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会群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1419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34KB
初级社会群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级社会群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社会群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进行生产的合作性就愈来愈成为必然。
有分工就必然有合作,否则就无法完成生产活动。
其次,是安全的需要。
人类结群不仅仅在于生产,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
只有联合起
来结成一定的群体,才会有大于个人的强大力量。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立的个体在逍到危险时有恐惧的感觉,感到自身不安全,当个体和他人在一起结合成群
体时,就减少或避免恐惧感,产生安全的感觉。
第三,精神上的需要。
离开了群体生活,人思想、感情非但不能产生,也没有了表达和交流的对象。
由此可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就成为人类选择结群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群体的含义和要素
社会学所讲群体概念的最主要视角是将群体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作为组成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理解。
1、定义:
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结合而成的,但并不是任何一群
人都可以称之为群体。
一般来讲,只有具备下列几个要素的人才能构成为群体:
2、群体的特征或要素
(1)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2)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社会群体的关系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个体对群体的隶属关系;
另一方面是群体内的成员关系。
在群体中,任何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并通过角色和地位与其他成员发生一定的关系。
如果没有明确的成员关系,人们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群体,也不明白自己应有的角色和地位,群体共同生活就无从产生,也就不能被他人感受到群体的存在。
(3)有共同的目标、意识和一致行动的能力。
共同的群体意识是指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有了这种情感,成员才能形成共同的评价与意识,共同的欲求和目标,一致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共同的心理感受。
正是这种共同性和一致性,使群体能够维系,使群体显示出其整体性
和存在。
在共同心理支配下,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表现出与群体一致的行为。
行动能力的
一致性把群体与乌合之众区别开来。
(4)有持续的互动关系。
群体成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发生一定的交往,而且这种关系和交往并不是临时的,转瞬即逝的,而是保持比较长久的互动情感关系。
这种情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一定时间的交往。
只有经过相对稳定的、持续的互动,成员才能相互了解,结成稳定的关系。
(5)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概括几种不同标准可以对群体得出以下几种分类:
1、从群体是否被真实感受到界限为标准,可以区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假设群体是指没有实际界限,只是为了分析和研究的需要,把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在想象中组织起来,假定他们构成了一个群体。
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如老年群体、青年群体、儿童群体等。
实际群体是指其实际界限,并被人们感受到其范围的群体。
2、按照群体成员数量的多少可以把群体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人数较多,成员间以间接方式联系在一起,没有直接交往和互动的群体称为大群体。
成员间有直接的接触,并经常发生互动的群体称之为小群体。
3、以成员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又可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是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亲感关系的群体。
如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等。
次级群体是以间接交往为基础,缺乏浓厚情感关系的群体。
如党、团组织、企业、学校等。
4、按照群体建立的原则和方式不同,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按规定手续组成,有固定编制,为完成组织规定的任务而产生的;
非正式群体是自然结合而成的,成员的关系没有明文规定,其组织也没有一定的形式,非正式群体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被包含在正式群体之中。
5、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可以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所属群体是成员实际所属的群体;
参照群体是成员在身份上并不归属但在心理上忍痛归属的群体,参照群体使成员把该群体作为自己活动的参照点。
参照群体可以是自己参加的所属群体,也可以是所属群体以外的群体。
6、以群体功能为依据,可以将群体分为家庭群体、经济群体、政治群体、教育群体、宗教群体、游戏和娱乐群体等。
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状况
个人存在于群体中,是以群体成员的面目出现的,是通过群体获得社会身份与地位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群体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一个桥梁。
个人与群体以及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构造了群体的行动状态,所以研究群体结构可以使我们发现:
第一,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人,其行为深受群体的影响;
第二,作为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它在行动的时候或者说群体的行动也不是个人行动的简单相加,而是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妙地发生的。
一、群体凝聚力:
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任何一个群体都要想办法形成对成员的凝聚力,强化对成员的凝聚和吸引。
