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技能一+地理图表突破+专项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2775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29.11KB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技能一+地理图表突破+专项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技能一+地理图表突破+专项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技能一+地理图表突破+专项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中岩浆火山喷发形成的丁是喷出岩,D错。
乙没有喷出地表,是侵入岩,即花岗岩,B对。
甲是沉积物堆积形成的,是沉积岩,A错。
丙是变质岩,C错。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的岩石类型,形成丙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数字②,B对。
①是外力作用,③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冷却凝固作用,A、C、D错。
答案 1.B 2.B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4.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
四幅图中只有C图能够正确表示逆温。
第4题,逆温阻碍了大气的垂直扩散,使污染物在近地面集聚,从而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答案 3.C 4.A
南开模拟)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此回答5~6题。
5.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 ④海洋灾害频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定期休渔B.停止围填造陆
C.增殖放流D.防治水体污染
解析 第5题,海岸带过度开发,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过度开发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促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
第6题,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生态功能。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造陆,故B正确。
答案 5.D 6.B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有数以万亩的垛田(如下图),被誉为“蔬菜之乡”“千岛之乡”“油菜花海”。
垛田是在河网密集的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地势高于水面,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
但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同时田面较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垛田一般都很高,但七十年代后期人们通过“放岸”,使垛田变矮、变大了,即将高垛挖低,挖的土将小沟填平,相邻的两三个垛子就连成一片。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垛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变率大,旱灾频繁
B.土地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
C.水系发达,水产丰富
D.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
8.七十年代后期人们对垛田进行“放岸”,其主要目的是
A.方便灌溉和施肥
B.人口增加,增加城市用地
C.方便泄洪和航运
D.降低高度,减轻水土流失
解析 第7题,“河网密集”,说明该地水系发达。
河网密集,发生旱灾的可能性小;
平原被密集的河网分割得支离破碎;
“低湿地”说明水流平缓,含沙量小。
第8题,降低高度方便灌溉和施肥;
“放岸”后田地增加,但还是农业用地;
水面缩小不利于泄洪和航运;
该地地势低平、排水良好,水土流失不严重。
答案 7.C 8.A
湖北八市联考)“下沉式窑洞”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向下挖深6~7米、长宽12~15米的土坑做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窑洞。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遗弃,受原生绿色建筑思想的影响,现又被人们重视和保护。
读我国黄土高原“某下沉式窑洞景观图”(下图),完成9~10题。
9.与工业文明所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式房屋相比,“下沉式窑洞”逐渐被遗弃。
最可能是因为
A.成本高B.通风差
C.面积小D.通信好
10.为延长“地坑式窑洞”的使用寿命,下列保护措施最可行的是
A.窑顶多种树B.石磙碾窑顶
C.院内多建门D.洞内贴窗花
解析 第9题,“下沉式窑洞”位于地表以下而通风条件差于地上房屋,在追求居住条件的现代社会,下沉式窑洞逐渐被遗弃。
第10题,“地坑式窑洞”的使用寿命,受窑洞顶部渗水与否影响很大,一般为延长其使用时间,会采取措施使窑洞顶部土层更紧实,以减少雨水下渗与表土侵蚀。
答案 9.B 10.B
天津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城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1.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解析 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
这样的设计操作,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堤,A对;
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错;
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错;
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无直接联系,D错。
故本题选择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9·
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
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72m,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
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
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mm。
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m。
(1)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
(6分)
(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
(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
试解释原因。
(4)根据现今气候条件,预测程海未来自然演化的趋势。
解析
(1)根据横断山区气候特征及湖泊特征进行分析即可。
(2)由材料中“水位开始下降”,以及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可判断其成因。
(3)可从水平衡角度分析。
(4)注意材料中体现的该湖泊变化过程,由外流湖变为内流湖,水深由72米变为25.7米;
再结合图示区域自然特征,可判断最终消失的命运,要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发展过程。
答案
(1)程海地区受断裂(层)作用下陷成谷地;
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
(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
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转变为内流。
(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相对平衡;
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水源补给;
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
(4)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
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干旱气候。
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盐湖到盐沼、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
13.(2019·
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
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
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
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
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到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592吨。
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
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近27倍。
下面图1为青海湖水系图,图2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
(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
(4分)
解析
(1)注意“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含义,结合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湖水盐度增大进行分析。
(2)青海湟鱼数量减少与生长慢、过度捕捞有关;
同时湟鱼对“水质等要求严格”,可从人为因素对栖息地、水质的影响角度分析。
(3)明确设计内容“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
(4)湟鱼对水质敏感,则要保护水质;
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则可加强人工繁殖。
答案
(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
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
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最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小;
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
人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湟鱼资源数量锐减。
(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
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
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
(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
实行人工增殖养殖放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二轮 专题 辅导 测试 限时 技能 图表 突破 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