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非学术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90711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01KB
舞蹈编导非学术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舞蹈编导非学术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编导非学术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这种创新,要求我们站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舞蹈文化,不断挖掘、总结,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固本强基,做到有新突破,新创造。
独创,也就是要寻求“个性”、“与众不同”。
不拘泥于老套,标新立异,有“亮点”的作品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当然,编导要做到创新、标新立异并非轻而易举,没有长期的创作实践积累和巨大的努力付出是做不到的。
2.可变性
创作强调的是一个“变”字。
有很多初学编导创作的人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出动作难问题,而且动作和动作之间缺少联系。
实则上他们就是没能抓住这个“变”。
以编导技法的运用为例,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把大量不相干的动作堆砌到一起,而是通过改变原有动作的时间、空间、力度等,使之产生发展变化,从而动作变得丰富了,其内在联系还是依然清晰可见。
谈到创作的可变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灵活性。
灵活、巧妙、多变地使用道具将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新颖的感觉,为作品增色不少。
作为舞蹈编导我们就要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探索道具运用新方法,新变化。
3.具象性
舞蹈创作要有具象性,就是指编导对舞蹈形象的准确把握,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模仿实物,以及表达情感都应清晰、明确,切忌模糊。
在平时的舞蹈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
舞者在台上一气狂舞,整个舞蹈充斥着动作,尽显其技术奇能。
一路舞下来,观者却不知所舞为何?
其实要做到具象,我们可以通过化妆、服装和道具等来塑造,但从舞蹈本体来说,要尽可能用肢体动作来表达,即从动作入手。
舞蹈作为一门高度提炼的人体动作的艺术,要准确地表达感情,就要求编导力求排除那些模糊不清的动作语言,尽可能捕捉能够贴近舞蹈形象、具有表象性的动作语言,有时简单扼要的动作反而表达得更准确、更充分。
三、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体系
创作思维也就是创作方法。
每个编导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使用自己特定的创作方法,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
根据其文化程度、情感经历以及创作习惯等因素,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体系:
动作思维体系和语言文字思维体系。
动作思维体系指的是以动作先行,通过对动作的发展变化,运用时间、空间、力度、以及解构、重构等技法,形成特定的舞段或小品,然后再赋予其思想内涵和情感,相互融合后形成完整的作品。
语言文字思维体系指的是从主题思想出发,确立基本的感情基调,选取具有表现意义的动作或动机,再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含义进行发展变化,形成整体的动作结构,以至于作品结构。
根据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动作思维体系,还是语言文字思维体系都是编导创作的有效方法,只是它们的切入点不同。
动作思维体系是以动作为核心的体系,即先有动作,后有主题。
而语言文字思维体系则以作品的思想含义为核心,即先有内容,后有动作。
通过观察研究,长期以动作思维体系创作的编导能在动作的创新,技术技法的运用上获得更多的进步,而长期以语言文字思维体系创作的编导则注重文化知识的熏陶,对作品的宏观把握较强。
因而,编导如果能够把这两种体系进行很好的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将给自己的创作之路开辟更新的天地。
四、编导创作与教学
编导创作和编导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编导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基本的编舞能力,即形成一定的创作思维,掌握一定的技术技法,也就是学习掌握已经经过提炼、总结后的知识体系;
而编导创作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打破常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发展、新突破,最后之于作品的呈现。
由此可见,教学是基本,创作是动力源泉;
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地进行创作,而创作则是用来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两者相辅相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断增加,我们的编导创作与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舞蹈编导课程,加强舞蹈编创人才的培养。
这种对舞蹈编导学科的重视必将促进舞蹈编导教学体系的发展完善,必将给舞蹈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来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金浩.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流变[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21,9.
[2]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2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2.