比如靠人际吸引、靠规范整合、靠目标来聚合。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个人与群体的这种关联源自于社会生活的本性。
个人在许多时候需要通过维护群体的形象和利益来维护自我的形象和利益。
个人对群体的隶属关系,是个人获得价值感的重要来源。
二、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是保证群体协调一致的有力工具。
群体规范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取决于规范内容能否符合群体成员的意愿,越被成员共同认定的规范,越有可能被成员遵守。
三、群体的内部关系:
群体内部关系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状态和过程。
包括群体的规模和群体的角色结构。
1、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大小直接影响着群体成员关系的数量和形式。
详见教材。
2、群体的角色结构:
群体的角色结构最终可以被分为两大层,即领导层和成员层。
所以群
体的一般结构也是纵向的权利地位体系和横向的人际关系网络构成的,最终会形成群体内一两个核心人物成为领袖,少数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围绕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权利中心,掌握着群体的命脉,指挥着群体的活动。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1、群体领导:
群体中存在着领导者和追随者,这是群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谓群体领导,是指在群体关系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并能对群体其他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角色。
一般说来,群体中有两种发挥不同作用的领导,一种是工具型领导,指引该群体为达到最终目标而奋斗。
另一种是表意型领导,力求造成群体的团结与和谐;
不同的领导人还可能采用不同的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大致不外乎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权威型(也叫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2、群体决策:
是指在群体活动中,群体针对遇到的问题而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是群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一般而言,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
但是社会学研究表明,群体决策也往往会发生失误。
这主要是因为群体表面一致的压力和群体成员对保持群体和谐一致的高度关心,使得群体成员自觉不自觉地受群体意识的束缚。
例如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从众性;
群体中的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干扰作用等等。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在行动过程,个体对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如性别助长;
社会干扰作用是指在行动过程中,个体对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下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已经接受了竞争观念和被评价意识。
在有他人出现的社会情境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感到由社会比较引发的竞争压力,从而会出现助长或抑制)。
第三节初级群体
一、什么是初级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也有人称其为首属群体,基本群体或直接群体。
指成员间经常面对面互动形成的,有亲密人际关系和浓厚感情色彩的群体。
属于此类群体的有家庭、邻里、老乡、伙伴、亲属等。
初级群体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早出现的群体形式。
原始社会中的群体和农业社会中的群体,几乎都是初级群体。
而次级群体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建立才逐渐发展壮大的;
其次,初级群体是个人最早接触的群体,是个人生长和进入社会最初所属的群体。
他对个人发展起着最初步最经常的作用;
最后,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概念也反映了社会的结构和层次。
初级群体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对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一切复杂的社会结合与结构都是以它为基点、为基础而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初级群体是对社会的微观结构的把握,而次级群体则是对社会的宏观结构的把握。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1.规模小。
初级社会群体的规模虽然没有明确的数量界限,但是至少它的规模不能太大,成员不能太多。
一般讲,成员的数量在二、三人到三、四十人之间。
在这种小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有特定的地位和角色,都会受到特别重视,都参加群体的互动。
这样,每个成员才有可能和其他成员进行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交往,才会有机会形成较亲密的关系。
2.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在初级群体中,由于人数少,人们可能通过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直接发生交往,而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
同时长期的、经常的互动使成员展示自己,增加彼此了解,建立浓厚的感情。
3.个人的人格全部投入并得到充分体现。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的互动是一种全面性的交流,每个成员在互动中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品德、兴趣、受好等人格因素全部投入到互动中。
而不是以某一专业角色就事论事地出现于互动中
4、以感情交流为主。
初级群体的主要本质在于感情,感情关系是成员间的基本关系。
成员之所以能够建立起这种感情关系,原因在于初级群体成员的交流是以感情为主的。
5.成员的难以替代性。
初级群体的成员由于具有强烈的感情关系,他们之间便产生了相互寄托性,每一个成员在其他成员心目中都是一个特定的对象,起着特定的作用,这种特定的作用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因为情感是专一性的,总是指向特定对象。
不同的对象便会有不同的情感。
当某一情感对象不存在或离开了不这一对象的情感也会随之而消失。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初级社会群体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中存在、发展,就在于它对社会发挥着自己的特殊功能。
