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江西新课标Ⅰ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届高三联合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2953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49.02KB
全国大联考江西新课标Ⅰ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届高三联合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大联考江西新课标Ⅰ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届高三联合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大联考江西新课标Ⅰ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届高三联合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
认识化学科学
2个
2题
16.7%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物质结构与性质
【题型考点分析】
题号
题型
1
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
2
“位构性”关系理解及应用
3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
4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
5
原电池原理理解
6
油脂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7
物质制备的探究
8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考查
9
有机合成综合考查
10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1
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12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
第I卷(选择题)
1.化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好的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
B.从花生中提取的生物柴油与由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C.用石灰水或MgSO4溶液喷涂在树干上均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
D.含氟牙膏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龋齿
【答案】D
【解析】A、毛织品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加酶洗衣粉不能洗涤毛织品,故A错误;
B、通过花生提取的生物柴油的组成主要为甘油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属于烃的衍生物,从石油中炼制的柴油是烃类物质,故B错误;
C、石灰水能使蛋白质变性,但MgSO4溶液不能,故C错误;
D、含氟牙膏中含有Na2PO3F、NaF,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龋齿,故D正确。
2.下列选项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Ca2++2OH-+2HCO
=CaCO3↓+CO
+2H2O
B.室温下测得NH4HSO4溶液的pH<
7,主要是因为存在:
NH4++H2O
NH3·
H2O+H3O+
C.用重铬酸钾溶液滴定草酸:
Cr2O
+14H++3C2O
-=2Cr3++6CO2↑+7H2O
D.向AgCl沉淀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AgCl溶解:
AgCl+2NH3·
H2O=[Ag(NH3)2]++Cl-+2H2O
【解析】A、NaOH是少量,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故A错误;
B、NH4HSO4在水中电离:
NH4HSO4=NH4++H++SO42-,溶液显酸性,是因为电离出H+缘故,故B错误;
C、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草酸是弱酸,不能拆写成离子,正确的是Cr2O72-+8H++3H2C2O4=2Cr3++6CO2↑+7H2O,故C错误;
D、AgCl沉淀中加入氨水发生络合反应,即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Cl+2NH3·
H2O=[Ag(NH3)2]++Cl-+2H2O,故D正确。
3.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D,学生认为中间体中含有碳氧双键,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学生忽略了羧基、酯基中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
4.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生成的Fe3+
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
【答案】B
【解析】A、铁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因为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装置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A说法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把生成的Fe2+氧化成Fe3+,因此不能检验是否铁丝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Fe3+,故B说法错误;
C、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故C说法正确;
D、导管a的作用是使内外压强相同,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D说法正确。
5.根据反应KMnO4+FeSO4+H2SO4→MnSO4+Fe2(SO4)3+K2SO4+H2O(未配平)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
L-1,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
MnO4-+5e-+8H+===Mn2++4H2O
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乙甲烧杯中移动,保持溶液中的电荷平衡
