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2359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916KB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Ⅰ原始型
高
低
Ⅱ传统型
Ⅲ现代型
③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a.发达国家:
现代型。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传统型。
c.全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d.我国:
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从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而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信息提取]
(1)人口金字塔图,其横坐标表示男女性别比重,纵坐标表示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2)a、b图所示的人口金字塔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c图所示的人口金字塔多见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图示剖析]
(1)读塔型,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
年轻型(扩张型)
成年型(静止型)
老年型(收缩型)
特征
下宽上窄(图a)
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图b)
上宽下窄(图c)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
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2)读坐标,看构成:
对应坐标,可以直接读出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人口所占重。
①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则可判断人口老龄化。
②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3)看特殊,析变化:
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
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
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1.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增
长模式
利
弊
原始型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
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传统型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
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现代型
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
2.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或地区)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增长
速度
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
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很快
模式
现代型(低、低、低)
传统型(高、低、高)
形成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的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变化
趋势
近几十年,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很多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
3.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新增绝对数量大,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很突出。
解决我国目前人口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频繁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
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
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模式的传统型;
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基本属于“三低”模式的现代型;
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如图)
图1
图2
高(>2.5%)
低(<1.0%)
低(<1.5%)
高(>1.0%)
低(<2.0%)
命题角度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例] (2014·
江苏高考)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图1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B
(2)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并不能代表人口数量下降,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量就增加。
只有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规模才会下降。
题组一 人口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2015·
宁夏模拟)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解析:
1.C 2.B 第1题,江苏人口总量为7300万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该年净增加人口最多;
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
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宁夏;
该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西藏。
第2题,由图可知,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如上海、北京等;
江苏人口总量较大,故江苏的老年人口比上海多;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相关;
与北京相比,西藏人口数量小,劳动力并不充足。
题组二 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问题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老龄化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4.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3.B 4.B 第3题,图中左侧为1982年数据,右侧为2009年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0~14岁人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龄化问题突出,所以1982年人口老龄化比2009年低,选项B正确。
第4题,人口增长速度降低,选项A错误;
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选项B正确;
人口老龄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选项C错误;
无法看出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选项D错误。
考点二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重要程度:
★★★☆☆]
1.环境承载力
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
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估计: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3.人口合理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整个世界
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
建立公平的秩序
各国、各地区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图示各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表现
2.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示意图
强调点
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
实质
一个警戒值
一个合理值
体现
生存
发展
共同点
①不确定性:
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②相对确定性:
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
命题角度 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例] (2013·
上海高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1)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
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①市 ②市 ③市 ④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获取信息
推断结论
理论人口容量=a×
b/c,其中耕地面积a相同,年人均粮食消费量c相同
①②③④四地理论人口容量取决b,即四市的熟制
理论人口容量①<②<③<④
图示中四市位置由北向南依次为①②③④
我国农作物熟制由北向南增加,熟制①<②<③<④
四市水资源状况统计图
①④(②③)市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小于)人均用水总量
人均用水总量小于(大于、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则人口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符合
[答案]
(1)D
(2)C
此类问题属于新材料型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尤其要注意思维过程。
首先是仔细阅读材料,领会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
如本题总题干材料中指出“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这就告诉了考生的思维指向——区别四个市的人口容量,要考虑四个市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
第二步是认真读图,建立图中的信息与题干信息的有机联系。
如第
(1)题,读图可看出由四个市位置决定的最主要自然条件差异就是“热量”,与题目中的“熟制”建立联系,然后根据公式信息来估算理论人口容量大小。
第三步是结合所学知识,验证结论,得出答案。
如第
(2)题,根据所学知识知道,人口容量往往以某种资源为评价标准,本题即为水资源,只要人均用水总量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就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题组一 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B.②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
2.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1.C 2.C 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以看出①处人口潜力最大,因为这里位于五大湖沿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环境人口容量大;
③处人口潜力最小,因为这里位于美国西部内陆,西部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环境人口容量较小,成为本地区人口潜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在中东部人口潜力以东北部为中心向北、西、南递减,西部沿海地区由于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反而人口潜力较大。
②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开发历史较早,工农业发达,但是由于纬度较高,气候较为阴冷,故人口潜力较①处小。
题组二 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
3.(2014·
北京朝阳区模拟)结合下表中两国部分信息(2008年数据),可知( )
人口
(万人)
面积(×
104km2)
可开采石油储量(×
108t)
年可再生水资源量(km3)
人均GDP(美元)
菲律宾
9270
29.97
0.19
457
1746
俄罗斯
14100
1710
361.9
4498
12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A 比较表中两国的相关数据可知,俄罗斯面积大,石油、水资源等较丰富,且经济水平高,故俄罗斯的环境承载力较大。
4.(2011·
北京高考)读图,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要描述图中绿洲分布特点,需结合图例明确绿洲在图示区域的分布及与河流、地形的关系;
读图可知,图中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由沙漠、绿洲及城镇等地理事物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答案: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课堂归纳·
体系构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到出生率下降至一定水平后转变为现代型。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根据这些因素来判断某一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时期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B 据图可知,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所以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③时期人口总数最多,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且小于零,只是说明人口减少的速率最大,③时期和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变化幅度为零,但③时期到⑤时期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不断减少,⑤时期人口最少,所以③时期人口多于⑤时期。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B.韩国C.澳大利亚D.美国
A 选项所列国家中尼日利亚为非洲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与②时期相符。
青岛模拟)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
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D 人口增长一般从高、高、低增长模式阶段开始,随着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高、低、高增长模式阶段,然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低、低增长模式阶段,故图中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应是④③②①。
4.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
A.①时期和④时期B.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D.④时期和①时期
B 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②时期;
日本为发达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①时期。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
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
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回答5~6题。
年份
老龄化指数
市
镇
乡
2015
0.5160
0.5225
0.5767
2020
0.5425
0.5464
0.5871
2025
0.5617
0.5634
0.6089
2030
0.5752
0.5749
0.6144
5.有关我国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B.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
C.2015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
D.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6.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B.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C.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D.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5.A 6.B 第5题,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年轻人口向城镇转移,则农村的总人口会有所减少,而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化不大,必然使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即出现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现象。
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市、镇、乡。
第6题,由于农村老龄人口一般无退休工资等收入来养老,所以乡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温州调研)下图示意某国2013年人口结构。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
A.为发展中国家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D 图中显示该国40岁以上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明显大于男性人口比例,即中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失调,故D项正确;
图中年轻人口比重较小,人口出生率较低,说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可能是发达国家。
8.该国0~4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C.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
A 图中20~39岁人口逐年减少,而此年龄段人口是生育年龄段人口,所以他们生育的孩子数量也应相对应地减少,即0~4岁人口数量要多于5~9岁人口数量。
综上分析,年龄结构是导致0~4岁和5~9岁人口数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读某城市2014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城市2014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
C 由于“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
10.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
D 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
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单位:
%)。
读我国及甲省抚养比的统计表,回答11~12题。
年份(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甲
总抚养比
34.3
31.2
32.3
30.6
31.4
30.1
30.4
少年儿童抚养比
23.8
20.6
21.1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六 人口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