舞蹈编导教学论
[摘要]
舞蹈编导的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如何将生活感觉转化为舞蹈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在艺术上具有创造性能力的训练过程。
教学效果应该是要“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是个性的彰显,是创造性的闪光,更是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相对规则的教学目的和编舞技术技法的原则下,进行创新、创造、创意的结果。
本文从舞蹈编导教学实际出发,深入探讨教师在编导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及教学环节等问题。
[关键词]舞蹈编导;
舞蹈创作;
编舞技法;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2102-0056-04
舞蹈编导教学作为舞蹈教育的一个领域,是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舞蹈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舞蹈编导教育活动过程。
培养的学生要面向现代社会和未来,他们应该具有想象力和独创性、不因循守旧等特点。
这些都依赖于舞蹈编导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目的是否准确,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等因素。
多年来,舞蹈编导教学尤为突出的是“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直觉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求知和创造的快感需求,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与艺术想象力,开发个人情趣与审美倾向,引导学生真正走上与自身艺术素养和语言积累相接的创作道路。
1编导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舞蹈创作,并非教师本人的创作
1.1学生的编舞作业雷同
常常看编导课考试,发现全班所表现的编导教学结果是一种动作风格、一种呼吸节奏、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思路、一样的结构特点、一样的选材。
笔者认为,舞蹈编导教学应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个性的彰显,是创造性的闪光,更是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相对规则的教学目的和编舞技术技法的原则下,进行创新、创造、创意的结果。
1.2到底是“谁”在创作
应该明确的是,编导教师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舞蹈创作,并非教师本人的创作。
创作要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然是表现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不能是表现教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因为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的反映如果不由学生表现出来,教师无法感知,自然更无法表现。
如果由学生表现出来,自然也不存在通过教师来表现的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实际通过动作语言、造型符号、流动线条、动作色彩或舞蹈音乐等媒体表现了某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学生本人,才进行了创作。
许多的编导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并非教授给学生创作的方法和规律,而是自己置身于创作当中,忽视了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创作,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些仅仅停留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阶段或者仅仅将这种认识抽象地提供给学生去进行具体表现的编导教师,并没有进行实际创作。
例如,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创作一部舞蹈作品的,教师不是这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者;
向学生提供主题、讲解素材的使用、创作步骤和要领的也不是创作者。
如果不仅是告诉学生如何创作,而且教师本人也动手来编舞,就可以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创作。
1.3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编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
舞蹈编导的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编创活动。
简单说来,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
对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编导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关于“舞蹈创作”的技术和方法,这一点毫无疑问。
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法上应“授之以法”,让学生用所学习的技术和方法去编自己的生活、理想、体验、感受等。
如何增强学生的编舞能力,提高其水平,关键还需教师在编导课上的有效指导。
2编导教师不能因为教“创作”就“迷头认影”
2.1考试课到底是考“老师”还是考“学生”
编导教师的辅导是一定不能少的,但教师的辅导永远不能把一个班变成一个模样的人,这样就很可怕,学生没有了个性,都成为一个个教师的“翻版”,就连走路、说话、爱好、行为举止、意识、追求等都惊人的类似,这不得不说是舞蹈编导教学的失败。
教学的结果展示,成为老师的个人成果的大展台,教学班级成为了舞团,教师也霎时间被蒙上导演、总编导的光环。
笔者不禁要问,考试课也好,毕业实习演出也好,剧目创作也好,到底是考“老师”还是考“学生”,到底是表现教师创作水平的高低,还是表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
2.2教师背着学生走路,能走多远
如果把学生喻为教师的孩子,孩子不会走路,家长不能代替他们走路,你可以背着孩子行走一程,你总不能背着他行走一生。
看到编导教师在手把手的教学生“动作”,手把手的为学生“抠动作”,手把手的以身“试型”,模仿再模仿,修炼再修炼,动作整理一组又一组,结构调了一个又一个。
教师很累、学生也很累,教师很辛苦,学生也痛苦,或许现在感觉不到痛苦,但总有一天他会成长,痛苦的或许更久。
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舞蹈编导是学习舞蹈创作为本体的教学,如果学生只是教师创作的“工具”,那不如成立创作工作室,可以随意的创作,变着花样的创作,大不必需要教务处安排既定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目的、教学课程等一系列的教学计划。
因此,舞蹈编导教学和舞蹈创作本身没有矛盾,也压根就是两码事,教师不能忘记本真的授业解惑的宗旨,更不能因为教“创作”就“迷头认影”。
2.3要学生正视现代舞
人们一提到现代舞,总是会想到灰暗,想到那些所谓一般舞蹈作品不能表达的“阴暗面”。
其实不然,身体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和载体,什么样的思想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历史上的现代舞作品也有许多积极向上的作品,如林怀民的《薪传》、伊莎多拉邓肯的《马赛曲》、吴晓邦的《游击队之歌》、玛莎格莱姆的《神话寓言》等都是表现人类积极向上、追求未来的崇高精神的。
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念与教学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因此说,现代舞的风格和创作不是一种,而是多种,不是随心所欲的“发泄”,更不是个体对社会家庭的不满表达,也不是另类的人生,或与众不同的哗众取宠。
现代舞和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没有两样,都是人们喜怒哀乐的各类情绪的表达。
2.4“使劲的编”能编出什么花样
教师为学生的课堂舞蹈创作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有思想、有追求、有深度的舞蹈佳作进行分析和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提高编舞水平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那种认为借鉴就是模仿,学好编舞就是在教室使劲的“编”,跳好舞蹈就是不断的“重复练习”,从音乐找灵感就是使劲的听的教育观念,笔者认为多少会有点“残悲”。
编导的学习是一个个性的、创造性的、创新性的、革命性的学习,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头脑”的智慧,没有宽泛的艺术感知,“硬编”或者“使劲编”也编不出什么花样。
编舞家的灵感获取从历史上能看到的、听到的已经很多,灵感的来源可以是一部文学作品、一幅画、一件小事、一次没有预谋的旅行等。
学习编导要善于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和灵感的捕捉,“想象就是你在脑海中构思的一种想法,在内心里勾画的一幅图画,在情感上感受某种事物的能力”[1]。
那么,为什么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每天都在编,都在很苦的用工,都在夜以继日的苦编,而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等见到读书的编导学生却为数不多呢?