D.忽略溶液体积变化,Fe2(SO4)3浓度变为1.5mol/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1mol
【解析】A、根据所给反应方程式,Fe2+的化合价升高,依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因此石墨b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石墨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nO4-+5e-+8H+=Mn2++4H2O,故B说法正确;
C、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同时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K+向甲烧杯移动,SO42-向乙烧杯移动,故C说法正确;
D、生成Fe3+的物质的量为(200×
10-3×
1.5×
2-200×
1×
2)mol=0.2mol,负极反应式为Fe2+=2e-=Fe3+,因此电路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2mol,故D说法错误。
xk$w
6.下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A.Z和R所形成的化合物,不能通过溶液中复分解反应而制得
B.简单离子的半径关系是:
R>
Y>
Z>
X
C.X和Y所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工业上获得单质Z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电解其熔融氯化物来实现
【答案】A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Z和R为第三周期元素,则Z为Al,R为S,形成的化合物是Al2S3,Al2S3在水中发生双水解反应,因此不能通过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制得,故A正确;
B、X为O,Y为Na、Z为Al,R为S,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S2->
O2->
Na+>
Al3+,故B错误;
形成的化合物是Na2O2和Na2O,虽然Na2O2具有强氧化性,但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因此不能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故C错误;
D、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因此工业上常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制备金属铝,故D错误。
7.室温下,用0.10mol·
L-1盐酸分别滴定20.00mL0.10mol·
L-1氢氧化钾溶液和氨水,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V(HCl)]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A.Ⅰ表示的是滴定氨水的曲线
B.当pH=7时,滴定氨水消耗的V(HCl)<
20mL,且此时溶液中c(NH4+)=c(Cl-)
C.滴定氢氧化钾溶液时,若V(HCl)>20mL,则一定有:
c(Cl-)>c(H+)>c(K+)>c(OH-)
D.当滴定氨水消耗V(HCl)=10mL时,c(NH3·
H2O)>
c(NH4+)>
c(Cl-)>
c(OH-)>
c(H+)
【解析】A、KOH为强碱,NH3·
H2O是弱碱,相同浓度时,NH3·
H2O的pH小于KOH,因此II表示的是滴定氨水的曲线,故A错误;
B、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H4Cl,溶液显酸性,因此pH=7时,溶质为NH4Cl和NH3·
H2O,消耗的V(HCl)<
20mL,根据电荷守恒,c(NH4+)+c(H+)=c(Cl-)+c(OH-),pH=7时,c(H+)=c(OH-),即c(NH4+)=c(Cl-),故B正确;
C、当V(HCl)>
20mL,溶质为KCl和HCl,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是c(Cl-)>
c(K+)>
c(H+)>
c(OH-),也可能是c(Cl-)>
c(OH-),故C错误;
D、当V(HCl)=10mL时,溶质为NH3·
H2O和NH4Cl,且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图像,V(HCl)=10mL时,溶液显碱性,即NH3·
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因此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
c(NH3·
c(H+),故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8.二茂铁可用作燃料的节能消烟剂、抗爆剂等。
实验室制备二茂铁装置示意图如图一
已知:
①二茂铁熔点是173℃,在100℃时开始升华;
沸点是249℃。
②制备二茂铁的反应原理是:
2KOH+FeCl2+2C5H6=Fe(C5H5)2+2KCl+2H2O
实验步骤为:
①在三颈烧瓶中加入25g粉末状的KOH,并从仪器a中加入60mL无水乙醚到烧瓶中,充分搅拌,同时通氮气约10min;
②再从仪器a滴入5.5mL新蒸馏的环戊二烯(C5H6,密度为0.95g/cm3),搅拌;
③将6.5g无水FeCl2与(CH3)2SO(二甲亚砜,作溶剂)配成的溶液25mL装入仪器a中,慢慢滴入仪器c中,45min滴完,继续搅拌45min;
④再从仪器a加入25mL无水乙醚搅拌;
⑤将c中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盐酸、水各洗涤两次,分液得橙黄色溶液;
⑥蒸发橙黄色溶液,得二茂铁粗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c的适宜容积应为(选编号):
_________
①100mL②250mL③500mL
(4)步骤⑤用盐酸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⑦是二茂铁粗产品的提纯,该过程在图二中进行,其操作名称为_________;
该操作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确认得到的是二茂铁,还需要进行的一项简单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最终制得纯净的二茂铁4.3g,则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球形冷凝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Fe2+被氧化②除去多余的KOH升华防止二茂铁挥发进入空气中测定所得固体的熔点58.4%
9.二硫化钨(WS2,WS2中W的化合价为+4)可用作润滑剂及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催化剂。
