养
(2)创新思维的培养(3)创新技能的培养(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9、多元智力理论对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积极的学生观、因材施教教学观、多渠道多形式重能力的评价观,因此,它滴教育的启示是:
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上追求多样性;
课程实施上需要师生全方位合作;
课程评价上体现发展性和创造性。
10、简述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
通过以下基本途径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2、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4、建立起发展性的校内评价体系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11、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有哪些要求?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2、建立课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3、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4、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第五章教学与教学设计
1、
2、教学过程的特点是双边性、间接性、发展性。
3、教学模式有指导思想、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几个要素组成的。
4、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完整性、操作性、个性、简约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优效性。
5、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传递、自学、引导、情境、示范、演示、参观、实验、实习等。
6、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等几种形式。
7、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向导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鉴别功能。
8、按评价的价值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9、按评价目的和功能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0、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有指导性、统合性、操作性、预演性、凸显性、易控性、创造性。
1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12、教学设计常用的模式有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13、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14、从教学设计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知识、策略知识。
15、
二、判断题14
三、选择题11
四、名词解释6
1、教学(广义)——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指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2、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方式。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6、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利用多种方法和,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活动质量价值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教育学 复习资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