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舞蹈编导不仅要好好编,更重要的是好好想想,怎么编?
为什么编?
编什么?
为谁编?
谁编?
编谁?
多设想几个问题。
心中把问题琢磨透了,想清楚了,行动自然就有目的了,闷头苦编,费力不讨好,动作表达雷同,选材结构雷同,呼吸雷同,造型雷同,就连走、跑、跳也雷同,没有个性,没有创意,没有了生活,这就是刻意的编的“成果”。
3编导教师要把握好四个编舞教学的环节
舞蹈编导课上,看似平常的“小主题”编成舞蹈,也能让观者悟出生活的哲理。
舞蹈不能叙述事情的经过,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才可使作品内容血肉丰满。
而编舞要用动作写出编舞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何组合动作才能使观众明白自己的意图,这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上好编导课,笔者认为应抓好如下四个环节的编舞教学。
3.1一定要学生把话说出来
这是舞蹈编导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要想使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话可说,教师就要认真设计好导语,较自然地引出话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思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舞蹈编导课程话题的讨论中来。
引导学生确立“编舞与技法使用”的观点,突破常规,触动学生新的思维,激起他们的编舞兴趣,使他们打开话匣,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3.2一定要说出编舞的理由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个环节就得要求他们阐述“为什么”。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阐明编舞或创作的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刚开始学生还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启发引导他们发言:
你认为应怎样编?
如果学生回答编排的方法和自己的设想,教师可再问:
为什么这样编,缘由是什么?
如何解释你的编创方法?
这些问题的设置,就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掌握阐释道理的基本方法。
3.3一定要找到编舞的技术支撑
学生阐明道理后,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引导他们为自己提出的观点找到相应的编舞技术支撑。
这个环节教师要打破过去那种教师说学生听、记的传统做法,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找寻支撑点,教师再给予补充说明。
当然,学生所用的技术与形象之间不一定全都典型精当,教师一定要鼓励为主,尽可能调动他们编舞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地投入到编舞技术与内容语言、形象中来。
3.4一定要学生参与评课
学生们编创了一段技术练习、舞句、舞段、造型、小品、一个完整的作品等,也阐述了许多编创理由和一些编舞技术手段,使用了一些丰富的舞蹈素材。
存在的问题肯定是有的,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分析筛选,做出恰当的取舍点评。
这个环节,笔者认为除了教师作出回课的评论分析外,还要组织学生给学生作评析。
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自评,相互评课,都是舞蹈编导课授课过程中特别重要的部分。
教师最好不要拿着个人观点说好坏,授课就是讲技术的使用恰当与否、是否准确、是否能够使技术运用的娴熟等。
在创作上,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允许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个性的存在,要鼓励别样的创意、别样的创新,纠正雷同的做法。
4编导教师要及时处理作业回课时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
4.1忌把编舞技法绝对化
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一定是独特之作,总是以新颖的视角、新奇的表达和新鲜的内容,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如果失去了新、奇、巧,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但新奇不是玩小聪明,不是一味地玩编舞技法,不能把编舞技法绝对化。
编舞技法是实现作者舞蹈编导意图的重要条件,是构成舞蹈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是通过不断的编导实践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过程中。
学习编舞,要习得规矩,又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
识得技法,并能将技法运用“活”,是掌握舞蹈创作的重要标志。
舞蹈作品的创作固然要运用各种编舞技术技法,但决定这些方法和技术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是编导的基本功。
4.2忌脱离现实生活的“技法化”
舞蹈作品是现实的触动,是生活的折射,是编导思想的天空中瞬息即逝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夺目。
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虽会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但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永远是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日前,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作许多脱离现实,多为沾沾自喜的孤芳自赏。
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么是学生对社会生活反应迟钝,要么是缺乏直面生活的胆识和勇气,要么就是在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一种所谓“多产”观支配下“工匠式、技法化”的制造,后者可能很严重。
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前边提到的一味地玩编舞技法耍小聪明密切相关。
学习编舞要表达编导对于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表达编导对于社会真、善、美、假、丑、恶的感情,要能够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4.3忌表达及风格的“雷同化”
学生作业惊人的类似,总感觉好像在哪儿看过。
这说明,一方面,创作中的雷同现象比较突出,带有明显的模仿或者变相模仿痕迹;