由钨铁矿(其主要成分是FeWO4,还含少量Al2O3)制备二硫化钨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W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4,请写出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eWO4在碱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渣Ⅰ中主要成分的形成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5)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而使灯丝变细,加入碘单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其原理为:
W(s)+2I2(g)
WI4(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灯管内的I2可以循环使用
B.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在灯丝上沉积
C.温度升高时,WI4的分解速率加快,而W和I2的合成速率减慢
D.WI4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寿命延长
(6)已知常温下,Ksp(CaWO4)=1×
10-10,浓度为xmol/L的Na2WO4溶液与浓度为1×
10-4mol/L的CaCl2溶液按体积比2:
1混合,产生CaWO4沉淀,则x≥___________
(7)已知生成二硫化钨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2WS4+3O2
2WS2+4NH3+2S+2SO2+2H2O,若生成124克WS2,则反应所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六周期,ⅥB族玻璃棒、漏斗、烧杯4FeWO4+O2+8NaOH
2Fe2O3+4Na2WO4+4H2OAlO
+CO2+2H2O===Al(OH)3↓+HCO
AB4.5×
10-64NA(或2.408×
1024)
【解析】考查化学工艺流程,
(1)W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4,因此W元素位于第六周期VIB族;
(2)操作I得到溶液和滤渣,此操作方法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
(3)根据流程图,FeWO4在碱熔中,得到Fe2O3和Na2WO4,反应物是NaOH、FeWO4、NaOH,生成物是Na2WO4、Fe2O3,FeWO4中Fe显+3价,W显+5价,Na2WO4中W显+6价,FeWO4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因此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因此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FeWO4+O2+8NaOH
2Fe2O3+4Na2WO4+4H2O;
(4)根据钨铁矿含有成分中有氧化铝,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碱熔中发生Al2O3+2NaOH
2NaAlO2+H2O,粗钨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AlO2-+CO2+2H2O=Al(OH)3↓+HCO3-,滤渣I为氢氧化铝;
(5)A、根据原理,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灯管内的I2可以循环使用,故A正确;
B、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而使灯丝变细,加入碘单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在灯丝上沉积,故B正确;
C、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C错误;
D、根据B选项分析,故D错误;
(6)根据Qc与Ksp的关系,有c(WO42-)×
c(Ca2+)≥Ksp(CaWO4),代入数值,得出:
,解得x≥4.5×
10-6mol·
L-1;
(7)根据反应方程式,W的化合价由+6价→+4价,O2中O的化合价由0价→-2价,S的化合价由-2价→0价、+4价,生成WS2的物质的量为124/248mol=0.5mol,根据反应方程式,求出生成S的物质的量为0.5mol,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因此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5×
2+0.5×
6)mol=3mo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NA。
本题的易错点是(6),学生知道利用QC与Ksp的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但常常采用的是x×
10-4≥10-10,求解x,忽略了离子浓度应是混合后离子浓度,从而计算错误。
10.研究发现,NOx和SO2是雾霾的主要成分。
Ⅰ.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可以利用化学方法将二者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N2(g)+O2(g)
2NO(g) ΔH=+180kJ·
mol-1
2CO(g)+O2(g)
2CO2(g) ΔH=-564kJ·
(1)2NO(g)+2CO(g)
2CO2(g)+N2(g) ΔH=__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下能自发进行(填写:
高温或低温或任意温度)
(2)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0~15min)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①已知:
平衡时气体的分压=气体的体积分数×
体系的总压强,T℃时达到平衡,此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20MPa,则T℃时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Kp=_______;
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NO和CO2各0.3mol,平衡将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增大CO浓度B.升温C.减小容器体积D.加入催化剂
Ⅱ.SO2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
燃烧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
亚硫酸:
Ka1=2.0×
10-2Ka2=6.0×
10-7
(3)请通过计算证明,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上方图示的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NO、SO2转化为硫酸铵,从而实现废气的回收再利用。
通入NO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通入的NO体积为4.48L(标况下),则另外一个电极通入的SO2质量至少为________g。
x^kw