不同的初级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功能,简要概括各类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大致可分为如下功能:
1.社会化的功能。
初级社会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个人只有在初级社会群体中经过教化才能获得社会性,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
初级群体是个人通向社会的桥梁,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2.满足感情需要的功能。
在次级社会群体中,人们的活动主要是生产活动,是就事论事的活动,它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相反,初级社会群体由于以情感关系为核心,因此,人们可以有思想、感情的交流,从中获得精神和感情满足。
3.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
初级社会群体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单位,是人们社会结合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一切复杂的社会结合与社会结构都是以它为基础而形成的。
因此,初级社会群体的稳定性、凝聚程度与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4.初级社会群体的反功能。
初级社会群体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功能,能够产生正向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功能,产生反向作用。
具体来看,初级社会群体的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级社会群体会限制成员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性。
其次,初级社会群体可能会对社会组织产生干扰。
最后,初级社会群体还容易形成小集团意识,影响群体的正确决策。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
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是呈衰落趋势,但我们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既看到它的某些衰落现象,又要看到它的某些增强趋势。
1.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现象。
(1)功能的外移。
在传统社会中,初级社会群体有多种功能,但随着社会向现代化发展,工厂、公司、机关、学校等社会组织的兴起,使原来由初级社会群体承担的功能逐渐由这些社会组织所取代。
初级社会群体功能的外移使初级社会群体的地位及其对人们的影响都普遍下降了。
(2)社会作用的降低。
初级社会群体自产生以来,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组织的兴起和发展,迅速代替了初级社会群体的许多功能,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
初级社会群体的作用逐渐下降,丧失了往日的优势。
(3)某些初级社会群体的瓦解。
随着初级社会群体功能的外移,使一些初级社会群体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如大城市中的邻里名存实亡,邻里观念已非常淡薄户里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一种形式,已趋于解体。
2、初级社会群体的增强趋势。
在初级社会群体某些现象衰落的同时,其功能也有增强的趋势。
首先,从初级社会群体的本质来看,它是情缘关系,成员之间感情的满足是初级群体的最本质功能,而生产功能、教育功能等等都是非本质的功能。
既然它是非本质的东西,就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外移,逐渐被淘汰,回归到本质所属的社会组织中去。
所以,初级社会群体某些功能的外移,是非本质功能的外移,而不是功能本质的外移。
本质的功能外移后,会使本质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即使人们更加重视情感的联络和满足。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现代化,人们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情感满足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最后,初级社会群体社会作用的降低,恢复了初级社会群体的本来面目。
因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存在,其本质不是为了生产,不是为了教子女读书识字,而是情感满足。
但是在传统社会里,生产和教育的功能由初级社会群体来承担。
这本身是生产落后的一种产物。
综上所述,初级社会群体某些功能的衰落,是非本质功能的衰落,随着非本质功能的衰落,本质功能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本章思考题
问题1社会群体具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要点:
1.先回答社会群体的概念;
2.五个基本特征或要素:
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共同的目标、意识和一致行动的能力、有持续的互动关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问题2什么是参照群体和所属群体?
1.参照群体和所属群体是根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进行的群体分类;
2.所属群体是成员实际所属的群体;
问题3初级群体具有哪些特点?
1.先回答初级群体的定义;
2.初级群体具有五个基本特点:
规模小、经常的面对面互动、个人的人格全部投入并得到充分体现、以感情交流为主、成员的难以替代性。
问题4初级群体具有哪些功能?
1.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包括:
社会化的功能、满足情感的功能、稳定社会的功能;
2.初级群体也具有一定的反功能。
问题5如何看待初级群体在现代社会的“衰落”?
1.先回答初级群体“衰落”的集中现象即功能外移、社会作用的降低、某些初级社会群体的瓦解2、初级群体的衰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并非绝对的衰落,即初级社会群体某些功能的外移,是非本质功能的外移,而不是功能本质的外移。
相反,本质功能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问题6什么是群体凝聚力?
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各种因素?
1.先回答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2.回答群体凝聚力的形成;
3.最后回答成员对群体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和群体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三方面。
本章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1990年出版
2.西奥多?
M?
米尔斯:
《小群体社会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级 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