另一方面,更为深刻的原因是许多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了“模式记忆”之中。
许多学生的认识存在问题,认为现代舞、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都有一定的程式或模式。
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动作风格本身,甚至包括形象性语言,他们都在有意无意的模仿着所谓的“大师”级作品。
这种惊人的模仿或相似不能不说是编导教学的误区。
5编导教师要有效的做好五个教学引导
5.1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综合运用到编舞中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
因而舞蹈编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
在编舞技法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编导教师个人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去编舞,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编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规律揭示出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励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想象目标的桥梁。
5.2引导学生对舞蹈创作进行大胆假设和想象
艺术家的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以大胆的、有个性的想象为出发点的。
大胆地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舞蹈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他来源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及由客观现实激发起来的充沛激情,因此舞蹈家对客观事物入微的、敏锐的观察,是想象得以产生的先决条件。
”[2]
在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编舞蹈大胆进行假设,寻找各种将想象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编舞的创新技能。
教师要摒弃狭隘的“单科”思想,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掌握的知识,产生新念头,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新思想,激发其创意思想的诞生。
5.3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编舞技法
编导教学应遵循创意、借鉴、创新的规律。
编导是一种技术技能教育,从其形成的过程来说,必定是由生活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的过程。
首先,正确的编舞技术技法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开始。
如从单一造型、动作的字、词、句的学习到的一组、一段动作的延伸,尔后到结构、语言、形象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一部作品。
编舞技术技法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必由之路,学生学习编舞应以编排技巧、技能为重点,不是简单的模仿有关技术。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编舞技术练习,由技术练习过渡到艺术创新。
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单一造型、短句、舞句、舞段、小品的编排,逐渐形成自己的编舞技能,自然就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此,作为一种编创技能,学习舞蹈编导必须铭记创新为目的的规律,切忌“统一粮票式的”、“模仿性的”、“跟风性的”、“膜拜性的”没个性的编舞。
5.4引导学生要去感受、去观察、去体验生活
舞蹈编导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如何将生活感觉、体验等转化为舞蹈作品。
培养学生在艺术上具有创造性能力的训练过程,也可以说是舞蹈编导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在平时的训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使之能够将生活中有意义的原型整理转化成舞蹈形式,引导学生勤于舞蹈构思能力的训练,动作的呼吸流畅、流动线条的饱满完整、造型的准确生动、动态动律素材的巧用到位、空间与力量的把握等,都需要一点点的磨练。
编舞的学习要有细腻的感悟力,要感受生活,去观察,真正体验生活,还要检验自己能否在最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这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关键。
5.5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积极阅读
编导教学要避免片面强调技巧,缺乏思想性。
编导就是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指导编舞。
高校在校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必须由正确的理论为导向,典型的事例为楷模。
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充分利用网络阅读,积累编创素材库,并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创作。
舞蹈创作的基础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生活中充满着美、丑、真、假、乐、苦、喜、悲等,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
总之,舞蹈编导教师要善于创造性的传授知识,善于把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教师不但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
编舞技法教材及教学法的完善建设迫在眉睫,编导教师个体创作经验化的教学论有待改善,教师应积极的探索有效的舞蹈编导教学规律,完善编舞技法的基础理论以及不断改善“编舞教学和舞蹈创作”混淆的教学状况,扮演好自身“教师”的职业角色。
参考文献
[1][美]莎克蒂高文.创造性思维的全新路径[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
16.
[2]冯双白,于平.吴晓邦舞蹈文集第三卷[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307.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舞蹈 编导 学术论文