【答案】-744kJ·
mol-1低温0.0875(MPa)-1(或7/80(MPa)-1)不ACHSO3-的水解常数K=Kw/Ka1=5.0×
10-13<
Ka2=6.0×
10-7(HSO3-的电离常数),所以显酸性6H++NO+5e-===NH
+H2O32
【解析】
(1)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①N2(g)+O2(g)
2NO(g),②2CO(g)+O2(g)
2CO2(g),②-①得出:
△H=(-564-180)kJ·
mol-1=-744kJ·
mol-1;
△H<
0,根据反应方程式,△S<
0,根据△G=△H-T△S,当温度处于低温下,能够自发进行;
(2)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勒夏特列原理,①2NO(g)+2CO(g)
2CO2(g)+N2(g)
起始:
0.40.400
变化:
0.20.20.20.1
平衡:
0.20.20.20.1,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2/7、2/7、2/7、1/7,Kp=
=0.0875;
根据①的分析,化学平衡常数K=0.05,再向容器中充入NO和CO2各0.3mol,此时的浓度商为仍为0.05,因此平衡不移动;
②15min时,改变某一因素,NO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增大CO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物质的量减小,故A正确;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错误;
C、减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物质的量减小,故C正确;
D、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3)考查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的关系,HSO3-的水解常数K=Kw/Ka1=5.0×
10-7,电离平衡常数大于水解平衡常数,说明溶液显酸性;
(4)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化学计算,根据电解装置,NO和SO2转化为硫酸铵,说明NO转化成NH4+,即NO在阴极上发生NO+6H++5e-=NH4++H2O;
阳极反应式为SO2+2H2O-2e-=4H++SO42-,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因此有2NO~10e-~5SO2,求出SO2的质量为4.48×
5×
64/(2×
22.4)g=32g。
11.铝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1)Al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Mg、Al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含有铝元素的翡翠的化学式为Be3Al2(Si6O18),其中Si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3)工业上用氧化铝、氮气、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可制备一种四面体结构单元的高温结构陶瓷,其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该晶胞中有____个铝原子,该晶胞的边长为apm,则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
cm-3。
(4)AlCl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3.5,183℃开始升华,易溶于水、乙醚等,其二聚物(Al2Cl6)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1键键长为206pm,2键键长为221pm,从键的形成角度分析1键和2键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LiAlH4是一种特殊的还原剂,可将羧酸直接还原成醇:
CH3COOH
CH3CH2OH
CH3COOH分子中π键和σ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分子中键角α________键角β(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Na<
Al<
Mgsp3Al2O3+N2+3C
3CO+2AlN原子晶体4
1键为铝原子、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的共价键,2键为氯原子提供孤电子对、铝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的配位键1∶7小于
(1)考查价电子排布图、第一电离能的规律,Al属于主族元素,价电子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因此Al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
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IIA>
IIIA,VA>
VIA,因此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顺序是Na<
Mg;
(2)考查杂化轨道的判断,拆写成氧化物的形式3BeO·
Al2O3·
6SiO2,1molSiO2中含有4molσ键,无孤电子对,因此Si的杂化类型为sp3;
(3)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晶体类型判断。
晶胞的计算,①根据晶胞的结构,Al在顶点和面心,Al的个数为8×
1/8+6×
1/2=4,N位于晶胞内部,个数为4,化学式为AlN,Al2O3+N2+3C
2AlN+3CO;
②AlN的性质是高温结构的陶瓷,说明AlN的熔沸点高,即AlN属于原子晶体;
根据上述分析,晶胞中有4个铝原子;
晶胞的体积为(a×
10-10)3cm3,晶胞的质量为
,根据密度的定义,
量为1mol,即π键和σ键的数目之比为1:
7;
羰基上的O原子有两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因此分子中键角α小于键角β。
本题的易错点是第一电离能的大小的比较,学生能够掌握中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IIA>
VIA,学生常常不注意审题,写成Mg>
Al>
Na,出现不必要的失分,因此学生平时训练中应注意审清题意。
12.美托洛尔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的中间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1)写出C中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美托洛尔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联考 江西 新课 江西省 重点中学 三联 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